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宪涛[1]2003年在《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文中研究表明所谓国际关系,或者说世界格局,无论是从历史上,还是从当代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大国的行为以及大国之间的关系来推动、制约乃至破坏着世界的发展进程。中国和俄罗斯作为两个世界大国,而且作为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负有重要责任和义务的国家,面对冷战后世界格局变化带来的挑战和国际社会发展趋势,率先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我们认为,对这一种新型的大国关系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中俄两国本身看,作为欧亚大陆两个最大的国家,而且是地缘接近的两大邻国,没有任何理由不搞好或不加强双边关系。历史证明,中俄关系的惟一最佳选择就是和睦相处,和则两强,分则俱弱,正如中俄两国领导人达成的“中俄两国永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共识,对抗或结盟都不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从世界范围看,中俄建立什么样的关系关系到国际政治的发展走向,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变迁,特别从长远看,随着中俄两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不断加强,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将越来越大。21世纪的世界将以一种什么样的格局载入史册,从一定程度上说,取决于中俄两个世界大国的关系发展。可以说,这是本文写作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本文写作的基本思路是:以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为主线,以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包含的基本内容为对象,以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存在问题的提出和探讨为目的,就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就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的政治关系、经贸合作、科技文化教育军事技术领域合作与交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前景和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本文的结构由引言和六章正文组成: 第一章是对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综论,所要阐述和解决的问题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的起因、过程和条件,原则和目标,特点和意义。目的是要说明:在当今时代,中俄两国为什么要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而不是别的关系,也就是说,是哪些因素促使中俄两国领导层选择了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而不是对抗或结盟的关系。同时说明,为什么中国选择俄罗斯和俄罗斯选择中国作为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对象,而不是欧洲国家,不是日本或美国?本章的目的是使我们对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把握,以便于后面各章分门别类地展开阐述。 第二章是关于中俄两国政治关系。中俄政治关系是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两国关系的基本起点和主导部分。政治关系直接决定着其他关系的发展方向与水平。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中俄政治关系是最值得称道的,也是非常富有创造性和借鉴性的。本章主要阐述中俄政治关系建立的基础,发展的过程,两国在国际领域和国家安全领域的合作,法律基础和机制,以及对两国关系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 第叁章是关于两国经贸合作。新时期大国关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经济因素的分量增强。中俄经贸合作是建立在一个非常深厚和广泛的基础之上的,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物质基础。没有广泛B民人的经贸合作,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就没有坚固的勘出,也没有前途。本章包括叁部分内容:()分析中俄经贸合作的基础和客观条件; (二)分析中俄经贸合作的特点和现实问题(3)中俄经贸合作的前景和基本对策。重点是对中俄经贸合作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对中俄经贸合作的前景和应采取的对策进行阐述. 第四章是关子中俄两国科技、文化教育、军事枝术的合作与交沈 中俄科教合作,对俄罗斯来是jc有助子其大量的、最新的科技成果的转化,对中国d有助于在一些尖端科伎领域更决地发展,以用Y一些实用技术的开发和转让;而文化教育的合作,不仅有助子中俄两国人民思想、精种领域的了解与接近,为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培移深厚的基础,而文化教育作为一门产业,加强合作与交流,对中俄两国来说都是有益的;至于军事技术的合作,不仅可以列B$U)opde的保证,克实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内容,对中国来说,可以加快国防建设现代化的步伐,可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安全环境,关系到国家主权与领土的究整;对俄罗斯来说,可以加快新式军工产品的研制和开发,保持俄罗斯在革工产品研制开发方面领先世界的优势,可以挽救大量濒临破产的军工企业,特别是不断增加在世界军火销售市场上的份额同时,可以对亚太地区产生深远的影响。本章同时对中俄科技、文化教育和军事技术合作进一步发晨提出了方向. 第五章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与周边大国(地区)关系.作为大国关系,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也是关系到世1H各局、关系到卜b不和平与发展的大事.本章主妄书轧讨在中俄战呐巾中作伙伴关系大背景下,与中俄关系相关的大国或地区的关系,如中、俄、美的“大叁角”关系,中、俄、印的关系,中、俄、美、中亚的关系,中、俄、美、日关系等.尤其是对中国来说,在建立与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时,如何同步保持发展与世界其他
