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流与货物贸易的相互影响:来自内地和香港地区的数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香港论文,内地论文,地区论文,货物贸易论文,数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地与香港地区(以下简称香港)之间的旅游和货物贸易往来持续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在旅游方面,内地和香港互为首要的旅游客源市场,相互之间的旅游交往最为密切。内地—香港出入境旅游总人次由2001年的1040万人次增加至2014年的12338万人次。与此同时,两地之间的贸易继续保持密切的交往。2001~2014年,内地同香港之间的进出口货物贸易额从732亿美元增加到2012亿美元,增长了近3倍。虽然2014年内地对香港双边贸易额同比下降7.2%,但香港仍为内地第四大贸易伙伴,而内地继续是香港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内地同香港的贸易额占香港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的47%①。 双边货物贸易的发展往往会带动人员的交往,而两地人员交往反过来也会促进双边贸易的发展。对内地与香港而言,两地货物贸易是否拉动了旅游交往?两地旅游交往是否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两地货物贸易的发展?两地出入境旅游同货物贸易之间究竟存在怎么样的相互影响机制?本文基于VECM模型,通过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以及方差分解分析,试图对以上问题做出回答,以便更清晰地把握出入境旅游和货物贸易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从而为内地—香港旅游和贸易更好地实现协同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一、研究综述 近20年,国内外学者对国际旅游同贸易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其中,国外学者普遍采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来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如N.Kulendran等(2000)基于澳大利亚与其旅游和贸易伙伴(美国、英国、新西兰和日本)之间的旅游和贸易数据,发现澳大利亚旅游与贸易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和格兰杰因果关系,二者相互促进[1]。J.Shan等(2001)以中国为研究对象,发现中国入境旅游和贸易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2]。S.Katircioglu(2009)在考虑塞浦路斯旅游和贸易关系的同时,还一并分析了二者同经济发展(实际GDP)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二者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且贸易对入境旅游具有促进作用[3]。但以马来西亚为对象的研究表明,贸易和国际旅游收入之间并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是贸易是旅游收入的格兰杰原因[4]。类似地,针对新加坡(新加坡分别同ASEAN、美国、日本、英国和澳大利亚之间的入境和贸易数据)的研究发现:旅游和贸易之间不存在普遍的长期协整关系和格兰杰因果关系[5]117。 相比之下,国内的研究稍微晚一些,主要集中在2010年以后。国内部分学者,如赵多平等(2011)[6]、苏建军等(2013)[7]、孙根年等(2012)[8]和王洁洁等(2012)[9]同样主要基于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以中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国际旅游同贸易之间的互动关系。此外,国内其他研究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和某一个特定客源地(国)之间的出入境旅游和贸易之间的影响机制。如马丽君等(2010)[10]、王洁洁等(2010)[11]、赵多平等(2011)[12]及孙根年等(2014)[13]分别分析了中日、中韩、中俄及中蒙旅游与贸易的相互关系。其中,王洁洁等(2010)对内地—香港的旅游与贸易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两地出入境旅游和贸易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14]122。 以上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旅游和贸易之间的关系因研究的对象不同而不同,且对同一个国家而言,其旅游客源地或贸易对象不同,旅游和贸易之间的关系也将有所差异[5]175。因而,有必要对特定的旅游或贸易对象进行专门研究。综上,已有的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1)在考察旅游和贸易关系时,主要关注了入境旅游同进出口贸易之间的相互关系,忽略了出境旅游,尤其缺乏从整体上把握旅游和贸易之间的关系。(2)从研究方法上看,虽然国外的研究均采用协整关系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但缺乏对两者短期相互关系的研究。(3)国内针对内地和香港的旅游和贸易研究[14]118仅从统计上构建拟合方程,对两者相互之间的系统关系缺乏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综合司公布的数据,2014年旅游贸易在中国服务贸易总额占比最高,为36.7%,其中,旅游出口占服务贸易总出口额的25.6%,旅游进口占服务贸易总进口额的43.1%。鉴于旅游和服务贸易这种强相关关系,本文在分析旅游和贸易关系时,将服务贸易剔除,仅考虑旅游和货物贸易的关系,以更准确地反映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基于以上已有的理论研究和中国的发展现实,首先,本文选了中国最大的旅游和货物贸易对象——香港进行专门研究。其次,同时考虑出入境旅游,选择服务和货物贸易总量为研究变量,进而从整体上把握内地—香港旅游和货物贸易之间的互动关系。再次,在研究方法上,在采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外,还通过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研究了内地—香港出入境旅游和货物贸易二者之间的短期影响机制。 