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利益及其在中国-东盟关系中的机遇与挑战_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中国国家利益及其在中国-东盟关系中的机遇与挑战_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中国国家利益及其在中国—东盟关系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东盟论文,国家利益论文,机遇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822.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856(2007)02-0014-0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逐步采取积极主动的地区主义外交战略,参与并推动东亚地区合作。东南亚地区以其极为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成为中国在东亚推行周边外交的首要目标。基于不断拓展的共同利益和双方的不懈努力,中国—东盟关系在第一个15年中,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得到全面发展,历经了由磋商伙伴关系到全面对话关系、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再到今天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演变与提升。与东盟关系的大发展为中国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建立稳定繁荣的周边战略依托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助于新世纪中国国家利益的实现与拓展。时值中国—东盟关系即将进入第二个15年,深入思考新世纪中国国家利益及其在中国—东盟关系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进一步深化中国—东盟战略关系、实现我和平发展的大战略目标进程中的重要课题。

一、新世纪中国国家利益分析

作为国际政治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国家利益历来是一国制定外交政策的根本依据。然而国际关系学界三大流派——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却对之有不尽相同的阐述。现实主义学派最崇尚权力,将权力或与权力密切相关的安全视为国家利益的核心。自由主义学派则强调用国际制度、国际组织等来界定国家利益,认为国际合作有助于国家利益的实现和维护。而建构主义更强调国际社会中行为体间的观念互动,认为国家利益非天然固有的,而是由行为体间互动和共有观念构建而成。

国家利益是一国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是“一切满足民族国家全体人民物质与精神需要的东西”。[1] 国家利益并不排斥非物质因素——如观念等,但其基础是物质性因素。国家身份界定国家战略的总体目标及国家利益。“国家身份指一个国家相对于国际社会的角色”,“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主权国家与主导国际社会的认同程度”。[2] 由于国际环境、国家实力等因素的变化,一个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可能具备不同的国家身份,这就决定了它的国家利益也会相应发生改变。根据所受威胁的严重程度及利益重要性的不同,国家利益分核心利益、重要利益和一般利益。① 核心利益是关乎国家生死存亡和发展、不容任何妥协退让的综合性利益,国家会动用一切资源和手段来实现和维护这些利益。重要利益是对一国生存和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利益,如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国家利益的全面实现。它是核心利益在具体领域的体现。一国只有在为实现核心利益国家时才会在这些利益项上仅可做出有限的让步。一般利益则是与一国生存和发展有一定关系但影响较小且经常与其他利益进行交换的利益。由于一般利益相当具体且重要性不突出,所以本文不做赘述。

进入新世纪,总体有利的国际基本态势、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的周边环境以及综合国力的大为提高使得中国面临一个宝贵的20年战略机遇期。在这20年及以后较长时期内,中国的国家身份可以定位为:一个经济实力迅速提升、正在全面融入现行国际机制、拥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现状性② 的亚太地区大国。这种国家身份决定了我国国家战略的总体目标是维护并延长战略机遇期,以亚太地区为战略依托、在逐渐融入现行国际机制的过程中最终实现和平崛起或和平发展。在这一时期,我国国家利益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传统安全领域,同时一些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威胁也日益凸显。按照所受威胁的严重程度及利益重要性的不同,现阶段中国核心国家利益和重要国家利益分别表述如下:③

核心国家利益:

——政治稳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国家政治局面和社会生活的长期稳定依然是我国一项核心国家利益,将为实现其他各个层面的国家利益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制度保障。邓小平曾反复强调保持国家政治、社会秩序稳定的极端重要性,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中国的最高利益就是稳定”。[3] 286,313现阶段国家政治稳定不仅包括政局以及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稳定,而且也涵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内容。

——经济发展。中国欲实现和平崛起说到底取决于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以及自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是中国国家战略目标和国家利益得以全面实现的经济基础和前提。同时,塑造一个于我经济发展有利的良好外部环境也属本利益项范围之内。

