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习近平“民族共同繁荣思想”的时代内涵论文_莫慧兰

试论习近平“民族共同繁荣思想”的时代内涵论文_莫慧兰

(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上海 200234)

摘要:我们党历来重视民族工作,几代领导人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均有着立意深远的民族观,民族共同繁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目标。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针对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阶段性变化,提出了指导民族工作的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特别是民族共同繁荣思想,本文将对习近平关于民族共同繁荣思想进行梳理,并分析其时代内涵。

关键词:习近平;民族共同繁荣;思想;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时隔13年再次召开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首次召开全国城市民族工作会议,出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的重要举措分工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就民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我国民族工作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形成了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核心理念的民族工作思想理论体系,为开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指引。

一、“民族共同繁荣”的新时代含义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就是各民族的经济和社会都得到发展,自身素质都得到提高,并且各民族的特点都得到展现,共同走向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它既包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也包含汉族和其他地区的繁荣发展;既包含少数民族自身族体的繁荣发展,也包含民族地区社会的繁荣发展;既包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也包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事业的繁荣发展;既包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物质文明建设,也包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既包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也包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政治和文化的繁荣发展;既包含民族整体素质的发展,也包含民族自身特点和特征的充分展现;既是指目标上各个民族都繁荣发展,也是指过程上各民族通过互帮互助达到繁荣发展[1]。总之,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党几代领导集体在解决民族问题上的坚定立场,是我们党全部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二、习近平“民族共同繁荣”思想的时代内涵

1.继承优良传统,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每一代领导人对我国的民族工作都有着与时俱进的论述与蓝图,这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民族问题实际相结合的伟大结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毛泽东同志早在建国初期就强调“让各少数民族得到发展和进步”,并把这看成“是整个国家的利益[2]”。周恩来同志也指出“在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基础上,建立起我们宪法上所要求的各民族真正平等友爱的大家庭[3]”。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确立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主要回答和指导了“把民族发展与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联系起来[4]”的问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结合国际国内形势,明确指出“推动各民族发展进步和共同繁荣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个政治问题[5]”,继续丰富了关于民族发展与共同繁荣的理论。

在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把握时代特征和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当今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6]。阐明了“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7]”。把民族共同繁荣作为我们党和国家未来工作的重大任务。

几代党的领导集体继承与发展,民族共同繁荣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了新的涵义,发展了新的时代遵循,习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深刻阐述了民族发展繁荣的思想,明确指出:“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8]”。事实证明,各民族团结奋斗是民族共同繁荣和国家稳定发展的政治基础,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团结奋斗的物质保障。

2.坚持群众路线,筑牢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根本立场

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没有坚强有力的政治领导,要实现团结统一、共同繁荣是不可想象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肩负着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伟大“中国梦”历史使命,2013年,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表面上看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是推进中国经济发展及外交事业的一个重要国家战略,实质上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实施是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重大举措,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工业产品、特色农产品等商品向西出口提供良好机遇,使西部地区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加快缩小西部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逐步实现各个民族的共同繁荣。

在2014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9]”。2014年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强调:“新中国成立65年来,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我国民族关系总体是和谐的,我国民族工作做的是成功的[1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并对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作出“八个坚持”的精辟概括,“八个坚持”是对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科学总结,涵盖了民族问题的各个方面,涉及民族工作的各个部分,体现出求实的思想作风和高超的政治智慧。“这八个坚持,集中回答了在我们这个统一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大国,‘如何正确看待民族问题,怎样正确处理民族问题’这个民族工作最根本最重大的问题,深刻解答了当前关于我们党民族理论政策最集中、最突出的思想困惑 [11]”。一系列的新思想新战略都彰显了民族工作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根本性立场,实现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党制定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根本立足点和归宿地。

3.明确根本任务,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2012年上任伊始,习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就提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揭示了“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和本质属性,其实也阐述着中华民族共同繁荣的深远寓意。习近平说:“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系和价值追求,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味着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在为中国梦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意味着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12]”。中华民族复兴梦与各民族心中的两个梦紧密相连,一个是团结梦,一个是发展梦。“团结梦就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团结合作,56个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发展梦,就是民族地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族群众过上更加富裕,更有尊严的美好生活[13]”。这两个梦充分体现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思想,也是我国新时期、新阶段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

“中国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理想和奋斗目标,这一重要思想可以起到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可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习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候指出:“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14]”。对于如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要发挥好中央、发达地区、民族地区三个积极性,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把发展落实到解决区域性共同问题、增进群众福祉、促进民族团结上,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民族地区特点的科学发展路子[15]”。这一系列论述必将激发各族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速度,改善和提高各族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增进人民福祉,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4.顺应民心所向,致力完成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动力。各个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人民的梦,是包括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干部群众在内的全民族的梦,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离不开东、中、西部广大地区的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地区的发展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休戚与共。早在习近平同志在担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期间,曾就搞好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大团结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一问题进行过具体的思考,他在文中阐述到,“民族问题有相当的敏感性和复杂性。”“民族问题处理得不好往往会引起社会的动荡,甚至政局的不稳。搞好民族工作是我们应尽的义务[16]”。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特别强调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必须加快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我国将在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区实行和完善差别化支持政策,预计到2020年,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总体实现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基本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民族地区建制村实现村村通公路、通邮政,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总书记指出: “中国共产党一再强调,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17]”。总书记的殷殷切语指导着各民族的发展繁荣,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一家人的同心愿望。

三、余论

习近平关于民族共同繁荣思想的新论断、新观点,紧紧围绕民族工作的重要性、民族团结的核心性、民族共同繁荣的实现途径三个层面,阐明了各民族共同繁荣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根本立场;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是我国民族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新常态下做好我国民族工作的一项根本目标。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理论的论述,成为了新时期我国解决民族问题和开展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

参考文献

[1]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Z].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青觉.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形成与发展[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3][4]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政策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Z].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

[5]江泽民.在国务院第二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6]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7]胡锦涛.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8]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9]习近平.在全国“两会”上的重要讲话[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10][15]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4.

作者简介:莫慧兰(1993—),女,壮族,广西河池人,上海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政府与政治。

论文作者:莫慧兰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试论习近平“民族共同繁荣思想”的时代内涵论文_莫慧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