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海波(四川省阆中市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637400)
【摘要】目的:评价病理标本采集过程中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 年6 月-2015 年12 月我院需进行病理标本采集的130 例住院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病理标本采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标本错误、凝血/ 溶血、试管错误、量不符合要求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病理标本采集过程中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显著,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病理标本采集;护理干预;采集质量;满意度【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124-01
病理标本采集质量与检验结果、病理诊断准确性、治疗方案的制定等多环节有密切关系。另外,临床未得到患者准确的病理标本,需进行多次标本采集,可增加患者疾病痛苦,不利于其身心健康,也可进一步加大其治疗费用,患者满意度低[1]。本文主要分析了病理标本采集过程中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现将相关报告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收集2015 年6 月-2015 年12 月我院需进行病理标本采集的130 例住院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5 例、观察组65 例。观察组男35 例,女30 例,年龄20-64 岁之间,平均(45.25±3.11)岁;对照组男36 例,女29 例,年龄19-65 岁之间,平均(46.11±3.18)岁。上述两组研究病例临床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较。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评估患者生理及心理状态、准备相关样本容器、核对患者基本信息、送检日期及检验目的等。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加强护理的教育培训。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学习,让护理人员了解采集样本的重要性,及采集各类样本的方法、注意事项,让护理人员掌握采集标本的正确方法,以此来保证其准确性。(2)调整护理人员的工作流程。
将每天上午7:00-8:00 设置为护理人员抽血时间,保证采集的标本能够在2h 内进行送检。(3)在止血带结扎时时间适宜,抽血速度适宜,避免吸力过大,抗凝标本注血后将其混匀,避免发生溶血现象,若血液中有气泡,不能将气泡注入试管内。(4)护理人员需提高工作责任心,标本采集前详细核对患者科室、姓名、床号、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并核对本次检验目的、送检日期等,确保所有信息均无差错;确定本次采血量;检查注射器有无漏气现象发生,试管是否符合标准及各仪器有无异常现象等,一切均无异常后开始采集标本。(5)护理人员禁止在患者输液部位上方采集血液标本,禁止从患者输液头皮针处采集血液标本,保证标本质量。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病理标本采集质量,主要包括标本错误、凝血/溶血、试管错误、量不符合要求等方面。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分值在0-100 分之间,分值越高,患者护理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研究的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9.5 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采用均数( )、百分比(%)表示,且分别用t、X2检验,P < 0.05 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患者病理标本质量对比观察组标本错误、凝血/ 溶血、试管错误、量不符合要求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病理标本质量比较[n(%)]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1.15±2.25)分,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72.25±2.31)分,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现阶段,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各种自动化设备越来越多在临床中投入使用,在疾病诊断、治疗方案制定及预后评估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2]。在临床中检验自动化设备越来越多,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检验各阶段的操作行为与检验结果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做好各环节工作才能为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更准确、真实的检验报告。
在临床检验分析中,分析前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其质量与护理人员采集、送检等多个环节有关,其标本来源、标本质量直接影响了检验质量[3]。一份检验不合格的报告可影响医生对患者疾病的判断,从而影响其治疗方案的制定,不利于患者疾病恢复,并加大其经济压力。相关研究表明[4],实施护理干预的主要目的就是及时发现潜在风险,最大程度控制风险因素,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在护理工作中通过适当调整工作流程,发现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并加以改善,可消除风险隐患。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标本采集中标本错误、凝血/ 溶血、试管错误、量不符合要求等影响标本质量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在病理标本采集中实施护理干预,可明确标本采集中的不安全因素,通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避免不安全事件发生,保证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及有效性,从而帮助医生为患者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减少患者经济损失,也有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本次研究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病理标本采集过程中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显著,可有效提高病理标本采集质量,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1] 周雪华, 黄瑞珠. 品管圈在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3):73-75.[2] 陈建华,李华喜. 护理干预对子宫内膜采集标本质量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4):101-102.[3] 林美梅. 体检血液标本采集质量控制及护理干预对策[J]. 光明中医,2013,28(7):1461-1463.[4] 汤朗坤. 病理标本采集过程中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7):4174-4175.
论文作者:任海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3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
标签:标本论文; 患者论文; 病理论文; 满意度论文; 质量论文; 对照组论文; 试管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3月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