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财务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问题论文,财务论文,大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大学财务目标的问题
1.财务目标成为大学目标的集中反映。大学目标应由各个管理子系统来落实和执行。一般理解,大学财务目标只是指导于办学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但是,当大学的目标不再是单纯追求办学规模,而是为实现持续发展和办学效益最大化时,在效益导向的办学模式下,财务管理将不再是局限于纯办学过程,而是表现为在服务于办学过程的同时,以价值形式,采用统一的尺度,将活动范围拓宽到能够创造办学边际效益的所有领域内,以资金管理为中心,抓住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来设计目标内容。从而,大学财务目标具有内容集中、信息量大、涉及面宽、兼容程度高的特征。因此,财务目标与其它管理子系统的目标在分担大学目标的比较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财务目标不是一个孤独的向量,而是各个管理子系统目标向量在财务上的集成,其在一定程度上目标不是一个孤独的向量,而是各个管理子系统目标向量在财务上的集成,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大学事业发展要求的基本倾向,它是由学校不同层次、不同具体目标(工作侧重点)所构成的一个网络体系。财务目标在实质上可以看作是大学自主办学的规模、实力、收益的函数。要达到既定的大学目标及任务,就要不失时机地针对主要矛盾确定和落实具体的财务目标内容,其主要内容:(1 )造就和维持较为协调的筹资能力和偿债能力,以保证实现办学活动所需的资金收支在数量和时间上达到基本动态平衡;(2 )以国有资产的保全增值来维护国家及大学举办者的所有者权益;(3)注重财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相互匹配的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使得办学投资能获得最大的办学绩效;(4 )通过权衡财力结构政策,维持适度的负债水平,减少财务风险。
2.财务目标管理。大学作为一个拥有法人财产所有权的自主办学主体,如果没有严格的财务目标体系、核算体系和考核体系,是不可想象的,这就要求现代大学的财务管理应该是一种财务目标管理模式。那种单纯以“量”为标志的大学财务管理行为已经走到尽头。同时,目前严重困扰大学发展的各种财务问题,迫使大学必须实行财务目标管理,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1)办学资金持续性短缺, 办学规模与财务能力极不适应;(2)只是简单注重办学计划的实现, 对资金运用未能有效控制;(3)财力结构失衡,在“生存比发展更重要”的压力下, 内部债务加剧,潜伏着财务风险;(4)财务责任没有真正落实, 导致财务收入与支出的可控与不可控难以区分,学校权益未能得到应有的维护和增值;(5)大学财务没有能够充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财务信息不完整,未能有效披露机会和风险,其揭示性、可比性、相关性正在衰减。
大学财务目标管理模式的主要作用表现为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责任作用。财务目标管理根据责权范围的不同,将大学内部各级单位划分为不同性质的责任中心,通过明确经济责任和赋予经济权限,以责任人格化的方式,使其对责任范围内的费用发生、收益实现和资金使用承担责任,即有承担财务责任的主体——责任中心及责任人。二是导向作用。以财务目标的设置,引发责任中心财务行为的动机并指定运作的方向。三是调控作用。根据大学目标的主题内容所制定的有针对性的财务目标,自然就是衡量责任中心财务绩效的标准。财务目标管理遵循可控性原则,调控及考核只限于责任中心所能控制的活动和因素,是受财务的货币计量特点所决定,责任指标都是有货币向量的,即具备调控和考核财务责任的基本条件,责任人知道正在发生什么,哪些在其控制之下,因而对其结果负有责任。
