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体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演示论文,实验教学论文,初中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初中化学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学科,而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的“灵魂”。中学化学实验的内容和类型很多,本文只是就演示实验时教师应遵循的一般规则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演示实验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富有针对性
教师演示实验时,许多学生不知道往哪儿看,看什么,更不知道观察的目的,常常出现看“热闹”不看“门道”的现象,误把演示实验看成“魔术表演”。因此,教师选择的演示实验必须服务于教学目的,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演示实验,揭示概念、原理、规律,使重点、难点知识形象化,使学生便于观察,容易理解记忆。例如白磷燃烧的实验,如果实验目的是为了说明质量守恒,那么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是否相等的实验现象应是观察的重点;如果试验目的是为了说明缓慢氧化,那么白磷慢慢燃烧起来就是观察重点;如果试验目的是为了说明空气的组成,那么水面上升至五分之一体积处则是观察的重点。因此,教师在演示实验时,应该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及观察的对象。
二、演示实验的现象应鲜明清晰,便于学生观察
教师应选择那些在反应中有明显颜色变化、气体产生、沉淀生成、发光、发热、燃烧、爆炸等能给学生较强的感官刺激、鲜明的实验作为演示实验。实验中产生的现象要明显,必须使全班每个学生,即使是最后一排学生也能看得清楚。现象不明显,学生看不到,必然影响课堂纪律,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如何使现象明显,每个学生都能看得见,教师确实需要事先动一番脑筋。例如:介绍“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这一反应规律时,就不宜选用HCl和NaOH的反应,因为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无色的,反应前后无颜色的变化,很难有说服力。若用固体中加入HCl溶液,效果就很好。因为在反应过程中,既可观察到反应物
固体的溶解,又可观察到HCl溶液由无色变为美丽的蓝色
溶液,现象非常鲜明,十分有利于说明酸和碱反应的规律,给人以视觉的美感。同时,演示实验时,教师应采取一些使观察对象突出、清晰的措施。如:演示
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实验时,应选用白色纸做背衬,且做空白实验对比,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再加,对于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出现的小水珠,远位学生难以看清,此时教师可以采用手持仪器巡回展示,也可以让后排学生上讲台观看,还可用投影仪成大等措施使全体学生看清楚,从而进一步领悟实验时要求试管口低于试管底的原因。
三、演示实验的操作要注意规范,忌随心所欲
演示实验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操作应按规定进行,有条不紊。首先要熟悉教材,熟悉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明确实验的目的,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观察什么,如何观察。演示实验中即使最简单的实验,教师在课前都要试做两次,对于反应温度、溶液浓度、药品用量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以保证课堂演示万无一失。演示实验所需药品和仪器要列个清单,走进课堂前一一对照,看是否遗漏,因为缺一样小东西都会影响实验的进程,从而影响学生的情绪。如:NaOH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实验,若NaOH溶液的浓度太大,则根本看不到实验现象。此时学生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怎么实验与课本上结果不一样?是教师没做好,还是课本上有错误?等等。以后要给学生解释清楚,就要花很大气力。同时,在实验整体操作中,要有章有序,切忌忙乱无序,讲台上零乱混杂等。只有这样严格进行规范操作,才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操作态度和科学的操作方法。
四、演示实验要师生配合,忌孤军作战
演示实验不同于一般科学实验的最大特点是做给学生看的,通过教师实验学生观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因此,教师不能仅专心于实验操作而忽视了学生的情绪及观察效果。要避免教师唱“独角戏”的形式,可以让一部分好胜心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轮流参与演示,这样既可加深印象,又可活跃课堂气氛。如:在用氢气吹肥皂泡实验时,可以让部分学生参与吹肥皂泡,同时让另一部分学生用打火机点燃所吹的肥皂泡。另外,教师在实验时,还应对实验的每一个环节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门道。这样观察后能有所思,使一些抽象的问题在形象化、具体化中得到理解。如钠和水反应实验时,教师从煤油中取出钠块时,可提问实验室如何保存少量钠?然后用小刀切开一小块钠,提问:对其断面颜色及其变化的观察可得出钠的哪些性质?接着将钠块投入滴有酚酞的水中,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每一现象,然后提问:每一现象说明了钠的什么性质?最后由学生很自然地得出钠和水反应的产物。此时,教师可由钠和水的反应进一步延伸至钠投入到酸溶液、盐溶液中又如何?这样,通过学生的仔细观察和教师的层层追问,钠的有关重要性质在不知不觉中由学生自己归纳出来,使他们感觉良好,融洽了师生感情。只有这样师生紧密配合,共同参与的演示实验,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作用,使学生获得较多的收益。
五、把纯理论的知识点融化在演示实验中
化学中有些纯理论的知识,若由老师直接灌输给学生,则十分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如果把知识点融化在演示实验中,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中,讲到要用稀盐酸,不能用稀硫酸;要用稀盐酸,不能用浓盐酸;要用石灰石,不能用碳酸钠;灭火器中的反应物用碳酸钠而不用石灰石等。为了阐明这几点知识,我在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原理前,先做了五个小实验:第一,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迅速发生,石灰石表面不断地冒气泡;第二,石灰石和稀硫酸,开始时石灰石表面迅速放出气体,过一会儿,石灰石表面停止了产生气泡;第三,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非常剧烈,瞬间就进行完了。第四,碳酸钙粉末和稀盐酸,反应非常剧烈,大量气泡产生了。第五,展示浓盐酸样品,看到大量白雾产生。通过以上五个实验产生的现象,学生马上就明白了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气体用稀盐酸而不用稀硫酸;用稀盐酸,不能用浓盐酸;用石灰石而不用碳酸钠的道理,同时也明白了在灭火器中用碳酸钠而不用石灰石的道理。
六、演示实验时要注意安全
演示实验必须确保安全,不允许有任何可能伤害师生的事故发生。否则,不但有害师生的身心健康,还会造成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恐惧心理,进而导致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因此,教师在选择、准备和演示实验时,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为了确保实验的安全性,教师应做到:第一,改革实验的方法,消除不安全因素。混合气体的爆炸实验如在玻璃瓶或铁皮罐内进行,有一定的危险性。若改为塑料瓶则没有危险性。第二,操作力求正确、规范、熟练。这既是安全的需要,也是实验成功的保证,更是给学生的一种示范,是学生获得实验操作表象的关键。第三,采取必要的针对措施。有害气体要有吸收装置,以防外逸,例如在演示氯气制法时,适当控制二氧化锰和盐酸的量,以便在收集若干瓶氯气后,所剩氯气的量就很少了,但仍要将多余氯气通入碱液中。最后将装置移到室外,反应基本上就停止了。第四,对于化学实验中的一些错误操作,只能靠教师讲其错误的原因以及错误操作可能带来的危害,不能为了加深学生印象,用实验证明,否则会造成危险,也可采用计算机动画模拟这些错误操作,它可将错误分解,放慢动作,这样不仅把错误的原因演示清楚,而且可以渲染气氛,学生看后印象深刻。下列错误操作都可用动画来模拟: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液体沸腾飞溅;点燃没有检验纯度的氢气导致氢气发生装置的爆炸;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停止加热,后将导管移出水面,水倒吸试管炸裂等。
标签:初中化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