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图书馆信息服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服务论文,图书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信息服务就是信息机构针对用户信息需求,及时地将整序后的信息以用户方便的形式传递给用户的活动。图书馆由向社会提供文献利用服务转为提供信息服务,从其管理人员的思维方式到知识结构,从工作模式到工作方法都将发生深刻变化,对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也将产生深远意义。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初步分析。
一、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意义
图书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其发展也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功能也将随着社会的需要而变化,否则就必然要进行一场变革。纵观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史,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藏书楼”以保存文化遗产为主要任务,为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被人们视为文化遗产保存机构。近代,特别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为了适应社会需要,“藏书楼”变为“图书馆”,向社会大众开放,其主要任务是文献的搜集和传递,被人们视为文献利用机构。由“藏书楼”演变为“图书馆”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变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人们使用文献的目的呈现出多元化。图书馆工作如何适应这一转移,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我认为,图书馆由为读者提供文献利用服务转为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是一重要措施,它将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史上的第二次变革。
1.开展信息服务是图书馆走出困境的重要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管理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图书馆事业开始滑坡。走入困境。如何走出困境,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图书馆是通过文献为社会提供服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否就意味着对文献信息需求的减弱?回答是否定的。从发达国家看,信息产业作为第四产业不断发展,作为信息产业之一的信息流通服务业的服务内容也不断扩大。在我国,信息流通服务业、咨询业从八十年代开始,也逐步发展起来,并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作为信息之一的文献信息同样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那么依托文献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图书馆为什么难以摆脱困境?我认为,图书馆要走出困境,还是要在文献上想办法。开展信息服务,就是通过对文献的深层次开发,为用户提供高质量、有针对性的服务,得到用户的信赖,获得他们对图书馆的财力支持,为图书馆进一步开展信息服务注入活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使图书馆逐步把文献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逐步走出困境。
2.人们利用文献的目的呈现出多元化,需要提供信息服务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利用文献的目的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在我国也逐步出现),作为提供文献服务的图书馆,应及时掌握这一变化,并应根据变化逐步调整内部工作,否则就将陷入波动。作为以提供文献利用服务为主的图书馆,人们利用文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知识。现在人们利用文献的目的是多方面的,除了获取知识外,还需要通过获取大量的浓缩信息,获得经济效益。尤其是企业,他们除了需要科技信息外,还需要大量的商业经济信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企业不必担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企业必须从市场得到信息。所以商业经济信息对企业决策尤为重要。企业的信息意识也在逐步提高,他们需要社会上能为之提供此项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分工的不断专业化,也需要有专门的机构从事信息服务工作。文献是人们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作为以文献为主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图书馆,就应满足社会这一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人们利用文献的目的向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人们要求以最快的速度获得高度浓缩的信息。由于文献增长呈“爆炸”趋势,使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噪音”大大增加,给人们使用带来困难。图书馆通过提供文献利用服务,已不能满足人们获得信息的需要,所以必须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
