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香港和上海公共图书馆比较_图书馆论文

广州、香港和上海公共图书馆比较_图书馆论文

穗港沪公共图书馆之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公共图书馆论文,穗港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1年广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用15年左右的时间把广州市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宏伟目标,并确立了“科教兴市”的战略方针。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除了有发达的工商业外,还需要有高度的现代化文明程度和现代化管理手段,需要有全体都市民众与之相适应的素质。图书馆在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素质和发挥社会教育作用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然而,广州市属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现状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需要相差甚远。本文试图把广州市属公共图书馆与香港、上海公共图书馆加以比较分析,找出差距,以期了解、研究和借鉴香港、上海两地办馆的有益之处,为我所用,以便我们从实际出发,加快发展和完善我市公共图书馆事业。

1 关于图书馆管理模式

香港公共图书馆根据香港的行政区划,分为市政局和区域市政局两个系统。这两个系统是平行的,互不隶属。前者管辖港九地区,后者管辖新界地区。两系统均设有各自的图书馆委员会,负责制定图书馆发展政策,委员会下设总馆,统揽各级图书馆的人事、经费大权,并负责全盘发展计划、自动化建设及人员培训等,开展集中采访、编目业务,整个系统的各公共图书馆需要入藏的图书文献资料(包括音像、缩微资料)通过预订目录圈选后,由总馆统一订购、集中编目加工,然后送各馆上架和组织流通。香港的公共图书馆执行总、分馆运行机制,总图书馆以下的各个图书馆按规模划分为中央图书馆、分区图书馆、流动图书馆(车),它们之间都没有隶属关系,概受总馆统一管理。

广州市属公共图书馆是按照行政区划而设置的,馆际之间各自为政,分散管理,地方财政采取“分灶吃饭”的做法,如区级图书馆的经费是由各区自行解决的。藏书布局上缺乏统筹安排和全面规划,各自的图书都不能进入对方的领域流通,缺乏有效的协调与协作。

穗港两地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模式是截然不同的。很显然,前者优于后者。前者在公共图书馆内实行集中管理,与其他系统图书馆开展合作协调,有利于发挥图书馆整体效应,有利于实现文献资源共享。而后者条块分割,分散管理,必然导致文献资源建设重复浪费,书刊采访和自动化发展方面盲目引进,重复开发,它不利于广州市属公共图书馆整体化、现代化建设。

1995年10月上海图书馆与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合并,在改革图书情报领域的科学管理模式上进行了积极尝试。这种管理模式在国内属于首创,它以体制改革的突破性、文献资源的丰富性、知识结构的互补性、科学方法的时代性和技术手段的先进性,有力地促进了社科功能的深层开发。它开拓延伸一条图书情报事业一体化发展的新路。而广州市属公共图书馆与情报所是分立的,不能优势互补,图书馆之间的文献资源亦重复浪费,人力资源也不能合理流动。因此,上海图书馆的这种图情一体化的运行机制,图情管理新模式,也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的。

2 关于图书馆网建设

2.1 图书馆网的布局与规模

香港公共图书馆设立的原则是为每20万人设置一所占地1500平方米的分区图书馆,市内每区最少有一所。在人口稠密地区设置500 平方米的小型图书馆,作为分区图书馆的补充。在人口稀少又不便设置小型图书馆的地区提供流动图书车(香港叫流动图书馆)服务。而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事业在总体布局上缺乏对人口覆盖率和地域辐射度的考虑,造成图书馆在布局上极不合理。广州市土地面积总共为7434.4平方公里,东山、越秀两区面积之和为26.1平方公里,两区人口共103.6万人, 在该两区区域内却集中了本市规模最大的三个图书馆(即省中山图书馆、市图书馆、市少儿图书馆)和两个区级图书馆。 而在土地面积达1042.7平方公里,人口近80万人的白云区,却只有一间馆舍仅为200 平方米,藏书5.5万册的区级图书馆。

香港拥有公共图书馆54所,平均约11万人口就有1个公共图书馆; 上海37万人口有1个公共图书馆;而广州市平均约44万人口才有1个公共图书馆。香港现有的30多所分区馆平均每馆都有藏书10多万册,而在广州市属8个区馆中,据1997年统计,藏书10多万册的只有海珠、越秀2个区馆,其余6个区馆平均每馆藏书仅有5.7万册。

通过以上的比较表明:广州市公共图书馆网点建设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平衡,按人口密度的地理布局覆盖能力明显不足,规模小、藏书少。因此,广州市应该重点加强图书馆网点建设,组建区域内合理布局、文献资源均衡配置的图书馆网。

2.2 基层图书馆网建设

上海市各级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长期以来对街道、乡镇图书馆事业高度重视。把街道、乡镇图书馆纳入社区和农村文化发展规划之中,并注入大量投入,从而把全市街道、乡镇图书馆事业推上新台阶。目前,上海拥有2个市级公共图书馆、33个区县级图书馆和316个街道、乡镇图书馆,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三级图书馆网络。从1995年起上海又着手延伸公共图书馆第四级网络——里弄(村)图书室。至1997年底,全市里弄(村)图书室建成覆盖面已过半。