国内外已有研究,尤其是专门针对中国的研究表明:中国和客源地国家或贸易对象的旅游和贸易之间普遍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2,14],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假设1:中国内地和香港的旅游和货物贸易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假设2:中国内地和香港的旅游和货物贸易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 本文可能的贡献主要有:第一,更新月度数据至2014年,得以使分析结果更具实时性和有效性。已有相关研究均基于2000年之前的数据,由此使研究结果在较大程度上会受到1997年香港回归这一事件的影响。本文选取2001年至2014年的月度数据,避开了这一事件的影响,同时保证了研究的实时性。第二,本文基于VECM系统模型进行实证研究,不同于以往简单的统计拟合分析,可以更深入地分析内地—香港旅游与货物贸易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为探讨二者协同发展的模式提供理论指导。 二、模型与数据 (一)向量误差修正(VECM)模型 当对两个及以上的变量进行预测时,Sims(1980)倡导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ector Autoregression,VAR),不再用单变量时间序列对其他变量分别进行预测,而将这些变量放在一起,作为一个系统进行预测,使得预测相互自洽。如此一来,可以更好地反映各个变量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时相互之间的影响机制,使得这种分析更为深入和全面。 具体而言,假如有两个时间序列变量
![](/public/uploads/article/2019/12/19/c1e9683fbbdeafae3c248916.jpg)
,分别为两个回归方程的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为这两个变量的p阶滞后值,如此便可构成一个二元的VAR(p)系统:
![](/public/uploads/article/2019/12/19/6d2414d8e0a6dba6b5faf228.jpg)
其中,方程扰动项
![](/public/uploads/article/2019/12/19/c0a7ce515ddcb9a74e75386c.jpg)
为白噪声过程,不存在自相关,但可以存在“同期相关性”。 采用VAR模型的前提是各个时间序列变量必须是平稳的,而经济研究中大多数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Johansen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对于一阶差分后变为平稳的时间序列,即一阶单整的时间序列,可以进行协整检验。实质上,VECM是包含协整约束条件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应用于具有协整关系的非平稳时间序列。鉴于模型包含许多参数,但这些参数的经济意义很难解释,该模型主要用于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 (二)变量与数据 对本文选取的变量和数据来源做如下说明: (1)内地—香港出入境旅游(tmf)。该变量采用内地赴香港的旅游人次和香港赴内地的旅游人次之和进行计量,选取2001~2014年的月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数据来源于香港旅游发展局及中国国家旅游局。 (2)内地—香港货物贸易(tdf)。该变量采用内地出口香港的货物贸易额同内地进口香港的货物贸易额之和进行计量,选取2001~2014年的月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数据来源于香港统计月刊。 如图1,由于变量存在较明显的季节性波动,本文采用目前普遍使用的X12-ARIMA方法对其进行季节调整。变量采用对数形式(lntmf、lntdf)。数据分析使用计量软件Stata12.0完成。
![](/public/uploads/article/2019/12/19/b2581c06e517df0f11f1c831.jpg)
图1 内地—香港总旅游人次(左)及总货物贸易额(右)的时间趋势图 三、基于VECM系统模型的实证分析 基于内地—香港出入境旅游和货物贸易构成二元VECM系统模型,本文首先对非平稳的各时间序列变量进行Johansen协整分析,检验各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其次,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再次,基于VECM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判断短期中内地—香港出入境旅游和货物贸易之间的相互冲击作用和影响程度。变量的统计特征如表1。
![](/public/uploads/article/2019/12/19/64765060964dadfded0c246b.jpg)
(一)变量平稳性检验 如果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将使自回归系数估值出现偏差,传统的t检验失效,甚至出现伪回归。为避免此类问题,必须首先对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ADF和PP检验方法,检验结果如表2。
![](/public/uploads/article/2019/12/19/d96aee3652fc9860cd505a81.jpg)
从检验结果来看,在5%显著性水平下,原时间序列变量是非平稳的,而经过一阶差分后变为平稳,即变量均为一阶单整I(1)过程,可以直接进行以下协整检验分析。 (二)Johansen协整检验 由于非平稳的原序列可能存在某种“长期均衡关系”,为探索是否存在这种“长期均衡关系”,需要对原序列进行协整分析。采用Johansen检验方法进行协整检验,需要首先确定协整检验的滞后阶数。根据信息准则(如表3),协整检验的滞后期应介于2~3阶之间。其中,根据FPE、AIC准则,选择滞后2阶,考虑到检验结果的显著性,本文选择滞后2阶。
![](/public/uploads/article/2019/12/19/734a24792e951234485c77b9.jpg)
在确定滞后阶数后,需要进一步确定系统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及协整关系的个数。可以通过迹统计量和最大特征值似然比统计量来确定。该检验结果(如表4)表明:只存在一个线性无关的协整向量,即存在一个协整关系。这说明内地—香港出入境旅游和货物贸易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具体的协整方程系数(见表5)表明:内地—香港出入境旅游与两地的货物贸易之间存在正向的相关关系,内地—香港货物贸易额每增加1%,两地出入境旅游总人次将增加0.61%。两地货物贸易的发展可以带动两地之间的旅游交往,贸易对旅游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13]。进一步通过拉格朗日检验,发现残差不存在自相关,说明VECM模型成立。此外,伴随矩阵的特征值是都均在单位圆之内,表明VECM系统是稳定的,可以进行后续的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
