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小企业引导机制对浙江的启示_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论文

台湾中小企业辅导机制对浙江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台湾论文,浙江论文,启示论文,中小企业论文,机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097(2007)03-0028-03

一、浙江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浙江中小企业的发展起步较早。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浙江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取得了蓬勃的发展,浙江也已成为一个中小企业大省。近年来,中小企业在浙江国民经济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据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全省各行业共有企业单位数30.53万家,资产总量43204.07亿元,年营业收入38655.92亿元。其中中小企业占了绝大多数。2004年底,浙江各行业拥有的各类中小型企业数量30.41万家,资产总量35683.81亿元,从业人员1130.71万人,2004年实现营业收入27703.85亿元。中小企业在全省所占的比例具体可见表1。

由表1可以发现,不管是企业数量、资产总量、从业人员还是营业收入,相比较大型企业,中小企业都占据了绝对优势的数量,由此也更直观地反映了中小企业在浙江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尽管浙江中小企业近年来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而且相对于其他省市而言,浙江中小企业具有其先发优势,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整个国内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浙江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开始显现出来。

1.缺乏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在引发企业危机的内部因素中,员工及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制度落后)被认为是主要原因。由于浙江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是由家族企业发展而来的,企业内部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裙带关系,企业一些重要岗位的领导人都是企业所有人的亲戚,而这些人的管理知识往往相对薄弱。而一些懂得管理的人才进入企业后由于企业内部的这种关系,很难开展自己的工作,有的则选择离开。

2.融资困难。融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困扰中小企业成长的一大难题,浙江中小企业也是如此。调查显示,有74.6%的中小企业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有85.3%的企业需要再融资,而融资方式主要是银行贷款。其中83.73%的中小企业认为从金融机构贷款较难,融资难已经成了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3.创新意识缺乏。浙江中小企业多数从事传统制造业,产品附加值低,在市场上主要以量大价低来取胜。尽管近年来不少企业都开始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但是总体上来讲,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是不够强。

一方面浙江中小企业缺乏品牌意识。中小企业的产品多数是为国内其他地区以及国外的企业进行产品的贴牌加工,很少企业拥有属于自己的品牌。据浙江中小企业局的调查,80%的中小企业没有进行新产品开发,产品更新周期2年以上的占55%左右。并且,中小企业的国家、省级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7.3%,比大型企业低12.4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企业的研发投入不足。企业要想在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进行创新,而进行创新就必然要扩大研究开发的经费投入。但是,2004年浙江大多数中小企业研究开发的费用仅占销售收入的0.2%,而在发达国家,大多数企业包括多数中小企业至少把产品销售收入的3%投入到研究开发当中。

尽管浙江中小企业具有较大的先发优势,而且也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是能否将潜力转化为实力,不仅要靠企业自身的努力,更有赖于政府充分发挥扶助、引导的功能,在融资、管理、创新各个环节上给予有效的帮助。而在这些方面,台湾的中小企业的辅导机制可以进行借鉴。

二、台湾中小企业辅导机制

台湾中小企业林立,与浙江一样也是一个中小企业的大省,但台湾中小企业的起步要早于浙江。因此,其很多有效的措施都值得浙江省借鉴。

台湾对中小企业的辅导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展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是一般的辅导阶段,没有特定的辅导对象。1965年,台湾开始设立中小企业的辅导专职机构,但其辅导工作只是临时性的辅导措施。之后又设立了“中小企业处”,开始施行《中小企业辅导准则》,确定了对中小企业进行服务和管理。第二阶段是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确立了辅导中小企业的目标,设立了专责的机构,制定了专项法规。1991年,台湾建立了“中小企业发展条例”;1992年中小企业处在台湾二十一个市县,成立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提供各地方中小企业的直接服务。第三阶段是90年代开始至今。这一时期的辅导主要是帮助特定的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其主要辅导内容包括:财务融通、经营管理、品质提升等多个方面。

台湾中小企业的整个辅导机制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设立专门管理中小企业的机构。1964-1969年之间,有关部门成立了中小企业联合辅导中心; 1981年台湾经济主管部门成立了中小企业处,主要任务是整合中小企业辅导体系,提供各项事业辅导。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台湾已经建立了系统的中小企业辅导机构,主要有:中小企业政策委员会、中小企业处、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专门机构以及活跃在台湾各市县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二是“十大辅导体系”。台湾“中小企业辅导体系”是在“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的基础上建立的。其建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协助中小企业改善经营环境,推动相互合作,并辅导其自立成长,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全发展。整个辅导体系的涵盖面非常之广,几乎涉及了一个企业成长过程中的方方面面,主要内容包括:财务融通辅导体系、经营管理辅导体系、生产技术辅导体系、研究发展辅导体系、信息管理辅导体系、工业安全辅导体系、污染防治辅导体系、市场行销辅导体系、互助合作辅导体系和品质提升辅导体系。各辅导体系之间相互支持,配合政府机构的辅导计划,针对中小企业的需要提供指导与协助。台湾中小企业辅导机制自建立至今的四十多年里,为台湾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辅导企业创新方面,设立了中小企业育成中心,为企业创新提供各方面的支持,为台湾经济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新的活水。在资金融通方面,为了协助中小企业顺利取得资金,经济主管部门通过信用保证基金、互助保证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提供保证服务;通过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办理项目贷款及成立中小企业开发公司等等,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的资金融通问题。在协助企业总体发展方面,设立了十大辅导体系,从各个方面为企业的成长提供帮助支持。

