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2015年山东省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张小珲1,2,蔡利平1,2*,王亚男1,2
(1.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山东·日照 276826;2. 自然资源部海岸带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24)
摘 要: 海岸带作为陆海生态系统的交错带,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研究的热点区域。以山东省沿海地区40 km范围内的海岸带作为研究对象,基于1980、1990、2000、2010和2015年的TM影像,对近35年来山东省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山东省海岸带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城乡建设用地的面积迅速增加,未利用土地面积显著减少,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向城乡建设用地、耕地转移;在不同时期各缓冲带中,耕地由海向陆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城乡建设用地、海洋、水域和未利用地所占比例逐渐减少,林地和草地所占比例基本不变;研究期间,城乡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和海洋的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程度较大,草地和水域变化程度较小,耕地和林地基本保持不变。此将对山东省海岸带地区土地集约利用及近海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 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动态度
海岸带作为人、海、陆三者交互作用最为显著的地域类型,其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使其成为全球环境变化最为敏感和脆弱的地区之一[1-3]。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大量人口涌入海岸带地区,沿海城市迅猛发展,导致海岸带地区土地开发利用的规模和强度进一步增大,海岸带面临的压力日益增加[4-5]。近年来,众多学者对海岸带土地利用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如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对上海海岸带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过程及驱动机制进行研究[6],对中国30 km海岸带区域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空间格局以及集约化特征进行综合分析[7],对20年间广东省海岛海岸带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及驱动力进行研究[8],以10km缓冲半径为研究区对1980-2008年江苏省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的行政单元差异与梯度分异特征进行分析[9]。
在此基础上,本文基于1980、1990、2000、2010和2015年的TM影像,利用ArcGIS10.2软件提取山东省5个时期的40km以内海岸带土地利用数据,对近35年来山东省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包括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海陆梯度、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综合指数,以揭示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差异特征。
1 研究区概况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地区,北纬34°22.9′-38°24.01′东经 114°47.5′-122°42.3′之间。海岸线全长3024.4 km,占全国海岸线的1/6,居全国第二位;沿海岸线有天然港湾20余处,沿海滩涂面积约3000 km2。近年来随着对海岸带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加大,海岸带土地利用方式、景观特征等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琼台师范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前身为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5月,琼台师范学校和临高师范学校合并升格成立琼台师专,2016年改建为琼台师范学院并升格为本科院校。
本文选取山东省沿海地区40km以内海岸带作为研究对象,覆盖范围由北向南包括滨州、东营、潍坊、烟台、威海、青岛、日照七个沿海城市。
2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土地利用程度综合分析方法是按照土地自然综合体在社会因素影响下的自然平衡状态分为若干级,赋予分级指数(表1),并给出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的定量化表达式。土地利用程度的大小不仅反映土地本身的自然属性,也反映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的综合效应。某区域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可表达为:
2.2 研究方法
2.2.1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是土地利用类型间相互转化的数量和方向定量研究的主要方法,它能够具体反映土地利用变化的结构特征和各类型间的转移方向[10-11]。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的数学表达为:
图1 1980-2015年山东省海岸带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图
Fig.1 Spatial distribution map of land use in coastal zones of Shandong province from 1980 to 2015
