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绿地体系构建论文_焦浩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绿地体系构建论文_焦浩

1 海绵城市理念

“海绵城市”是指使城市具有海绵一样的功能,在雨季能吸水、储水,在旱季能放水,能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从容应对,在面对自然灾害的时候具有良好的弹性功能。要求海绵城市能在下雨时充分的吸水、储水,甚至能进行渗水和净水功能,在城市需要水时将已储藏的水释放出来供城市居民生活所用。海绵城市的建设是响应国家生态城市建设的号召,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将人工措施依托于自然环境,在确保城市防洪排涝安全前提下的有力保障,最大限度、最大能力的实现雨水在城市内部积存、渗透和净化,在缓解城市排水系统压力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给城市居民创造优良宜居环境。

2 海绵城市与城市绿地

2.1 两者之间的关系

城市绿地作为海绵城市体系构建的主要载体,一方面需要承担城市生态建设形象宣传作用,更重要的是要能够体现城市水循环自我修复恢复能力,是海绵城市建设的至关重要内容。海绵城市与城市绿地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共存,二者密不可分且又相互独立。

2.2 城市绿地体系作用

城市绿地体系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主要功能为“渗、滞、蓄、净、用、排”,通过这6大功能完成对海绵城市的建设。

为发挥城市绿地体系功能,应在海绵城市规划前期,确定该城市绿地的用量,一个城市其城市绿地用量的多少是根据城市的降雨量和城市范围大小共同确定的。合适绿地用地范围能起到合理蓄水净水用水的作用,其海绵体功能发挥越充足;用地范围过小,海绵城市功能不能发挥出来,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用地范围过大,城市用地过度浪费,城市发展受到限制,故应对城市绿地体系进行合理的规划。

城市绿地体系功能的发挥,依托于3个层次的绿地,分别为冠带滞留层、表土疏渗层和根系蓄留层。冠带滞留层,城市绿地中乔木的冠带能滞留大量降水,起到涵养作用,要求在城市绿地建设中尽量的多种植乔木,利用其茂盛的叶片为城市绿地体系提高雨水的滞留能力;表土疏渗层,城市绿地中的土壤是否具有疏渗作用,成为影响到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的决定因素,良好的表土疏渗功能,能将落到地面的雨水保留在表土里,减少不良渗透功能对城市洪涝的影响;根系蓄留层,应具有一定的活力,发达的植物根系能具有强大的吸水保水能力,为海绵城市蓄水和用水提供容量和空间。

2.3 海绵城市对城市绿地体系的要求

(1)从空间、功能与环境3个因素综合考虑城市绿地建设,在不影响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争取通过城市绿地体系发挥海绵城市蓄水、净化和使用的功能。

(2)尽可能多的增强绿地蓄水功能,增加蓄水面积,采取分散式、多途径蓄水建设,提高海绵城市的蓄水能力,通过地上集水、地表渗水、地下蓄水对雨水进行净化,再通过循环利用,将海绵城市功能发挥出来。

(3)每一个城市绿地不是独立的,从地面上看,它们之间相互独立,在地下,彼此之间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构建成海绵城市的海绵体系,进而科学用水。

海绵城市以城市绿地体系的主要载体,不同城市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现状对城市绿地体系进行系统、详细、精准的设计和改造,建设适合自己城市发展和规模的城市绿地,最大限度的发挥海绵城市在处理水时的功能,有效防涝排洪。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建设城市绿地体系

3.1 绿色屋顶

绿色屋顶即在建筑物顶面结构被植物所覆盖,也被称为植被屋顶或生态屋顶。它将原先陆地植物移植至屋顶,与地面绿化体系分割,形成独立的生态环境。绿色屋顶不同于常规地面绿化,其功能也是不一样的。在不增加城市绿化用地的条件下,绿色屋顶的出现充分解决了建筑物顶部空间的闲置的问题,绿色屋顶的建设使得城市园林绿化更有空间层次感,是城市绿化空间的新途径。绿色屋顶能够改善和净化城市空气,降低环境污染对城市居民的影响;在净化空气的同时,绿色屋顶还能够降低城市噪声污染,干燥与潮湿状态下减噪效果是不一样的;绿色屋顶可以明显降低建筑物周围的环境温度,缓解了城市居民对绿色的渴望,营造了立体的景观效果,从美学、社会学等方面给都市的居民带来了舒缓和放松。

3.2 垂直绿化

垂直绿化是一种竖向绿化和立体绿化,是相对于地面绿化而言,在垂直方向上进行绿化,使得更大空间得到绿化覆盖。垂直绿化的形式多种多样,有附壁式、悬挑式、篱栏式、棚架式和附柱式等;其功能与屋顶绿化相近,独特的地方在于减少光污染和对建筑装饰有贡献。城市建筑玻璃幕墙较多,大理石贴面和各种涂料装饰材料均能反射阳光,使路人形成眩光,对人的视力造成影响,容易使得汽车驾驶员产生视觉疲劳,垂直绿化的建设,能减弱反射光线的强度,减少光污染,改善城市视觉环境。

3.3 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是由以下五部分组成,由下至上依次为砾石层、人工填料层、植被及种植土层、覆盖层和蓄水层。雨水花园的主要功能在于蓄积城市雨水,同时净化水质并补充地下水源,广泛用于道路、屋面、停车场等雨水径流。种植植被的选择关系到雨水花园建设的成败,植物的配置应该综合考虑植物的植株大小、花期、颜色等,植物选择应有以下原则:(1)以本地植物为主,增加存活率;(2)多选择多年生、短时间耐旱、短时间耐水淹植物;(3)避免有毒、有安全问题的植物;(4)选择四季景观不同,季节变化明显的植物,以增加自然趣味;(5)选择具有花香植物,能吸引蜜蜂或蝴蝶。

3.4 下沉式绿地

通常意义的下沉式绿地,是指低于普通周边硬化路面300mm以内,且在绿地边界设有雨水溢流口的雨水绿地设施。下沉式绿地可以通过雨水下渗功能增加土壤含水量,减少浇灌频率,同时汇集雨水,减少洪涝灾害,绿地建设取代了传统意义的灰色城市建设,增加了城市绿地面积,提高了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改善了生态居住环境。

3.5 生态停车场

生态停车场是指使用透水性铺装材料铺设地面,并使用植物对铺设空间进行绿化,结合园林绿化与停车场双重功能,在不同时期各显其能。生态停车场在夏季的调节功能尤为突出,夏天日晒强烈导致车内温度较高,生态停车场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周边环境温度进行调节,减低车载空调使用,减少汽车油耗和尾气排放,从而节能减排。当生态停车场停有大量汽车时,能减低或吸收区域内噪声,净化有害气体,滞留漂浮粉尘,提高周边环境生态质量。

4 结语

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是为了新形势新环境下的城市建设需要,在降低雨季内涝的同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调节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绿地形式多种多样,本文介绍了多种城市绿地建设的技术措施,并列举

参考文献

[1]陈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苏州环古城河绿地景观设计研究[D].苏州大学,2017.

[2]唐田.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绿地系统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6.

论文作者:焦浩

论文发表刊物:《红地产》2017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3

标签:;  ;  ;  ;  ;  ;  ;  ;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绿地体系构建论文_焦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