——主权独立、领土完整与和平统一。主权独立、领土完整是一国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是最核心的利益。[4] 116我国尚未完全实现国家统一,与周边部分国家存有领土争端和海洋权益纠纷,且仍面临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等三股恶势力的威胁,所以“在争取不造成任何大的震荡和外部冲突的条件下,保障我国领土领海的完整和不受侵犯,逐步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5] 118-119依然是我国核心国家利益之一。

——营造有利的国际与周边环境。现状性国家的身份决定了中国必须在适应、融入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权力体系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的和平崛起。这就决定了中国一方面要与世界强国、特别是美国保持良好关系,减轻崛起中压力;另一方面是通过深化东亚合作,构筑并借重有利的地缘政治、经济及战略依托。

重要国家利益:

——确保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战略资源及其国际运输通道的安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日益依赖包括石油、矿产资源在内的战略资源的充足保障及国际运输通道的安全。

——加强金融外汇管理和地区金融合作,提高中国规避国际金融风险能力。金融安全是经济安全的中枢和血脉,随着中国金融体系日趋开放,保障自身金融体系稳定、提高规避国际金融风险能力就成为我国的重要利益。

——扩大出口、拓展国际市场、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日趋需要外部市场的稳定支持,对外贸易、寻求国际市场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构建良好的大国关系。这主要包括:保持稳定健康的中美战略关系;强化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发展与欧洲的合作伙伴关系;改善、发展中日关系。

——塑造于我有利的周边地缘战略格局。这主要包括:全面加强与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巩固、发展上海合作组织;推动六方会谈,反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

——通过塑造于我有利的东亚地区新秩序,拓展中国的地区及国际影响力。这主要是指:保证东亚合作中10+3主渠道作用,继续深化10+3框架下的合作机制;推进地区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建设等。

——在国际及地区范围内开展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这尤其是指与东亚各国积极开展打击跨国犯罪、防治自然灾害、防控疾病传播等领域的合作。

——大力提高“软实力”。一是提高中国文化、政治价值观、发展模式的吸引力、感召力和亲和力,二是提高我国国际制度创设能力和影响力、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从而化解“中国威胁论”的消极影响。

二、中国—东盟关系中中国国家利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新世纪核心和重要国家利益决定了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为和平崛起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和周边环境。为此,中国积极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方针,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地区合作。

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周边环境之一,东南亚地区是攸关我国国家生存和未来发展的关键地区。我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核心国家利益主要包括:孤立、打击台独势力,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妥善解决南海主权争端;构建于我有利的地缘政治、经济和战略依托等。我国在这一地区的重要国家利益是:确保能源及其运输通道安全;推进自贸区建设,拓展国际市场;加强金融合作,提高我规避金融风险能力;提高软实力等。以上核心及重要国家利益决定了东南亚地区成为我周边外交的首要目标和重要支点。新世纪以来,基于不断拓展的共同利益和双方的不懈努力,中国—东盟合作关系得以全面发展并步入了历史最佳阶段。政治上,《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发表、中国作为第一个对话伙伴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以及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带来双方政治互信不断增强;经贸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顺利推进、相互间贸易额的高速增长及外国直接投资和劳务输出的良好发展势头使得双方相互依赖日趋深化,经贸合作进入黄金时期④;非传统安全及各领域内,2002年《关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联合宣言》的发表推动双方在禁毒、反恐、打击跨国犯罪、控制传染病及防止自然灾害等方面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与东盟关系的大发展有力地增进了我国国家利益,然而双方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又在一些方面制约着我国国家利益的实现与维护。如今中国—东盟关系发展已经进入第二个15年,深入思考中国国家利益在与东盟关系演进中究竟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有助于我国有的放矢地促进双方关系进一步发展,在外交实践中趋利避害以促进国家利益的全面实现。中国国家利益项目之多决定了不可能一一对号入座地进行分析,那样也势必造成重复论证。因此本文将选择双方关系中与中国核心及重要国家利益密切相关的若干重大问题领域,从正反两方面分别探讨。

