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P网络的业务管理软件研究

基于IP网络的业务管理软件研究

王燕[1]2007年在《移动通信网络与固定网络相互融合的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演进,移动通信网络与固定网络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已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选题结合省级移动通信网络向下一代网络演进,涉及固定移动相互融合的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从FMC的标准制定情况,关键技术、体系结构、市场需求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并重点对作为下一代网络理想目标架构的3GPP在Release5版本提出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目标网络架构、网络融合思路以及用户移动性接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此基础上,针对省级移动网络现状、NGN系统能否向IMS平滑演进,以及演进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依据逐步实现移动固定网络融合的建设思路,采用UMA免牌照无线接入技术标准,提出一种省级移动通信网络与固定电信网络相互融合的解决方案。本文的解决方案贴近我国移动运营商网络的实际,特色明显,对我国电信网络向下一代网络平稳演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罗萱[2]2002年在《基于IP网络的业务管理软件研究》文中指出基于IP网络的电信业务目前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其业务量和业务种类快速增长,研究能快速响应业务的变化、更新和用户需求的新的业务管理软件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为此,论文主要作了以下工作: (1)通过对当前的业务管理体系进行研究,指出这种体系结构在业务的更新扩充上存在的问题,并指明问题的根源是其业务软件构架采用的是控制与资源捆绑的基本方式。 (2)在对目前新出现的,基于状态自动机的一种改进的业务生成机制进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业务相关部分与管理和控制相关部分的分离”和“资源与控制的分离”的思想。 (3)以上述思想为指导,论文结合目前智能网(IN)和电信信息网络体系结构(TINA)中的部分先进概念和技术,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新的能够较好解决上述问题的业务管理软件模型的体系结构,并从不同角度对模型的体系结构进行了分析。 (4)从实用出发,论文着重研究了模型业务体系结构中的业务生成环境的实现机制,对其机构组成、功能实现进行了划分,重点结合Erlang和TCL语言对业务生成环境进行了实现,并对其他可行方案进行了讨论。 (5)从产品的角度出发,论文详细研究了模型可以采用的维护管理模式,并结合目前的先进技术,制定了多种维护管理模式。

马云辉[3]2011年在《甘肃铁通宽带IP城域网建设若干问题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信息产业发展异常迅猛,技术与需求强烈碰撞,电信业务的应用不断推陈出新,激烈的竞争使各运营商都面临着严峻挑战。因特网的飞速发展为各运营商提供了无限商机和挑战,一场比服务、比业务的全方位市场竞争已迫在眉捷。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挖掘增值业务以发展高附加值用户,如何提供更高质量的通信服务,占领用户市场,这些都是电信运营部门当前面临的问题。本文对甘肃铁通宽带IP城域网技术体系、传送技术、体系结构进行了详细论述,在全面分析市场业务需求,结合现有资源状况,研究搭建切实可行的宽带IP城域网,该网络可为用户提供虚拟专用网业务、带宽批发业务、VOD视频点播、视频会议、互动游戏、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互联网数据中心、应用出租等宽带业务。本文同时研究在保证多业务共享IP城域网资源的同时,也很好的解决业务的区分及安全控制,保证城域网的各个层次电信级的可靠性保护,并实行差异化QoS水平,同时,适应各种业务在城域网的接入及快速部署。城域网的层次化结构,使城域网的扩展性得到加强,为甘肃铁通IP城域网下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希望通过本文对甘肃铁通IP城域网建网策略的系统分析和研究,能够对网络的具体实施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付军[4]2011年在《襄阳铁通宽带IP城域网建设优化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宽带IP城域网作为一个开放型的综合网络平台,可实现话音、图像、数据、多媒体、IP接入等业务及各种增值、智能业务,受到了各运营商的重视,成为网络建设的一个重点。随着WTO后外资的介入,一场全国范围的“圈地运动”已经拉开帷幕,在未来的网络建设和业务开展中,谁占得先机,谁将获得最大的竞争优势。经过近几年宽带IP城域网的建设与运营,目前全国各地的宽带IP城域网已从最初的如火如茶的建设到现在的较为平稳的发展,现实的市场需求要求运营商对网络技术的选择、业务提供、设备的选择一直到运营管理都要和投资回收建设成本乃至赢利紧密结合考虑。本文介绍了宽带IP城域网组网结构、组网技术及解决方案,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襄阳铁通宽带IP城域网建设优化工程案例,从IP城域网建设优化思路、网络方案、业务方案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对建设宽带IP城域网“可运营、可管理、可增值、可扩展”全业务模式进行分析,指出了目前宽带IP城域网发展中面临的关键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分别从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层、宽带接入认证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等方而,对襄阳铁通IP城域网进行了优化分析,同时依托IP城域网的发展,分析了与之紧密相关的城域传送网和接入网技术的发展,并对其进行优化分析,从而使IP城域网的网络特性、业务特性、安全特性得以充分发挥。通过对IP城域网的优化,其最终目标就是努力建设一个既能充分满足未来一定时期用户及业务发展的需求、又能在投资和效益权重取得均衡的优质高效的IP城域网络。