3.4.1 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
2.2.2 土地利用动态度
(1)对于一个探测器,一组值均匀地覆盖其参数范围。如果检测器具有P个参数,则为每个参数分别计算出4个均匀分布的值。每个参数4个值的组合将在检测器的参数空间中给出4P个点。
未利用土地的面积及所占比重呈现逐渐减少趋势。其面积从1980年-2015年减少1485.57 km2,所占研究区总面积由5.68%减少至2.19%,近五年未利用地面积趋于稳定。随着海岸带地区城市的扩张和人口数量的增长,大量的未利用土地进行盘活,土地利用类型发生转变,使得城镇化率不断提高。
(1)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
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可以直观反应研究时段内某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程度,其数学模型如下:
受传统的家庭文化的影响,中国的家庭需要是去“个人化”的,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的价值在于为整个家庭利益实质是子女利益服务。整个家庭一般不太考虑老人的情感需求。老人即使有强烈的个体情感诉求,一般介于儿女的想法而不敢声张。丧偶老人的婚姻一般要受到儿女的重重阻拦。即使能够顺利结婚,在婚后的生活更多是要为儿女考虑,而不是从个体生活便利出发。加之传统观念中的社会性别建构,双重叠加的影响,最终造成了老年人再婚问题的性别差异。
式中:IRj为研究区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Zija、Zijb分别为研究区某土地利用类型的初始面积和变化后的面积;n为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T为时间间隔,单位为a。
(2)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
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便于在不同空间尺度上找出土地利用变化的热点区域[12],其值越高,表明研究区内土地利用变化越活跃,整体稳定性越差。其表达式为:
式中:K为动态度;Ua、Ub分别为研究初期和末期某一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T为研究时段长,单位为a。
2.2.3 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
本文选择1980199020002010和2015年的山东省海岸带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为30m)作为基础数据,依据LUCC分类体系,结合山东省海岸带的地理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乡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和海洋共7个土地利用类型,利用ArcGIS10.2输出研究区5期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图(图1)。
式中:Lj为某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Ai为研究区内第i级土地利用程度分级指数;Ci为研究区内第i级土地利用程度面积百分比;n为土地利用程度分级数。
表1 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分级表
Table 1 Classification table of l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types
3 结果分析
3.1 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从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来看(表2),耕地是山东省海岸带地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0%以上,其次为草地和城乡建设用地,占到总面积的9%-17%,而林地、水域、未利用土地和海洋面积相对较小,占总面积比例不足9%。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集中体现为耕地、草地、水域、未利用土地和海洋面积的减少和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林地基本保持不变。
耕地、草地面积及所占比例呈现波动减少趋势。耕地面积在1980-1990年期间增加154.10 km2,所占比重由55.11%增加至55.47%,而在1990-2015年,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共减少453.00 km2,所占比重由55.47%减少至54.40%;草地面积1980-1990年期间增加225.95km2,所占比重由12.14%增加至12.67%,在1990-2015年,草地面积逐渐减少,共减少745.34 km²,所占比重由12.67%减少至10.92%。
林地面积及其所占比例在35年间基本保持不变,所占总面积比例在8.57%左右。
对五个时期的各缓冲带土地利用结构图(图2)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耕地在5个时期各缓冲带中由海向陆逐渐所占比例增加,所占比例在65%以上,是各缓冲带的主要地类;(2)城乡建设用地在5个时期各缓冲带中由海向陆所占比例逐渐减少;随着时间的推移,城乡建设用地在相同条带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例如在条带1中,城乡建设用地在1980年所占比重为5.65%,在2015年所占比重为14.57%,共增加8.92的百分点;(3)海洋在5个时期中都只存在由前两个缓冲带,且由海向陆逐所占比例渐减少;(4)未利用土地和水域在5个时期各缓冲带中由海向陆所占比例逐渐减少;(5)林地和草地在5个时期各缓冲带中的所占比例变化不太明显。
分享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期,是对传统商业模式的颠覆,对于整个社会经济而言有着深刻意义,未来发展需要有效的引导和支持。
近年来,我国第三方物流业不断增长,平均年增长速度在20%左右,2010年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收入达5390亿美元,截至2014年底,破9000亿美元,达到9380亿美元[1]。近年来也在持续增长。
