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新是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最关键因素
王江波,戴钢书
(电子科技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0)
摘 要: 创新与国家核心竞争力均以实现发展为逻辑起点,创新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贯穿在自主创新、创新驱动发展、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创新是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最关键因素在于: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与面临的新挑战,决定了国家核心竞争力对创新需求的迫切性;创新在我国战略体系中的战略地位,决定了国家核心竞争力的目标与内容;创新是增强国家竞争力和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源泉,为国家核心竞争力注入竞争活力与提升动力;创新的自身优势与经济意义,使国家核心竞争力全方面提升得以可行;创新激发进一步的创新,促使国家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
关键词: 创新;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最关键因素
创新是一种行为、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结果,它从各方面标志着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实现程度。在创新发展引领世界潮流的时代,适应时代趋势、把握创新发展模式可有效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因此,发展创新、依靠创新、形成创新是国家民运所系、世界大势所趋、发展形势所迫,它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原动力,对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根本性作用[1]。创新不仅是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最关键因素,而且两者的本质还存在一致性,即稳定、协调、全面且可持续地提高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增强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
关于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母语迁移,前人还是做了很多的实证研究,但也存在有些学者只是简单地总结前人的研究,自己没有真正去做实证研究。另外学者们关于正迁移做的实证研究比较多,负迁移做的实证研究比较少,可能与正迁移在二语习得中逐渐受到重视有关,未来学者们可以在负迁移领域多做些实证研究。
1 创新是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最关键因素,应始终立足于发展来理解与把握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创新是全方位的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技术创新等。落实全方位的创新必须遵从有层次、有重点的原则,从技术层面激发自主创新,从体制层面破除创新阻碍,从发展模式层面谋求创新转型。对此,首要解决的是对创新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他早已是中国儿童文学市场最高产、最畅销的作家之一,正版作品总销量逾三千万册之多,市场上的实际销量估计远远不止于此。他曾3次获官方文艺最高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另外还获得过儿童文学界最高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中国科幻界最高奖“银河奖”、中国科普界最高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中国图书界最高奖“国家图书奖”,以及“中国图书奖”等各类国家级大奖20多次。他几乎以一己之力支撑起中国儿童科幻领域的半壁江山。振兴中国动画的“5515”工程中的五个卡通基地,他参与筹建了其中三个并担任主笔。他还是中国最早签约美国迪士尼公司的作家。
创新自身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在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概念。国家创新竞争力不仅仅是经济学的范畴,它还涉及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多个方面[2]。就创新内容的具体归属来说主要有3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创新主要是从科学技术上实现;第二种观点认为创新的概念不可泛化,创新不只是技术和知识的创新,其核心更要突出产业创新绩效和竞争力的提升[3];第三种观点认为创新包含在国家的各层次发展中,不仅是科技界更是各行各业的任务,是全社会的创新[4]。熊彼特作为创新理论的重要贡献者,成功地将发明与创新区别开来。他认为技术在实现创新的同时还需要实现商品化、产业化,这才是创新的真正完成;否则,技术的改进或某种新产品、新工艺未被商业交易时是不能称作创新的,所以这里的创新是一个为了实现经济目的的经济概念。我国大多是把创新放在科技与知识的背景下,这导致在片面重视科技与知识的情况下出现产学研脱节的问题。
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对经济发展方式有不同的要求。“九五”规划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十五”规划提出发展是主题、结构调整是主线,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要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进行发展[5];“十一五”规划指出这一阶段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必须着力自主创新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局面;“十二五”规划明确把转变经济方式作为主线;“十三五”规划要求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以期在经济发展中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6]。这些表明,我国经济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时,必须依靠创新,使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经济方式转变的突破口、经济新阶段的主要驱动力量。
国家核心竞争力是国家在自身发展与国际竞争中对具有的优势部分、潜力部分和亟待提高部分进行综合考量的结果,明确创新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义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部主体竞争力的分析,另一方面是对国家自身发展定位的选择。其一,从全球经济竞争的横向比较看,创新已经成为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和瑞士洛桑管理学院(IMD)出版的《国际竞争力年鉴》均将创新列为全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在2007年开始的全球创新能力指数测评中,截至2017年,中国创新能力已稳步升至22名,这与我国经济增速在世界的排名保持了基本相同的态势。多年来,我国在国际竞争力(WEF和IMD)中名次的不断提高得益于在创新指标方面的改进。其二,我国是创新战略中的后发国家,2005年才提出要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重大战略。许多创新能力较强的国家对创新的关注均早于我国。无论是提高国际竞争力还是满足本国发展的现实需要,创新都是至关重要的。我国在创新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2 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与面临的新挑战,决定了国家核心竞争力对创新需求的迫切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国家核心竞争力有了新需求。我国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既有因创新乏力、创新不足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也有依靠创新才能保证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化的需要,所以说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迫切需要创新。
