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内科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 86 例患有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给予观察组中医内科治疗,对照组西医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和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内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中医内科;临床疗效
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在所有消化道疾病中占 30%左右。胃食管反流病是由于胃食管腔过度接触或者是暴露在胃液中引起的临床胃食管反流症以及食管黏膜的损伤等疾病。该病的临床表现有胃灼热、反酸、吞咽疼痛、吞咽困难等,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是胃中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攻击作用以及抗反流机制的降低[1]。临床上采用西医治疗但是治疗效果有限。本文中选取我院收治的 86 例患有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内科治疗临床效果。相关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患有胃食管反流病的86例患者进行研究,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27-50岁,平均年龄(32.5±2.7)岁,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28-51岁,平均年龄(33.2±2.4)岁。86例患者均符合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西医治疗,若患者的症状较轻,患者口服雷尼替丁300mg/晚,或者是150mg/次,2次/d。若患者的症状较为严重,给予患者口服质子泵抑制剂。同时给患者饭前半小时口服吗丁啉10mg/次,3次/d。连续治疗两个月。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①脾虚气滞证:采用健脾补中,理气化滞的治疗方法,使用香砂六君子汤酌证加减治疗,药物组成有白术 15g,砂仁、甘草、木香各6g,党参20g,茯苓10g。②胃阴不足证:采用养阴清热、益胃生津的治疗方法,使用益胃汤酌证加减治疗,药物组成有生山楂、白芍、麦冬、乌梅、玉竹各10g,北沙参12g。③肝胃郁热证:采用清肝泻火、和胃降逆的治疗方法,使用左金丸酌证加减治疗,药物组成有黄芩、栀子各10g,吴茱萸 5g,乌贼骨20g,黄连6g,煅瓦楞30g。④肺胃失和证:采用降逆和胃、肃肺化痰的治疗方法,使用药物有香附、柴胡、川芎、白芍、陈皮、枳壳各10g,炙甘草5g。水煎服,每天早晚各一次,一天一剂,连续治疗两个月[2]。
1.3评价指标
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改变。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以上数据的处理分析使用统计学软件 SPSS19.0,计数资料用(%)表示,对比采取 x
2 检验,若 P<0.05 则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9.77%,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情况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3.讨论
随着人们社会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饮食规律性越来越差,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且现代饮食的高热量、高蛋白以及油炸性食物等对人们的消化系统造成极大的负担[3]。西医上认为胃食管反流病指的是胃十二指肠中的内容物反流进入食道后引起胃食管反酸、灼烧、吞咽困难、厌食等症状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该病的致病因素较为复杂,临床上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胃酸,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的主要机制是食管黏膜中过度酸的暴露。通过对胃酸分泌的抑制治疗可以有效预防食管黏膜酸的暴露以及相应的并发症和对食管黏膜的损伤。西药治疗效果不佳,停药后复发率较高[4]。中医上认为胃食管反流病属于“胃脘痛”“反酸”等范畴,对患者的肝、脾、胃等器官造成影响,临床症状有反酸、灼烧感以及口苦等,根据中医辨证对胃食管反流病进行分型:脾虚气滞证、胃阴不足证、肝胃郁热证、肺胃失和证四种[5]。
本文中对这四种分型进行治疗,主要通过理气顺中、调节胃逆进行治疗,特别注意对胃黏膜的保护,因此在药物的选择上以固本为主。中医内科的治疗主要是针对机体损伤器官的调理,中药副作用小,患者没有不良反应,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中药调理机体主要是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提高器官的再生功能和修复效果。
本文中研究发现,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显效患者26例,有效患者15例,无效患者2例,总有效率为 95.35%,对照组显效患者13例,有效患者17例,无效患者13例,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均有所提高,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充分证明中医内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利于患者胃黏膜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6]。
综上所述,中医内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新民.探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采用中医内科治疗手段的治疗[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6,4(20):38-39.
[2]何镔,高明友,戴雪梅,潘军,曹正龙,等.柴芩舒胃颗粒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0):17-19.
[3]赵美霞,李冬霞,王健.加味四逆散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7,18(2):36-38.
[4]王连山.中医辨证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流病46例临床观察[J].医药前沿,2015(18):304-305.
[5]吴菁,卜玲玲.半夏泻心汤联合针灸治疗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临床效果观察[J].四川中医,2017(6):158-159.
[6]阳勇.香砂六君子汤合半夏厚朴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a02):1263-1263.
论文作者:谭小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1
标签:食管论文; 患者论文; 中医论文; 内科论文; 症状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