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现阶段我国住宅的生产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者的理论成果,总结了我国住宅产业化的现状和制约因素,并从政府、相关企业和消费者这三个角度给出了相应的对策,为加快住宅产业化的进程提供了参考决策。
关键词:住宅;产业化;发展
引言
住宅产业化是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来建造住宅。随着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我国城乡住宅建设量正大幅提高,住宅产业的生产方式仍处于粗放型、低层次的传统阶段,大大的制约了住宅质量和品质的提高。住宅产业化是机械化程度不高和粗放式生产方式升级换代的必然要求,可进一步提高住宅生产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住宅的整体质量,降低成本,降低物耗、能耗。调查研究表明,住宅产业化以高效的建设效率、价值和效益,使得住宅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的转变不断加快,这就成为了解决我国人口居住问题最有潜力的方法。由于我国的住宅产业化进程比较慢,导致其面临很多法律瓶颈和实际问题,这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分析,去寻找相应的解决对策。
1 住宅产业化的内涵
住宅产业化是一个技术与经济的集成概念,其概念最早是由日本通产省在1968年提出的,其内涵是利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来生产住宅,使得住宅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得以提高,成本有所降低。
1994年,我国在官方的讲话中提到了住宅产业化的概念。目前较为官方并且被广泛接受的定义是由我国学者李忠富在其著作中提出的,其定义为:“所谓的住宅产业化,即以住宅建筑为最终产品,让住宅纳入社会化大生产的范畴,做到住宅开发标准化、定型化、集约化、建筑施工部件化以及住宅投资系列化、专业化,即用大规模的成型住宅开发来解决城市居民的住宅问题。”综上,在了解住宅产业化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在设计中,住宅产业化采用标准的构配件、部品、设计方案和建筑体系,方便施工。
2)住宅产业化用组织管理科学化、现场施工机械化和建筑产品生产规模化来实现装配式的建设。
3)住宅产业化分散的个体生产由住宅生产的专业化、集中化和协作化来代替。
2住宅产业化的发展现状
2.1 国外的住宅产业化
二战以后,国外的住宅产业化逐渐发展起来的。丹麦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模数法制化的国家,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模数协调标准的蓝本。瑞典80%左右的住宅是采用通用部件,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化住宅国家之一。日本的住宅产业呈现出工业化大生产的大规模、低成本、高水平、高效益、专业化与综合化相结合的格局。
2.2 国内的住宅产业化
我国于1994年正式提出住宅产业化的概念。在“九五”科技计划“国家2000年城乡小康型住宅科技产业示范工程”中,我国系统地构造了住宅产业化科技工作的框架,在示范工程和科技的层面上,确定并实施了住宅产业化,这就标志着我国住宅产业化的进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92年后,国家陆续地下发了一些政策文件来推进住宅产业化的进程。在发表和落实政策文件的同时,建设部还使住宅产业化推进实体建设得以加强。
1)1998年7月,我国成立了住宅产业化建设部促进中心,其任务是负责全面具体地推进中国住宅产业现代化和住宅的技术进步工作,使住宅产业推进在组织上有了保障。
2)确定了北新集团、海尔集团、天津二建、正泰集团和万科集团等10个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
2.4 住宅产业化发展速度缓慢的原因
国家在政策上虽然鼓励和发展住宅产业化,但我们也看到,我国的住宅产业化发展速度缓慢,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现行的建设法规与建筑工业化发展方向不相适应,严重制约了我国的建筑工业化发展进程。
2)建筑质量标准落后,对建筑质量的验收要求很低,部品配套技术不强,不能有效促进建筑的工业化生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推行房改政策以来,民众对住房数量的需求迅速释放,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国家重视了房屋“量”的获得,轻视了“质”的提高,在常规生产方式能够满足现行质量验收标准的情况下,顾不上对建造技术的“革命”。
3 住宅产业化解决对策
3.1 政府角度
3.1.1 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
推进住宅产业化应建立健全的工作机制和统筹全局的决策机制,明确好方向,确定推进工作的具体目标、工作程序、指导原则和政策措施,做到重点明确、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和力量集中。将住宅建筑的标准化放置在最主要的位置,完善模数协调体系和建筑标准化体系,制定有效的政策,加强对标准制定,并监督实施。
3.1.2 完善配套政策
短期内,住宅产业化的主体企业不能获取直观的经济效益,这就使得住宅技术水平停滞不前或有所落后,产业化进程受阻。则需要政府通过财政、税收、投资和技术政策,刺激企业按照政策导向,参与产业化进程,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自我创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激励机制。
3.1.3 标准化工作
根据对发达国家住宅产业化的分析,发现国外的住宅部品标准化已经达到了普及的程度,我国住宅部品通用化、标准化的程度还比较低,政府要加强部品标准化的政策制定,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住宅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3.2 住宅企业角度
3.2.1 加强内部技术创新
由于我国还处在转型时期,对技术创新缺乏强有力的激励措施,制约了住宅企业技术的创新。住宅产业相关企业应从组织制度、管理制度、产权和企业文化等因素加强对内部技术创新的激励,留住企业内部人才,并加强与科研、高校等单位的合作,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提高住宅的科技含量。
3.2.2 形成规模化经营
住宅产业化的主体,即房地产企业,是通过收购、联合、兼并和重组等方式,形成一批竞争力强、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或龙头企业,同时注重配套工程的工业化,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规模的扩大,使企业生产效率得到提高,企业运作成本有所降低,为住宅产业化目标的实现提供住房的有效供给。
3.3 消费者角度
3.3.1 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在一定程度上,消费者需求多样化与产业化住宅标准化的矛盾影响了市场需求,在保证主体质量并满足模数标准和部品标准的前提下,使装饰设计效果的选择范围有所增大,通过大规模定制的方式,使住宅产业资源全面共享得以实现,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网上订购,使住宅产业规模化生产个性化的住宅产品,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3.3.2 完善住宅消费市场
我国的住宅市场发育还不健全,存在房屋空置率过高、结构性矛盾突出、住房保障体系不健全、房价上涨过快等问题。有合理、充足、稳定且有效的市场需求是住宅产业化的良好健康发展的需求,应该对市场的需求进行深入地研究调查,完善并营造住宅消费市场,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从而充分发挥住宅企业的生产能力,使我国住宅产业化进程的推进得以加快。
3.3.3提高产业化住宅的性价比
目前,我国产业化住宅处于性能优势阶段,但是由于价格较高,再加上消费者对产业化住宅性能优势的鉴别能力和了解程度是有限的,使得产业化住宅的市场比较小,无法大面积的推广。因此,应该加大对住宅产业化技术提高的资源投入,使产业化住宅施工和加工的技术逐渐成熟,提高住宅性能,降低生产成本,制造高性价比住宅。
4结语
住宅产业化是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来建造住宅。“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在工厂把房屋建设所需要的阳台、楼板、门窗等生产出来,运到建筑工地现场以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
推进住宅产业化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国住宅产业化进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障碍,应从政府、消费者和相关企业角度全面系统的研究相应的对策,为加快我国住宅产业化进程提供各方的决策参考和依据。
参考文献
[1]李世蓉.国外住宅产业化发展及启示[J]. 建设科技,2004(2):21-22.
[2]聂梅生.我国住宅产业化的必由之路[J]. 房地产世界,2004(3):98-99.
论文作者:覃翠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9
标签:住宅论文; 我国论文; 进程论文; 建筑论文; 政策论文; 住宅产业论文; 企业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