广州市区属下的各街道文化站,虽设有图书室,但大多名不符实。有的馆舍狭小,多设在高楼之上或深院之内,有的一室多用,甚至与麻将室等活动合为一体,采光又不足;有的虽然仍在开放但经费不足、图书残旧、无专人管理、服务质量较差,开放时间不足等。在1993年广东省对广州市各区(县)、乡镇(街道)文化站进行评估中,没有评出一个特级文化站。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文化站图书室的藏书量少和管理水平跟不上,而且还有相当部分的街道、乡镇未建立图书室。

上海、广州基层图书馆网两相比较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与广州市一些地区领导对基层图书馆网建设的认识水平有关。表现为对基层图书馆网建设重视不够,没有把它提上议事日程,缺乏全面而长远的规划。由此可见,领导思想观念的更新,是加快基层图书馆网建设的关键。

3 关于读者服务工作

3.1 “一卡通行”的借阅服务

香港图书馆的最大特点是方便读者。大力鼓励市民使用图书馆,在服务方式上一律采用借阅合一,书刊全部开架借阅。市民只要凭本人身份证即可办理借书证,一次可借3~5册,并实施“一卡通行”的借阅服务,即市民可以不受限制地在全香港各公共图书馆借还书。而广州市属公共图书馆至今仍未实现通借通还,当读者在一馆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又要花时间跑到他馆去查找资料,给读者利用图书馆带来诸多不便,致使文献利用率不高。因此,广州市属公共图书馆应协调各方利益,发放区域内统一借书证,各馆间相互提供代借代还服务,使读者能就近借还书刊,便利地获得图书馆的服务。

3.2 读者推广活动

香港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推广活动做得十分出色。它们很重视向社会宣传介绍图书馆的服务和服务方法。除每两年编印一次介绍图书馆概况的手册、简介等资料外,还备有不少介绍各馆藏书特点和服务动态及指引读者使用图书馆的资料。这些资料放在各馆的入口处或服务台,读者可自由取阅,市民只要进入其中的一个图书馆,就可以全面了解本地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开展各种活动的信息。为广大读者根据各自的情况利用图书馆和参加图书馆的活动,提供十分便利的条件。由于香港公共图书馆在社会上影响大,在为读者服务上有较强的吸引力,市民利用图书馆的意识也比较强。据统计,在港岛和九龙区的300 多万人口中,持有借书证的读者就有177.9万人,占服务地区人口的54%。 年图书资料出借总数达800多万项次,馆藏利用率高达300%以上。

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缺乏公关力度,在向社会宣传介绍自己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法上重视不够。市民不懂得如何利用图书馆,真正了解图书馆的性质、任务和作用的人数甚少,图书馆也就难以取信于社会、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也就难以形成庞大的读者群体。1995年全市8 个区馆共有持证读者40551人,只占服务地区人口的10.9 %; 外借图书542510册次,文献利用率仅为133.8%。 图书馆的价值取向是服务读者。如果社会对图书馆无所需求,没有读者对藏书的利用,没有读者服务活动,图书馆也就失去了它的存在价值。因此,要改变读者对图书馆“可有可无”的印象,要提高文献利用率,笔者认为:一要向社会大力宣传图书馆,提高社会的图书馆意识;二要在服务环境、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效果方面开展优质服务,使图书馆成为社区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4 关于图书馆自动化

4.1 图书馆电脑化计划的实施

香港的公共图书馆已经实现电脑化。这项工作于1994 年初开始, 1995年3月全部完成。市政局图书馆已全面电脑化, 市民可在各图书馆中的170台联机目录系统终端上了解书刊借阅情况, 并可通过国际联机检索系统,直接检索美国DLALOG系统所拥有的资料,为市民提供香港本地设有的资料。区域市政局全区25所图书馆已联结成一个高度自动化、功能齐全的图书馆网,市民在区内任何一个终端均可一目了然地把握全区25所图书馆所藏的流动变化情况。图书馆可方便、准确和快速地为读者提供查目、借书和预约服务。据称,该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中英文图书网络系统。广州市属公共图书馆实施电脑化计划,起步的时间与香港差不多,但进展大不如香港。1995年,广州市属的13个公共图书馆中,只有4个馆开通了计算机管理,且限于采访、编目、 流通等几个子系统上的应用。到1997年止,仍有2个馆计算机未上马。

4.2 计算机管理的整体化和标准化

上海地区公共图书馆的计算机应用不只是上海图书馆。各区县图书馆都十分重视图书馆中计算机的应用。1996年4月, 上海市区(县)计算机中心在长宁区图书馆成立,使区(县)图书馆计算机建设的宏观管理得到加强。“中心”拟定了发展目标,规定了应用ILAS集成系统,制定了《上海市公共图书馆条码使用规定》,增强了“中心”与各馆之间的联系,推进了计算机建设的速度。各区县在计算机项目的投入,少则20余万元,多则达近百万元,使设备条件趋于一流,为今后的自动化管理系统稳定、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上海市区(县)图书馆的计算机应用、管理踏上了法制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建设轨道。而广州市属公共图书馆计算机应用进展缓慢,是由于各馆的自动化建设还是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缺乏整体规划与系统作业,缺乏一致性与标准化,也就很难达到自动化应有的效益。