城乡建设用地的面积及所占比重呈现逐渐增长趋势。其面积从1980年-2015年增加3372.72 km2,所占比例由9.01%增加至16.93%,增幅约7.92%,是研究区面积变化最为明显的土地利用类型。
本次调查采用SPSS.22.0进行原始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先对相关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和线性回归,进而明确需求的显著性影响因素,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土地利用动态度是通过土地利用动态模型来度量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进而反映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剧烈程度,包括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和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
表2 1980-2015年山东省海岸带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及比例
Table 2 Area and proportion of land use types in coastal zones of Shandong province from 1980 to 2015
3.2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
本文将1980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图进行叠加,分析35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的转移和流向(表3),可以看出:(1)在研究期间,草地减少820.05 km2,主要向耕地、城乡建设用地、水域转移,其中草地向耕地转移的幅度最大,转移面积达到475.25 km2,草地减少量占1980年草地面积的15.86%;草地新增300.68 km2,主要是由海洋、水域和未利用土地转化而来,其中120.11 km2的未利用土地转化为草地,草地增加量占2015年草地面积的6.47%。(2)城乡建设用地新增3392.49 km2,主要是由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转化而来,其中1334.03 km2的耕地转化为城乡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增加量占2015年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47.06%,;城乡建设用地减少20.02 km2,减少量仅占1980年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0.52%。(3)耕地减少1505.04 km2,主要向城乡建设用地和水域转移,其中耕地向城乡建设用地转移的幅度最大,转移面积达到1334.03 km2,耕地减少量占1980年耕地面积的6.41%;耕地新增1206.24 km2,主要是由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转化而来,耕地增加量占2015年耕地面积的5.21%。(4)海洋减少317.20 km2,主要向草地和水域转移,其中海洋向水域转移的幅度最大,转移面积为231.66 km2,海洋减少量占1980年海洋面积的40.64%;海洋新增74.73 km2,主要是由水域和未利用土地转化而来,其中52.77 km2的水域转化为海洋,海洋增加量占2015年海洋面积的13.89%。(5)林地的增加和减少在35年间变化均不明显,增加量仅占2015年林地面积的1.11%,减少量仅占1980年林地面积的1.18%;(6)水域减少1458.87 km2,主要向城乡建设用地和耕地转移,其中水域向城乡建设用地转移幅度最大,转移面积为972.13 km2,水域减少量占1980年水域面积44.69%;水域新增635.25 km2,主要是由草地、耕地、海洋和未利用土地转化而来,水域增加量占2015年水域面积的26.02%。(7)未利用地减少1574.95 km2,主要向城乡建设用地和耕地转移,其中未利用地向城乡建设用地转移的面积最大,转移量达到917.40 km2,未利用土地减少量占1980年未利用土地面积的65.14%;未利用土地新增89.40 km2,主要是由草地、耕地和水域转化而来,未利用土地增加量占2015年未利用土地面积的9.59%。
综上,通过对典源、典面与典义三者之间关系较为充分地探讨,我们可以更详细地理解典故词生成的动态过程,更全面地把握用典者在用典过程中所受到的各种制约条件,有利于将典故词的相关研究向纵深方向推进与拓展。
表3 1980-2015年山东省海岸带土地利用面积变化转移矩阵
(km²)
Table 3 Change and transfer matrix of land use area in Shandong coastal zone from 1980 to 2015(km²)
总的来说,在研究期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主要为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和草地、耕地、海洋、水域、未利用土地面积的减少,土地利用类型转移主要发生在草地、水域、未利用土地、耕地和城乡建设用地之间,尤其是“草地—耕地、耕地—城乡建设用地、水域—耕地、水域—城乡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耕地、未利用土地—城乡建设用地”土地利用类型转移,各转移面积在300 km2以上。
3.3 土地利用海陆梯度分析
以1980、1990、2000、2010和2015年的山东省海岸线为基线,以10 km为间隔由海向陆建立4个缓冲带,由海向陆顺次编号:0-10 km为条带1、10-20 km为条带2、20-30 km为条带3、30-40 km为条带4。统计每个缓冲带中的土地利用结构,分析5个时期土地利用海陆梯度差异。
水域、海洋面积及所占比例呈现波动变化,水域面积在1980-1990年期间减少810.15km2,所占比重由7.67%减少至5.76%,在1990-2015年水域面积基本保持不变,所占比重在5.70%-5.90%之间;海洋面积在1980-1990年期间减少327.12 km2,所占比重由1.83%减少至1.06%,在1990-2010年海洋的面积在逐渐增加,所占比重由1.06%增加至1.27%,在2010-2015年海洋的面积基本保持不变,所占比重在1.27%左右。