二、文献利用服务与信息服务的区别
图书馆为社会提供文献利用服务和信息服务,虽然都是以文献为基础,通过对文献的搜集、加工和传递加以实现,但也存在着一些区别。
1.从工作中心和重点分析
提供文献利用服务为主的图书馆,其工作中心是文献。文献的整序是根据其内容特征和形式特征,对文献进行标引,使其达到有序化。业务流程和人员布局,是根据文献利用服务划分。工作重点是以提供外借和阅览服务为主。文献的传递主要是通过读者对文献的利用加以实现。提供信息服务为主的图书馆,其工作的中心是用户。从文献的搜集到开发都是围绕着用户需求进行,业务流程和人员布局,也应根据有利于满足用户信息需求划分。工作的重点是文献信息的生产和传递。信息的传递主要是通过向用户提供信息产品和服务,以及对信息产品的宣传报道加以实现。
2.从文献使用的主体分析
文献利用服务,使用文献的主体是读者。读者通过阅读文献获取知识、信息,知识、信息获取的多少,取决于读者自身条件。信息服务使用文献的主体是图书馆工作人员,他们就不仅仅是“管书人”,而是“用书人”[1]。图书馆工作人员根据用户需求向他们提供信息产品和服务,而信息产品的开发程度和服务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工作人员的素质。
3.从整序选择层次和目的分析
文献利用服务是以文献(一同书、一篇文章)为单元进行标引选择,标引是根据文献的内容或形式特征,其目的是使文献达到有序化,便于管理和使用。信息服务是以信息(消息、数据、概念、事实等)为单元进行标引选择,标引是根据用户的需求,这种需求可能是用户的现在需求,也可能是用户的潜在需求。标引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图书馆由以提供文献利用服务为主向以提供信息服务为主转变,在工作中心和重点,工作方式和方法等方面都将发生根本的变化。
三、图书馆信息服务在信息产业中的位置
信息业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行业。自从人类有了语言文字,信息业就已形成,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随着物质技术的革命而不断发展。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由于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信息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在发达国家信息业已进入了稳定发展和产业化阶段,信息服务已扩展到社会生产和生活各个方面。
1.从信息业的行业性质及其工作方式来看,可分为五大行业:[2]
信息设备制造业。它包括计算机、通信设备、印刷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电信广播等设备的制造。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设备制造业逐渐向电子计算机和通信设备两方面集中。
信息传播报道业。根据传输媒介的类型,可分为:报业、广告业、出版业等非电子传输业;广播、电视、通信业等电子传输业。
信息技术服务业。它是以计算机和通信设备为主要处理手段,为信息业提供硬件服务和软件服务。它包括信息处理、数据库服务、软件开发、计算机检索、联机检索以及设备的维护保养等,属于信息产业的软件系统。
信息流通服务业。信息流通服务业是通过各种信息的占有、加工向用户输出信息,来实现其社会功能的行业,它包括教育、图书馆、情报业、档案业。
咨询业。是根据用户的需求,运用专门的知识、经验和科学技术,为用户提供有关咨询项目的数据、资料、调查报告、建议方案等,供用户决策时参考。咨询业又可分为宏观咨询和微观咨询。宏观咨询是一种带有战略性、全局性、综合性的咨询工作,主要为领导部门决策提供依据。微观咨询是对某一局部的建设项目以及企业、技术开发项目的咨询。这类咨询涉及面广,需求量大。由此可见,咨询业是一种高智能行业。它是运用无数专家的群体智慧为决策服务。而文献咨询只是咨询工作的一部分,它是为专家解答咨询问题提供一部分依据。
图书馆以文献为中心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属于信息流通服务的一部分,由以文献为中心的知识型服务向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服务转变,图书馆的业务工作就应从信息流通服务业逐步向信息技术服务和咨询业扩展。
2.从信息源的类型分析
信息源有口头信息源,主要指个人口头发表的信息,如谈话、电话、报告会、讲演会等。
大众媒介信息源,主要指报纸、广播、电视等。由于具有传播快、覆盖面广等特点,其地位日益重要,其作用也是其它任何信息源所不能代替的。
文献信息源,按出版形式划分有印刷型(包括书、期刊、报纸等)、缩微型、视听型、机读型;按内容性质划分有科学著作、通俗读物、教材、工具书、特种文献资料等。文献信息源有便于保存,使用方便等特点,故是目前信息源的重要类型。
图书馆长期以来是搜集、保存和传递文献的社会机构,文献是图书馆赖以存在和提供服务的基础。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也不应脱离文献,应通过对文献开发生产出信息产品,为社会提供服务。但社会的信息需求是多方面的,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在激烈竞争的信息市场活动中占有一定优势,在信息源搜集方面,一方面要完善文献信息资料的搜集,另一方面还要注意搜集其它类型的信息资料。
3.从信息市场的主体结构分析
信息市场的主体结构包括信息商品的供给方、需求方、中介方和信息市场的管理方。供给方是信息商品的生产者和提供者,它为信息交易活动提供实现的可能性。需求方是信息商品的用户,通过购买行为使信息交易活动得以实现。中介方是信息市场的经纪人,是联系供给方与需求方的桥梁,他们使信息交易活动由可能转化为现实,在交易中起“催化”和“接洽”作用。管理方是为了使信息市场有效运行,对供、需、中介三方进行协调组织、控制、监督与管理。图书馆在信息市场活动中主要是承担着供方的职能。同时,图书馆又拥有众多用户,他们在信息市场活动中又各有优势,所以图书馆在提供信息产品的同时,也应逐步开展中介服务。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图书馆在信息产业中的地位不可夸大,图书馆进行信息服务应根据市场需求,以文献为依托,以提供文献信息服务为主,逐步向广度扩展。
