初中阶段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及“转化”策略探究论文_陈亮

初中阶段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及“转化”策略探究论文_陈亮

(遂宁市安居育才中学校 遂宁 629000)

孩子由小学进入初中阶段,由于数学学科本身的抽象性、逻辑性、灵活性、应用性相比小学阶段明显增强,加上科目的增多,知识量增大,单科学习时间的减少等,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思维方式都提高了要求。需要学生不断改变松散、自由的学习作风和学习方式。逐步养成独立学习、自觉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然而,不可避免的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种种原因,逐步成为了学困生,严重影响了班级整体数学教育质量的提高,下面就学困生的“形成”如何“转化”,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数学“学困生”的特征及表现

所谓“学困生”,事实上指在学习上有困难,不能正常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的同学。这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多数表现为,听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散。作业完成马马虎虎、经常以各种理由拖欠作业或拒绝交作业。心算能力普遍很弱,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都要落后于同龄孩子。逻辑思维差,不能合理运用逆向思维、类比思维,观察力、想象力、概括力都存在一定问题。平常表现为,自信心不足、胆小、不爱回答问题、不愿意做难题、书写潦草、反应慢等等。

二、形成原因

(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天生智力存在问题的孩子我们暂且不讨论。对于智力正常的孩子而言,影响他的学业成绩的毫无疑问就是非智力因素。包括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动机、爱好、抗挫能力、自信心、学习目标等等,其中学习目标的缺失,使得很多孩子从一开始对学习的意义都没有正确认识,向无头苍蝇一样随意乱飞。从而对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成绩自然好不了。自信心和意志力的缺失,让孩子在困难面前怀疑自己的能力,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去顽强克服困难,离成功越来越远,多次的失败让孩子最终对学习丧失了兴趣。

(二)家庭教育的缺位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的不爱学习、夫妻吵架、爱打麻将、玩成人游戏等不良习惯,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示范作用导致孩子也在不知不觉中染上一些不良习气,如不爱学习、贪玩、易爆易怒、对同学无礼貌等。长期以来在学习上没有形成良好的心态,不能尽心学习,最终成为问题学生。另外,现在普遍存在的“留守儿童”现象,孩子独自在家,缺少父母陪伴,不良的学习习惯没有在第一时间得到纠正,积重难返,也渐渐的成为阻碍孩子向优秀发展的反作用力。

(三)学校、教师的教育错位

学校和老师的育人理念、育人模式,很多存在偏颇。有的老师,单方面追求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习主体---学生,对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差异化没有充分重视。出于某种原因,有的性格内向或过于活跃的学生从一开始就被老师边缘化,很少获得成功体验。学习中等的学生,大多有着很大的学习潜力,往往在某一方面还存在不足,只要老师采用合理方式稍加辅导便能成为优秀学生。而现实是,很多老师由于自身工作忙,没有对这部分学生施以针对性的教育,导致这部分学生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而最终落后成为“学困生”。

三、解决策略

(一)实施“爱心教育”,让孩子重拾自尊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一颗心唤醒另一颗心,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孩子幼小的心灵需要爱的阳光去滋润,需要爱的火苗去点燃激情,激发动力。对于数学老师一定要以“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前提,有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人本教育”。当教师的爱让学生“看到”“听到”“感受到”的时候,他才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你和你的教育。爱学生就要首先正确看待学生,“学困生”不是弱差生,更不是“坏学生”。他们的今天,也许我们曾经都有过。爱成绩好的学生是人的本性,爱“学困生”才是一种责任的体现和人性的光辉。对待这部分学生教师要有耐心、包容心,不急于求成,不急不燥。爱学生要舍得将自己的休息时间用来给他们做“一对一个性辅导”。爱“学困生”要舍得自己的赞美之词,只要孩子有一点一滴的进步,就要及时送上祝贺和表扬,并让孩子的父母也一并知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爱“学困生”就要做到“四不”不歧视,不讽刺,不打击,不揭短

