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施工现场标准化、定型化管理是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促进建筑行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可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施工现场标准化、定型化管理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现场标准化、定型化的管理模式和水平也直接影响到建筑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因此,施工现场推行标准化、定型化管理是建筑业管理方式的重大突破,是塑造建筑企业形象,提高行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场;标准化;定型化管理
1.施工现场标准化、定型化管理的含义及理解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标准化、定型化就是借鉴工业生产标准化理念,通过引进系统理论,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质量安全管理、工程建设、队伍管理、合同履行等要素进行整合熔炼,形成密切相关、标准定型的施工管理新体系。其目标是以实现施工现场管理标准化、定型化为突破口,整合管理资源,建立有效的预防与持续改进机制,全面改革施工现场管理方式和施工组织方式,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向建设的整体感观水平,向绿色施工进一步发展。
1.1将以往分割、独立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质量管理、工程管理、队伍管理进行组合管理,使四项管理相互渗透、互为作用,成为一个统一的管理体系,并将国家的质量、安全、环保三大管理标准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有机融入其中,优化管理流程,形成管理的整体性,实现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的全面管控,促进施工现场标准化、定型化的管理。
1.2对施工现场人、机、料、法、环五大生产要素的协调、有序管理做出标准化要求,注重建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体现可持续发展观和绿色建筑的管理理念,实现场容场貌的秩序化,进而彻底扭转社会对建筑施工现场“脏、乱、差”的影响,塑造全新的行业形象。
1.3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行为规范的要求贯穿于标准化的全过程,建立对从业人员和执行行为的自律约束机制,促进行业素质的快速发展。
1.4提出工程建设活动全过程的行为准则和检查考核标准,建立监督制约机制,是企业对应做什么、如何做、做到何种程度明明白白,大大提高其自控意识和自控能力,实现市场行为的规范化。
1.5对工程活动的各个环节实行程序化管理,做到质量与安全管理环环相扣、层层把关,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尤其是通过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进行,建立预防与持续改进机制,有效消除质量安全隐患,提升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2.推行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的意义
2.1实施标准化、定型化管理进一步确保了工程质量安全,离开施工安全和质量保证,建筑施工就失去了前提。以前,许多建筑施工现场实行的经验式管理、运动式管理,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方式陈旧,管理方法简单,管理体系有缺陷、管理机制有漏洞。现在把施工现场各类质量的所有相关要素最大限度地整合,使其系统化、规范化、信息化、精细化、标准化、定型化。最大限度地减少质量安全事故,为企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2.2实施标准化、定型化管理,长期以来,许多建筑施工现场实行的是粗放式管理,机械、材料、人工等浪费严重,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材料消耗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实行标准化、定型化管理,把科学管理落实到工地的每个细节、每个过程、每个岗位使各项管理流程程序化,实现对现场的准确、快速、全过程的监管,不仅有利于现有施工规范条件下的生产节约、降低成本、而且有利于把建筑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真正运用的实践中,加快技术创新,促进技术进步,促进建立建筑施工现场的循环节约。
2.3实施标准化、定型化管理提升了企业形象。长期以来,由于建筑业露天施工、劳务工人高度集中等特点,建筑业的社会形象与其社会贡献极不对称。建筑工地脏、乱、差给人们留下很差的影响。实行标准化管理,可以进一步强化安全文明施工,改变场容场貌,增强劳务人员的文明施工意识,从而全方位地提高企业形象。
2.4实施标准化管理适应了建筑市场的发展需要,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和政府监管水平。管理标准把原来比较分散的质量、安全队伍管理等各项重点管理要求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清晰、明确的管理模式,有利于企业学习掌握和在实践中有效贯彻。
3.推行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的主要措施
3.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管理部的自控意识和自控能力
3.1.1把集团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标准及评分细则】以及【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作为培训教育的重点教材,通过对公司【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标准】进行系统的学习,针对管理人员、劳务班组长进行专题培训。对照标准化图册现场检查、总结会,加强现场指导措施,使各级管理人员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标准。
3.1.2加强标准化、定型化管理培训知识。组织项目主要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等不同层面的管理人员对标准化管理知识进行深入学习,提高其对标准化、定型化管理的认识水平和执行能力。将标准化、定型化管理的理念、行为准则和企业形象贯穿于整个项目施工现场的全过程,加大对标准化、定型化管理的交底力度,及时准确把握的重点环节和内容。
3.2强化激励机制,激发管理部标准化、定型化创建动力
3.2.1将管理部标准化、定型化管理情况与当地建筑市场的创优紧密挂钩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3.2.2加强临建设施、安全防护设施等的统一规划、统一布局,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企业成本,树立企业形象,从而解决管理部实施标准化定型化管理一次性投入负担过重的问题。并组织技术、科研人员对施工现场硬化材料不能周转使用造成的浪费问题进行研究。
3.2.3建议在分公司区域推广设备防护棚、楼梯防护栏杆、脚手板固定夹等定型化工具化的安全防护装置,使临时设施统一美观、安全性能高,周转次数更多,既降低了成本,又节约了资源。
3.2.4强化施工过程监管监查,提高标准化、定型化长效管理,项目开工严把关口,已将标准化、定型化管理的硬件设施作为工地开工前的审查条件。加强日常监督管理,按照标准化工地的检查标准,加大检查频次,发现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予放过。对薄弱区域加强监管,划分各层级管理人员管理区域,分片管理,明确相关责任人员。
结束语
实现建筑企业施工现场标准化、定型化管理,是建筑企业实施规模扩张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施工现场标准化也是企业管理标准化的一个根本基础。管理是否形成标准化、定型化管理,标准是否日益提高并且得到贯彻,将对建筑施工企业能否在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并保持先进,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5.[2] 邹湘娣.浅议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
论文作者:赵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4
标签:施工现场论文; 建筑论文; 标准论文; 质量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企业论文; 企业形象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