二、大学教育成本补偿不足的问题
1.关于大学教育成本的定义。在现实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从大学财务的实际活动看,可以给大学教育成本下这样一个定义:大学教育成本是大学为完成一定的办学作业量所垫付的全部资金,即大学教育成本是大学为实现一定的办学目的而耗费的本钱。大学教育成本具有价值特性、耗费特性和补偿特性。①价值特性,大学教育成本是以货币计量和表现的一种办学价值形式,并与一定的办学规模和教育质量的效益价值相联系。强调大学教育成本必须要有投入产出的概念,一是投入了多少钱,二是产出了多少效益,即一定的大学教育成本应获得相应的办学绩效。②耗费特性指大学教育成本反映了办学过程中对大学教育经济资源的耗费,这是一种积极的资源耗费,能产生相应的办学绩效,并与一定的预期收入相联系,其所反映的耗费越低,使用效能就越高,大学的办学绩效也就越大。③补偿特性指大学教育成本含有“垫付”的性质,即大学教育成本在办学过程中达到或生成了预定的办学作业量,就应对这一过程中所耗费的财力资源进行等值上的回收,旨在通过资金的收支匹配来维持大学教育的再开展过程。收回成本,使大学垫付的本钱获得等值的资金补偿,是学校生存的必要条件。
2.大学教育成本补偿不足。从大学财务的范畴看,大学教育成本补偿不足是指:大学在办学过程中所垫付的本钱未能取得等值的资金回收,办学资金的收入与支出的互为配比的关系失衡。自八十年代以来,长期困扰大学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大学教育成本补偿不足,据统计,1996年每培养一名大学生的开支需15000元左右,通过财政拨款、 学费收入和其它收入取得的成本补偿只有70%左右。这实际上表明,这些年来大学规模的扩充和维持运行,在一定程度上是依赖于增加对边际财力资源的占用及负债来获得的。大学教育成本补偿不足的原因有:(1 )由政府制定的大学每年费用开支范围和计量经费标准的框架与实际的成本开支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依据规定上报政府的大学财务报告上所反映的每生培养费用并非是每生的实际成本,根据财务报告所提供的资料统计,1996年每年开支为近10000元,而其实际费用开支为15000元左右。这可以理解为大学教育成本补偿不足是一种“政策性亏损”。 (2)大量的结构性办学资产的耗费没有得到充分的确认和计量。结构性办学资产除去其物理特性,隐藏背后的经济意义就是财力资源的耗费,根据测算,结构性办学资产的成本耗费占每生每年开支费用的35%左右。但是,在大学财务工作中,实际上是将结构性资产成本排除在财务管理的视线以外,这一部分成本通常是不列入大学当期教育成本核算范围内的,基本上是采取了“花多少算多少”的办法,从而无法形成结构性资产成本补偿的内循环状态。例如,固定资产的成本一次性算帐,不计提折旧,其价值的有形和无形损耗,很难从办学中得到确认、计量和补偿。又如,大学的人力资源和知识产权等软资产成本从未得到确认和补偿。(3)通货膨胀使得大学在办学过程中耗费等量的价值资源时, 需要垫付更多的资金。大学教育成本的补偿一直是由政府直接调控的,但是,在市场经济的价格水平呈上升趋势,大学教育成本的补偿增幅小于通货膨胀率的情况下,必然是抵销并超过其补偿的增幅程度,从而牵动大学教育成本补偿不足。
如何解决大学教育成本补偿不足问题:(1)从政府角度看, 要真正确立和强化大学教育的战略地位,就必须增加对大学教育的投入。但难点是政府掌握的财政预算资金一直趋紧,在投入上不可能有较大比例的调整。据统计,1996年的财政拨款只能解决大学教育成本开支的47%左右。(2)从受教育者角度看,大学教育是非义务教育, 其自愿接受大学教育是一种长期投资,是在造就未来的收益,受教育者应该分担大学教育成本。但难点是一般阶层的大学生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十分有限,普通大学的收费标准只能保持在每生每年1000—3000元的水平。据统计,1996年大学学费收入只占教育成本开支的13%左右。(3 )从大学角度看,维持办学的再开展过程是不能以降低教育质量和功能而减少支出为条件的。但难点是大学教育成本的补偿有近30%的缺口,大学本身难以建立起合理的资金补充及积累机制,其所获取的财力补偿不能满足基本办学条件。同时,大学教育内涵式发展模式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未能发挥内涵效益的补偿作用,投入不足与资源浪费并存。资源浪费与大学教育成本的耗费特性有着本质的区别,浪费是一种消极的资源损耗,它是不能带来任何办学绩效的,从而得不到任何补偿。