郭金峰[2]2013年在《俄罗斯亚太战略研究》文中认为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在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朗的背景下,世界格局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而亚太地区作为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动机,其发展速度令人瞠目结舌。与此同时,由于亚太地区汇集了世界众多大国利益,越来越成为大国之间的角逐场,加上东北亚以及整个亚太地区存在的各种冲突以及一些国家间的领土争端问题,使得这一地区也正在逐渐成为现实以及潜在的高度危险地区。凡此种种,都对亚太地区国家乃至整个世界格局的变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也正因为如此,亚太地区成为了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俄罗斯作为地区大国,横跨欧亚大陆,虽然它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基本在欧洲,但毕竟有叁分之二以上的国土属于亚洲,与亚太地区的联系密不可分,是一个典型的“欧亚大国”。冷战结束后,俄罗斯最初实施了“一边倒”的亲西方外交政策,但效果并不理想,非但没能如愿融入西方,自身的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国际地位反受到严重的损害。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叶利钦政府开始调整外交战略,实施东西方兼顾的“双头鹰”战略,但也没有使综合国力得到全面恢复。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为进一步提升综合国力,挽回俄罗斯的国际形象,1996年开始实施“全方位”的外交政策。2000年普京当选总统以后对“全方位”外交政策进行了多处调整,较过去更加灵活和务实,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更加重视和加强了与亚太地区的联系,除了加强与中国、日本、朝鲜、韩国、印度、越南等国的双边外交以外,还积极介入亚太地区的各种事务,参与并充分发挥在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东盟等多边组织中的作用,逐步融入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形成了以维护俄罗斯国家根本利益为核心的多边外交模式。2008年梅德韦杰夫当选总统以后,继承和发展了普京时期的外交政策,进一步扩大了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2012年普京再次当选总统,从他的施政纲领中不难看出,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俄罗斯将继续以维护国家利益、彰显“欧亚大国”的地位为基点,实施全方位、东西方平衡的外交政策。到目前为止,虽然俄罗斯几任总统多次强调亚太地区的重要性,亚太外交在俄罗斯的全球战略中份量逐渐加重,甚至把东部地区的发展列为国家整体发展的重中之重,且亚太战略的实施也已初见成效,但是从总体上来看,俄罗斯亚太战略的实施仍然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外交的重点依然在西方。关于普京提出的建立“欧亚联盟”的设想在未来的时间内能否得以实施,俄罗斯将如何进一步发挥欧亚大国桥梁和纽带作用,我们将拭目以待。
张馨艺[3]2015年在《普京执政以来中俄关系的发展及前景》文中研究说明1991年]2月25日,前苏联最后一任总统戈尔巴乔夫的辞职,前苏联宣告解体,俄罗斯联邦成立。12月29日.中俄两国签订了《中俄两国会谈纪要》,中苏关系持续发展为中俄关系。中国承认俄罗斯是前苏联的“法定继承者”,两国承认中苏之间签订有关两国友好关系的协定继续有效,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双方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次年1月30日,中国当时的总理李鹏在纽约会见了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两国建立了新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从]991年俄罗斯独立到1999年底叶利钦卸任,这期间是中俄关系打基础、搭框架的时期,为进入普京执政时期中俄关系的发展做了准备。普京于2000年5月7日正式就任职俄罗斯总统,并在以后的俄罗斯政坛上扮演了主导性的角色。他上台以后,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对俄罗斯的外交战略进行了调整,形成了突出国家利益,重塑大国形象以及主动、务实而灵活的外交政策,并坚持把中国作为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优先方向之一。这期间,中俄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发展,两国共同签署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给中俄两国的友好发展添加了新的活力;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加深了中俄两国与周边国家的联系;两国在政治、经济、贸易、文化、教育、科技、纺织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困扰双方已久的边境问题得以解决。梅德韦杰夫执政后,普京担任总理与梅杰韦德夫“共治”俄罗斯,这期间中俄双方关系稳定发展,在能源、林业、旅游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2012年,普京第叁次就任俄罗斯总统,从其这一任期的外交策略来看,将会继续拉近与中国的关系,在其上任叁个月后便来华访问,冬奥会期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前往俄罗斯出席开幕式,两国元首就2014年双边关系的走向、发展人文合作项目以及重大国际性和地区性问题深切交谈并交换意见,体现出两国对维护国际安全与稳定的担当,中俄关系达到新的高度。因此,未来的中俄关系会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及在两国领导人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发展的更加完善,且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最大的战略意义就是能够防止中俄敌对,发展中俄友好关系。历史的经验表明,中俄两国的友好往来符合双方以及各自国家人民的根本利益,反之,敌对则会使两国的根本利益受到巨大的伤害。