老道和王祥的假玉知识普及讲座乍看之下就像是师徒授艺,旁人看起来也不会起疑。王祥本来想问问自己这批玉器的价值该如何分辨,但是很快就有客人上门,这事也就搁置下来了。
创新包含了很多方面,与经济的紧密联系无可非议。马克思主义原理给创新赋予了符合经济基础的界定,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原则与此一致。然而创新对经济的促进不能只从狭义的范围(即发明创造)来理解,思想、文化和制度等方面的变革也是创新的一方面。只要有益于社会和人的存续发展,不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经济的还是政治的、实体的还是符号的,都是创新[7]。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一方面,经济增长的内涵赋予了时代对创新的需要,确定了创新对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必要性。工业化发展观片面强调经济增长速度上的导向带来了巨大的环境问题,也限制了经济的持续增长,制约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不断突破、以人为本发展观念树立,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党的十八大以后,着眼于中国经济面临的劳动力和资源成本上升、环境危机扩大的现实以及全球经济的新发展趋势,我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经济发展必须拥有新的动力源泉。这一时期的经济增长模式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良好+人的全面发展+科技持续进步”,因此,创新成为经济活动中必须融入和应用的方式。另一方面,经济增长阶段三分法确定了创新的必要性。经济学中将经济发展分成3个阶段:一是要素驱动阶段,人均GDP 3 000美元以下;二是效率驱动阶段,人均GDP 3 000~17 000美元;三是创新驱动阶段,人均GDP 17 000美元以上。首先,这表明创新驱动代表着经济发展水平的高级阶段。其次,每一个经济发展阶段以何种方式驱动并不代表该方式是此阶段的唯一可行方式,创新在每个阶段都具有重要性,只是所占比重不同。再次,我国经济自身的状况决定了必须边改革边创新。目前,我国经济呈现出区域差异和行业差异的特点,必须不断深化改革,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劳动生产率和创新能力,推进创新驱动,实现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最后,从供给角度考量经济增长方式,长期经济增长必须重视技术创新,更需要关注供给能力和一个国家的创造能力[8]。
3 创新在我国战略体系中的战略地位,决定了国家核心竞争力的目标与内容
在移动媒体教学环境下,中职英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理解和活用语言创造必要的条件,让学生通过参与各项认知活动发挥其潜能。教师还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及时意识到学习活动的意义和目的,确保他们积极参与活动,从而使语言学习顺利进行。当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经历、兴趣、生活相联系时,学生最能理解学习的意义和目的。其实教学方式的转变也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以先进的教法带动学法,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创新是事关国家建设问题的战略选择。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十一五”规划提出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要坚持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明确表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升我国的国家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必须以创新为动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从战略角度看,创新是我国的战略选择,是通向经济强国的路径。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展望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毋庸置疑,创新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战略选择[9]。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无一例外地将创新作为提升战略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并积极创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环境,促进各行各业自主创新。
创新是国家相关战略中的中坚力量。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战略,创新是供给侧的要素之一。第一,创新和供给侧都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发展为目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标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供给侧从“三驾马车”走向“四大要素”调节经济增长方式,其核心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二者完成的是科技创新对生产力的提高。第二,供给侧离不开创新。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呈现新常态,坚持以创新引领供给侧的动力变革,为供给侧提供适应性动力、引领性动力、内生性动力。即创新是提高质量和有效性、推动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增强供给灵活性和适应性的关键动力[10-11]。具体来说,创新驱动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强大动力,科技创新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推进利器,创新体制机制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良好条件[12]。
国际竞争趋势是决定创新作为战略的外在条件。国际竞争正在从资源比较优势竞争走向创新要素优势竞争,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主要取决于国家的创新能力,而不是人口数量的多少和自然资源的贫富。世界在不断变化,国家创新能力也随着各国创新要素的内生成长与组合能力不同而呈现此消彼长。面对未来科技发展和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演变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世界各国都在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与水平。首先,一个更富活力的全球创新环境正在形成,创新竞争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创新的竞争不再是少数国家参与的活动,几乎囊括了全世界所有的国家;创新的竞争也不仅仅限于少数的行业和部门,而是广泛渗透到多个行业和领域。全球创新竞争背景的形成,使参与创新成为一国发展不可回避的选择。一个国家只有长期保持创新才能保证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发挥竞争主体的能动作用就是获取创新竞争优势使他国无法在短时期内追逐与超越。当今世界全球科技价值链分工体系形成,各国必须在全球创新价值链中定位自身优势并积极参与到竞争中,化被动应对为主动掌握。
