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正骨手法;针灸;颈性偏头痛;效果
[中图分类号]R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4-ZYM
颈性偏头痛为常见临床疾病,指的是颈部或颈椎软组织病变造成的偏头痛,常见外在症状为疼痛、闷胀等,患者工作、生活等会变差;在中医学上,该疾病为脏腑功能异常、过度劳累、经脉阻滞所致,应重点关注[1]。本文为探讨正骨手法联合针灸治疗颈性偏头痛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84例颈性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为患者实施小针刀松解术,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均分为两组,每组42例,其中,对照组中拥有20例男性,存在22例女性,所选年龄范围在(31-55)岁,平均值在(41.22±1.35)岁,所选病程在(1-11)年,平均值在(5.24±0.42)年;观察组中拥有21例男性,存在21例女性,所选年龄范围在(32-57)岁,平均值在(41.26±1.33)岁,所选病程在(1-10)年,平均值在(5.25±0.41)年;纳入标准:疾病类型应依据WHO中相关诊断标准进行确诊[2]。排除家属或患者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精神类疾病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做好患者各项基础检查工作,结合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治疗计划并告知患者,取得患者同意,还应作用心理辅导;为患者实施小针刀松解术,引导患者保持仰卧体位,在实施小针刀操作前,应做好术前备皮准备,择取好压痛点,做好手术标记和铺巾,沿着患者神经走向,在标记位置做好切割,当出现松动感后退刀处理,实施压迫止血操作和敷贴,做好各项记录。
对照组运用正骨手法,在实施正骨手法时,引导患者保持平卧体位,将颈部肌肉放松,操作者,将颈枕拖住,牵引操作,持续时间为30-60s,使得颈部肌肉保持在30°,旋扳顿挫,依据声响为准,再实施反向操作,为患者实施X先,做好正骨复位处理,每个星期操作一次。
观察组运用正骨手法联合针灸,正骨手法的操作与对照组保持一致,针灸时,选取的穴位为百会穴、阿是穴、头维穴、风池穴等,选定好穴位后,对穴位皮肤实施消毒处理,再施针,得气后,平补平泻法,部分穴位实施电针,持续时间为半小时,拔针,每天施针一次。两组均实施三个月时间。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情况、复发情况。治疗效果判定标准[3]:①经过治疗后,疼痛、闷胀等症状明显改善或全部消失,颈部功能恢复正常,表示治疗效果为显效;②经过治疗后,疼痛、闷胀等症状出现一定程度改善,颈部功能有所恢复,表示治疗效果为有效;③经过治疗后,疼痛、闷胀等症状未见任何改善或出现恶化,颈部功能受阻,表示治疗效果为无效;总有效率所得数值为显效率所得数值与有效率所得数值之和。复发情况在患者治疗后6个月时间进行统计,做好各项记录。
1.4统计学处理
将研究所取得数值输入系统SPSS19.0中,平均值选用( ±s)表示,检验选用χ2值表示,数值的百分比选用%表示,当数值的P值低于0.05时,数值存在比较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情况、复发情况
观察组所取得总有效率数值97.62%高于对照组数值78.57%,复发率数值7.14%低于对照组数值26.19%,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两组治疗效果情况、复发情况(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复发率 观察组 42 24(57.14) 17(40.48) 1(2.38) 41(97.62) 3(7.14) 对照组 42 20(47.62) 13(30.95) 9(21.43) 33(78.57) 11(26.19) χ2值 5.4576 6.4258 P值 <0.05 <0.05 3讨论
颈性偏头痛作为常见颈部病症,发病率非常高,主要的外在症状为颈部疼痛,因该病症症状比较普遍,易出现误诊,进而使得治疗受阻,患病后,应及早对症治疗,在中医学方面,多选用推拿、针灸等方案进行救治,治疗所需时间较长,患者易中段治疗,这会造成治疗效果不理想,还易复发,应重视[3]。
颈性偏头痛属于偏头痛的一种类型,中医学上,该病症属于“头痛”范畴,治疗方向为痰浊、肝风、血瘀等辩证治疗,本研究选用的治疗方案为小针刀松解术、正骨手法、针灸;小针刀松解术、正骨手法联合治疗,能缓解不通,促进组织归位;能做到经络疏通,组织粘连控制,疼痛抑制等;在实施这些治疗操作的同时,为患者实施针灸治疗,主要穴位为百会穴、阿是穴、头维穴、风池穴等,百会穴拥有回阳固脱、开窍醒脑的效果;阿是穴拥有缓解疼痛效果;头维穴拥有镇静安神的效果;风池穴拥有疏风清热、通利官窍、醒脑开窍、明目益聪、祛风解毒、平肝熄风的效果;联合运用价值极高,值得选用[4]。
综上所述,正骨手法联合针灸治疗颈性偏头痛的效果显著,能降低复发率,提升治疗效果,正骨手法联合针灸值得颈性偏头痛患者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佳乐,陈卫华.皮部引流法联合散偏汤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4(3):325-328.
[2]氟桂利嗪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偏头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7,28(21):2908-2911.
[3]王媚,张珺珺,王丽华,等.穴位注射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前庭型偏头痛的前瞻性对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7,25(6):420-425.
[4]孙伟鹏,蔡银河,林潼,等.头痛宁联合氟桂利嗪对比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及试验序贯分析[J].中国药房,2018,29(7):990-995.
论文作者:李波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偏头痛论文; 患者论文; 针灸论文; 数值论文; 手法论文; 颈部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药物与人》2019年4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