尽管台湾中小企业辅导机制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总体来讲,这一机制的确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台湾中小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三、对浙江的借鉴意义

浙江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一方面是靠自身的力量,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政府的扶持力度还不够,还不能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设一条畅通的渠道。因此,有必要借鉴台湾的有效做法,构建属于自己的辅导机制。借鉴台湾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辅导机制,构建人才培训体系。要解决目前浙江中小企业结构层次低的问题,首要的工作就是要加强企业人才的培训,努力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环境和氛围。在借鉴台湾地区以及其他国家的有效做法的基础上,浙江省政府在这方面已经有所行动。 2004年,浙江中小企业的培训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一是全面启动了全省二三产业500万务工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全年总共完成35万多人的培训任务,对提高中小企业从业人员素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组织实施了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和农业部乡镇企业局部署的“银河培训工程”、“蓝色证书培训”任务, 2004年全省中小企业免费培训各类人才11500人;三是利用企业和专业培训机构,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培训,组织73名乡镇企业家进中央党校进行短期培训,开拓了企业家的眼光。

但对于中小企业人才匮乏的现象,目前的培训工作还只是一个开始。在已经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要加大培训的力度,充分利用高校和党校这两个有效的培训资源,构建更加广泛的培训网络。另外要引导企业加大对人才培训的投入经费,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让所有的员工都树立一种自我学习的意识。

借鉴台湾中小企业财务融通辅导机制,构建融资担保体系。中小企业大多规模较小,资金缺乏,而且缺少有效的资产作为抵押,因此很难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为了解决这一情况,就必须建立有效的担保机制。浙江省目前构建了多层次的担保体系。现在全省有市级大担保机构28家,县级担保机构155家,乡镇区域性或互助性担保机构42家,已初步形成了市、县 (区)、乡镇三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网络。此外还在台州试点完成了1500多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工作,为全省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要解决制约中小企业成长的这一“瓶颈”——融资困难,现有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在现有的担保体系的基础上,政府应积极组织中小企业与国外的风险投资机构合作,加大引进外资的力度。另外做好中小企业评级工作,构建中小企业信用网络,为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开通“绿色通道”。

借鉴台湾中小企业创新育成中心机制,提高全社会创新意识。当企业面对瞬息万变的国内外经营环境时,创新、速度与价值是新时代企业生存的核心能力,也是企业谋求生存转型的关键因素。台湾中小企业处自建立以来,就一直积极建立创新育成体系来辅导新兴事业,以使台湾经济成为创新导向型的经济。根据浙江省中小企业局2005年对372家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水平的抽样调查显示,已有6.4%的企业投入水平在1%~2%,3.2%的企业投入水平在2%~3%,6.1%的企业投入水平在3%~4%,2.9%的企业投入水平在4%~5%,更有9.8%的企业投入水平在5%以上。尽管我省中小企业在企业技术创新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旧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制约着中小企业的更进一步的发展。为此,我们要借鉴台湾的做法,树立全社会尤其是企业家的创新意识,营造一种“爱创业、敢创业、能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首先,加强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是浙江中小企业的主要支撑力量。但是随着国内外经济贸易环境的变化,传统产业已经开始逐渐失去其原有的竞争优势。例如,在人民币升值以及欧美国家出台一系列贸易壁垒的情况下,浙江许多原本依靠量大价低谋得竞争优势的中小纺织企业面临利润的进一步收缩甚至是倒闭的境遇。因此,政府要引导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的优化。将建设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传统产业相结合,使两者优势互补。

其次,完善创新机制。很多情况下并不是中小企业不想创新,究其原因,一方面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不足,另一方面企业无法从其他渠道获得创新技术。在这一点上,有关部门应该起到桥梁作用,建立起以中小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以及其他科研机构积极参与的一种创新机制。大力开展创新活动,例如定期开设创新培训班,既进行理论方面的培训又进行如何将高校、科研单位的创新成果运用于实际的培训指导,形成一种良好、有效的“产研”相结合的机制。

再次,加大创新科研投入。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有限,因此,相对于大企业而言,在创新科研上的投入较少。为此,政府可以设立类似于“中小企业基金”的资金来源渠道,帮助中小企业加大在创新上的资金投入。

[收稿日期]2006-10-13

标签:;  ;  ;  ;  ;  ;  

台湾中小企业引导机制对浙江的启示_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