四、图书馆进行信息服务的客观分析
图书馆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在图书馆界内部已有一定认识,社会也有一定需求,但从图书馆参与信息市场活动情况分析,起步艰难。问题何在?我们必须进行客观分析。
1.现代信息服务从信息的采集、加工、到提供服务的全过程都充分利用了计算机和远程通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从我国目前图书馆现状看,差距还很大。虽然一些大、中馆已拥有一些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但整体现代化技术水平不高。即使拥有计算机的馆,也多用于内部业务工作管理,少用于文献信息处理。所以,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很难达到现代信息服务“快、精、准”的要求。
2.从人员知识结构分析。长期以来,图书馆一直是以提供文献利用服务为主,使专业人员所具有的知识水平广而不深,整体知识结构单一(偏重图书情报学方面),不利于信息服务。信息服务就某个人而言,所具有的专业知识要专深,就图书馆整体而言,专业知识覆盖面要宽。
3.从工作方式分析。从文献搜集的原则、步骤,到整序的方法,文献利用服务与信息服务都有许多共同点,这正是图书馆提供信息服务的基础,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整序方面,文献利用服务是通过对文献内容和形式特征进行描述,使其达到有序化,便于管理和使用。信息服务是根据用户需要,把文献中的内容加工成各个专题,提供用户使用。由此看来,信息整序比文献整序层次深、专。
在内部工作模式方面,由于图书馆长期以提供文献利用服务为主,已形成了固定的工作模式——采访、分编、借阅。此模式的重点是围绕着文献利用而开展的一系列借阅服务。信息服务的重点是根据用户需要开发信息产品和提供服务。这就需要对用户需求进行了解,对信息产品进行生产和宣传报导等。原有的工作模式已明显不适应这一需要。
五、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措施
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是图书馆发展过程中的一场深刻变革,需要一个转变过程,但从现在起就必须提高认识,统筹规划,合理安排。
1.提高领导者对开展信息服务的认识
提高对开展信息服务重要意义的认识,主要基于两点:一是,图书馆长期以来一直是以提供文献利用服务为主的公益性机构,转为提供信息服务后,其中一部分服务要变为有偿服务(虽然国家已明文规定图书馆可以开展有偿服务),这是否违背了办馆宗旨,有一个认识问题。二是,从国外发达国家开展信息服务的情况看,主要是由社会上一些专门机构进行,图书馆仍以提供文献利用服务为主。我国图书馆向以提供信息服务为主转变,是一尝试,必然在认识上存在一些阻力,阻力主要来自内部。要克服阻力,就必须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而领导者能否认识到开展信息服务的重要意义,对开展信息服务起着决定作用。所以,图书馆要开展信息服务,必须先解决领导认识问题。
2.统筹规划,逐步形成服务网络
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整体考虑,提供信息服务应统筹规划,逐步形成服务网络。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并非完全取消文献利用服务,而是先在一些有条件的馆把工作重点转移向信息服务。各馆之间应有一个协调分工。提供信息服务,无论从硬件(文献、技术设备),还是软件(人员素质、管理水平)对图书馆都有较高的要求,而这些都是一些中小馆目前难以达到的。所以,提供信息服务应先以地区为中心,以大馆、专业馆为主,中小馆以大馆、专业馆为依托,形成服务网。中小馆利用自己的优势,以开展文献利用服务为主,同时负责接受用户信息服务委托和信息产品的宣传报导服务;大馆、专业馆则以信息产品的生产和高层次的服务为主。
3.进行信息市场调研,了解用户的信息要求。
对用户的信息需求进行调研,是图书馆能否开展信息服务的重要一环,也是图书馆面临的新课题。用户的信息是推动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图书馆要开展信息服务,就必须了解用户需要什么信息产品和服务,尤其是应了解用户对文献信息的需求是什么。要进行市场需求调研,就必须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迈开双脚走向社会,走向市场。用户的信息需求是多方面的,从其内容分析有政策信息、科技信息、商业经济信息、管理信息、生活信息等。从用户对象分析有决策管理部门、科学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企业用户等。图书馆进行信息市场调研,首先要选好调研对象。从目前我国信息市场需求分析,应以企业用户为对象,以商业经济信息为突破口,再逐步扩展。因为随着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进行,企业也逐步由单一的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对信息的需求也呈现出需求量大,涉及面广。从生产到销售,从管理到人员培训,从产品开发到技术改造等,都离不开信息,信息已成为企业的生命。图书馆以企业为重点,为其提供信息服务,一方面满足了他们的信息需求,另一方面企业获得信息,解决了问题,又可以为图书馆提供服务费,有利于图书馆对信息产品的再生产,为进一步开展公益性信息服务提供物质保证。以企业为对象进行调研,各馆之间应有协调分工,一个馆先从一个行业入手,避免重复劳动。
4.建立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目前主要是进一步完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这是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基础。首先应调整文献搜集类型。提供文献利用服务,是以搜集图书、期刊为主,书又占很大比重。提供信息服务,文献搜集的重点是期刊、报纸、资料一类文献。所以以提供信息服务为主的图书馆,在搜集文献的类型方面应有所调整。二是要进行协调搜集。各省以省会城市为中心,各大馆、专业馆之间进行采集协调,避免重复搜集和搜而不全的现象。