三、大学的内部债务问题
1.大学内部债务的形成。大学内部债务是指大学内部责任方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金偿还的债务。内部债务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有一定用途限制的代管款项和专项资金的结存量,例如,专项科研项目的结存量。这些资金具有专项用途、先收后支、渐进耗费、中长期滚动的特点。所谓结存量是指这些资金在持续叠加的运动过程中,在一定时期内资金流入量减去流出量以后出现一个冗余,即结存量。
内部债务主要有两类情况:一是财政性负债。即应由财政支付而财政未予支付,转由大学通过内部举债加以弥补或垫付的那部分债务。在计划体制下,大学承担了大量的社会保障职能,在财政改革和分灶吃饭以后,这些职能并没有从大学中转移出去,而是日趋膨胀,其所形成的费用又是一种强约束性支出,大学难以抑制。这些没有落实财政拨款来源的支出,大学自有资金是无力承担的,只得占用大量的其它款项,形成财政性负债。例如,由政府出台的涉及人员经费支出的补助工资、岗位津贴、物价补贴等项政策,大学必须执行,但是中央财政及地方财政都不承付这些经费。又如,由财政拨付的公费医疗款远远达不到大学所需的基本医疗保障水准,公费医疗经费长期严重超支。所有这些硬性支出只得采用长期挂帐的形式来进行财务核算,以内部负债的办法来维持其支出。二是投资性负债。其是指大学在投资时,由于筹集资金的需要,通过内部借贷予以垫付的那部分债务。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大学必须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来进行固定资产投资,以扩充和支撑必要的办学规模能力。固定资产投资具有投资量大、投资过程长、变现能力差、存在风险性的特点,其对大学财力结构和财务状况有着相当大的影响。由于在内部筹措资金不发生筹资费用,而向外部筹借长期资金,需要支付大量的筹资及利息费用。又由于,这种内部筹资属于校内借贷,运作弹性较大,不同于外部长期借款,必须定期还本付息,并附有较多的限制条款。因此,在投资的全部资金来源中,采用内部负债的办法取得资金来源占有较大比重。
2.不确定性与财务风险。一所大学,如果存在内部债务,就会导致代管款项、专项资金的结存量与现金结存量的不一致,表明其财力上没有足够的等量现金,用于支付这些资金的结存量。其两者之间的比值关系是反映偿付内部债务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这种比值指标维持在一定的控制线以上是可以容忍的,比如,这些资金结存量与对应的现金结存量的最低比值指标可以设定为2∶1。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不确定性已是一种普遍现象。当大学财务决策一旦涉及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选择时,财务的不确定性问题就不可避免,不确定性的存在预示着风险的存在。从这一财务立场分析,内部债务具有不确定性,其贯穿于整个内部负债过程,并始终隐匿着财务风险。假如,当代管款项、专项资金的流入量小于流出量,而内部债务又未能减少,或是仍持续硬性增长,就会导致比值指标跌至控制线下,影响到整个学校的财务状况和现金周转,这就有可能出现财务风险,以致发生财务危机。内部债务的不确定性,在大学财务报告中也会存在,例如,内部负债所支付的大笔现金不可能在收支情况表上得到反映,而财务情况说明书又没有对资产负债表上的现金结余情况进行有效分析,那么财务报告就未能充分披露内部债务的风险性,以致大学决策层对其运作失去控制。因此,有必要强调指出:运用稳健性原则权衡资金结构,把握适度的内部负债水平,减少不确定性,防范财务风险,对大学财务运作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