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南京市 210019;
2苏州市吴中区方元测绘队 苏州市 215128
【摘 要】城镇地籍调查及其数据库建设是“数字国土”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与日常土地登记工作相结合,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地籍管理信息平台,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准确、完整的基础性地籍信息资料,从而提高地籍管理水平和质量,满足地籍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对加快实现国土资源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镇地籍调查;地籍管理;基础数据;建库
一、概述
随着国土资源信息化进程的日益深入,作为国土资源管理最基础的地籍管理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局面。为能建立一个现势性好、准确度高、国土资源信息完备,以及在管理功能上代表先进科技发展的“土地基础信息管理系统”,武汉市迫切需要开展城镇地籍调查工作,全面查清土地资源的“家底”,完成对现有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开发完善,建立起具有较强灵活性和易操作性的多用途的新型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准确地提供有关土地的数量、质量、使用状况和权属状况的基本资料,实现地籍信息的集中、统一管理,实施“以图管地”,从而提高地籍管理水平和质量,满足地籍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根据武汉市地籍调查和日常登记发证工作的需要,该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拟划分为5个子系统,即地籍调查数据预处理子系统、地籍业务审批管理子系统、地籍档案管理子系统、地籍信息发布子系统以及地籍综合管理子系统。该系统能实现数据的录入、编辑、查询、统计图形输入输出和分析功能,还能通过互联网发布相关信息公告。
1、多源数据管理
除了能调用地籍管理数据库外,还能够叠加其它图形数据,包括地形图、规划道路、卫星遥感影像以及规划国土审批等数据信息,并实现多源多尺度数据的无缝调用。
2、地籍信息分析
地籍信息分析反映了一定时间和地点的土地及其附着物总体现象的客观现实。
三、数据建库技术流程
1、数据接收
首先接收作业队提交的数据,由作业队按照《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和《数字武汉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信息分类与编码方案》标准将CAD采集的点、线、面要素转换成Arc GIS的ESRI`S Shapefile数据格式,将注记数据转换成ArcGIS 的E00数据格式。
然后,由技术员对数据的逻辑关系进行检查,并形成检查报告,检查不通过当场返回作业队进行修改。其他方面的数据检查由软件自动完成,包括外业数据文件向Access数据库的数据转换,一般不需要人工干预。
2、入库前准备
空间数据库的建立涉及到各个系统平台之间、各个部门之间、各种业务之间的协调和规划。为此参照国家的有关标准和规范建立了一套地籍地形一体化编码体系、构造了数据库标准,这个标准将是各种系统的数据、各种格式的数据进入系统所参照的标准。只有符合标准编码规范和数据组织才能进入系统,才能被系统接纳。由于最终空间数据库中的数据要兼顾数据分析,需要额外进行一些数据采集,不必要的可以考虑忽略。新测外业数据在提交之前需要针对标准进行必要的数据整合和修正。
3、数据检查
数据检查的主要任务是对已提交空间数据的检查,针对ArcGIS的数据格式。这种数据检查不同于一般的数据监测,检查面向地籍的应用和数据在转换过程中标准的符合程度。主要为图形检查、属性检查和图属一致性检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地籍属性数据是符合特定数据规范的数据,在每个图层都有严格的属性要求,必须按此规范输入数据,并借助计算机辅助手段对不规范数据进行检查。有图形无属性,有属性无图形都是不正确的,需要图属一致性检查对属性和图形之间的匹配性进行检查。
4、数据入库
数据库设计时,在充分考虑数据结构的普遍性和数据的多样性、准确性的同时,总的设计原则和指导思想就是:充分利用目前GIS厂商所提供的对空间数据存储、管理和应用的成熟解决方案,坚持实用性、先进性、扩充性的设计原则,力求建立一个开放的、灵活的土地基础数据库,保证建成的数据库能为各职能机关或部门提供各种格式的数据资料。数据的转换入库采取空间数据和注记数据分别入库。空间数据入库是指数据转换后的符合入库格式的数据导入到数据库中,用户可采用按标准图幅和自定义数据导入两种方式将数据入库。其中自定义数据入库主要用于数据更新,它允许用户将需要更新的任意范围的数据导出,并对其进行修改,将修改后的数据导入到数据库中。数据检查后符合入库要求的数据便可实施入库操作,用户可以自行选择几种不同的入库方式,包括:按标准图幅入库和按任意区域入库。