万能粉碎机(上海比朗仪器有限公司)、大容量全温度振荡培养箱(太仓市华美生化仪器厂)、磁力搅拌器(常州市金坛晨阳电子仪器厂)、紫外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pH计(上海三信仪表厂)、真空抽滤泵(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带武器上战场,那就是直接做炮灰。怎么促读?怎么了解学生知识储备与运用情况?考!学生最在意的是分数,教师直接划定范围,明确告知考试范围,促进学生积极记忆。笔者年段以考促读的内容有:必修5本书的教材梳理,《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各种典型题型以及典型母题之下的各种子题,还有各位老师整理的专题作文素材,如自由与规则哲学类的,十九大报告时事类的,等等。
3.4 土地利用动态度
式中:Sij为研究期内第i类土地向第j类转化的面积(km2);i为第一时期土地利用类型;j为第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n为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
不同时期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单一动态度计算结果(表4)表明:(1)1980-1990年间,海洋和城乡建设用地的变化幅度较大,动态度分别为-4.19%和3.48%;其次是水域和未利用土地,动态度分别为-2.48%和-2.37%,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动态变化速度很小。(2)1990-2000年间,未利用土地的变化幅度较大,动态度为-2.09%;其次是城乡建设用地和海洋,动态度分别是1.25和1.46;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的动态变化速度很小。(3)2000-2010年间,未利用土地的变化幅度较大,动态度为-3.58%;其次为城乡建设用地和草地,动态度分别为2.18%和-1.2%;耕地、水域和海洋的动态变化速度很小,林地的动态变化速度为0。(4)2010-2015年间,7个地类的变化速度都较小,动态度均小于0.4%。
图2 1980-2015年各缓冲带土地利用结构图
Fig.2 Land use structure of each belt from 1980 to 2015
3.4.2 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
近年来,嘉兴市在一系列发展政策中,将物流业发展列入经济和服务业的重点发展领域之一,特别是在服务业“十二五”规划中,将现代物流业作为我市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之首,给予大力推进和培育,而快递业作为物流行业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快递保持稳定运行,快递业务量、快递业务收入双双增长。2018上半年,嘉兴市邮政行业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74405.4万元,同比增长29.9%;业务总量累计完成489719.9万元,同比增长37.1%。
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1980-1990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为0.40%;其次为2000-2010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30%;再次为1990-2000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18%;最后为2010-2015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06%。表明1980-1990年和2000-2010年两个时期土地利用变化比较剧烈,而1990-2000年和2010-2015年两个时期土地利用变化较和缓。
表4 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动态度
Table 4 Dynamic attitude of land use in different periods
3.5 土地利用综合指数
土地利用集约水平可以通过土地利用综合指数来反映,数值从1980年的265.61增加到1990年的274.36、2000年的277.41、2010年的284.42、2015年的284.81,35年间增加了19.20,可以看出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将继续攀升,人类社会对海岸带土地资源的影响程度仍在增强,区域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期。
4 结论
通过解译1980、1990、2000、2010和2015年的TM影像,对近35年来山东省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1)山东省海岸带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耕地面积占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城乡建设用地的面积迅速增加,未利用土地面积显著减少;草地、水域和海洋的面积从1980-2015年在逐年减少,但是减少比例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林地面积在35年间面积基本保持不变。
(2)土地利用类型转移主要发生在“草地—耕地、耕地—城乡建设用地、水域—耕地、水域—城乡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耕地、未利用土地—城乡建设用地”之间,各转移面积在300 km2以上。
(3)耕地在5个时期各缓冲带中由海向陆所占比例逐渐增加,所占比例在65%以上,是各缓冲带的主要地类;城乡建设用地、海洋、水域和未利用土地在5个时期各缓冲带中由海向陆所占比例逐渐减少;林地和草地在5个时期各缓冲带中的所占比例基本不变。
(4)研究期间,城乡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和海洋的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程度较大;草地和水域的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程度较小;耕地和林地的土地利用动态度基本保持不变。土地利用综合指数从1980年的265.61增加到2015年的284.81,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在继续攀升,区域土地利用仍然处于发展期。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山东蓝色半岛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等战略的实施,使得海岸带地区工业化步伐明显超越了其他区域。海岸带作为资源环境条件最为优越的人文活动区域,土地开发利用度不断增大,进而出现了海平面上升、近海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因此,通过对山东省海岸带地区土地利用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掌握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为山东省海岸带地区土地资源集约利用与近海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借鉴。