(一)台湾问题、南中国海问题

这两个问题事关我国领土完整、和平统一的核心国家利益以及能源安全的重要国家利益,是中国—东盟关系中必须面对的突出问题。

——机遇。东南亚国家临近台湾,长期与台湾保持广泛的经贸联系。过去,由于对中国的发展怀有较大的戒心以及“台独”势力将之作为在东亚拓展“国际空间”的重点对象,东南亚部分国家因而在较大程度上存在利用台湾牵制中国的想法。近年来,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增强了双方的政治互信,客观上打压了“台独”的政治空间、钳制了台湾的“南向战略”;另一方面,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及其贸易转移效应缩小了台湾产品在大陆和东盟的销售空间,也导致对台湾的外来投资越来越多地流向大陆和东盟国家。这客观上会促使一直游离于东亚经济一体化之外的台湾选择与大陆建立更为紧密的经贸合作,使台湾民众更加认同“一个中国”的原则,从而为和平统一奠定坚实的经济根基。在南中国海问题上,《南海各方行动宣言》的发表以及旨在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高官会议的举行增强了中国与东盟各方的政治互信,为早日解决南海争端铺平了道路。与东盟各方联合开展资源勘探与合作有助于我开发、利用南海领域重要战略资源,保障我进出口贸易生命线的安全,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我主权利益的最终实现。

——挑战。应当看到,台湾当局仍然未放弃针对部分东盟国家实施“南进政策”,而部分东盟国家也始终抱有利用台湾问题牵制中国发展的意图。尤其是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很多东盟国家急需大量资金,从而又给台湾提供了推行“银弹外交”的机会。这很有可能造成一些东盟国家暗中提升对台关系,长此以往将会给我和平统一带来新的变数。另外,台湾问题难说不会成为部分东南亚国家在双边自贸区谈判中抬高要价的筹码。由于南中国海地处战略要地及富含战略资源,加之东盟国家的“大国平衡战略”导致美、日等大国插手,南海主权争端日益国际化并与能源争夺交织在一起,这给我国能源安全及主权利益的实现增加了风险和难度。

(二)能源、战略资源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及经济增长方式等原因导致中国对自然资源尤其是石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充足稳定的能源供应是涉及维持中国经济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国家利益。

——机遇。东南亚地区因既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又地扼马六甲海峡、巴士海峡而对我国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我国进口石油经过马六甲海峡的数量约占石油进口总量的70%以上,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约60%是为中国运送货物,该地区已经成为我国能源来源的海上生命线。近几年来,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重大进展把双方的国家利益最大程度的连接在了一起,双方加强了在能源以及打击马六甲海峡海盗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⑤,政治互信不断增强。现在东盟国家已经越来越愿意尽力维护中国在该地区的能源供应和海上通道安全,这一方面有助于破解我经济发展的资源和能源瓶颈难题、拓展了我国能源进口渠道,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实现我国在东南沿线构筑稳定安全的国际能源通道的战略筹划。

——挑战。由于同属发展中国家,对能源的需求同时急剧增加,东盟国家在亚太地区新一轮的能源争夺中有可能成为我国有力的竞争者。如果因能源匮乏引起争夺,则不仅会有损双方友好关系的发展,而且还会妨碍我国海洋资源权益和主权利益的实现。另外,能源属于战略资源,是敏感性问题。这就决定了双方在这一问题上采取共同政策的难度较大,实质性合作相对脆弱,能源政治中的双赢局面较难出现。

(三)经贸合作、尤其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问题

经贸合作、尤其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拓展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共同利益,成为双方关系中最大亮点。经贸合作不仅事关中国至关重要的经济利益,而且也关乎中国重要的政治及战略利益。