张海霞[4]2012年在《冷战后中俄关系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以冷战后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为背景,从国际战略视角,运用地缘政治理论和方法,深入地研究中俄关系的战略地位,系统地分析中俄关系发展进程,全面阐述中俄两国在各领域的合作关系,针对中俄关系发展中的问题提出对策性建议,对未来中俄关系发展进行前瞻性分析。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研究中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中俄关系是当代国际关系体系中举世瞩目的国家关系,中俄两国都是世界强国,在国际关系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国际关系体系正处于历史转型重要时期,中俄关系对世界格局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其次,中国与俄罗斯是山水相连的两大邻国,同时也是欧亚地区领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资源最丰富,经济发展最快,综合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中俄关系发展直接涉及中俄两国国家安全与周边国际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因此,中俄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学术意义。最后,中俄两国经济具有极大的互补性,积极发展中俄关系有利于开展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本论文立足国际战略视野,首先运用地缘政治理论与方法对中俄两国关系展开研究。其次运用历史主义方法,全面回顾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发展历程,对中俄关系发展变化有明晰的纵向把握。再次,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利用大量的中俄关系相关文件以及现实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对中俄两国关系进行全面跟踪研究,不仅论述中俄关系的历史和现状,而且对中俄关系形成比较系统的认识。此外采用描述性研究法和总结分析法,将中俄两国国家关系中的现象、规律通过作者的理解和验证予以叙述并解释。在对地缘政治理论和国家战略理论等诸多理论一般叙述的基础上,通过对中俄关系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揭示中俄两国关系建立和发展的动因,发现两国关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总结两国关系发展的规律和前景。最后则采用实例研究法,对中俄两国关系中的某一特定领域或方向进行研究,加以调查分析。中俄均致力于内部发展,相同的任务产生了两国争取和平稳定周边环境的总体外交和安全战略,并由此产生了在双边关系中奉行睦邻友好的政策;在过去二十年里中俄两国建立起了良好的政治基础,这为两国缓解因误读、误判造成戒备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中俄两国的综合国力在最近二十年里不断接近,力量大体均衡历来是最有可能促使双方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也是获取相对安全的基础;在许多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中俄有着相同或相近的立场,存在诸多利益交汇。这些都为两国关系能够继续沿着健康轨道向前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不竭动力。
李阳华[5]2002年在《江泽民外交思想研究》文中提出九十年代初以来,无论国际形势,还是国内面貌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并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各国致力于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从观念到现实都得到切实的弘扬。我国十几年来经济发展迅速,现代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同时国际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尤其在外交领域,中国领导人做出了巨大贡献。 江泽民从世界多样性与相互依存的思想出发,对当今国际形势多极化及表现、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与严峻挑战、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新型安全观进行了科学、客观分析和思考,并就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战略提出了一系列宝贵的思想。本文结合十几年来中国外交实践的伟大成果,着重论述江泽民的外交思想,并与邓小平外交思想相比较,总结出江泽民对邓小平外交思想的继承和新发展。