张文[5]2012年在《IP网络流量工程和服务质量控制研究与设计》文中提出随着IP网络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越来越习惯使用IP网络来完成所有的事情,目前IP网络已经完全主宰了互联网络,照这个形式发展下去,今后的电视传输网络、电话交换网络也将不可避免被IP网络所取代。数据、视频、语音叁网融合为一体已经是大势所趋,业务融合的重任由IP网络承担似是顺理成章,IP网络承担这一重任基础之一就是实现流量控制和服务质量保障。如何让IP网络拥有这一能力呢?这需要对业务的带宽需求、时延需求等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并根据各业务技术特性和重要性进行人为区分,在更加充分利用网络中带宽资源和节点资源的基础上,找出一个妥当的解决方法。从目前技术发展来看,采用MPLS流量工程和QoS服务相结合的网络流量控制技术是IP网络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的解决办法。MPLS流量工程和QoS服务技术已经发展十多年了,但是真正在网络中实际运用的案例仍然十分有限。产生这一现象的真正困难是如何在网络中去有效的设计和部署流量控制工程,至今都很少有成熟的案例和模型可供参考。MPLS流量工程是最新的网络流量控制技术,这种技术的运用一般是在骨干网络中,于普通的接入网络和家庭网络中几乎无用武之地;QoS服务则需要从用户的接入网络中就开始设计和部署,然后逐步延伸到网络的核心部份。因此,要将这两种流量控制技术结合起来,同时起到业务的区分服务功能和网络资源利用率最大化的效果,将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重点。首先,本文研究了IP网络实现流量控制的技术方法,包括策略路由和等价多路径等方式,指出这些技术应用的场景和局限性。接着仔细研究IETF提出的InterSer模型和Diffser模型,并讨论了ATM/IP网络的流量工程模型。并对以上叁种模型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指出其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各自起到的作用和随着网络的发展逐渐失去的适用性。然后,作者在研究了DiffSer模型和MPLS流量工程技术各自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在IP网络中上的流量控制分层模型,该模型将最普遍的运营商网络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层次组合,这几个层次分别由VLAN-DS、IP-DS、MPLS TE-DS组成。将这叁种流量控制域映射到不同的网络拓扑层次中,使得原本复杂的接入网、城域网乃至骨干网络的流量控制形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有效的解决了端到端的流量控制问题。该模型对于在网络中设计和部署流量控制难题给出了一个可行的思路和方法。最后,作者将该流量控制模型应用于湖南广电IP承载网络升级改造项目中,在分析湖南广电IP承载网上各种业务不同网络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了湖南广电IP承载网流量控制工程,包括Qos服务规划、接入网、核心网络分层控制方法以骨干网络流量负载均衡解决方案,并对实施流量控制工程后的视频点播业务数据流的服务质量与之前未实施之前的服务质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的控制网络流量,合理的调配网络资源,在运营商网络优化工程中取得较好的效果。总之,作者从解决当前IP网络实现流量控制所面临的挑战出发,针对目前IP网络解决流量控制工程和实现区分服务技术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整个研究过程,作者为解决实际的问题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最终提出了一个有效的分层网络流量控制模型,并经过工程实践和相关测试,结果表明:建立在分层网络流量控制模型基础上的IP承载网络将是实现语音、数据、视频叁网融合的一个有效解决办法。

