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 上海 闵行 201199)
【摘要】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儿科有陪病房患儿腕带佩戴规范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爱心圈”,检查2017年3月—5月住院患儿的腕带佩戴情况,作原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定对策,2017年8月—10月住院患儿作为实验组,采取措施并不断改进,就腕带佩戴规范率进行活动前后比较,评价效果。结果:活动前后住院患儿腕带佩戴规范率由72.60%上升至9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住院患儿腕带佩戴规范率,同时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更提升了团队凝聚力。
【关键词】 品管圈;腕带;儿科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6-0300-01
在国际病人安全管理目标中规定,使用姓名及住院号进行身份确认是病人接受安全有效的治疗和护理的基本保证,明确规定不能使用床号来辨别病人身份[1-2]。为进一步准确辨认患者身份,要求医务人员在执行各项诊疗护理处置前,需至少2种以上方法识别患者[3]。
在儿科,患儿收治年龄为0~14岁,年龄越小,自我表达能力越弱,部分患儿只能接受护士被动的识别,所以完善腕带佩戴流程,有效落实身份识别制度,对保证患儿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尤为重要。品质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简称品管圈,指的是工作性质相似或相关的人,本着自动自发的精神,共同组成一个圈,运用品管手段解决工作场所的问题,以达到改善业绩的目的。为进一步提高我院住院患儿腕带佩戴的规范率,提高住院患儿腕带佩戴的依从性,我科在2017年就“提高住院患儿腕带佩戴规范率”开展了品管圈活动,取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5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患儿438例作为对照组,品管圈活动后,选取2017年8月—10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患儿444例作为实验组,对腕带佩戴规范率进行比较,评价效果。
1.2 方法
1.2.1组建品管圈 2017年3月在科内开展品管圈学习,提高护士对品管圈应用的认知。秉承自主自愿的形式,选择不同能级的护士共6名作为圈员,邀请大科科护士长担任辅导员。确定圈名“爱心飞扬圈”与圈徽。
1.2.2主题选定 每个圈员根据临床现状,发现并提出多项候选问题,逐项进行打分排序,最终选择 “提高住院患儿腕带佩戴规范率”为活动主题。
1.2.3现况把握 查2017年3月—5月查检结果:腕带佩戴总数438 例,佩戴规范件数318例,规范率72.60%,其中腕带佩戴不规范的原因包括:缺失例数54例,松45例,腕带信息被遮盖16例,腕带倒戴2例,过敏2例,腕带信息错误1例,应用柏拉图显示:腕带缺失、松99例患儿比例共占82.50%,依据二八定律,将这两项确定为本圈活动的改善重点。
1.2.4目标值设定 改善目标值=现况值+(1-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根据公式设定目标值。测算得出腕带佩戴规范率的目标值为94.21%,增幅21.71%。
1.2.5解析 圈员们采用头脑风暴法,全方位分析,并用鱼骨图归纳原因,总结为人员、材料、方法3方面的因素影响患儿腕带佩戴的规范率。人员方面:家长不重视、知识缺乏、感觉患儿不舒服、穿脱衣服不方便;患儿年幼无知和自身疾病、生理原因;材料方面:腕带规格单一(成人版)、色彩单调、透气性差、材质较硬。方法方面:宣教形式以口头方式为主,效果不高、缺乏腕带佩戴规范、腕带扫码未开始应用,重要性不突出。
1.2.6对策拟定与实施 2017年6月开始运用PDCA法,拟定相关措施,经试运行后,根据措施实施效果,筛选最有效对策于8月开始作科内推广:(1)多途径宣传腕带的重要性和用途,科室制作宣教处方和宣教册,图文并茂,方便患儿和家长随时查看。(2)设计佩戴标准流程,对佩戴的松紧、部位作统一,并做好规范化培训,促进制度落实。(3)促进腕带佩戴和核对,责任护士交接班、进行任何治疗、护理操作前必须核查腕带和信息,避免信息遮盖,如有不符,及时调整,对腕带佩戴规范的患儿奖励小红花。护士长不定期检查,结果与岗位绩效挂钩。(4)科室定制腕带,更换材质和尺寸,用于易过敏和低龄患儿,对于主观排斥强烈的患儿,可将腕带固定于右肩,方便查看。
2.结果分析
2.1 数据统计有形成果
品管圈活动的实施明显提高了患儿腕带佩戴的规范率,腕带佩戴规范率由活动前的72.60%上升至活动后的94.81%,实际增幅22.21%见表。
2.2 无形成果
通过Qcc活动,科内规范了工作流程,保证了护理安全,护士的成就感和团队凝聚力更是成倍增长。
3.讨论
“品管圈”通过全员合作,集思广益,是一种活泼的品管形式。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有形成果是制定了儿科患儿腕带佩戴的标准化流程,提高了住院患儿的腕带佩戴规范率,严格落实了腕带身份识别制度,保证了患儿的安全;而最大的无形成果是提高护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主人翁精神;能够提升团队凝聚力,不断优化护理团队的工作精神与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International patient safety goals:identify patient correctly[S].2006.
[2] 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National patient safety goals:improve the accuracy of Patient/resident/client identification[S].2003.
[3]中国医院协会.实施患者安全目标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3.
论文作者:张莹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7
标签:腕带论文; 患儿论文; 品管论文; 儿科论文; 护士论文; 目标值论文; 方法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