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的护理及观察论文_彭蓉

石门县中医医院 湖南石门 415300

【摘 要】目的:探析ICU(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的临床护理及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间我院ICU行机械通气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持续镇静镇痛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程序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比。结果:在机械通气时间、镇静镇痛药物使用量、ICU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7%,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80.0%,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治疗中施行程序性护理,可以显著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镇静镇痛药物使用量,减少ICU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是一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的护理模式。

【关键词】ICU;机械通气;镇静镇痛;护理

ICU患者在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时候,因为疾病本身、精神因素、人工气道构建等多方面的影响,导致患者经常出现焦躁不安的情绪,进而对患者意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出现一些应激反应,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出现生命危险[1]。在临床治疗中,镇静镇痛治疗较为常用,其目的就是减轻患者的焦虑反应,降低氧耗,改善通气,使患者快速适应机械通气治疗[2]。此外,在镇静镇痛治疗中,为了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必须给予恰当的护理干预,以此加快患者康复。本文通过对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间我院ICU行机械通气的60例患者的研究,总结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间我院ICU行机械通气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30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2-69岁,平均(51.2±5.5)岁。观察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3-71岁,平均(51.5±5.3)岁。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可知,差异无显著性(P>0.05),存在比较价值。本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均自愿参加,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持续镇静镇痛治疗,即在原发病、机械通气及对症治疗中,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小剂量咪达唑仑与芬太尼:(1)静脉注入0.05mg/kg咪达唑仑+2μg/kg芬太尼;(2)用微量泵静脉持续泵入0.05mg/(kg•min)咪达唑仑+2μg/(kg•min)芬太尼。在治疗过程中,时刻关注患者的药物反应,进而给予及时调整,保证治疗有效、安全。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1)观察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并且评估患者的镇静度,保证患者可以安静入睡,并且易唤醒。(2)强调宣教,完善心理护理:在治疗前,向患者说明镇静镇痛治疗的目的,以此确保各项治疗与监测工作顺利展开,消除患者对机械通气治疗的恐惧感[3]。同时,向患者说明镇静镇痛治疗是机械通气治疗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在医师、护士的全面监护下进行,不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不可逆危害,且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较小,不会成瘾,以此消除患者顾虑,提高患者配合度。

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程序性护理,主要包括:(1)每日唤醒期间护理:在患者镇静镇痛治疗中,可于每日上午8-9点暂停镇静镇痛药物,唤醒患者。在唤醒期间,安排专人对患者实施护理,对患者神志、运动功能、感觉功能、生命体征变化等予以密切观察。妥善固定各种导管,对各种导管连接性进行详细检查,以免出现以外拔管。在患者意识完全清醒后,护理人员可通过面部表情、动作、手势、目光、写字等形式和患者沟通,对患者病情与感受进行全面评估,进而给予进一步的治疗与护理,加快患者康复。(2)镇静镇痛撤离:为了防范镇静镇痛药物戒断现象的发生,在镇静镇痛治疗或者大剂量镇痛药物治疗超过1周后,需逐步撤离镇静镇痛药物。撤离方式:按照10-25%/d的剂量逐渐减少。在撤离后,对患者睡眠、情绪等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如果出现不良情绪,应马上告知医师,进而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4]。(3)其他护理:在治疗期间,加强患者口腔护理,2次/d;注意皮肤清洁,协助患者翻身,每2h翻身1次,锻炼患者肢体功能;在微量泵泵入治疗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以免出现感染[5]。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镇静镇痛药物使用量、ICU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记录,进而总结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治疗的临床护理措施。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包括3各等级,即不满意<60分,满意60-85分,非常满意>85分。护理满意度=满意率+非常满意率。

1.4 统计分析

在统计学软件SPSS 22.0中输入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镇静镇痛药物使用量、ICU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数据,用( ±s)及[n(%)]的形式予以表示,并给予t检验、x²检验,若P<0.05,代表组间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镇静镇痛药物使用量、ICU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3.讨论

在ICU机械通气患者治疗中,镇静镇痛是一种非常必要的干预措施,其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不适感,并且对躁动、焦虑等予以治疗[6]。本研究主要采用咪达唑仑与芬太尼进行镇静镇痛治疗,具有镇静、镇痛、抗焦虑、抗交感、稳定血流动力学等功效,临床效果较好。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必须给予恰当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患者配合度,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在临床护理中,通过常规护理的实施,可以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并不理想。所以,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行程序化护理,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为加快患者康复提供了可靠保障。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在机械通气时间、镇静镇痛药物使用量、ICU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7%,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80.0%,差异显著(P<0.05)。此研究结果与相关文献研究[7]非常类似,充分验证了程序化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而言之,在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治疗中施行程序性护理,可以显著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镇静镇痛药物使用量,减少ICU住院时间,是一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的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曾妃,董斌.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7):22-23.

[2] 程照丽,陈永莉,杨凤梅,等.Ramsay评分在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5,12(11):80-82.

[3] 黄旭叶.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在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治疗中的护理观察[J].医药前沿,2012,2(6):233-234.

[4] 唐晓琴.以护理为主导实施的镇静镇痛方案对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16):2669-2671.

[5] 吕小红,袁莉萍,汪君,等.镇静镇痛治疗辅助无创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1(32):2419-2422.

[6] 田培,齐碧蓉,张晓云,等.一例ICU机械通气患者开展每日中断镇静的循证护理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1):1047-1048.

[7] 刘丽清,张红英.ICU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40):10-11.

论文作者:彭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6

标签:;  ;  ;  ;  ;  ;  ;  ;  

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的护理及观察论文_彭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