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与统计的相互借鉴及相关思考_会计论文

会计与统计的相互借鉴及相关思考_会计论文

会计与统计的相互借鉴及相关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会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2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推广和1993年会计制度的改革几乎同时并举,使宏观统计核算和微观会计核算有了进一步交流和相互借鉴的可能。

近几年来,统计学界对统计核算借鉴会计方法讨论的比较多,如国民经济核算的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如循环帐户中的复式记帐方法……,无疑使统计核算方法得到了完善。但这也给人们一个错误的信号,以为统计核算方法日益与会计方法靠拢,是否会失去“统计”的特性,实际上这种忧虑大可不必。长期以来,会计方法就借鉴了大量的统计方法,只不过很少有人把会计所借鉴的统计方法系统地总结,使人忽略了统计方法对会计方法的重要支持。本文侧重从统计方法在会计领域的广泛运用谈起,一是说明统计方法自身的重要性和应用性不可低估,二是说明会计和统计虽是两类不同层次的核算体系,但是它们之间通过相互借鉴、加强交流,既不影响它们独自的特性,而且还会促进两个领域的自我完善。

一、统计方法在会计领域的广泛运用

统计方法作为数量计算和数量分析的技术手段广泛运用于各个会计学科。

首先从财务会计方面看,会计核算的起点是从会计的三个静态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三个动态要素(收入、费用、利润)这一基础上展开的,静态三要素反映资金来源和资金占用的存量分布(期末余额),这实际上是统计所讲的时点指标;而动态三要素(收入、费用、利润)反映资金的流量规模(本期发生额),这实际上是统计上所说的时期指标,而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也是统计核算的最基本的起点。这使我们惊奇地看到,会统两种核算的起点竟然如此一致。从各自的应用上来看,统计时期和时点指标关于数的特性和计算特点,从而对会计存量核算和流量核算的区别提供了理论支持。在财务会计中,类似于上述由统计提供的专门方法还有多处,如存货计量的移动平均法、加权平均法,其基本原理是由统计平均数阐述的;再如财务报表中关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分析所涵盖的各类比率,其基本原理是由统计相对数所提供的。

如果说统计方法在财务会计中运用还显得不够全面和系统的话,那么统计方法在管理会计的预测、决策、控制分析中则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诸如混合成本分解所采用的相关和回归分析、销售预测和成本预测所采用的趋势预测模型、短期经营决策中所用的概率决策、长期投资决策中有关风险价值的标准差系数计算、不确定性决策中的区间估计、全面预算中的概率预算、以及标准成本差异分析中对统计指数因素分析方法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管理会计的实用性。因此有的西方会计学者认为:管理会计的发展第二个时期则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把统计理论和方法应用于管理会计研究;从而使得对不确定条件下的管理会计问题研究分析有了支持工具”〔1 〕可见统计方法在管理会计中的运用已不是零星和个别的现象,而是管理会计中必不可少的系统方法了。

统计方法在其他广义的会计领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审计中的抽样审计,财务管理中的筹资和投资风险预期及资本结构评价,都借助了大量统计方法的计算和分析。

上述回顾表明,在近几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刚刚借鉴一些会计方法的时候,会计方法中就系统地采用统计方法来处理有关会计事项了。

二、会计统计的相互借鉴和相互交流

随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推广,其中资产负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及循环帐户借鉴了大量会计方法,已得到了广大统计工作者的认同,而且理论工作者对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也做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促进了统计发展和核算方法的完善。另一方面,则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转轨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要求企业更注重市场信息的搜集和披露,例如上市股份公司公开披露的财务信息,除了提供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有关财务指标外,还需同时提供高质量的财务预测、财务决策分析报告,实际上就是要求用更多的统计方法和统计技术手段处理相关的财务信息和会计事项。这样就使得会计和统计两个领域不仅在理论上需要提供各自方法上的借鉴,而且在实务上也需要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协作,主要体现有三(1)在核算任务上,会计工作和统计工作需要进一步交流;(2)在人员分工上,会计人员和统计人员要进一步加强协作。