![](/public/uploads/article/2019/12/19/adda2ce366b4752ff6ba980d.jpg)
![](/public/uploads/article/2019/12/19/eeee1db04024173a59aa8b9a.jpg)
(三)格兰杰因果检验 鉴于各变量是存在协整关系的单位根过程,可以直接对其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以进一步确定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该检验结果(表6)表明: 内地—香港出入境旅游和货物贸易之间互为格兰杰因果原因。表明内地—香港之间的出入境旅游动同货物贸易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旅游与贸易之间具有协同发展关系。
![](/public/uploads/article/2019/12/19/cc48c90f962790f38f8da274.jpg)
(四)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与协整关系不同,脉冲响应函数反映的是一个变量带来的短期影响。具体指给x(冲击变量)一个单位标准误的冲击,y(响应变量)每期(本文为每月)所受的影响有多大。不同于一般的VAR模型,对于协整系统而言,一个变量的冲击对其自身及其他变量可能具有持久的影响。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结果(图2a和2b)表明:(1)内地—香港旅游对两地贸易变动冲击的响应持续为正向,在6期(半年)之后趋于稳定。(2)内地—香港货物贸易对两地出入境旅游变动冲击一开始为负向,但迅速转变为正向。同样在6期后趋于稳定。可见,短期内,内地—香港出入境旅游同两地货物贸易之间同样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
![](/public/uploads/article/2019/12/19/91e7b3885e25d41af9f0cb4b.jpg)
图2a 旅游对贸易变动冲击的响应结果
![](/public/uploads/article/2019/12/19/95deabd127c94ac7a98bec89.jpg)
图2b 贸易对旅游变动冲击的响应结果 (五)方差分解分析 方差分解分析即“预测误差的方差分解”(Forecast-error Variance Decomposition,FEVD)。基于VECM模型,同样可以采用Cholesky分解来识别内生变量的“结构化”冲击对系统变量的影响,来进行方差分解分析。即将系统变量的均方差(Mean Square Error)分解成各个变量冲击所带来的贡献度,以反映出每个变量的随机冲击对某一系统变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利用方差分解分析可以识别出内地—香港出入境旅游和货物贸易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 本文分别对内地—香港出入境旅游和货物贸易的预测方差进行分解,分析其中一个变量对另一变量变动的影响程度。如图3a,对内地—香港出入境旅游(lntmf)进行向前一个月的预测,其预测方差99%来自于其本身,但随着时间不断向前推移,两地的货物贸易(lntdf)对其的影响持续增大。向前无限期时,货物贸易对lntmf预测方差的贡献率维持在66%左右。
![](/public/uploads/article/2019/12/19/206eb23f8de587306d975d62.jpg)
图3a 内地—香港出入境旅游的预测方差分解结果
![](/public/uploads/article/2019/12/19/cf48caccc83d7d086515dcaf.jpg)
图3b 内地—香港货物贸易的预测方差分解结果 如图3b,对内地—香港的货物贸易(lntdf)进行向前一个月的预测,其预测方差全部自于其自身(贡献度达100%)。随后,内地—香港出入境旅游对其预测方差的贡献度持续性地快速增加。向前无限期时,出入境旅游对lntdf预测方差的贡献率维持在32%左右。 综上同样表明,内地—香港之间的出入境旅游及货物贸易二者之间密切相关、相互影响。二者之间具有持续性的影响,且影响的程度不断增加,并最终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同时,二者相互影响的程度有所不同,贸易对旅游的影响程度远远超出旅游对贸易的影响程度。 四、结论 本文基于内地—香港出入境旅游和货物贸易建立二元的VECM系统模型,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对各个变量之间的长短期相互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内地—香港旅游和货物贸易二者之间具有双向的关系。内地—香港旅游和货物贸易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假设1得以验证。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旅游和货物贸易互为格兰杰因果原因,假设2得以验证。短期内的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内地—香港旅游与货物贸二者之间正向的相互影响关系。 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推断出:贸易对旅游的促进作用是通过贸易直接带来的商务旅游而最终实现的。可以说,商务旅游在推动内地—香港之间的旅游交往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促进两地旅游交往的政策制定中,应重视两地贸易合作的重要性;在密切内地—香港商贸往来的同时,也应重视旅游对两地贸易的带动作用。在相关政策制定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二者之间的相互带动作用,更好地发挥二者的协同发展。以贸易带动的商务旅游促进其他类型的旅游发展的同时,更多地借用商业的理性思维,以更客观、理性地看待和解决两地在旅游交往过程中出现的摩擦,促进两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首次基于VECM模型对内地—香港出入境旅游和货物贸易进行了实证分析,深入探讨了旅游和贸易之间的长短期的相互影响机制,本研究有助于认清内地—香港旅游和货物贸易之间的协同发展机制,并判断其未来的相互影响和发展趋势,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仅对内地—香港这一个案进行分析,在反映共性的同时,更多地体现出本研究的特殊性。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中国同多个类似的旅游服务贸易对象之间旅游和贸易关系,并进行对比分析,以更好地把握旅游与贸易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探索旅游和贸易协同发展的规律。 注释: ①根据香港统计处数据计算。
标签:时间序列论文; 方差分析论文; 香港论文; 预测模型论文; 格兰杰论文; 计量经济学论文; 方差论文; 变量论文;
旅游流量与货物贸易的相互作用:来自内地和香港的数据_时间序列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