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现力
——记者必备的基本功
李轶豪 萍乡日报社
摘要: 新闻发现力是一种职业敏感,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必备的基本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必须具有超常的新闻发现力。新闻发现力不是天生的,是新闻记者在不断的新闻实践中培养练就而成。
关键词: 新闻发现力;记者;基本功;养成路径
在我们国家,从事新闻工作必须要以正面报道为主,坚持正面报道为主是新闻记者的唯一选择。但是,坚持正面报道为主并不影响我们成为一名有鲜明个性、有业务特色的新闻记者。既要坚持正面报道为主,又要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怎么办?这就是笔者本文要探讨的主题,即如何提高记者的新闻发现力。
4.近年来奥巴马医疗改革——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奥巴马医改之前,美国与欧洲福利国家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没有像西欧国家那样面向全民的“国民医疗保险制度”,政府只负责65岁以上老人的医疗保险,其他公民的医疗保健都是由商业保险来负责的。而奥巴马上台后则针对这一情况进行改革。2010年国会通过了最终版本的医改法案,美国政府将在今后10年内投入9400亿美元,把3200万没有保险的美国民众纳入医保体系。在新法案下,美国医保覆盖率预计将从85%提升至95%,接近全民医保。
一、新闻发现力的内涵
新闻发现力,是一种职业敏感,是新闻记者在纷纭复杂的事实中发现、判断新闻的能力。即新闻记者从大量新近发生的事实中,能及时捕捉到新闻线索,挖掘出新闻素材。新华社原总编辑南振中曾说:“新闻发现就是把前人没有报道过的新的事物和新发现的规律及时准确地传播出去。”由此可见,发现对于新闻报道的极端重要性。新闻记者就是要善于发现或找到社会上至今还没有通过大众传媒广泛传播的新事物。只有拥有超常的发现力,记者才能把那些混杂在纷繁平庸的事实中的新闻挖掘出来,写出好的作品。
新闻发现力包括四种能力:一是判断能力。即判断某一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只有具备这种能力,才能在浩如烟海的事实中,通过观察和分析,知道哪些事实可以作为重点报道的新闻题材,可以引起受众的兴趣,赢得新闻报道的主动权。二是探寻能力。新闻事实往往不是以露矿的形态显现出来,让记者毫不费力便能得到。它蕴藏在茫茫的生活海洋里,需要记者以“大海捞针”的毅力去探寻,以“沙里淘金”的精神去挖掘,从庞杂的事实和材料中把新闻提出来,从大量的水分中把新闻挤出来。三是辨别能力。面对所处的社会政治体制的制约、新闻时效性和真实性的矛盾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记者应培养自已的新闻辨别能力,即从纷繁复杂、真假难辨的信息源中准确挑选并确定信息真伪、优劣的能力,炼就一双"火眼金晴",拥有敏锐过人的眼力。四是前瞻能力。即指记者对新闻事实的发展趋势和本质所表现出的一种见微知著的预判能力。当新生事物还处于萌芽状态的时侯,记者就要能及时地发现事物发展的新苗头、新动向,并能准确地推测出事物发展的趋势。
二、新闻发现力的养成路径
(一)学好理论。 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的眼力不够,要借助于望远镜和显微镜,马列主义就是我们政治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作为新闻记者,一定要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如果理论上糊糊涂涂,对党的政策闭目塞听,是发现不了好新闻的。所谓捕捉新闻线索,其实就是抓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这就需要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需要懂国情,懂一个地方的实情,摸准时代的脉搏。只有这样,记者到一个地方,才能发现问题在哪里,矛盾在哪里,才能判断出新事物的生命力,从而发现和抓住好新闻。
(二)善于观察。 古人道“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中到处都有新闻,记者只要注意周围发生的事,留心观察、细心观察,做有心人,就会发现写不完的新闻素材,抓不完的报道点子,写出令读者耳目一新的新闻作品。《小平夹克衫 感动三代人》这篇荣获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二等奖的作品,正是因为作者善于观察而写出来的。为写好这篇作品,作者多次到国家博物馆调查了解展览情况,认真走访了负责布置展览的同志,通过细心观察,从而发现小平同志生前穿的这件夹克衫的“毛病”,写出了这篇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的新闻作品。
(三)广交朋友。 记者是社会活动家,要和各种各样的人交朋友,老中青少、各行各业都要交往、聊天,都要谈得拢,合得来。当记者的朋友遍天下,就会信息路路通,就能成为消息灵通人士和成为新闻敏感之人,手头就有写不尽的新闻,才会“稿源茂盛达三江”。记者若不广交朋友,整天待在大墙阻隔的高楼上,生活空间小,社会接触面窄,就会孤陋寡闻、耳目闭塞,平时的新闻报道线索就不多,突发事件更是抓不到。
2008年,中本聪提出了工作量证明(PoW)共识机制。该共识机制沿用了PoW的概念[7]。这一算法要求节点在提出议案之前必须进行大量工作(运算),并且提出议案时必须同时提交做出了大量工作的证明,这一方案将节点容错量转换为算力容错量,对女巫攻击进行了有效防范,可以允许节点自主添加到网络。在此之后提出的Proof of X的共识方案也是基于此种思想。传统分布式网络要求节点需要相对可信且进入网络需要认证,而这一共识机制使其变为了任意节点均可加入网络,使比特币可以应用于现实环境。
(四)质疑善思。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就是提出问题,“思”就是分析问题。新闻工作是一个逼人思考的职业,记者应该“质疑善思”,越是经常思考问题,就越能发现新闻线索;头脑里装的问题越多,发现好新闻线索的可能性就越大,就越能写出好的新闻作品。优秀新闻作品《小村大事》的作者在采访和写稿的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质疑:在城市化大潮下,广大乡村该如何发展?农民该如何有尊严地活着?农业该如何转型?经过认真的分析思考,记者深刻地认识到,现阶段农村的发展和建设要以人为本,坚持政府引导,顺应村情民意,充分发挥发挥农民在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这才是中国农村一种新的发展之路。可以这样说,《小村大事》正是记者通过“质疑善思”写出的好作品,最终荣获第24届中国新闻奖广播专题类一等奖。
参考文献 :
[1]高松,万青.新闻的发现力与表达力[J].新闻爱好者,2013(09).
[2]常志霞.记者的发现力—兼论新闻价值判断[J].新闻爱好者,2015(4).
作者简介 :李轶豪(1974.12-),男,汉族,江西萍乡人,大学本科,编辑。主要研究方向:新闻业务专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