首先从核算任务上看两者如何进一步交流。众所周知,统计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取得统计指标,即统计信息,具体包括统计指标的核算和指标的分析两项任务。同样,会计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取得财务指标,即财务信息。具体来说包括会计帐户的核算和财务报表的分析两项任务。因此可以说,会计活动和统计活动在其基本任务上,都包括各自信息的核算和信息的分析。那么在这二项基本任务中最值得交流的是,统计在核算方面多借鉴(吸收)会计核算数据,会计在财务分析方面多借鉴(吸收)统计分析手段。

就统计而言,宏观统计核算(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核算的形式上已经吸收了大量会计核算方法,这使得宏观统计核算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但从基层统计核算来看,吸收会计核算的相关内容还做得很不够。基层企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有相当多的统计指标必须从会计方面取得,特别是价值量指标,更需依赖会计核算的结果。而会计核算程序的严肃性和会计资料的准确性是其它核算形式无法替代的。同时直接从会计核算资料取得有关统计指标,成本较低。但由于目前基层统计人员不懂会计,不了解帐户内涵,因此就不能把会计资料调整出来成为可用的统计指标,再加上缺少与财会人员的交流,因此造成基层大量有凭可信的信息资源流失,统计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就会计而言,财务分析,主要是财务报表分析,如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等的分析指标均源自统计相对数分析。随着我国股份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的公开财务信息披露还要求提供的主要财务预测、决策参数,以及提供市场风险、财务风险、收益风险等分析指标,这就提出了如何更有效、更系统的把统计分析手段运用于财务分析报告之中,这是会计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基层会计活动中,由于会计人员缺少统计相关知识,缺少统计综合分析能力,使现有的财务报表分析停留在简单的算术计算上,较深入的财务分析报告处于空白点上,更不用说筹资和投资所用的比较复杂的预测方法和决策方法了。因此会计在财务分析方面要多借鉴和吸收实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是会统两家在工作任务上相互借鉴的另一侧面。

其次从人员分工上看,基层单位会统人员加强协作是非常必要的。长期以来困扰统计工作的主要难题是核算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差。同样,会计也缺少有深度的财务分析报告。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要求会统两家在工作任务上加强相互借鉴和交流,同时为了保证相互借鉴和交流得以实现,需要在人员分工上加强协作,优势互补,部分职能相互替换(错位)。具体来说,就是在基层统计实务中,统计核算中的价值指标应由会计人员提供(统计人员作适当调整)。在会计工作实务中,其财务分析报告可由统计人员协助会计人员共同完成(财务分析本身也是统计工作的一部分内容)。基层企业的统计实务和会计实务,如果有相应的政策配套,是很容易做到以上设想的。这样会计在核算上的优势和统计在分析的优势不仅能够互补,还能为基层企业的会计、统计、业务三种核算一体化提供良好的开端。

值得指出的是,我们说会计人员和统计人员在职能上的互相渗透,主要是指在基层单位统计上,并且这种渗透也是局部的,仅局限于我们以上所说的范围,只有这样,才能谈得上优势互补,在实践中,这种角色相互交流和协作不仅符合基层单位的会统工作特点,也符合1993年统计制度改革的初衷,强调价值核算、强调统计分析的重要性、强调统计也要为基层单位服务……,对于统计改革这一初衷,在基层统计工作中就一直没有找到好的切入点。如果通过上述思路解决这一问题,那么基层统计工作的质量和基层统计人员的地位都会有一个明显的改观。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基层单位“统计会计是一家”。

注释:

〔1〕王光运、贺颖奇:“当代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新发展”, 《会计研究》1997年第1期。

标签:;  ;  ;  ;  ;  ;  ;  ;  

会计与统计的相互借鉴及相关思考_会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