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欣赏课“六动”论论文_崔彪

浅谈美术欣赏课“六动”论论文_崔彪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马尚镇马尚中心小学 255000

小学美术新课程表标准不断要求并旨在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引导学生去认识美、发现美、进而去创作美。

而作为不断培养与提升学生审美情操的美术欣赏课,是美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美术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上好美术欣赏课,意义重大。

在小学美术《欣赏与评述》课型中,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自然美、艺术美等各种形式的美,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能够在多元文化情景中认识、感受不一样的美。

然而现在的美术欣赏教学却不乏以下两个误区:一是,部分美术欣赏课脱离学生的实际,与新课标要求不吻合,大多是把美术欣赏课上成了美术专业技能课或历史课、故事会等等,特别是在小学美术高年级教学中这种倾向较为明显;二是,美术欣赏课中大多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课堂上教师在绘声绘色的讲授而大多时间学生且在静静的“聆听”,学生还没有真正的“动”起来。

经过多年来教学实践,个人认为,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的重点应放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上,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让学生唱“主角”,教师为“配角”。怎样才能搭配,好让学生“动”起来呢?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引领启发、激励等方法,要使学生的五官感受随教师的引导与启发“动”起来,具体做法有以下六“动”:

一、六“动”之眼动

观赏美术作品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视觉资料。要给学生提供世界上最美最好的美术资料进行观赏,让学生“养眼”,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正如美术教育家靳尚谊先生所说:“要提高美术鉴赏力首先要多看优秀的美术作品”。

二、六“动”之耳动

聆听与作品有关的解说、音乐及专家的个人观点。例如:听一听现在著名画家刘文西先生谈《枣园桃李》、《唱支山歌》国画作品创作感受和体会等,学生对作品的创作过程及背景初步有个了解,为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做好铺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感受一下白石老人《蛙声十里出山泉》的意境等!

三、六“动”之口动

让学生说一说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和感悟,这也是美术《欣赏与评述》课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通过大量的视觉冲击,对观赏到的美术作品进行评述。评述要让学生说出自己对某幅美术的感受和看法,要树立辩证的评价美术作品的意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雷姆特”。

由于学生的知识范围,家庭环境、爱好、性格等不同,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评述自然不同,所以,课堂上对同一幅作品的评述允许有不同声音出现,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自然真实地说出自己的心声,足够了。

四、六“动”之手动

让学生摸一摸作品的质感。例如:我把自己创作的国画小品人物《幸福》,速写风景《人民公园》等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们兴奋的围拢在画作旁边,触摸着不一样的材质画面,感受着国画工笔的那种特殊的细腻肌理效果与速写素描纸上的粗犷美,有对比就有感受,有触摸就有体会。还如:版画艺术、剪纸艺术等,拿到教室里让学生零距离的触摸感受……

五、六“动”之肢体动

让学生用肢体模仿作品中人物的动态,感悟作者的创作意图。

例如,在欣赏叶浅予的国画作品《拉萨舞步》中人物的优美姿态,增强了对人物动态美的感受。

又如,敦煌壁画中的《反弹琵琶》用语言不易表述可以通过肢体动作来传情达意。

再如,法国雕塑家罗丹创作的雕像《思想者》,动作诠释着一切,主人公正在冥思苦想等,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其中的点点滴滴。

六、六“动”之脑动

动脑是对作品进行认识、理解,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例如:欣赏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时,学生通过观察、聆听等环节的欣赏,逐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作品中宋代张择端会怎样用画笔详细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的场景?为何像是一架摄像机,以长卷形式的形式,散点透视构图,记录当时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有什么优点?联想到了什么?

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不仅仅是一件绘画艺术珍品,更是记录北宋都市的第一手资料?因为它的哪些特点,而极具历史文献价值?

如此详实的画面表现力,让学生有了强烈的视觉和内心的震撼,教师的有效引导,能让学生更深一层的认识和感受到这幅历史巨作的艺术魅力!

“六动”法,旨在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的五官感官全部“动”起来,视觉的享受、听觉的盛宴、手指尖的触摸,心贴心的感受,多种感知并进观察赏析美术作品。与之而来的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表现内容、色彩怎样、构图如何、肌理效果等问题,随之学生的感觉感触体会,一一迎刃而解。又何愁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拓展其艺术思维呢?

论文作者:崔彪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5月总第27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8

标签:;  ;  ;  ;  ;  ;  ;  ;  

浅谈美术欣赏课“六动”论论文_崔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