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相关数据显示,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占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一。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背景下,我国作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老龄化、家庭结构趋向小型化、失能人员规模和老年人比例也将不断扩大。如果其长期护理问题不能妥善解决,容易引发社会风险,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稳定。通过长期护理、急性医疗和急性后医疗的有机结合,通过病例管理和社会工作者,将医疗机构与家庭联系起来,进行有益的探索,为解决养老问题提供了经验借鉴。
关键词:长期照护体系;养老问题;路径选择
一、长期护理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长期护理不同于急诊临床护理或短期护理,它为患者或老年人提供至少6个月的长期护理。重点是为那些不能在身体上或精神上照顾自己的人提供长期的“照顾”。长期护理制度是自然人因疾病、意外事故、老年等原因所引起的慢性病,接受护理服务或生命护理的途径。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社会保障水平相对较低。长期护理制度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作用不可低估。
1.减轻家庭照护负担。家庭是我国承担养老传统职能的重要单位,中国传统家庭信奉“养儿防老”。当家里的老人需要照顾时,就不会有繁忙的工作和不能顾及的情况。由于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家庭成员数目减少,家庭结构趋于小型化。一旦家里的老人生病了,他们会考虑到老人的健康和安全。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家庭护理只能提供最基本的日常护理,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医疗保障需求。通过正规的长期照护制度安排,专业的社会服务机制为残疾老年人提供长期照护服务,将愿意外出工作的家庭成员,特别是妇女,参与劳动力市场,可以创造大量的社会财富。通过专业的社会服务机构和服务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促进护理行业的发展。护理体系和服务体系的运行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护理服务岗位,包括管理岗位和一线护理服务岗位,极大地推动了老年服务专业化进程。同时,社会化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形成,对养老服务的产业化非常有利。有学者对我国长期护理服务市场进行了预测研究。他们认为,对老年人长期护理的需求正在增加,产值也在扩大。此外,发展护理行业也有利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解决部分人的生存和就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二、解决养老问题的路径选择
随着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老年人的医疗需求基本能够得到满足,满足养老服务需求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老年人尤其是失能老人对专业护理的需求很高,传统的家庭非正规照护模式显然是不可持续的。随着“育儿养老”理念的转变,以及人口流动、家庭规模缩小、老年家庭空巢化的影响,以家庭成员为主的非正式护理体系面临着巨大挑战。因此,建立制度化的长期护理制度已成为我国社会福利制度不断完善的必然选择。为了建立和完善长期护理体系,需要考虑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标准等一系列问题。我国长期护理制度的设计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正式照护与非正式照护相结合。目前,我国专业护士短缺,建立正式照护与非正式照护相补充、协调的长期护理体系是发展长期护理服务的趋势。一方面,要促进正式长期护理服务的发展,提高正式照顾护体系的保障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必要利用非正式护理系统的情感支持和生活护理功能,将正式照护和非正式照护结合起来,实现融合发展。这不仅符合养老意愿,也是缓解我国长期护理服务巨大供给压力的重要途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中,政府应在长期护理服务体系中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家庭、社区和专业护理机构应发挥互补作用,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多层次、专业性的护理服务。
2.医疗服务和护理服务的结合。医疗护理一体化对促进老年人健康、保持生活质量和社会尊严具有重要意义。长期护理的目的是为老年人提供集日常生活护理、医疗护理和精神舒适为一体的综合护理服务。医疗与护理相结合的服务模式,不仅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持续的健康服务,还可以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
3.机构照护和社区照护相结合。社区护理模式强调老年人在社区家庭中享受服务,与家庭护理模式相比,社区护理能够提供更专业、更高效的护理服务,使家庭护理者能够重返社会,减轻护理的经济负担。与机构护理模式相比,社区护理成本较低,能够缓解机构护理供给能力的不足。更重要的是,社区关怀模式符合中国老年人的情感和精神需求。老年人及其家庭最容易接受,社区护理是医疗护理与护理相结合的最合适载体。
三、构建长期照护体系的对策建议
1.构建长期护理服务等级标准。老年人的残疾程度将影响其对长期护理服务的需求,并直接决定长期护理服务的内容和规范,从而决定长期护理服务的人力和成本。因此,长期护理服务水平的评估不仅奠定了基础制定相应的标准和标准的护理服务,是融资和长期护理提供补偿的前提,也是具有重要意义预测保健提供者的数量和质量水平。在掌握残疾老年人残疾程度现状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建立长期护理服务等级标准,明确残疾老年人应接受的相应护理服务内容和服务时间。例如,专业评估小组包括老年病学护士、康复治疗师和社工应该建立全面评估老年人的基本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以确定他们的残疾水平和确定服务水平和补偿方案。
2.明确供需双方的监管要求。建立跟踪监督机制,动态调整服务内容和水平。选择家庭护理或社区护理的被保险人,其长期护理保险的赔偿范围和水平应根据其伤残程度确定。对于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公益性非营利性机构养老,建议通过评估申请体系接受残疾人最迫切的需求。评价机构护理的条件应包括残疾程度、家庭经济水平、家庭和社会支持等。与此同时,为了让私营营利性养老机构进入市场,政府部门需要制定机构准入和退出机制,并对其提供的服务履行监管职能。
3.确定提供服务的准入和培训标准。一方面,为长期护理专业人员制定准入标准,确保长期护理服务的标准化和质量。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对专业护理人员进行分类。对提供机构护理和社区护理的人员,应明确服务内容、范围、资格和基本培训时限等要求。另一方面,长期护理人员的培训应纳入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就业培训政策。为了确保长期护理服务的质量,社区或机构的专业护理人员以及包括家庭护理在内的非专业护理人员必须接受持续培训。对于专业护理人员,应采取多种业务培训方法,定期考核,提高其专业能力和水平。对于非正式护理人员,有条件的领域可以探索相关的专业培训,以确保家庭护理人员享受标准化服务。
四、结束语
失能人员长期护理是老龄化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因此,有必要从政府宏观层面到具体微观服务层面全面整合服务。在顶层设计时要整合决策和管理,实现服务整合,要以人为本,建立由医生、护士、家庭成员组成的团队服务模式,通过评估和规划,有序安排和服务残疾老年人。老年人持续医疗服务是将医院、养老机构和家庭联系起来,在不同阶段全面实施医疗和社会支持服务。“医养融合”的建议是在解决当前所面临的具体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而解决残疾老年人长期护理问题,则需要在国家层面建立服务体系,这是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马佳宏,金振娅.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4亿[N].光明日报,2013-09-04 (06).
[2]荆涛建.适合中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模式[J].保险研究,2010(4):77-82.
论文作者:王慧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7
标签:老年人论文; 家庭论文; 专业论文; 残疾论文; 我国论文; 机构论文; 体系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