5.提高信息产品开发水平,加强数据库建设
信息服务包括产品生产和提供服务两方面。从产品生产方面分析,首先应根据用户需求,对文献信息进行开发,生产以二、三次文献信息为主的产品。编辑二、三次文献,图书馆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只是在以文献利用利用服务为主所编制的二、三次文献是为了满足读者阅读需要,由工作人员自己选择题目和内容。而从事信息服务编制二、三次文献时,题目是用户提出,内容的选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其次,加强数据库建设,提高检索服务水平。从国外发达国家经验看,用户的信息需求主要是通过检索数据库而获得。国外数据产业从本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起步,到八十年代已基本形成规模,并实现商业化。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联机检索系统DIALOG系统到1990年已拥有310个数据库,其内容已从初期的科技方面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各个领域发展,尤其是商情类发展快。据Directory of Online Databases一书1990年统计,至1990年世界上已有644个联机情报检索系统,数据库为4465个。数据库的类型已从开始的文献参考数据库(书目数据库等)向源数据库(数值数据库、属性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等)发展[3]。我国数据库是从八十年代初起步,到92年据国家科委科技情报司出版的《数据库指南》记载,有137个有连续生产力能力,有一定规模并可向社会提供服务的数据库,大多数是提供科技信息的,主要集中在北京。
建立大型数据库,人力、资金投入多,建库时间长,图书一时难以做到。图书馆应先以地区为主,集中力量建立一些中小型行业数据库。在数据库类型上,先完善书目数据库,在此基础上,以建立商情方面的数值数据库为突破口。商情信息属于“高价值”的信息,比科技情报信息更快地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再则由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远距离联机检索费用一般用户难以承受,地区性数据库的建立,对于满足本地区用户需求,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更为现实。建立以计算机检索为主体的数据库,从所需的设备条件看,一些大馆(甚至一些中型馆)已具备条件。
在提供服务方面,图书馆应开展宣传指导服务、检索服务、咨询服务,这些服务都是以文献为依托,并逐步扩展到其他信息源。宣传报导服务,就是根据信息市场调研课题,将文献加工整理成二、三次文献信息产品,再提供给用户使用。信息检索服务,就是接受用户委托课题,为其查找所需文献或特定事项的服务。目前图书馆进行检索服务多为通过文献参考数据库进行手工检索,其目的是向用户指引一次文献。而以计算机检索为主的源数据库少,检索数值、事实等“浓缩信息”较难。信息咨询服务,这里主要指为用户提供文献信息咨询。它既可能是为某项咨询课题提供文献信息论证,也可能是直接为用户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6.加强内部管理
图书馆由提供文献利用服务逐步向提供信息服务过渡,加强内部管理,应视为重要措施;管理出效益,出成果。主要是对人员、工作模式等方面的管理。
加强人员管理,此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分析,一是提高人员素质。人员素质的高低,知识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图书馆信息服务水平,甚至能否进行。提高人员素质应采取在岗学习,引进专业人员和兼职人员相结合。二是调整人员布局。以提供文献利用服务为主时,是以为有效保证读者借阅需求来进行人员布局,人员主要集中在采访、分编、流通三大环节。提供信息服务,工作的重点是围绕着满足用户需要而进行的信息市场调研、文献信息搜集、信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信息检索与咨询服务等活动,人员应根据这些工作环节进行布局。
调整工作模式。传统的工作模式按业务流程分为采访、编目、流通、阅览、参考咨询等。按此模式,信息市场调研,信息产品的销售等工作都不属于各部门的职责。而市场调研是提供信息服务的关键一环,必须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负责进行。由此看来,要提供信息服务必须调整原有工作模式。
7.培养用户的信息意识
从整个社会发展看,人们对信息在促进人类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认识逐步提高。但在我国,人们对信息服务是高智能服务,应有较高的价格认识不足。对图书馆能否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持怀疑态度,这种怀疑不无道理;就连国外发达国家提供信息服务也主要是由专门的信息机构承担,而不是图书馆。我国图书馆要由文献利用服务转变为信息服务,可以说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图书馆首先应向社会大力宣传自己,树立信息服务的形象;其次在信息服务收费方面,先以优质服务为主,收费为辅,逐步提高收费。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图书馆由提供文献利用服务转向提供信息服务,是我国图书馆事业走出困境的重要举措,是图书馆发展史上的又一次变革。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我们将面临着许多新问题,这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