(二)实施“成功教育”,让孩子充满自信

众所周知,“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对于“学困生”来说,“成功才是成功之母”。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一次又一次的体验 “失败”的痛苦和无赖,甚至无助。他们渴望有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来慰藉自己近乎绝望的心,可这个愿望一直没有到来。我们不要让他们等得太久,太久。让孩子成功就要首先让孩子认识到“成功”的含义并适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让他们能够完成。其次,要尽力帮助他们去完成目标,并及时巩固成果。再次是引导孩子给自己找到“三个一”, “一个榜样”“一个小师傅”“一个对手”。榜样可以是班内的学生,也可以是名人大家,如张海迪、华罗庚、陈景润等。采用“师徒结对”帮扶制度,让班级中成绩好的同学担任“小师傅”,给“学困生”及时帮助,讲解错题、解答疑惑。“对手”的确定,一定要选择那种与自己成绩相近的同学,并按照如下程序进行“挑战—承诺—兑现承诺---再挑战”,让他们在相互pk中,找到成功的体验。以此激发他们的提升竞争心和上进心。

(三)实施“养成教育”,让孩子学会自主

事实证明,大多数孩子之间的智力没有明显的差别。在学习期间的差别主要是“习惯”引起,拥有爱阅读、爱写作这些习惯的孩子成绩会好些,相反没有养成良好习惯,如做事无计划、拖拉懒散等这样的孩子成绩明显要差些。习惯的好与差,会让两类孩子在整个人生道路上的差距越来越大。针对数学“学困生”计算不细致、马马虎虎的特点,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养成“按流程做事”“自我检查”的习惯。针对不爱动脑筋、抄作业、怕做深题的特点,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养成“自信、自律、自强”的习惯,培养孩子敢于挑战自己的品质。针对“做事拖拉、东西乱放”的特点,我们要帮助孩子学会“计划安排”“收纳整理”的习惯等等。

(四)实施“联合教育”,为孩子保驾护航

家庭和学校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有机整体,必须做到目标一致、评价一致、信息互通、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现实的情况往往是,孩子在学校表现很好,双休日回家后缺少监督和陪伴、孩子的坏习惯如深夜小偷又偷偷地冒出来,作息时间混乱、作业完成没质量、依赖现象突出。为了家校互通,老师可以建立“qq群”“微信群”“飞信群”等,既可以和家长沟通也可以让家长与家长交流,同时可以以此为平台向家长分享好的教育文章和案例,便于提高家长的整体育人水平。教师也可通过交流平台,及时通报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如每一此作业的完成情况、考试成绩,最好是多发表扬、少批评。

(五)实施“高效课堂”,优化教学行为

根据不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和掌握情况的不同,教师在教法上要不拘一格,灵活多变,适时采用讲授法、猜想验证法、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不同的方法,教学模式最好采用体验式、参与式教学,尽量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到学习中来。讲课时要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尽量降低学习坡度,分散难点,给予模仿性练习的机会.还要加强变式训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情况及时得到反馈.讲授速度要适合差生的接受情况,必要时应该放慢镜头.讲课语言应尽量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另外特别应加强直观教学,注重数形结合。凡能利用直观教具的应尽量利用.比如,在讲图形的旋转、对称部分,可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实际操作,再经过小组讨论来概括图形的特征。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对差生要优先提问,优先辅导,优先检查评价.评价时,特别应注意差生的进步处和闪光点,及时予以鼓励,耐心激励差生上进,增强学会的信心.此外,还要注重现代教学用具的使用,如高拍仪、交互平板等、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素材,还能提高学生兴趣和教学的效率。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注意采用上述方法对提高差生的成绩帮助极大,对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极大的帮助。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大江”。学习也是一样的,差生之所以学习不好就是没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他们今天失一点数学概念,明天丢一个定理、公式,从而越来越跟不上,也就越来越厌烦学习,成绩也就越来越差。但只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差生也可以一步步转化为优秀的学生。

论文作者:陈亮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11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9

标签:;  ;  ;  ;  ;  ;  ;  ;  

初中阶段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及“转化”策略探究论文_陈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