齐欣[6]2018年在《21世纪中俄新型大国关系研究》文中提出当代世界正处于重大历史折转时期。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正在改变传统的国际力量对比关系。世界发展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新兴经济体国家整体崛起。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守成大国如何相处?成为决定未来世界秩序和发展走向的时代课题。美国等西方国家把中国的迅速崛起视为一种体系威胁。“强国必霸”和“修昔底德陷阱”等传统现实主义理论也乘势兴起,似乎中国的迅速发展不是世界发展与进步,而是对美国霸权地位的现实威胁与挑战。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能不能共生共处?世界大国关系是不是必然陷入所谓“安全困境”,形成“大国政治悲剧”?习近平提出了世界大国相互尊重、不冲突不对抗和合作共赢的发展路径,提出了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中俄既是邻国,也是地区和世界大国。中俄新型大国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有力地驳斥了大国“安全困境”和“强国必霸”的所谓历史定论。以实践提供了世界大国相互尊重、和平相处,实现合作共赢的范例。本文运用国际关系理论与方法,分析了中俄新型大国关系建立的现实基础;论述了中俄新型大国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及中俄推动建设新型国际体系中的合作;探讨和总结了中俄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意义,它对于我们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经验和启示。第一章,中俄新型大国关系建立的现实基础。论文从国际背景、现实需求和历史反思叁个视角论述中俄新型大国关系建立的现实基础。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中俄两国顺应时代潮流,立足于国家发展政治现实,在深刻反思20世纪60-70年代中苏对抗冲突的历史教训基础上,确立了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新型国家关系。第二章,中俄两国新型政治关系。论文分析了中俄新型政治关系建立和发展的过程,它经历了从建设性伙伴关系到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提升过程。中俄关系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关键在于建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中俄两国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别,承认各自发展道路选择;确立了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和合作共赢的新型国家关系准则。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定期会晤机制则为中俄新型政治关系建立了政治法律基础和制度保障。第叁章,中俄两国新型经济关系。中俄是重要经济贸易伙伴,新型经济关系是中俄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经济基础。论文分析了中俄新型经济关系的经济基础和基本特征,中俄两国经济不同禀赋和结构特点形成了发展经贸关系的经济优势。研究了中俄两国在贸易、投资和能源领域的广泛合作。论述了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和各种协调机制在推动中俄经济合作中的积极作用。中俄两国是世贸组织成员,都转向市场经济原则,坚持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体系,这为中俄两国发展互利合作的经贸关系开辟了广阔空间。第四章,中俄两国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论文深入地研究了中俄两国在国际秩序、全球治理和重大国际问题上的政策主张和广泛合作。中俄两国都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反对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主张建立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全球治理体系;积极推动建立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在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中的合作。中俄在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中的积极协调与合作,充分体现了中俄新型大国关系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时代担当。第五章,中俄新型大国关系的经验与启示。论文总结了中俄新型大国关系为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提供的经验、启示和范例。中俄两国立足时代,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选择;坚持睦邻友好、平等信任、互利合作和实现共赢的原则;摒弃冷战思维,超越“大国必霸”和“修昔底德陷阱”的所谓历史定律。中俄新型大国关系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特别是新型大国关系探索出一条发展路径,提供了新的关系模式,贡献了中国的智慧和方案。
刘德喜[7]1997年在《俄罗斯外交战略的调整与中俄关系新阶段》文中提出1996年4月24—26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来华访问并与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共同签署举世瞩目的《中俄联合声明》,并向全世界宣布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由此标志中俄两国关系走向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与俄罗斯多次调整外交战略密切相关。
