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究论文_徐新贵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菀坪学校,215223)

摘要: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是当前教学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学习这部分课程中的集中表现是感觉课程枯燥,题意理解不到位,思维僵化,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较差。如不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久而久之,学生会对应用题的学习产生畏惧心理,最终陷入教学困境。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学习,既关系得到学生小学阶段的学习成绩,也关系到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与中学入学考试密切相关,因此,探究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很有必要。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一、当前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学生的角度讲,小学生普遍感觉应用题是最难学的模块,且存在畏惧心理。教师也在教学过程中感觉下的功夫很大,但收效甚微,久而久之感觉应用题模块十分难教。在学生对应用题失去兴趣的情况下,教师不得不采取题海战术,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使学生了解出题常见意图和解决方法,但这种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的思维僵化。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应用题的问题形式单一,结构固定,学生只能学习几个固定模式的应用题,一旦问题的形式发生变化,学生便束手无策,缺乏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2)教学引导不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不到位,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兴趣;

3)仅仅重视学生各个模块的教学理论培养,缺乏对学生整体思维的培养,致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教师对应用题所涉及到的问题的实际意义、延伸拓展的数学概念和对学生理解的重视程度不够,仅仅将应用题当做一个数学问题来解决。在教学过程中,仅仅将“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学式子”,并未将“数学问题”上升到 “实际问题”,致使学生仅仅机械化的接受理论教学。

4)学生自学能力较差,尤其在应用题的学习过程中,在“厌学”气氛的影响下,学生失去了自学的兴趣,往往被动学习,仅仅为了完成功课,达不到提升自身能力的目的。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究的目的是采用科学、合理、系统的教学思想,根据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在充分了解学生身心特点的情况下,对目前的教学方法做出适当的调整,形成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应用题的教学不同于其它模块教学,这部分注重学生将各个阶段学习的知识综合起来,并运用生活常识解决问题。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区别于公式和数学定理,它集中数学特征、算式特征、计算特征为一体。因此,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不应该拘泥于死板的教学形式,应更新教学方式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生应用题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实行多样化教学方式和趣味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学生应用问题和实际问题联系的能力。

1. 加强学生对题意理解的教学

解决应用题的基础是理解题意,这也是理解应用题的基础。学生如果对题意部分理解不清,势必会出现理解错误、公式和算法错误的情况,从而造成解题方向有偏差。因此在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首先注重学生对题意的阅读教学,使他们能够充分的了解出题人的意图,剔除题意中的“误导因素”,用自己的语言能够简明扼要总结问题的中心,建立对应的文字表征和数量关系,注重题目结构分析和数形结合思想的建立。达到充分理解题意,明确已知条件,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最终实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部分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细致分析过程,让学生充分了解教师的思维过程,使学生能够充分建立数学模型。

例:

某人民公园的游园票价规定如下:购票人数在1-40人(含40),票价为75元/人,购票在41-80人(含80),票价为60元/人,购票人数大于80人时,票价为45元/人,四年级共有两个班去公园春游,一班有44人,二班有36人,那么:

(1)两个班至少需要多少元?

(2)在支付钱最少的情况下,每个班出资方案怎样安排较为合理?

对于上述数值关系进行简单的题意分析,可以将题意归结如下:

表1 题意归结

通过上表,可以清晰了解解决应用题所需要的三大要素:

1)应用题中的数值;

2)数量对应关系,即票价与购票人数之间的关系;

3)问题的任务和目的,即题中的问题。

此题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有些难,存在隐蔽的数量关系,必须通过题中具体数值的勾画、分析、综合,才能选择正确的运算符号,最终解决问题。在小学阶段,要解决问题,必须解决应用问题的三大要素,所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应该让学生认清题目结构,整理思路,找出规律。

2.加强学生过程分析方法的教学

学生解决应用问题存在困难主要是忽略了解题的中间过程,直接想追求答案所致,因此,在小学阶段进行应用问题教学应该注重解题过程,细化思想,进行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在对上述例子进行解题时,如果不经过细致的分析,忽略了计算过程,很多小学生会将四年级一班和二班学生人数简单相加,造成如下错误的计算结果:

(44+36)×60=4800(元)

但对题意进行仔细分析不难发现,题意(表1)真正的意图是人数在1-40之间收费为75元/人,超过40人但不超过80人的部分收费为60元/人,并非人数达到41人每人收费60元,这是最容易对学生造成误导的部分。为了避免对题意的错误理解应该进行如下过程的计算:

四年级共有学生: 44+36=80(人);

1-40人部分的收费金额: 40×75=3000(元);

41-80人部分的收费金额: (80-40)×60=2400(元);

所付费用金额最少为: 3000+2400=5400(元)

因此,问题(1)的答案应为5400元,而非4800元,过程分析法的重要性体现的淋漓极致,小学阶段处于应用题学习的初期,过程分析方法能够有效的避免学生忽略隐藏信息。

总结

小学高年级是学生学习应用题的重要时期,加强该阶段的教学研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理解题意和过程分析的教学是关键,设置开放型题目有助于学生活跃思维,拓宽解题思路。

参考文献

[1]苟奕平.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索[J].成功:教育,2008(2):87-87.

[2]郭术梅.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之我见[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52):41-42.

[3]卢俊义.关于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的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6(11).

论文作者:徐新贵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  ;  ;  ;  ;  ;  ;  ;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究论文_徐新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