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论文_陈艺贤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骨科 福建厦门 361022)

摘要:目的 分析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于我院选取7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的重点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疼痛控制护理对两组患者进行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及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同时能提高护理的满意度。

关键词:疼痛控制护理;常规护理;创伤性骨折;术后康复

前言

意外事故导致的创伤性骨折在生活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目前,临床上的最佳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由于事故发生之后,患者会感到异常的疼痛,若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镇痛处理,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生理痛苦,还会影响到手术治疗及术后恢复的效果[1]。因此,于创伤性骨折患者而言,优质的疼痛控制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缓解其痛苦,还能对术后康复的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2]。本文就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现做以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的7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均为2015年8月~2016年10月于我院接受手术的病人。对照组35例患者中,男女比例分别为15:20,平均年龄为35.16±1.12岁,其中,交通伤与摔伤各为12例,砸伤为6例,高处坠伤为5例;观察组35例患者中,男女比例分别为18:17,平均年龄为35.986±1.78岁,其中,高处坠伤与摔伤各为8例,交通伤为10例,砸伤为9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

1.2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则采用疼痛控制护理进行干预,方法如下:

(1)组建护理团队:该团队的成员包括护理人员、医师以及麻醉师等,在患者进行手术之前,护理团队应预先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制定适当的护理方案,为其术后康复的护理工作做好准备。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时,应耐心解释组建护理团队的意义和作用,以消除其担忧和疑虑。手术之后,护理团队应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详细的评价,并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采用适当剂量的止疼剂,以缓解患者的疼痛。

(2)止痛护理:患者手术后5h内,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适当翻动身体,并在1d内采用冰袋冷敷患者的手术切口,防止髋肿胀、局部大出血等情况的出现。同时,护理人员应适当抬高患者的患肢,使静脉能顺利回流,防止局部肿胀、局部疼痛情况的出现。

(3)重点护理: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疼痛部位进行重点护理,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出现疼痛的原因,如患者是因外固定架固定不当或石膏固定过紧造成的疼痛,护理人员应及时调整固定架或重新装置石膏;如患者是因长时间保持一个体位致使出现压迫性的疼痛,护理人员应帮助调整体位或重新选择适当的制动方法,并定时为患者翻动身体;如患者是因神经血管出现损伤或术后切口开裂出现的疼痛,护理人员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为其进行镇痛,按摩或者冰敷,以加快患者体内的血液循环。

(4)换药护理:护理人员为患者换药时,态度要友善、和气,动作要轻柔、谨慎,在进行换药前,护理人员可播放音乐视频、与患者聊聊天,或让患者食用些喜欢的食物,以分散其注意力,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护理团队定期举行会议,总结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护理总满意度及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患者年龄、病程、各项指标等计量资料应以( )表示,并采用t对其进行比较,患者性别比例、护理总满意度等计数资料则采用卡方值X2进行比较,若P<0.05,则表明有统计学差异存在。

2.结果

2.1两组各项指标的对比

观察组的术后伤口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且P<0.05,有统计学差异存在。见表1。

2.2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进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有统计学差异存在。见表2。

3.讨论

患者发生创伤性骨折后,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承担较大的痛苦。且术后的康复亦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因此,在术后康复的过程中,患者家属需密切配合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与照顾,以提高患者的信心和治疗的依从性[3]。采用优质的疼痛控制护理对患者进行干预,不仅能减轻患者术后的痛苦,提高其术后的舒适程度,还有助于康复锻炼的及早介入,从而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本研究采用疼痛控制护理对患者进行干预,通过对患者进行止痛护理、重点护理以及用药护理等,以减轻患者术后的痛苦,并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通过组建护理团队,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制定适当的术后护理方案,并于术后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详细的评价,同时采用适当剂量的止疼剂,以缓解患者的疼痛[4]。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疼痛部位进行重点护理,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出现疼痛的原因,通过冰敷、调整体位、调整固定架等,有针对性地缓解患者的痛苦。除此之外,护理人员为患者换药时,动作要轻柔、谨慎,通过播放音乐、视频,或给予患者食物等方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避免加重患者的痛苦和紧张。护理团队通过定期举行会议,医护人员对护理工作取得的成果进行汇报和总结,同时仔细分析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据此对护理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护理的效果,并促进患者的身体尽快康复[5]。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后伤口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取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同时能提高护理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汪哲.症状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在创伤性骨折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6,3(35):6991.

[2]吴婷婷,郭锰.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08):90-92.

[3]范雪梅,吉爱萍,王永.术后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病人中的应用价值[J].光明中医,2016,31(05):723-725.

[4]曾雪芬,包永兰,池丽娜,等.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创伤性骨折术后发热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6,30(07):88-89.

[5]李娜.护理干预在创伤性骨折术后卧床患者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31):168-169.

作者简介:陈艺贤(1985年11月)女 籍贯福建厦门 学历本科(学士)

职称为主管护师 研究方向为外科护理

论文作者:陈艺贤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3

标签:;  ;  ;  ;  ;  ;  ;  ;  

试析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论文_陈艺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