堤坝的基础部位渗水也是堤坝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常见的渗水情况,并且堤坝的基础部位如果出现渗水的情况,对于堤坝的使用会产生更加严重的影响,而且二次治理的难度也较大,经过分析可以发现,引起堤坝基础部位渗水的主要原因是在堤坝的施工过程中忽视了对基础土壤的处理,导致基础部分使用的土壤防水性较差,水流极易渗进其中,经过长期的透水,就会引起堤坝的渗水。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张健,濮励杰,陕永杰,等. 海岸带土地开发利用及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简述[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21(1):36-43.ZHANG J, PU L J, SHAN Y J, et al. Research on land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 in coastal zones[J].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2012,21(1):36-43.
[2]吴莉,侯西勇. 2000-2010年环渤海省市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分析[J]. 海洋科学,2015,39(9):101-110.WU L, HOU X Y. Analysis of land use change in coastal zones around bohai sea from 2000 to 2010[J]. Ocean Science,2015,39(9):101-110.
[3]赵莉莉,何东进,覃德华,等. 2000-2014年闽东海岸带土地利用动态变化[J]. 热带作物学报,2017,38(5):803-810.ZHAO L L, HE D JI, QIN D H, et al. Dynamic changes of land use in the eastern Fujian coastal zone from 2000 to 2014[J]. Acta Tropical Crops, 2017,38(5):803-810.
[4]吝涛,薛雄志,崔胜辉,等.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海岛景观格局变化研究[J]. 海洋环境科学,2009,28(1):87-91.LIN T, XUE X Z, CUI S H, et al. Research on the changes of island landscape pattern in the process of rapid urbanization[J]. Marine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9,28(1):87-91.
[5]吕晓,史洋洋,黄贤金,等. 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的图谱特征[J]. 应用生态学报,2016,27(4):1077-1084.LÜ X, SHI Y Y, HUANG X J, et al. Mapping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use change in Jiangsu province[J].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2016,27(4):1077-1084.
[6]宗玮. 上海海岸带土地利用/覆盖格局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ZONG W. Research on land use/cover pattern change and driving mechanism in Shanghai coastal zone[D]. Shanghai: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2012.
[7]侯西勇,徐新良. 21世纪初中国海岸带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特征[J].地理研究,2011,30(8):1370-1379.HOU X Y, XU X L. Spatial pattern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use in China's coastal zone in the early 21st century[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1,30(8):1370-1379.
[8]高义,苏奋振,孙晓宇,等. 近20a广东省海岛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 海洋学报,2011,33(4):95-103.GAO Y, SU F Z, SUN X Y, et al. Analysis of land use change and driving force in island coastal zone of Guangdong province near 20a[J].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2011,33(4):95-103.
[9]许艳,濮励杰,张润森,等. 近年来江苏省海岸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时空动态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21(5):565-571.XU Y, PU L J, ZHANG R S, et al.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of land use/cover change in the coastal zone of Jiangsu province in recent years[J].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2012,21(5):565-571.
