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人格的研究模式与问题_人格结构理论论文

创造性人格的研究模式与问题_人格结构理论论文

创造性人格的研究模式及其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造性论文,人格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 80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398(2003)02-0093-04

引言

创造力和创造性人格的关系恰似哲学里母鸡和鸡蛋的关系:是先有创造力后有创造性人格,还是先有创造性人格后有创造力?(注:创造力(creativity),又称创造性,本文对二者不作区分。)创造性人格的研究和创造力的研究,二者是相生相长的。“创造性人格”是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Guilford)首次提出和使用的一个概念,意指高创造性个体在创造性行为中表现出的那些品质类型,其中,创造性行为包括像发明、设计、策划、创作和计划等活动。只有那些表现出这些行为,而且达到一定程度的人才可以称之为高创造力者[1]。早在“创造性人格”提出以前的很长时间里,科学家们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只是,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关于创造力和创造性人格的研究才得到系统地、快速地发展。综合目前国内外的实证性研究成果,关于创造性人格的研究可以总结为3种主要研究模式,即:个体差异的研究、时间一致性的追踪研究和创造性人格的结构研究。

一、创造性人格的3种主要研究模式

(一)个体差异的研究

从20世纪50年代起,人们就一直不断地在研究一些典型的创造者的人格特征。综合起来,主要有两种研究思路。其一,是对科学界和艺术界已做出突出成就、或者被公认为有创造性的人进行回溯性研究;其二,是专家和公众(老百姓等非专业人士)认为的高创造性者应该具有的品质。

Barron(1958)以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为对象进行了研究。他发现这些科学家共同的人格特质是:不拒绝混乱或不对称,独立判断,容易接受新事物[2]。Roco(1993)研究了30位在生物医学领域做出突出创造的被试,并对他们的人格剖面图进行了评估,发现对创造力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包括:智力、求知欲、创造性想象、灵活性、观察能力、职业热情和坚持性[3]。多数研究支持,高创造性的科学家通常都比普通人表现得更加开放、灵活、有动力、有雄心,虽然他们常常缺乏社交,但当他们真正和人接触时,总是表现出某种程度上的傲慢自大、自信、而且不友善[4]。

Roy(1996)用卡特尔16人格因素量表对51名艺术家和51名非艺术家做了调查。结果表明,和非艺术家相比,艺术家表现得更加内向,独立,而且头脑敏感(tender-minded)[5]。Richardson(1995)以218名巴贝多的(Barbadian)艺术和科学领域的学生(平均年龄18岁)为对象,考察了领域定向和创造性人格的关系。结果发现,艺术领域和科学领域的被试创造性表现比较相似,然而也存在一些差异。和科学领域学生相比,艺术领域学生表现得更加独立,更具女性化,更喜欢变化;另一方面,科学领域学生则表现得更加独断专行[6]。总的来说,艺术家大多是:好想象,容易接受新思想,内部动机强烈,神经质,感情不稳定,缺乏社交。

以上是两种最有代表性的高创造性群体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Robert J.Sternberg)列出了高创造力个体可能具有的7种人格特征:能容忍模棱状态;具有克服障碍的意志;具有自我超越的愿望;受内在动机驱动;具有适度的冒险精神;希望得到认可;具有为获得认可而工作的愿望[7]。我国学者蔡华俭、桑标等(2001)对创造性的公众观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公众认为高创造性者的特征主要涉及认知和人格两个方面;公众对高创造性者的特征的认识与专家的认识存在广泛的一致性,但在广度、深度和具体项目的重要性上存在不少差异[8]。

(二)时间一致性的追踪研究

差异性研究证明高创造性个体确实表现出某些特定的人格特征,但是这些所谓的创造性人格在时间维度上的效度、信度如何呢?能够最直接最有效地提供时间一致性证据的研究就是追踪研究。时间一致性的追踪研究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包括:儿童早期或青少年时期表现出来的创造性人格,到成人或中、晚年以后是否依然保持?早期的创造性人格能在多大程度上预言个体创造力发展水平和他最终的创造性成就?前者为创造性人格的时间一致性,后者为创造性成果的时间一致性。

关于创造性人格的时间一致性,已有一些研究给出了一些答案。比如,Schaefer(1973)对一些高创造性青年进行了为期5年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有许多在早期能将高创造者从同龄人中区分开来的分量表5年后仍能把他们从成年人中区分出来[9]。后来Cangelosi和Schaefer(1991)进一步研究发现,即使是25年之后,那些高创造性的被试在创造力测验中的成绩仍然显著高于对照组[10]。另外,Dudek & Hall(1991)对Mckinnon于1958-1960年研究过的建筑师被试的幸存者中的70人进行了追踪研究(年龄在62~88岁)。并得出结论:3组被试的明显的人格特征保持稳定。可见,创造性人格是相对较稳定的,具有良好的时间一致性。

早先,人们认为天才儿童或神童成人以后很可能会取得杰出的创造性成果,但事实上,尽管智力早熟和天才能力可以预言学业成绩和职业成就,但是,它们并不能有效地预言成人以后的创造性成就。他们之中有相当大比例的人成人以后并没有继续从事他们先前表现出特殊才能的领域,或者在他们的领域里没有做出突出的创造性成就。比如,Winner和Martino(1993)发现,早期的音乐天才成人以后通常都没再在音乐领域有突出的创造性作品[11]。很可能是某些特定的人格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天才和神童哪些将最终实现他们的潜能,而哪些不能。

总之,我们已经看到,从青少年时期或成人早期开始,高创造性个体表现出的独特的人格特征已趋于稳定。另外,最具天才才能的儿童和青少年往往最终会过着较无创造性的生活。特定领域里表现出的创造性潜能或倾向是比智力更好的对后来的创造性成果的预测指标。

