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混凝土施工技术随着科学技术和建筑工艺的进步,日趋多元化、科技化,相应的,在质量管理体制方面也需要跟上科技进步的步伐,既要根据项目实际确定相对应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又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以降低混凝土施工质量风险,满足建筑工程的实际需求。本文对基于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及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1 引言
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它是保证质量的根源,因此,建筑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混凝土的施工流程,把握施工中的每个环节,选择质量好的建筑材料,克服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效利用混凝土施工技术,顺利完成建筑工程施工,为国家的建筑事业和城市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的重要性分析
首先,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指的是将水泥、砂石以及水经过充分的搅拌之后,水泥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和水化反应而形成的一种凝胶,在沙子的表面充分的包裹水泥泥浆。水泥泥浆填充在砂的缝隙之中之后形成了砂浆。在施工过程中,水泥泥浆能够是砂石紧紧的粘结在一起,强化了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的轻度和耐久性等性能。同时,混凝土由于自身的特性,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技术、混凝土的配合比例以及输送的混凝土和原材料的质量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对混凝土的质量水平产生严重的影响。其次,混凝土浇筑技术概况。在使用混凝土浇筑技术进行施工过程中,应该减少施工过程中建筑物产生裂缝的现象,建筑物产生裂缝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的就是在混凝土施工之后,由于没有对混凝土表面采取相应的措施,导致了表面温度降低,产生收缩现象和干燥收缩现象等,而在地基等条件的约束之下,在混凝土的内部能够产生较大的拉力,这种内部的拉力一旦超过了建筑物的抗拉强度的话,很容易在混凝土的表面产生裂缝。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混凝土完全处于自由状态之下,这样即使出现在大的收缩情况也不会对混凝土的表面产生多少影响。
3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点
3.1 混凝土材料选择
混凝土原材料主要为水泥、骨料、外加剂和水,其原材料的选择对混凝土质量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要控制原材料质量。水泥是混凝土施工中不可或缺的原材料,水泥种类较多,主要有普通硅酸盐水泥重复了、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不同的工程会选择不同的水泥材料。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要结合施工情况,合理选择水泥。例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就要选择粉煤灰水泥,其散热效果较好,且能够防止混凝土裂缝产生;水的质量对混凝土也有一定的影响,通常使用自来水,不能使用海水和没有经过处理的污水。除此以外,也要结合工程要求来选用混凝土配合中的骨料。
3.2 混凝土配合比与拌合施工技术
混凝土的调配容易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例如:调配设备的质量、外界气候、天气条件等都可能影响到其内部水泥的水硬性、坍落度等,对此需要结合调配施工混凝土所处环境、地域条件等来对应选择用水量,以及其他物质的添加量,其中石灰与水泥的配比至关重要,二者达到合适的比例才能确保混凝土质量合格,其结构符合工程质量标准。
混凝土的拌合则需要掌握好时间,通常应该在浇筑一个半小时之后来拌合,这其中必须把握好各类材料的添加量,各类材料的添加量误差要控制在-2%到2%之间,骨料的投入误差也要控制在+/-3%范围内。各类材料需要按照特定的流程、顺序等投入,例如:先石子、水泥然后到水、掺合料、外加剂等。其中应该重点控制好搅拌时间,确保搅拌均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确保拌合质量,必须优选高质量、性能、功能健全的强制搅拌机,具体的搅拌时间十分关键,如果未掺入外加剂,则应搅拌90 秒以上,相反,添加外加剂则要搅拌在2min 以上。随着搅拌的进行,要时刻关注混凝土的质地、性能等,混凝土和易性、粘聚性以及保水性等都应该成为监测的指标,其中和易性应该重点检查,因为混凝土的和易性关系到未来混凝土振捣质量,和易性差的混凝土可能出现离析问题。
3.3 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实际施工中必然涉及到运输问题,无论是长距离还是短距离的运输都要注意运输时间的控制,时间超长可能影响混凝土材料本身的质地,其中拌合处到浇筑处之间的运输时长应不超过2 小时。如果选择预拌混凝土,则不应该随意添加水体,当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时,正式浇筑之前需要二次搅拌,当发现混凝土存在初凝问题时,则要拒绝使用。混凝土运输时也要加强防水保护,特别是遇到多雨时期,要防止雨水的侵袭,而且要确保混凝土无杂物、无污染,这样才鞥为其后期的浇筑打好基础。
3.4浇筑技术
混凝土浇筑之前要指派专业的人员将模板面清理干净,防止干硬的水泥砂浆以及木屑等等杂物粘贴于模板上面,与此同时浇水保证充分湿润,利用长效隔离剂涂刷均匀,模板缝隙要利用腻子堵严实,防止出现漏浆的情况,避免出现混凝土麻面现象;浇筑混凝土之前要尽可能的检查钢筋保护层厚度能够满足设计标准,关注垫块是否可以固定良好、垫块是否充足,浇筑的过程中尽量的防止振动棒和钢筋进行撞击,造成保护层垫块出现移位脱落情况,钢筋骨架出现偏移情况,拆模之后出现了露筋。混凝土浇筑,要随时对模板进行观察,同时对钢筋、预留孔洞情况也要及时进行观察。一旦出现变形情况,要停止浇筑,同时要在混凝土初凝之前修整完好,继续将浇筑工作进行下去。柱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当浇筑到一半之后,尽量的将混凝土浇筑速度适宜放缓,一旦混凝土浇筑到柱顶的同时,间隔一段时间之后进行二次浇筑,分层将水分排出,避免出现软顶情况。
3.5 振捣
企业在严格依据相关规范完成混凝土浇筑后,便可开展振捣作业,这样一来,能使混凝土填满模版的情况下确保其良好的均匀性。结合实践看,建筑工程混凝土振捣方式根据工程量大小或混凝土种类主要有人工、机械两类,但无论采取何种方式,混凝土振捣都需要遵循插点均匀选择、快插慢拔的要点。此外,振捣作业中需确保振捣棒插到下层的混凝土中去。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上、下层混凝土产生缝隙,且每次振捣时间应在20s 左右,直到混凝土表面不出现气泡或泛浆等情况。此外,如果企业在混凝土振捣作业中采用平板振捣器,则应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从而最大程度地保障混凝土振捣质量。
3.6 养护
混凝土养护方法、时间与自然温度、混凝土成分有关,当平均温度高于+5℃的条件下,用适当的材料对混凝土表面加以覆盖并浇水,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12h内进行,最少不得少于7d。在混凝土部件完成终凝后,应该及时对其进行养护,通过养护能够使混凝土得到硬化和强度的增长。养护期间混凝土应该保证湿润的状态,保证温、湿度。一般的养护方式是在混凝土表面洒水,并且覆盖草帘,在冬天应该设置保温措施,养护时间一般应该大于14天。
4 结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结构作为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通过不断的研究、探索其在施工中的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建筑施工的顺利展开,同时亦能推动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白亚朋.土建施工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初探[J].四川水泥.2018(05)
[2]张翠翠.土建施工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J].住宅与房地产.2016(21)
[3]刘马河.浅析土建施工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J].居业.2018(12)
论文作者:孟飞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
标签:混凝土论文; 水泥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质量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过程中论文; 情况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