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九届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举行大会——李瑞环出席,委员们就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坦陈己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己见论文,常委会论文,委员们论文,大会论文,科教兴国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华社北京6月19 日电(记者尹鸿祝)全国政协九届常委会第二次会议18日和19日举行大会,常委、委员和一些地方政协负责同志,就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大会上发言强调,科教兴国是一项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全党、全国各界人士要有紧迫感,共同努力,全面实施,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进程。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出席会议。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经叔平分别主持了会议。
委员们在发言中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江泽民总书记多次阐述科教在发展全局中的关键作用,这是我们党和国家20年来思想解放的重大成果,标志着党对科教事业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时代的高度。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应当进一步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同时必须要有严谨、科学的态度和长远的战略眼光,紧紧把握时代大势,倾心投入,真抓实干。
赵维臣常委代表经济委员会发言强调,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早在1985年党中央就提出来了,但整体上对这一战略方针贯彻执行得不好。科技与经济脱节,有着许多经验教训。从这些教训中,应当得出什么认识?委员们指出,一要认识到实行科教兴国、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战略方针,关键在于决策机关,在于宏观指导方针的统一性和坚定性。二要坚决改变政企不分的经济管理体制,有步骤地但是必须坚决地把应该交给企业的生产经营权、投资决策权、技术进步权交给企业,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自主决策,自身受益,自担风险。三要坚决改变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现象,从根本上扭转造成科技与经济相脱节和分散重复建设的体制。四要制定一套有利于科技进步的政策。五要发挥中央政府在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制定全国科技发展战略和重大科技攻关计划、协调各方面科技力量、加速科技与经济结合的结构调整、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作用。
徐冠华委员代表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专题调查组发言指出,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内容。我国目前已具备实现技术跨越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我们必须在关键产业和重点领域采取坚决措施。围绕与实现技术跨越相关的政策措施等方面问题,委员们提出如下建议: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强国家层次上的宏观协调。计划、经济、科技、金融等部门应协同组织,打破部门、区域的分割,针对具体的技术跨越项目,组建跨地区、跨部门联合体,集中力量,联合攻关;国家财政保持对既定重点领域的长期、稳定投入。同时广开财路,争取社会资金、特别是产业界的先期投入;为促使阶段性成果及时地市场化、商品化,建议国家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提供适宜的基础设施条件;重视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和优惠的政策环境,吸引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技术跨越项目,吸引优秀人才献身技术跨越项目。
吴文英常委代表全国政协考察团就加速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问题发言强调,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发展很快,但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一些单位对高新技术转化为产业,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紧迫感。企业依靠科技进步观念开始形成,但尚无有效章法。国家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力度不够,相关支持条件零散。二是在一些地区,部分地出现了个别高新技术项目的盲目开发和重复引进现象,给本来就资金不足的高新技术产业造成一定隐患。三是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严重影响着大批科技成果的转化。四是由于有关法令贯彻不力或尚待建立,致使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受阻,创业中心、大学科技园、工程中心等科技成果转化机构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待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地位不明确,大学、科研院所与企业结合中的政策问题没有很好解决。中介机构少,在市场经济中发挥技术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较弱,以致大量科技成果转化成产业的少,形成产业规模的更少。五是产权不明严重制约着高新技术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发展步伐,致使创业者和科技人员积极性很难进一步发挥,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假冒行为猖獗等。为此,委员们提出必须尽早制定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规划;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法制建设,进一步规范国家高新区的建设、发展;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法律氛围,狠狠打击假冒行为,保护科研、院校、科技企业和广大科技人员的正当权益;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具体政策,明确民营科技企业产权关系,特别是通过设立技术股、管理股和创业股等方式解决无形资产的界定问题。委员们还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所面临的资金严重短缺问题,建议国家尽快制定风险投资的相应政策和管理办法,多渠道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同时还要制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相关政策,包括政府采购政策、人才政策、金融政策、财政税收政策等。
梅向明常委代表民进中央发言说,要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健康发展,首先要正确认识对待民营科技企业,建立一个平等的竞争机制,政府要像对待国营企业那样重视民营企业的发展。产权明晰问题是困扰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而它自身又无法解决,需要国家制定出界定政策,使企业本身有章可循。国家要为民营企业的发展设立风险投资基金,为民营企业开辟融资渠道。政府应制定政策允许有能力从事新技术开发的高校的教师、科研院所的专家、科技人员兼职,使它们能够以智力、专利、技术入股并参与分配的形式,进入民营科技企业。这样既可以比较快地把科技人员在科研院所的成果较快地转化为生产力,也使科技人员收入有所提高。
张孝文常委代表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专题调查组发言时指出,高等教育在科教兴国战略中具有重要作用,要通过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培养更多高素质专门人才。要通过改革,使高等学校能面向社会需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学校依法自主管理学校的责任和权力,并使有限的资源和投入能发挥更大的效益,促进办学质量的提高。还要发展多种形式的高等教育,适应国家和社会的需求。
程津培常委代表致公党中央发言指出,高校要成为科教兴国的强大生力军,就要努力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为此,他们提出要建立高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基金,用于科研成果的中试和开发;放宽招生政策,逐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为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高质量人才;加大重点高校基础研究的投入,多出一流的基础研究成果。
金鉴常委代表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就扶持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繁荣问题发言指出,人才匮乏、科技落后、劳动者素质低下是造成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重要原因。当前民族教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相当突出,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解决这些问题固然要靠地方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国家也要强化投入和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他们建议要多种渠道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经费的投入;探索适应民族地区发展的民族教育模式,积极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加强师资培训,改善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采取特殊政策,解决一些特殊问题。
李伟雄委员代表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发言指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是造就千百万高素质人才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提高我国出生人口的素质。委员们建议,要进行全民教育,让全国上下都认识到提高人口素质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要重视立法,更要严格执法;有关部委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我国出生人口素质。
程连昌、文喆、姚峻、陈灏珠、胡政光、何竹康、龚世萍、章祥荪委员和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朱达人、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马国良也在大会上发言,分别就推进高科技产业化、实施农科教结合、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等问题发表意见和建议。
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王兆国、阿沛·阿旺晋美、钱伟长、卢嘉锡、任建新、宋健、李贵鲜、陈俊生、张思卿、孙孚凌、朱光亚、万国权、陈锦华、赵南起、毛致用、白立忱、罗豪才、张克辉、周铁农、王文元,秘书长郑万通出席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