四、建库的组织与实施
1、建库组织
本次地籍调查数据库系统建设工作由武汉市规划土地信息中心负责组织实施,制定周密计划,编制对各个作业队的入库日程安排甘特图,落实工作生活场地、人员组织等。
2、建库工程实施
整个实施过程为:首先进行实施前的准备工作;然后编制详尽的入库流程与方案、制定提交的数据标准与规范;通过技术研讨会与培训加强交流与沟通;接着进行试点数据的建库工作;在试点完成的基础上,进行批量数据的建库工作;最终提交检查与验收。从进行数据建库的技术流程方面而言,各作业队首先利用我们提供的监理检查程序对数据进行自检,经确认数据空间关系、属性数据逻辑正确的前提下,再将数据提交给质检站,经由质检无误后再由质检站将检查好的数据交给我方入库,我方在接收数据后,还会再次对数据进行检查,例如对图斑的空间拓扑关系检查,对图属一致性检查等等,然后进行试点入库,最终正式入库,并定期进行备份。在数据建库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建库单位积极配合质监站与各作业队工作,提供各种数据处理程序,尽力提升“数字武汉”的基础数据质量与进度,提高作业流程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干预产生的精度误差;在数据精度检查方面提供了监理检查程序,在最终的数据合并的过程中,边实施边检查,力求最终提交的数据库产品的质量。最终实现“数字武汉”的完整数据整合框架,实现地籍海量数据的成功合并。
3、试点数据库建设
为了确保后期批量数据提交与入库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必须进行试点数据建库工作,主要目的是通过试点摸索出一套数据建库的技术路线,解决主要的技术难题。在此之前,主要的技术人员与各作业单位连续加班加点,数据检查中发现了一些问题,返回进行了修正。反复几次后,才最终共同拿出了一套样板成果数据,为今后的数据建库工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在试点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技术上的问题,如:
(1)作业队没有按数据字典的分层标准来分层,比如提交的数据宗地层中有面状植被;
(2)图形的要素代码填写不正确或漏填,导致出图后图面信息的错误,比如出现线型错误,地类错误等;还有如地形与地类边界不重合,分幅图接边处没有注记,有方向的符号没输方向等反映在图面上的问题;
(3)图层中必填字段没填或漏填,造成入库后的数据在系统中无法正确管理、统计、出图,比如权属单位层中有些单位无权属性质。
除了技术上问题外,也存在着配合协调的问题。因为提交数据的不规范、图面问题、地类调整等问题,出现了一些反复,有外业调查的客观原因也有部分协调上的主观原因。
五、总结
在整个武汉市中心城区城镇地籍调查与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过程中,通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提出了一套 “城乡地籍一体化”、“地籍地形一体化”、“矢栅一体化”的数据管理模式,其中以城乡地籍一体化为核心,着力于达到土地权属一体化、土地类别一体化、土地数据一体化及管理模式一体化。并制定了一套适合该数据管理模式的数据标准和要素编码体系。在数据建库工作中,无论从技术处理解决方法、配合协调方面等等,也暴露了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今后能够加以改正。对于海量数据的存储和访问效率上,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在建库过程中碰到的许多技术处理方法,由于缺乏规范根据、缺乏可借鉴的经验,故仍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在今后应用的过程中进一步的推敲、研究、探讨;或者在将来新的规范、规程推出之后,能够及时的调整、完善。
参考文献:
[1].武汉市国土资源管理局.武汉市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技术设计.2005,4-8
[2].汪 玢.GIS数据集成初探[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8):2-3
论文作者:徐洪贵,黄斌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8
标签:数据论文; 作业论文; 标准论文; 数据库论文; 工作论文; 武汉论文; 试点论文; 《低碳地产》2016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