——机遇。首先,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深化双方经贸合作、推进自贸区建设使我国面临如下机遇:第一,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增长,日趋需要外部市场的稳定支持,对外贸易、寻求国际市场已经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目前,东盟已成为中国第四大出口市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为我国拓展了更广阔的出口贸易市场⑥,降低了过度依赖美国、欧盟和日本市场的风险,有利于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第二,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东盟的贸易主要以农副产品和轻纺产品为主,现在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显著增多,双边贸易结构得到改善,有助于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及产业结构的优化;第三,面对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僵局的不利形势,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为我国在世界经济中赢得一席之地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依托和战略缓冲区,大大增强了我经济地位和竞争力;第四,地缘上的临近与便利、人文上的相通以及长期良好的经贸合作传统决定了东南亚地区是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首要目标,必将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国门,更大限度的开拓海外新市场和获取有效资源;第五,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加快以及自贸区的建设将大大促进我西南省市与东盟的经贸合作,拓宽我南下出海通道,为西部大开发注入新的活力;第六,中国在《清迈倡议》的框架下与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加强了政策对话机制,以此来监控金融运行、提出预警并协调行动,并签署了亚洲债券市场发展倡议,这些举措不仅为我国积累了抵御金融风险的宝贵经验,而且为稳定国内金融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

其次,当时中国首先提出建立自贸区就是为了化解东盟对中国即将“入世”所表现出来的忧虑,所以经贸合作和自贸区建设带来的政治安全和战略溢出效应又是深远而重大的。中国的和平发展必须具备一个安全、稳定的周边环境。东南亚是我国陆海邻国最多的地区,由于历史恩怨和冷战思维的存在,东盟国家对中国的崛起仍抱有一定的戒心和疑虑,而且东南亚部分国家与我国还有南海领土主权和资源争端。因此,与中国直接接壤的东南亚地区就成为我稳定周边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近年来,与东盟经贸关系的长足进展极大拓展了双方的共同利益,加深了相互依赖,增强了政治互信,通过促进东南亚地区的稳定和繁荣进而保障了我和谐稳定的周边环境。当然,经贸合作和自贸区建设的意义远不止是为我国塑造安全良好的周边环境。美、日等现有国际格局的既得利益者视中国崛起为挑战,而这也是它们在我周边特别是东南亚地区构筑地缘封锁线、实施对华遏制和战略围堵的原因。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以及随之而来的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入,必将带来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共赢,部分地消除“中国威胁论”在这一地区的影响,有力地拓展中国的发展空间,从而打破美、日等国的战略围堵,构建有利的地缘战略格局和依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东盟自贸区良好的示范效应一方面可以通过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美国对我崛起的疑虑而促进中美关系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其“诱导型领导”作用会拉动日本加快融入东亚一体化进程,从而有利于在推动东亚合作的过程中改善中日关系。而良好的中美、中日关系则是构建于我有利的地缘战略格局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事关我核心国家利益的实现。

——挑战。在这一问题上,中国国家利益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经济方面。其一,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一个国家和一个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合作。然而,东盟各国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上存在很大差异,使得各自的发展目标和承受能力大不相同。中国既要考虑东盟的整体利益,又要照顾东盟各国的不同情况来发展双边关系,大大增加了自贸区的运作成本。其二,出于政治上的考虑,经济上主动让利导致我牺牲部分短期利益。由于中国承诺,如果对东盟的出口增长快于东盟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中方将控制出口量,所以中国对东盟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作为第一步推出的以农产品降税为内容的“早期收获计划”让东盟国家先得到经济上的实惠,但同时却使中国的农产品面临比较严峻的挑战。这是因为中国的农产品已经生产过剩,但成本高、质量差却造成其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较低和出口困难。在这种不利的局面下再向东盟开放农产品市场无疑会使情况更加严重。此外,很多中国企业对中国—东盟自贸区知之甚少,不是不知抓住眼前的商机就是因缺乏足够的了解而在对东盟的出口中享受不到应有的关税优惠。但需要明确的是,中国从向东南亚国家提供实实在在经济实惠的过程中得到的政治和战略利益远远大于经济付出,中国运用补偿性支付手段换来的将是东盟国家政治和战略信赖以及负责任的良好的地区大国威望。