米淑云[6]2009年在《IP网络流量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通过网络人们的沟通、工作、娱乐以及各种商务活动等都变得更为便捷畅通。但是随着网络承载的业务越来越多,各种预想不到的问题纷纷涌来。各种P2P应用占用了大量的宽带资源,在增加运营商运营成本、造成网络带宽急剧消耗的同时,还引起了很多知识产权问题。此外还有垃圾邮件的泛滥、非法的网络帐户共享、DDos攻击、蠕虫泛滥等等现象,使得网络流量存在大量的资源安全问题。因此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方急于探讨的问题之一。虽然目前业界针对这些问题也有一些解决方案,但这些方案大多只建立在类似网络的接入层。适用于个人用户或局域网等小型网络环境,这类方案受其网络位置的影响,其设计思想和考虑问题的角度也因此受到限制。如何在网络的更高层次例如汇聚或核心层实现类似功能,目前还鲜有研究。针对这一现状,本文着重研究了在大的网络环境下(例如城域网)从运营商的角度出发,如何从骨干网对网络数据进行综合的监管的问题。本文重点研究了网络流量监控的关键技术,其中着重研究了P2P和垃圾邮件这两类运营商和普通用户比较关心的协议类别的监控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一个新的网络流量监控系统。该系统为各种流量监控技术的实现平台,可以满足对网络各类流量的准确监控和记录,同时也可以满足运营商对于网络安全和网络服务的需求。具体来说本文的工作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研究分析了各种网络流量监控技术的实现方案以及各自的优劣势,并能够扬长避短合理利用不同流量监控技术的优势来检测不同的流量类别。2、在研究分析了P2P流量的网络模型以及适用于P2P流量检测的各种监控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针对P2P加密流量的行为检测方案。3、研究分析了目前主流的各种垃圾邮件检测方案以及各自的优势,提出了一整套针对垃圾邮件的新的过滤方案。4、研究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IP网络的流量监控系统的系统架构和网络部署方案。本系统能够实现对网络流量的准确分类检测,并可以有针对性的制定控制策略对某些非法流量进行有效的控制打击,同时用户也可以利用本系统的流量分析结果进行用户的网络行为分析。5、研究了AC状态机模式匹配算法,并利用AC算法实现了本文设计系统中的关键模块——业务检测模块,该模块主要负责对流经设备的所有数据流量进行识别和分类,结合各种流量检测技术识别网络流量。主流技术为DPI技术,辅助技术为DFI和关联识别技术。6、运用本文研究的各种流量监控技术,对30多种常用的P2P协议软件和40多种标准协议软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把分析结果写入系统规则库,对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达到了设计的要求。系统的检测准确率较高,流量控制效果较好,性能消耗较低,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可扩展性和可操作性等优点。

吕欣荣[7]2004年在《软交换NGN网络实施方案评价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课题来源于中国电信的NGN网络建设论证项目。 在目前的信息技术与产业飞速发展的情况下,新一代IP网络、3G和全光网络已经开始实施。各种信息网络必然进行融合。电信营运业务也必然融合在能够同时传输数据、语音和图象等多媒体业务的NGN网络中。为了在电信界新的革命浪潮中占得先机,世界各个科技大国都把软交换技术作为其核心技术进行开发,已经制定出相应的国际标准,为开发商、营运商提供广阔的平台。网络带宽是NGN的核心技术指标。在全光网络日渐成熟的情况下,全光IP网络成为NGN的骨干网络。为了测量和评估NGN特性和指标,相应的信息流排队理论必须与NGN网络的建设保持着同步发展。随着我国NGN网络的逐步构建与营运,如何在实施NGN网络过程中对于各种性能指标进行分析与评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技术课题。我国原有的电信网络分析评价系统已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电信网络的需要。而新的网络性能评价分析平台的采用,将极大提高其评价水平,从而推动我国电信事业的发展壮大。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论述如何实施NGN网络。首先论述NGN网络系统的现实意义,讨论了实现的具体方法,详细分析了NGN有关标准间的关系。指出了NGN网络设计中一些应该注意的问题。然后根据系统的要求,讨论NGN带宽和全光网络间的关系,最后对于国际、国内各种已经和正在建设中的NGN网络的特性、营运特点以及前景进行分析,为我国正在建设的NGN网络提供前期理论和技术准备。

刘颖娜[8]2006年在《一种基于IP的磁盘镜像方法》文中指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据越来越深刻地成为社会的核心运转对象。为了保证业务的不间断运行,进行数据的备份和容灾也就逐步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关注的热点问题。业务连续性不但是指计算机系统的不间断运行,更是保证业务的不间断运行。“9.11事件“的爆发,使更多的企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业务连续性的重要意义。对于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来说,如何提高企业的业务连续性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问题。综观国内外备份容灾的相关领域,各大公司企业越来越多的将目光注入IP存储。EMC、CA、Veritas等大公司也纷纷推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而IP存储是一个发展中的市场,或者说是一个刚刚开始呈现活力的市场,因此,对基于IP的磁盘镜像方法进行研究,并通过研制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廉价的基于IP的磁盘镜像方法,从而实现基于IP的备份、容灾,有着很高的理论价值和使用价值。本文对基于IP的磁盘镜像方法进行研究,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IP的磁盘镜像方法,它基于IP网络实现了磁盘的镜像功能,能实现基于磁盘的高速、廉价异地数据备份,提高应用系统的可靠性。其核心包括以下四个部分:虚拟磁盘设备、模拟发起端、模拟目标端、设备软件连接。具体来说,本文的主要工作有:1.研究、分析了国内外磁盘镜像技术、连接技术、备份容灾技术的研究现状。学习分析了磁盘镜像技术以及RAID技术,比较分析了光纤技术和IP连接技术,对备份、容灾技术进行了研究。2.提出了一种基于IP的磁盘镜像方法。利用了SCSI、iSCSI、以及磁盘镜像的相关原理和技术,在Linux平台上基于IP实现了磁盘的镜像功能。3.应用一种基于IP的磁盘镜像方法。引入NISec实验室自主研究开