5 关于队伍建设

香港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素质都比较高,一般都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会讲英语,并掌握计算机操作及使用视听设备的技能。助理馆长以上的人员,还须具有培训指导本馆工作人员的能力,以及为读者解答有关参考咨询问题的能力,各参考图书馆内均设有专业的图书馆馆长当值,分区图书馆设有助理馆长当值,负责解答读者提出的咨询问题。工作人员的知识更新,由总馆长统一规划、分级培训,课程包括入职培训及图书馆新科技的培训。各馆的助理馆长由总馆长主持培训。

广州市属公共图书馆人员队伍状况并不尽人意,表现在队伍不稳,专业人员不足,结构不够合理,素质较低等方面。据1997年统计,广州市属14间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总数为361人, 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80人,占工作人员总数的49.8%; 图书馆学专业的大中专生为数不多,其他专业的人员比例也不大合理,具有高级职称的仅有3人, 占工作人员总数的0.8%,具有中级职称的只有59人, 占工作人员总数的16%,具有初级职称的有126人,占工作人员总数的35%。可见, 加强队伍建设是我市公共图书馆刻不容缓的任务。

6 几点认识和建议

公共图书馆事业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标志之一。众所周知,一个只有豪华宾馆和高级商店,而没有足够和象样的文化设施的城市是不可能成为国际大都市的。广州市属公共图书馆与香港、上海公共图书馆相比较,无论是事业的整体规模,还是图书馆的普及程度,以至现代化、网络化的水平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与将广州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要求是不相称的。因此,为满足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需要,为缩短与其他先进地区图书馆的差距,我们必须加快广州市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步伐。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6.1 必须改革图书馆现行的各自为政、 分散管理的管理模式,注重发挥图书馆的整体效应

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各图书馆之间需要形成一个分工协作、互相补充的有机体。香港公共图书馆相对分散的格局,集中管理的模式,总馆下辖分馆的体制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希望由广州图书馆牵头加强协调,尽快在市公共图书馆中开展统购统编工作。通过协调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建设,共同享用。

6.2 必须加强图书馆网建设,扩大服务覆盖面

图书馆服务的普及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广州市应加强图书馆网点建设,大力推行分馆制,建设一批小型图书馆(室),把它们延伸到街道、居民住宅小区及广大的乡镇中去。多设流动书车,以补充城区及街道图书量之不足,进一步扩大图书馆的覆盖面,将服务送到读者身边,尽可能地方便读者,把大量的潜在读者吸引到图书馆里来。

6.3 必须加大图书馆公关力度, 优化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

图书馆公共关系的一切工作和活动,都围绕一个目标:为所服务的图书馆创造“人和”的局面,在公众面前树立图书馆的良好形象。图书馆的良好形象,能使读者在较长时期内对其保持深深的信赖感,积极维系与图书馆的友好合作关系,读者的图书馆意识也就不断形成、增强。因此,要树立图书馆的良好形象,首先应该自我塑造、自我完善,注重发展内涵。

6.4 必须加快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步伐, 注重数据库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

图书馆自动化是现代图书馆的主要标志之一。建立图书馆自动化网络的根本目的是将分散各地图书馆的各种资源,变成电子动态的信息数据,通过自动化网络,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广州市应把图书馆计算机应用作为事业发展的重点,加强领导,统一规划,加大投入,规范管理,提高计算机应用服务能力。各馆都应积极创造条件享用网上资源,有选择、有重点地建立具有本馆特色的数据库,统一数据标准,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文献资源的整体优势。

6.5 必须加强图书馆队伍建设,建立和健全人员管理机制

队伍建设的核心是人才的问题。人员的素质决定图书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我们应加强图书馆队伍的教育和管理,多形式、多途径、多层次地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继续教育。在人员的录取、安排、培训、选拔、奖惩等方面引入竞争机制,采用激励的方法,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科学地对图书馆人才进行合理配置,注重发挥群体作用,建立一支敬业精神好、业务素质高、结构合理的队伍。

6.6 必须开展并加强地区间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 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

开展地区间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沟通思想,增加共识、缩小差距,取长补短。我们应该开展地方文献交流,增加各自特色。通过资料互寄、人员互访,扩大专业人员的视野。互派馆员进行中、短期进修学习,以实地工作取得先进经验,掌握先进技术达到互补。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地区间图书馆要定期召开学术研讨会,探讨共同关心的图书馆学课题。另外,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中心一些问题需要共同研究,如果取得共识,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

标签:;  ;  ;  ;  ;  

广州、香港和上海公共图书馆比较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