(四)国家软实力问题

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科技、军事实力不断增强,硬实力得以大幅提升。现在以及今后10年多的时间里,当硬实力的增长已经是一个常量的时候,提升以文化、价值观、国际制度创设能力及信息权力等为主要内容的“软实力”就成为我国能否顺利实现和平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

——机遇。第一,中国在东南亚地区展示软实力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有利条件。作为中国的近邻,东南亚国家同中国有上千年的传统友谊,以儒家文明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成为双方共有的文化理念。中国与东盟各国不仅拥有相似的文化,而且还有都受西方列强侵略和殖民统治的历史以及相似的发展经历。这就决定了双方虽然社会制度不尽相同,但在治国风格上相近,在主权、人权等问题上看法一致且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这些都有助于增强中国以东南亚地区为依托提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感召力和亲和力。第二,《南海各方行动宣言》的签署、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密切合作以及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和发展增进了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政治互信,拓展了双方的共同利益,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主要内容的东亚共同价值观正在形成,这进一步增强了东盟国家对中国的认同感,有助于塑造中国的亚洲身份,有助于通过构建东亚地区新秩序提高我国国际制度创设能力和影响力。第三,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功大大增强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对东盟各国的吸引力。第四,中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所做出的郑重承诺、经贸合作中给东盟国家带来的巨大实惠、南海问题上表现出的克制、非传统安全领域做出的贡献以及在东亚合作中始终坚持东盟主导权促使东南亚国家进一步认识到: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是邻国值得信赖的朋友。“中国威胁论”在东南亚地区逐渐失去了市场,“中国贡献论”慢慢占据东盟各国舆论的主流地位。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以东南亚地区为依托提升软实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驳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鼓吹的“中国威胁论”,化解中国在崛起过程中来自当今国际体系既得利益者的压力。

——挑战。历史和地缘的原因造成了这样一种看似矛盾的现实:一方面,中国与东盟国家拥有悠久的传统友谊、密切的经贸往来和对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东方传统文化的强烈认同;另一方面,东盟国家对正在蓬勃兴起的中国又有一种本能的恐惧和疑虑,而且更重要的是美国始终没有放弃编制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⑦ 在西方舆论的影响下,部分东盟国家对华仍有一定的疑虑和戒心。经济上,他们认为中国抢走了东盟的市场和分流了东盟的外资;安全上他们担心中国强大后会有一天用武力解决南海争端,或者以大欺小,实行霸权政策。有的东盟人士甚至说,“无论中国面向何处,对东盟都是威胁”。[6] 因此,东盟仍会继续推行“大国平衡战略”,这将对中美关系等重要的双边关系产生不利的影响。可见,要想真正消除“中国威胁论”,彻底打消东盟国家对中国发展壮大的疑虑和恐惧还需要双方付出较大的努力。此外,为了塑造负责任的地区大国形象这一长远目标的实现,中国难免要牺牲一些短期利益,做出一定让步,特别是经贸方面的利益。由于上文在自贸区建设问题中已有所论述,这里就不再展开了。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国家身份定位国家总体战略目标进而决定国家利益。21世纪前20年以及更长一段时期内,中国仍然是一个经济实力迅速提升、正在全面融入现行国际机制、拥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现状性的亚太地区大国。因此我国国家战略的总体目标是维护并延长战略机遇期,以亚太地区为战略依托、在逐渐融入现行国际机制的过程中最终实现和平崛起或和平发展。这也就决定了中国的崛起首先是在亚太周边地区的崛起,新世纪我国国家利益的实现将主要集中在亚太周边地区。为此,中国积极推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遵循睦邻友好原则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创造维护和平友好的周边国际环境。作为同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的大国利益交汇地区,东南亚地区关乎我崛起过程中的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南海主权、确保良好中美关系以及拓展对外贸易等核心及重要国家利益,由此成为我国推行睦邻周边外交、构建稳固战略依托的命脉和支点。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东盟关系迅速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取得了令人注目的全面发展,为有效地维护和增进新世纪中国核心及重要国家利益提供了诸多重大机遇和好处,东盟业已成为我国和平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地缘安全屏障、经济和政治战略依托以及展示、发挥“软实力”的前沿阵地。