[10] 任斐鹏,江源,熊兴,等. 东江流域近20年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差异特征分析[J]. 资源科学,2011,33(1):143-152.REN F P, JIANG Y, XIONG X, et al. Analysis on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use change in the Dongjiang river basin in the past 20 years[J]. Resources Science, 2011,33(1):143-152.
[11] 吴琛璐,王强,董政,等. 福建省海岸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驱动力[J]. 水土保持通报,2018,38(3):318-323.WU C L, WANG Q, DONG Z, et al. Land use/cover change and its driving forces in coastal zones of Fujian province[J]. Bulleti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08,38(3):318-323.
[12] 朱会义,李秀彬. 关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指数模型方法的讨论[J].地理学报,2003(5):643-650.ZHU H Y, LI X B. Discussion on the method of regional land use change index model[J]. Acta Geographical Sinica, 2003(5):643-650.
[13] 杨世伦,吴秋原,黄远光. 近40年崇明岛周围滩涂湿地的变化及未来趋势展望[J]. 上海国土资源,2019,40(1):68-71.YANG S L, WU Q Y, HUANG Y G. Changes in coastal wetlands and shoals surrounding Chongming Island: history of the past 40 years and future expectations[J]. Shanghai Land & Resources,2019,40(1):68-71.
[14] 马仁锋,窦思敏,候勃,等. 海岸带自然资源资产:概念计量与浙江案例[J]. 上海国土资源,2018,39(1):69-74.MA R F, DOU S M, HOU B, et al. Coastal natural resource assets:concept, measurement, and the Zhejiang case[J]. Shanghai Land &Resources, 2018,39(1):69-74.
[15] 朱宇婕,李加林,冯陈晨. 宁波市海岸带景观格局变化研究[J]. 上海国土资源,2017,38(2):54-58.ZHU Y J, LI J L, FENG C C. Study of the changes in the coastal landscape pattern in Ningbo city[J]. Shanghai Land & Resources,2017,38(2):54-58.
Analysis of land use changes in the coastal zone of Shandong Province from 1980 to 2015
ZHANG Xiaohui1,2, CAI Liping1,2, WANG Yanan1,2
(1. Qufu Normal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Tourism, Shangdong Rizhao 276826, China;2. Key Laboratory of Coastal Zone Exploitation and Protection,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Jiangsu Nanjing 210024, China)
Abstract: As the intersection zone of the terrestrial and marine ecosystems, the coastal zone of Shandong Province has become a hotspot of research on land use/cover change (LUCC) due to its unique geographical location. For this study, the coastal zone within 40 km of the coastal area of Shandong Province wa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ased on TM images from 1980, 1990, 2000, 2010, and 2015, the changes in land use in the coastal zone of Shandong Province in the past 35 years were quantitatively analysed.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the coastal land use type in Shandong Province was dominated by arable land, the area of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land increased rapidly, and the area of unused land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Land use types were mainly transferred to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land and arable land. (2) During different buffer zones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 proportion of cultivatable land via land reclamation gradually increased; the proportion of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land, ocean area, water area, and unused land gradually decreased; and the proportion of woodlands and grasslands remained basically unchanged. (3)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the dynamics of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land, unused land, and ocean land use changed greatly. Grasslands and water bodies saw less significant changes, while the proportion of farmlands and woodlands remained basically unchanged. This study has implications for discussions on intensive land use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coastal resources in Shandong Province.
Key words: coastal zone; land use; change characteristic; moving attitude
中图分类号: F301.2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1329(2019)02-0038-05
doi: 10.3969/j.issn.2095-1329.2019.02.008
收稿日期: 2019-03-23
修回日期: 2019-05-15
作者简介: 张小珲(1996-),女,学士,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电子邮箱: 17862325930@163.com
联系电话: 17862325930
基金项目: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810446020);自然资源部海岸带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17CZEPK02)
*通信作者: 蔡利平(博士/讲师), cumtcailp@126.com
标签:海岸带论文; 土地利用论文; 变化特征论文; 动态度论文;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论文; 自然资源部海岸带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