黄小华[8]2008年在《冷战后日俄关系的发展及中国的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冷战结束后,日俄关系经历了两次重大转变:其一,日苏敌对状态的结束,这是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的根本性转变;其二,日本放弃“政经不可分离”政策,改为实行“多层次接触”的对俄政策,实际上是为阻碍日俄关系发展的领土争端问题解套,实现经济合作和战略相互借重的目的。显而易见的是,两次转变既是日俄国家战略调整的结果,也是两国国家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的使然,这必然会给中国带来重大影响。中国是东亚地区的大国,在东亚有着重大的地缘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中国必须冷静分析日俄关系中的影响因素,制定出定位准确、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目前,中国在周边地区的总体发展态势是好的,如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稳定发展、中朝和平友好的关系得到了稳步加强、中国与韩国和日本的经济合作日益紧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和伙伴关系也日趋稳定等等,但是,制约中国发展的诸多客观因素仍然存在着,如领土争端问题、意识形态问题等。随着日本政治、军事力量的增强和俄罗斯国力的恢复与发展,未来日本在国家安全战略方面会更加彰显出自主性,会更加注重加强与俄罗斯的地缘战略合作。对此,中国必须予以足够重视和正确对待,做到未雨绸缪,要以与周边国家经济与战略合作为切入点,从政治、安全、外交和文化等多方面做出积极的政策调整,充分发挥我国的地缘优势,确保我国在周边地区乃至全球的战略利益实现最大化。
赵淑芳[9]2005年在《普京执政以来的俄美关系》文中认为论文主要论述普京执政以来俄美关系的发展进程,特别关注俄美战略互动及影响俄美关系发展的因素。论文包括导言和正文。正文共分五章。 导言主要论述选题的意义、目的和研究方法,分析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成果,指出了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主要分析普京执政后俄罗斯对外战略的调整以及俄对美政策的变化。普京执掌国家大权正直俄罗斯社会处于一个内外交困的历史关头。在吸取叶利钦外交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普京调整了俄对外战略。与前任相比,普京的对外战略更积极、灵活、务实。在对外战略指导思想调整下,俄罗斯对美外交政策出现重大变化。普京明确承认美国的全球支配地位,认为俄美关系的不对称是事实,但不是悲剧。从立足国内发展,振兴经济、确保国家安全,融入国际体系的战略需求出发,寻求与美国合作成为普京对美政策的主流。普京以现实主义态度改善对美关系的根本目标在于,将俄美关系纳入“正常发展轨道”,即俄美关系的发展必须符合俄大国复兴的总体战略,必须符合俄切实的国家利益。在此基础上,俄对美外交战略设想发生转变,不寻求与美发生战略性对抗和竞争,建立稳固的战略信任关系甚至战略伙伴成为俄对美外交政策追求的目标。第二章主要论述俄美建立新型战略关系以来在政治、安全领域的发展进程。“9.11”事件后俄美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俄美关系改善没有自然地导致俄美战略竞争的消失。俄美签署了《进一步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但由于该条约主要体现美国的意志,再加上美国退出《反导条约》,核战略优势进一步向美倾斜。俄罗斯与北约“20 国”机制建立没有阻止北约第二轮东扩的步伐,美国主导的北约在欧洲安全格局中仍居核心位置。美国借反恐之机乘势进入了中亚,俄美在独联体地区渗透与反渗透的较量仍在继续。为解决车臣问题和缓解周边安全形势俄积极支持美国反恐,但由于反恐是俄对外战略的重要问题,不是首选问题,以及俄美在反恐认识上的分歧,俄不会一直被美主导和控制的国际反恐怖主义活动所左右。在世界地区热点问题上俄美的冲突时隐时现。伊拉克战争期间,俄罗斯坚持反战不反美,俄美关系经受了考验。在伊朗核问题上,俄美之间关于俄伊核能合作,特别是俄向伊朗提供核和导弹技术的争议一直不断。在朝核危机中尽管核心是美朝矛盾,但俄罗斯积极发挥斡旋作用,有利于朝鲜半岛核危机的缓和。第叁章主要关注普京执政以来俄美经贸合作进程以及俄美能源合作问题。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经济出现恢复性增长。俄美互为经贸合作伙伴。在俄美贸易中,
胡艳华[10]1998年在《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外交——叁中全会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与变化》文中指出1978年,中共第十一届叁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掀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1998年是中国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各项任务的第一年,中国又将跨入新的时期——迈向21世纪,走向现代化。回首改革开放20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参考文献:
[1].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D]. 崔宪涛. 中共中央党校. 2003
[2]. 俄罗斯亚太战略研究[D]. 郭金峰. 外交学院. 2013
[3]. 普京执政以来中俄关系的发展及前景[D]. 张馨艺. 延边大学. 2015
[4]. 冷战后中俄关系研究[D]. 张海霞. 吉林大学. 2012
[5]. 江泽民外交思想研究[D]. 李阳华. 浙江大学. 2002
[6]. 21世纪中俄新型大国关系研究[D]. 齐欣. 吉林大学. 2018
[7]. 俄罗斯外交战略的调整与中俄关系新阶段[J]. 刘德喜. 今日东欧中亚. 1997
[8]. 冷战后日俄关系的发展及中国的对策[D]. 黄小华. 暨南大学. 2008
[9]. 普京执政以来的俄美关系[D]. 赵淑芳. 中共中央党校. 2005
[10].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外交——叁中全会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与变化[J]. 胡艳华. 北京党史研究. 1998
标签: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论文; 中俄关系论文; 中俄论文;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论文; 新型大国关系论文; 俄罗斯历史论文; 世界政治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国际关系论文; 国际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