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知识产权犯罪具有自身的特征,呈现着纷繁复杂的现状和快速上升的态势,尤其是著作权和商标权犯罪,加强治理知识产权犯罪活动已经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要求。但是在实际治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知识产权犯罪治理的效果不佳,这就需要采取宽严相济、打防并举的执法模式,提高民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知识产权司法的可对话性及专业性,从而减少知识产权犯罪活动,实现社会的稳定发展。本文就对我国知识产权犯罪现象进行分析,并试探性地提出几点治理策略,以便相关人士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知识产权;犯罪现状;治理策略
知识产权作为人们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属于人们创造性的智力劳动成果,而将知识经济引入到知识产权中,往往会出现新型的犯罪行为,即知识产权犯罪。从犯罪学意义而言,知识产权犯罪指的是对他人的知识产权权益进行侵犯,严重危害到社会的行为,其包括商业秘密犯罪、著作权犯罪、专利权犯罪、商标权犯罪等[1]。现阶段,我国知识产权犯罪呈上升的态势,对消费者的生命健康、知识产权人的财产权益、社会的市场秩序、国家的国家形象等造成严重损害,因此加强知识产权犯罪的治理至关重要。
一、我国知识产权犯罪现状分析
我国知识产权犯罪的现状主要可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①犯罪空间分布失衡。犯罪空间分布可以对某类犯罪与特定空间条件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反映,而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存在一定差异,致使知识产权犯罪呈现不均衡的态势。当前知识产权犯罪案件多集中于经济发达的地区,并向这些地区进一步集中,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犯罪案件总量明显偏少。②案件数量呈上升态势。犯罪数量直接反映着某类犯罪的基本状况,分析2005—2014年全国总人口数和知识产权犯罪人数,对全国知识产权犯罪率进行计算,如表1所示。由表可知,我国2006年和2013年的知识产权的犯罪率有所降低,其余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特别是2012年,案件的数量超过12700件,同比增长达95%。③侵犯商标权和著作权的案件突出。我国知识产权犯罪具有明显的结构特征,其中知识产权的刑事犯罪案件多为侵犯商标权侵权案件,而知识产权的民事侵权案件多是著作权侵权案件,其他犯罪的比例相对较小;同时在市场竞争中,商业秘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导致商业秘密犯罪的案件有所上升[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2005—2014年全知识产权犯罪统计表
二、我国知识产权犯罪的治理策略
(一)采取宽严相济、打防并举的执法模式
第一,严格执法。由于经济水平的发展不协调以及过当的行政执法,导致我国软件市场出现“愈打愈盗、愈盗愈打”的现象,这就需要严格执法,保证执法的实效性,严禁运动式执法,积极落实知识产权的立法保护工作。第二,区别情形分别处理。知识产权犯罪与经济发展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在治理过程中需要区别情形进行分别处理,如在知识产权犯罪不严重的地区,可以加强监督、着重预防,而在犯罪高发区则要加强惩治、打防并举。第三,加强专业的管理与技术防范。管理防范主要是以技术秘密为基础,避免外部接触与外网联系,减少被侵害的可能;技术防范则是利用网络技术构筑防线进行防范,如网络防毒、身份验证、信息加密、防火墙等技术。
(二)立足国情,科学治理
立足国情是处理问题的基础,任何超越历史发展阶段与国情的做法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对待知识产权犯罪的治理问题亦是如此。在具体治理工作中应该遵循“高压低槛”的原则,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大力推动国家条款的制定,始终坚持执法必严、有法必依、违法必究[3]。如果在知识产权犯罪的执法上不顾国情,只一味追求超阶段和高标准的立法,盲目与国际接轨,往往会使所制定的法律及条约成为经济发展与技术创新的羁绊,因此立足国情、科学治理应当成为知识产权犯罪的重要防控战略原则。
(三)提高民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对于知识产权犯罪而言,被害人与行为人的互动性较强,因此必须要事前明确知识产权归属,加强被害人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如企业与职工事先签订知识产权的保护协议,对双方的违约责任及权利义务等进行明确。通常知识产权的权利人多是法人或单位,这就要求构建系统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在日常经营和科技管理的范畴纳入知识产权保护,如安排专业人员实施档案管理工作,严格监管知识产权的废次品销毁、投入市场、使用等环节,有效减少知识产权犯罪。
结束语:
我国知识产权犯罪案件十分繁冗、影响广且涉及人多,具有自身显著的特点,尤其是因被害人缺乏强烈的防范意识而诱发出较多的犯罪,并且在犯罪治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立法上罪行不均等。这就需要立足国情,积极完善立法,采取宽严相济、打防并举的执法模式,提高民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从而有效预防和科学治理知识产权犯罪,更好地捍卫智慧尊严、保护知识产权。
参考文献
[1]陈文昊. 我国知识产权犯罪现状及治理对策[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58-66+73.
[2]杨祝顺.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与策略[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6.
[3]刘蔚文.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发展态势及打击措施研讨[J]. 公安研究,2012,05:37-43.
论文作者:袁盛友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7/6
标签:知识产权论文; 我国论文; 知识产权保护论文; 国情论文; 商标权论文; 这就论文; 态势论文; 《文化研究》2017年3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