刘易成[9]2006年在《数字集群系统调度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TETRA数字集群系统一直以强大的调度功能而着称,作为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调度台为调度员进行指挥调度提供一个操作平台,可以极大提高工作效率。设计功能丰富、性能可靠、人机界面良好的调度台软件对TETRA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数字集群试验系统的开发为背景,对TETRA系统控制中心和调度台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切实可行的调度台软件设计方案。随着IP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TETRA系统已经由电路交换向分组交换过渡,基于IP技术的TETRA系统成为主流,它使用IP连接TETRA系统的所有单元,业务、信令和网络管理数据统一在IP链路上承载。通过与常规TETRA系统的对比,分析基于IP的TETRA系统网络结构、组成及优点。本文提出基于IP技术的TETRA系统调度台构建方案,调度台为一台多媒体PC机,通过LAN/WAN接入TETRA网络,调度员通过运行其上的软件完成对本部门人员的调度与管理。在调度台权限管理的设计上,根据用户名分配调度台用户号码及相应权限。该方案引入调度服务器的概念,TETRA系统复杂的信令与数据处理均在调度服务器中进行,进而简化调度台软件的设计,并可进行二次开发。调度台软件通过一组接口函数与调度服务器进行信息交互,参考TETRA空中接口协议,本文给出呼叫控制、监听、短消息等指挥调度业务的消息顺序图。调度台软件采用模块化设计,Delphi开发,结合开发实例,给出调度台软件相应功能的具体实现。调度台软件经验证符合论文设计目标。

陈禹[10]2003年在《IP网与SDH网融合技术方案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现在,应用IP技术的数据网络在日常生活和商业运作中变得越来越普遍,而传统的SDH设备不能提供高速率、低成本的数据业务;同时要对新设备进行可观的投资和撤出对现有SDH设备的投资,把SDH网络重组成一个纯数据网络也不经济;而且纯数据网络不能经济地实现现有的传统业务,如固定带宽的租用线业务和话音业务。如何把IP数据网与SDH网络很好的融合起来成为了一项很关键和实用的技术。 本文阐述了IP网络与SDH网络融合的趋势和目前相关的技术,并对这些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比较。然后本文对其中两项数据链路层技术,即IP over SDH using LAPS和Ethernet over SDH技术做了详细的阐述,分析说明了这两项技术的优势与不足。 本文紧接着提出了基于这两种技术的ISL系统的设计方案,并详细说明了ISL系统的软件硬件的具体实现方案。 然后,作者对其在ISL系统项目中的具体工作做了详细的介绍。这部分介绍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ISL系统的硬件平台的设计与调试的介绍,另一部分是关于ISL系统的软件平台的设计与调试的介绍。其中,软件设计部分,作者着重介绍了其具体负责的以太网通信模块程序设计的相关问题。 最后,作者对整个项目做了一个整体的回顾,阐述了ISL系统项目研发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与不足,并对ISL系统的进一步开发作出了技术上的分析与展望。

参考文献:

[1]. 移动通信网络与固定网络相互融合的研究[D]. 王燕. 北京邮电大学. 2007

[2]. 基于IP网络的业务管理软件研究[D]. 罗萱. 西北工业大学. 2002

[3]. 甘肃铁通宽带IP城域网建设若干问题的研究[D]. 马云辉. 北京邮电大学. 2011

[4]. 襄阳铁通宽带IP城域网建设优化及应用[D]. 付军. 北京邮电大学. 2011

[5]. IP网络流量工程和服务质量控制研究与设计[D]. 张文. 湖南大学. 2012

[6]. IP网络流量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米淑云. 北京邮电大学. 2009

[7]. 软交换NGN网络实施方案评价与分析[D]. 吕欣荣.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4

[8]. 一种基于IP的磁盘镜像方法[D]. 刘颖娜. 四川大学. 2006

[9]. 数字集群系统调度台的设计与实现[D]. 刘易成.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

[10]. IP网与SDH网融合技术方案的研究与实现[D]. 陈禹. 长春理工大学. 2003

标签:;  ;  ;  ;  ;  ;  ;  ;  ;  ;  ;  ;  ;  ;  

基于IP网络的业务管理软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