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法学教育思想对法学专业建设的指导意义
于永生
山东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
摘 要: 自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四个全面提出以来,法学教育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法学教育特别关心,在不同场合发表了针对法学教育的多个方面的重要讲话。可以说法学专业处在最好的黄金时代。从这些讲话中可以学习到针对法学专业建设发展的指导意义,告诉了我们专业如何定位,学生怎么学,老师怎么教等一些最重大问题,本文依据这些讲话,结合自身岗位浅谈了法学专业如何建设,一个医学院校的法学专业如何发展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 法学教育新时代;专业建设;医学院校;德法兼修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法学教育非常重视,提出了很多新主张,出台了很多新举措,为法学教育的发展增加了动力,指明了方向。可以说,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四个全面战略提出以来,我国的法学教育迎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对法学专业建设而言,创业正逢其势,发展正逢其时。
一、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法学教育的新理念,新思想
(一)关于法学教育的定位
2017年5月3日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总书记在百忙之中,特地来到中国政法大学,在关于法学教育的座谈会上指出: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法治工作队伍。法治人才培养上不去,法治领域就不能人才辈出,全面依法治国就不可能做好。总书记把法学教育提升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高度,这是法学教育的时代使命与历史担当,也为法学专业建设准确定好了位。
近年来,在医疗服务中贯彻落实了“以人为本”观念,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加强床边责任制护理,坚持“安全、连续、均衡、层次、责任”的床边责任制护理原则,深化“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观念,提高心血管内科的护理质量和水平,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在心血管内科中,床边责任制护理的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关于法学教育的指导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政法大学的座谈会上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
(三)关于法学教师和师资队伍建设
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座谈会上指出:法学专业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做好理论研究和教学的同时,深入了解法律实际工作,促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多用正能量鼓舞激励学生。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困难,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妥善应对,并给出合理的应对方案.
(四)关于法学学科建设
此次作业在三亚47 m水深海域进行,总钻探深度8195 m,共完成28个回次取样,获取微扰动地质样品总长6855 m,整体取心率高达8365%。其中4次取到3 m长满管样品,8次取到4 m长满管样品,样品直径均为84 mm。
学习总书记的话可知,青年法学学生应该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养成科学的思维能力,对法学学生来说法学是一门逻辑性与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学科。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将来当法官检察官,进公司当法务,进律所当律师都要把学会用法律的思维与法治的观点思考。把学习法律理论同思考、观察实践同思考、庭审过程同思考密切结合起来。要养成了理性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逻辑思维的习惯。更要学会动手动笔,做到知行合一,因此独立思考,养成正确的思维方式是法学专业关键的学习方法。
(五)关于法学教学方法
多年来困扰法学专业教育的一个棘手问题就是教材选用,课堂使用教材与司法考试推荐教材之间不一致,给老师和同学们造成了许多的困惑,以哪个版本教材为准左右为难,也造成了学生购买教材的成本增加。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形成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组织编写和全面采用国家统一的法律类专业核心教材,纳入司法考试必考范围。教材的权威和统一能够为统一的法律职业考试奠定基础,也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法律标准,法律思维,形成共同的法治理念。
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召开的关于法学教育的师生座谈会上指出:在法学学科体系建设上要有底气、有自信。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突出特色,深入研究和解决好为谁教、教什么、教给谁、怎样教的问题,努力以中国智慧、中国实践为世界法治文明建设作出贡献。对世界上的优秀法治文明成果,要积极吸收借鉴,也要加以甄别,有选择地吸收和转化,不能囫囵吞枣、照搬照抄。因此,法学学科要立足国情,找准定位,兼收并蓄,突出特色。
(六)关于法学学习方法
桑干河流域地处内陆高原,属北温带较干燥的大陆性气候,受季风影响强烈,并具有山区气候特征。根据山阴县县城气象站资料,多年平均降水量362.4 mm,主要集中在7~8月份,多年平均气温7.6℃,年内1月份平均气温最低,7月份平均气温最高,多年平均风速为2.6 m/s,汛期最大风速达20.0 m/s,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 967 mm,最大冻土深为1.47 m,无霜期为171 d,出现大风天数为17.4 d。
