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化护理管理对小儿腹泻护理工作的促进效果探讨论文_陶美

(重庆市巫山县中医院 重庆 404700)

【摘要】目的:对细节化护理管理对小儿腹泻护理工作的促进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88例小儿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数量相同的两组,选取任意一组作为对照组,另一组作为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和细节护理,而对照组患者仅给与常规护理。一段时间后比较这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效果。对照组发生护理失误、不良事件以及护患纠纷的概率分别为7.45%,11.70%,8.51%,而观察组分别仅为1.06%,2.13%,0.0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一段时间后观察组患者各临床症状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8.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细节化护理十分必要,有利于减少治疗期间的失误,规避不良事件的发生。且经过细节化护理后,小儿腹泻能够更加快速地治愈,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也能大大提升。

【关键词】细节化护理管理;小儿腹泻护理工作;促进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4-0233-02

小儿腹泻是小儿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病症,一般情况下,患者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的症状,同时还可能伴有发热、呕吐、腹痛及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小儿腹泻,是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疾病。主要特点为病原可由病毒(主要为人类轮状病毒及其他肠道病毒)、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产毒性大肠杆菌、出血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以及鼠伤寒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耶氏菌、金葡菌等)、寄生虫、真菌等引起。肠道外感染、滥用抗生素所致的肠道菌群紊乱、过敏、喂养不当及气候因素也可致病。是2岁以下婴幼儿的常见病。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录的188名小儿腹泻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作为实验的观察组,另一组作为实验的对照组,每组各94人。其中,观察组男性49人,女性人45,年龄在0岁至1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0.7)岁;对照组男性42人,女性人52,年龄在0岁至1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9±1.2)岁。两组在年龄、性别及发病程度上均无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在对两组小儿腹泻患者的治疗中均采用传统的常规治疗方法,即在使用药物的同时辅以对儿童饮食等生命体征的关注,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输液治疗。首先,在饮食方面,未断母乳的婴儿应当继续用母乳喂养,并尽量多进食;已断母乳的幼儿则在日常饮食的基础上多食用新鲜水果;对于腹泻严重或者呕吐严重的患者,应当短时期地避免进食。小儿腹泻容易造成脱水,在治疗期间儿童应当增加液体的摄入。轻中度脱水者可服用口服补液盐(ORS),用量(ml)=体重(kg)×(50~75)。4小时内服完。中重度脱水者则需要住院进行静脉补液,维持身体运转所需的水分。除了水分的补充,治疗期间还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补充钾、锌、钙等微量元素。例如长期腹泻、缺水严重的儿童可每日服用3~5mmol/kg的钾;患有急性腹泻病的患儿能进食后即可予以补锌治疗。在药物的使用上,可以使用止泻蒙脱石散剂改善腹泻状况,根据年龄冲服相应的剂量。为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可以应用乳酸杆菌、粪链球菌、蜡样芽胞杆菌等微生态制剂。另外可用胃酶合剂、多酶片帮助消化。对于迁延性和慢性腹泻的治疗则必须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对于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细节化护理。婴幼儿年纪较小,对疾病的治疗可能会有所抵抗,护理人员应当在幼儿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多与他们进行互动,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方便诊治。在了解幼儿病情的过程中要以良好的服务态度积极地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另外,对于患者的饮食起居,要进行严格的控制,按时间进行细化。在幼儿痊愈出院后,也要嘱咐家属注重其饮食和运动,不易食用辛辣、油腻的食物,尽量以清淡饮食为主。在进行户外运动时,要注意幼儿的体温变化,避免出现过冷或过热的现象,造成其再次生病。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过程中要及时对比两组患者病症好转的具体情况,通过了解患者大便次数、治愈时长等对两组患者病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病症好转的现象为患者一天内大便次数在三到四次之间,其他临床症状慢慢消失;治愈的现象为患者一天内大便的次数少于三次,大便性状呈现正常,其他的临床症状消失。同时,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情况的发生,在治疗结束后要求家长填写诊治满意度调查表。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21.0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显著水平设为0.05,即P<0.05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2.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日益显现出来。在治愈时间上,观察组花费的时间更少,平均少了5个小时。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失误上看,观察组为1例,而对照组为7例。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为2例,而对照组为11例。观察组发生的护患纠纷为0例,而对照组发生的护患纠纷为8例。见表1,表2。

表1 两组实验组在治疗过程中呈现的指标参数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对照组中家属对于诊治过程的满意程度要远远高于实验组。观察组中,很满意的有71例,满意的有42例;而对照组中很满意的仅有43例,满意的仅有22例。观察组不满意的只有1例,而对照组却有9例。

3.探讨

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除了药物的合理使用,人性化的细节护理也十分重要。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当以患者为中心进行治疗,而细节化的护理则更多地关注于患者本身。良好的服务态度和积极的问诊行为,使得医患之间的距离更近,医生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到患者的病症情况,同时患者能够加强对医生的信任,更加配合医生的治疗。一方面,及时有效的诊治能够加速病症的痊愈;另一方面,医患距离的拉近能够减少两者之间的纠纷。不同于其他年龄段的患者,婴幼儿自觉性较差,对医生和治疗比较排斥,细节化的护理管理能够让幼儿更加乐意接受治疗,为其提供及时的防护。同时,婴幼儿的身体抵抗能力较差,较易受病毒侵袭,在治疗过程中应当注意身体各方面的协调。除了更加注重饮食方面,根据医嘱短时期内禁止进食,还要注重饮食结构,多进食水果等水分较多的食物。在进行户外运动时,也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及时的监测,减少病毒侵袭的机会。细节化的护理会针对小儿腹泻的具体类别,在日常饮食、营养和微量元素的补充方面做出详细安排。例如给与脱水较多的患者及时补充钾元素,根据患者的消化情况决定微生物制剂的剂量。再者,相对于其它的科室来说,儿科的护理工作本身就比较繁杂,医护人员需要注重的细节更多。细节化护理管理能够为医护人员提供一个更为科学合理的护理制度,让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有迹可循,根据患者的病情灵活地调整治疗方案,在工作时更加认真负责。细节化管理使得每一位患者的病症更加清楚明白地呈现在医生面前,让医生在开具处方时有足够的思考空间,而不是机械地应诊。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水平和专业涵养。对于医院来说,增加细节化护理管理能够减少医生诊治过程中的失误,提高医院整个儿科的医疗水平,提高医院在社会上的声誉和知名度。

【参考文献】

[1]路静.细节管理在小儿腹泻护理工作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7(9):67-68.

[2]张蕊,李媛.细节化护理管理对小儿腹泻护理工作的促进效果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6(23):33-34.

[3]宋智超.细节化护理管理对小儿腹泻护理工作的促进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34):20-21.

[4]黄艳.精细化护理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运用效果分析[J].心理医生,2016(51):345-346.

[5]张蕊,李媛.细节化护理管理对小儿腹泻护理工作的促进效果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7(4):21-22.

论文作者:陶美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1

标签:;  ;  ;  ;  ;  ;  ;  ;  

细节化护理管理对小儿腹泻护理工作的促进效果探讨论文_陶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