当然,中国—东盟关系发展在为实现我国国家利益带来重大机遇的同时,也在所难免的提出了若干挑战。我们须认真研究这些问题和挑战,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推动双方关系在第二个15年中进一步发展,从而更好的维护和实现我国国家利益。首先,继续将经济合作作为双边关系的推动力,大力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深化经济一体化。除了落实自贸区建设相关协议以外,双方还应该拟定新的合作协议,应就促进相互投资以及贸易和投资中的机遇和障碍等问题进行联合研究。我国可以利用与东盟国家经济的互补性和地缘优势,适当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避免与东盟形成竞争,同时我国应大力发展与东盟的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其次,加强与美国的对话与合作,在东南亚地区扮演美国“利益相关者”角色。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经营了数十年,有着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其影响力是中国短时期内难以匹敌的。因此,要想巩固与东盟国家关系、尽量避免东盟国家“大国平衡战略”的负面影响,中国就要利用现有的多边合作机制加强与美国的战略互信与对话,实现合作共赢。再次,在东亚10+3合作框架下加强与东盟国家在金融、投资等优先领域的合作,不断完善投资促进和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投资便利化进程。这应该包括加大对东盟的投资规模、加强对东盟落后国家的投资力度、加强金融业务合作、推进基础设施投资合作和农业产业化投资合作等;第四,加强官民并举的人员交往,特别是青年人的交流。可喜的是据新闻媒体报道,目前东盟青年一代乐于学习汉语、了解中国、吸纳中国的发展经验。所以双方可以通过在中学、大学建立各种教育文化交流项目促进彼此的理解和交流;第五,加强能源合作。中国和东盟各国应该加强可再生能源以及石油储备可行性的联合研究。与此同时,双方应加快泛亚铁路东南亚走廊的建设,这不仅会分担我国海上战略通道的风险从而保障我能源安全,而且也会为沿途各国的制造业、物流业带来巨大商机。此外,中国和东盟还应该继续深化交通、人力资源、旅游以及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

注释:

①本文对国家利益的分类主要借鉴了1996年和2000年美国国家利益委员会撰写的《美国国家利益》报告中的分析方法。

②所谓现状性国家是指与主导国际社会具有正向认同的国家,而正向认同是指国家对主导国际社会持认可态度,以国际社会成员的身份参与国际社会中的活动和事务。具体参看秦亚青:《国家身份、战略文化和安全利益》,《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第1期,第10页。

③由于中国国家利益涉及的内容非常多,而本文不可能一一列举。文中只列举了笔者认为具有代表性的、并与东亚地区更为相关的利益项。

④双方贸易额保持高速增长:2003年双方贸易额达782亿美元,2005年则增长到1303.7亿美元,2006年1至8月的数字已经高达1000亿美元。2005年中国成为东盟第四大贸易伙伴,东盟成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

⑤近年来,中国相继与文莱、印尼、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富含石油资源国家签署了关于加强能源合作以及具体合作途径的文件。例如中国与马来西亚2004、2005年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马来西亚联合公报》等文件。

⑥据东盟秘书处测算,到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初步建成时,区内贸易总额将接近欧盟区内贸易额水平,到2015年自贸区建成时,将使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增加55.1%,中国GDP提高0.3个百分点。

⑦冷战结束以来,“中国威胁论”一度甚嚣尘上。主要表现有:“中国军事威胁论”、“中国经济威胁论”、“中国生态威胁论”、“中国意识形态威胁论”、“中国文明威胁论”等。具体分析请参看陈岳:《“中国国威胁论”与中国和平崛起——一种“层次分析”法的解读》,《外交评论》2006年6月。

标签:;  ;  ;  ;  ;  ;  ;  ;  ;  ;  ;  

中国国家利益及其在中国-东盟关系中的机遇与挑战_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