(七)关于教材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学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教育要处理好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这为法学的教学方法指出了方向,法学是实践性学科,法学培养的是实践型、应用型的法治人才,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
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发展方向。法学教育不是法学院校一家的事情,是全社会尤其是政法工作机关部门与法学院校共同的责任,对于教师队伍,要坚持走多元化来源的道路,法学院校敞开门,吸引优秀法官、法学研究机构、社会科学院、国家智库、知名律师等优质的法学教育人才为法学教育所用。通过挂职、兼职、指导论文等多种方式参与到法学教学中。对于法学专业教师鼓励更多的社会实践经理,按照国家培养卓越法律人才的计划,鼓励优秀教师到司法部门兼职,鼓励双师型教师。
二、习近平总书记法学教育新思想对法学专业建设发展的指导意义
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对一个专业给予这么高的重视,给予这么多的支持和关心让我们无比振奋,唯有办好法学专业才能肩负起这个时代责任。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指导思想
2016年12月20日政治局集体学习上的讲话,对于总书记一些列关于法学教育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要入脑入心,做到确实学懂弄通做实。对目前法学专业面临着办学指导思想不统一,专业发展方向模糊的问题。目前应该统一思想,解决为谁办学,谁来办学、怎么办学的问题。
(二)要坚持德育与法育的统一,坚持德法兼修的办学定位
德法兼修就是德才兼备。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既是法学教育发展的要求,决定着法学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同时,德法兼修还是2016年12月7日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要求。对法学专业而言,老师与学生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包含法学专业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变枯燥的的法律条文为生动的社会实践,反对满堂灌、照本宣科。法安天下,德润民心,法是成文的道德,讲述法的课程,完全可以兼具道德理念的传播。要重视讲课方法,法学课程从不缺乏案例来源,要用好案例教学让课程生动活泼起来。
(三)坚持立足本省本校情况,打造法学学科的差异化特色
在健康中国战略推进过程中,在国家推进医改的大的背景之下,考虑到我校是全省唯一单独设立的医学高等院校的校情,也考虑到全省医学院校开设法学专业一共三所院校,不能满足我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求。因此,法学学科建设要服从服务这个大局,坚持医法结合,医法兼收并蓄,从而打造我校法学专业特色。目前来看法学专业建建设最重要的就是要作好落实教育部的学科质量标准与打造专业特色之间的关系,既要满足作为法学专业的基本课程要求,又要体现医学院校法学专业的独特优势。当前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开足开好标准要求的基础课程,主要作为必修课,对于打造专业特色,最重要的就是打造医学选修、医法结合选修课。
(四)不断推进法学学法教法的改革
从历年的毕业生和社会需求来看,法学教育还是应该定位于培养法律家,少数人会成为法学家。初步统计,我校法学专业十一届毕业生从事法学研究的毕业生比例很少,在近千人的毕业生总人数中不足20人的博士生。通过这个比例不难看出,法学作为应用型学科,在打牢打实法学通识教育的基础上,要更加重视法学实践教学。下大力气培养学生的法律操作能力。继续做好三大诉讼法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让实务类课程比重更高,课堂组织更高效,学生参与比例更大,评价机制更科学,达到教学效果更好。还要把学校学院积极支持建设的法律诊所建设好利用好,尽快推出展现我校法学专业特色的“临床法学”。
从学生的学法来看,要善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建立起法律、系统思维,历史思维。在教学与课堂上,应该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开展问题导向式教学,尝试探索对分课堂式教学,让学生萌发出思维的火花,善于表达出自己的思考。纵观法学专业的发展史,历史最好的发展机遇就在面前,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法学专业师生只有真抓实干,加快发展才能迎头赶上,勇立潮头。
[ 参 考 文 献 ]
[1]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4.
[2]人民日报评论部,编著.四个全面学习读本[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3.
[3]习近平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4-9-10.
[4]习近平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EB/OL].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7-5-3.
[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单行本[M].人民出版社,2014.10.
中图分类号: D9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4379- (2019 )28-0224-02
作者简介: 于永生(1978- ),男,满族,河北遵化人,硕士研究生,山东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行政法,法学教育,卫生法。
标签:法学教育新时代论文; 专业建设论文; 医学院校论文; 德法兼修论文; 山东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