(三)创造性人格的结构研究

关于创造性人格还有一个最难的问题是:创造性人格能否用结构的形式来描述,否则它只能是一系列从以往研究发现中或多或少的重叠特征的列举。

人格心理学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创造性人格与“五因素模型”(注:五因素模型(Five-Factor Model),又称大五模型(Bi-Five Model),五因素包括:开放性、宜人性、外向性、神经质和责任心(openness,agreeableness,extraversion,neuroticism,and conscientiousness)。)的关系,尤其是和“开放性”、“宜人性”的关系。Laura等(1996)考察了“五因素人格模型”、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成果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经历开放性、外向性和创造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宜人性与创造性成果之间存在负相关;言语创造力和开放性都和创造性成果有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等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相关中存在交互作用(注:交互作用:一项实验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每个自变量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水平,当一个自变量的效果在另外一个自变量的每一水平上不一样时,我们称存在(自变量的)交互作用。)。对高创造能力的被试,当开放性水平较高时创造成果也较高;但是如果开放性较低,即使是高创造能力的个体创造成果也相对较少。相比之下,对于低创造才能的个本,责任心和高成果有相关[12]。可见,“开放性”可能是创造性人格的主要表现,但是几个因素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创造性过程和产品。

精神分析学派主要代表人艾森克(Eysenck,H.J.)却认为,天才——无论是艺术领域或科学领域里的天才,都表现出高水平的精神分裂症状(psychoticism)[13],埃森克有不少研究支持高创造性者和精神分裂病人很多时候有着非常一致的行为表现,但是,精神分裂并不是成为天才的必要条件,许多天才的创造者并非精神病患者。创造性人格和精神分裂,二者到底是如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这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对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来说,他们认为真正的创造力是两种创造力的整合,即初级创造力(primary creativity)和次级创造力(secondcreativity)。初级创造力来源于无意识里的冲突,而次级创造力则是自我状态良好的、心理健康的成人的行为中自然的、逻辑的产物。人本主义关于创造性人格的观点和高自尊的特征基本相同。只有那些具有高自尊的个体才能获得高水平的创造力[14]。

以上的理论或研究结果之间可能并不是完全一致的,甚至有些看起来是矛盾的。这并不奇怪,甚至有时候,创造性人格的结构本身就是以一些被认为和创造力有关的十分重要的矛盾来描述的。Csikszentmihalyi(1996)提出了10对辨证存在的常见的高创造性者具有的人格特质。即:他们拥有充沛的体能,但是通常都是很安静地休息者;聪明又天真;既贪玩又遵守纪律,或者说既有责任感又无责任感;有时想象、幻想,有时又有根深蒂固的现实感;既外向又内向;有时谦逊有时自傲;某种程度上回避刻板的性别角色;既反叛又传统;大多数人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同时对工作又极端地拒绝;他们的开放性和敏感性使得他们经受苦难和痛苦,同时也带给他们无穷的乐趣[15]。

或许,上面提到的各种核心特征以后将彼此越来越接近,最终被证明其本质是一致的。但是,从目前来看,要构建一个广为接受的创造性人格的结构或构成因素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问题及讨论

个体差异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回溯性研究。回溯性研究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如果有一些对天才人物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没有被回顾起来,那么这些信息就可能得不到重视。另外要归纳出跨领域的、普遍存在的创造性人格特征还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总结,需要进行更多更广泛的差异性研究。

时间一致性的追踪研究可以说是前瞻性研究,前瞻的准确性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追踪研究的效率很低,首先追踪的被试容易流失;其次测验人员的连续性也是一个问题,另外,战争、经济、文化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都将对测验产生相当的影响。最后,追踪研究需要耗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后续研究难度很大。

创造性人格结构的研究,希望把差异研究的结果进行统合或解释,很明显,差异性研究的主要研究者关心的是人格对创造力的影响。创造性人格结构研究的研究者关心的是人格的因素,从心理测量的角度考察创造性人格和其它因素的相关。两条思路,要达到殊途同归,共同构建一个完善的创造性人格结构还需要很长时间。

上述3类研究有一个很大的共同之处:大部分研究都是横断式、静止的研究。人格和创造性活动是彼此分离的。通俗地讲,创造性人格是指有利于创造性活动的人格特征,或是在创造性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高创造性个体所具有的人格特征只有在创造性活动中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也就是说创造性人格具有创造性活动所具有的时间性和情境性,只有在特定时间、特定场景中才表现出来,并不是时时、事事都能体现的。然而,在目前的研究中都无形中忽视了创造性人格的时间性和情境性。这是目前研究模式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创造性人格研究的困难所在。在将来研究中可以考虑采用观察法、现场实验、或计算机模拟等方法对被试在创造性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进行评价,而不是简单地、孤立地问卷测量,从而使创造性人格的研究更进一步。

将来对创造性人格的研究,还需要扩展已有研究内容或问题。比如,差异性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领域和人格之间的因果关系,即创造性人格特质是领域定向的结果,还是这些人选择该领域是因为他们具有这些人格特质?追踪研究中可以探讨创造力和智力的发展同步性问题,也就是创造力和智力是一开始就发展不同步还是到某一年龄以后才开始分离?还有一些非常重要的问题是考察影响儿童早期创造性人格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以包括发展的、认知的和家庭的、社会的等各种影响因素。比如,学习和练习对创造性技巧和人格的影响,动机和情绪的影响,家庭环境、社会支持的影响,只有当这些问题得到系统的、实证的解释以后,创造性个体的理论模型才有可能被建立、评价、检验和完善。

标签:;  ;  ;  

创造性人格的研究模式与问题_人格结构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