其次,创新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国家创新能力竞争日趋激烈,全球科技创新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国家创新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对创新资源的吸引力和创新空间的扩张力,以及对周边国家或地区的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它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原动力,对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根本性的作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更趋激烈,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4 创新是增强国家竞争力和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源泉,为国家核心竞争力注入竞争活力与提升动力
立足科技创新是进行一切创新工作的重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国家体系、创新发展理念都是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根本战略的从属战略,通过发展的理念作为纽带将这些从属战略联系起来。获得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发展是创新的宗旨,完成创造与完善、增加利益、满足发展需要是创新的根本,是创新的第一个层次。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管理创新等都是创新的内涵,兼顾创新的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为创新而服务,这是创新的重点,是创新更深的一个层次。尽管扁平化的创新运作系统有利于创新的高效实现,但抓住创新的根本与重点、借鉴有层次的布局形式同样有助于创新的高效实现。由此,通过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等集中反映国家与社会的进步,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谋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综合国力增强。
“三分栽,七分管”,发展核桃产业没有一支过硬的技术队伍不行。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核桃技术服务队伍,加强科技培训,提高管护水平。经过技术培训,落实技术承包责任,让他们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在核桃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二是加强对农村乡土技术人才的培训,每村要有3-5个技术员,每户要有一个懂技术、会管理的明白人,不断强化核桃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
创新是事关国家发展问题的重要因素。创新发展关系到国家长远发展的大局,完成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必须以五大发展理念为行动指南。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变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基本国情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应运而生,这为解决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实现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指南。在此基础上颁布的“十三五”规划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新常态下发展的战略驱动力[13],从理论与实践上继续突破与创新,着眼于破解发展难题、补齐发展短板,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对战略目标与战略举措内在统一的原则,坚持规律性与目的性的辩证统一,为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提供了重大指导意义。
创新发展位于发展战略之首。创新发展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要重视五大发展理念具有的内在联系,更要关注创新的地位与重要性。第一,创新位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第二,创新关系国家未来。要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第三,创新与改革是同时转动的轮子。要从健全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全社会创新能力的角度,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把公共财政投资形成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更好地为科技创新服务、为社会服务。第四,创新深入全社会各领域。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全民参与、全民推动,让大众对创新形成思维共识,以一种价值导向引领与推崇创新的社会氛围。总之,社会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创新,从“向科技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科教兴国战略”到“建设创新型国家”,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创新发展理念”,创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赋予了生机,与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紧密相关,反映了我国的发展变化与需求。
最后,从具体的经济理论来说,在知识经济时代,现代经济发展理论表明,创新既是经济发展提升与要素结构变化的必然结果,也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特征。世界创新竞争力报告从创新基础竞争力、创新环境竞争力、创新投入竞争力、创新产出竞争力和创新潜力竞争力等角度反映创新对国家竞争力的影响,揭示了创新对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必要性。以《世界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2011—2017)》来说,各国间创新竞争力的差距更是表明创新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对2011—2015年世界100个国家的创新竞争力以及创新竞争力中各要素的排名变化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发达国家创新竞争力得分较高,拥有较强创新竞争力的国家也拥有持续保持该水平的能力。2015年国家创新竞争力排名前30位的国家中有25个国家是发达国家,综合国力排在前10位的国家创新竞争力也基本保持在前10位,这表明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创新投入、创新人才资源和创新制度等方面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一个国家一旦拥有了较高的创新竞争力,其在短期内很难被他国追赶与超越的。②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一个国家竞争能力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发展中国家得分均呈上升趋势),但也表明国家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实现创新的持续飞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若能突破创新发展界点对于保持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世界创新竞争力的整体水平呈下降趋势:评价期内世界创新竞争力的平均得分下降了17分;从世界各国得分差异的动态变化来看,创新竞争力的标准差由81下降到76。说明各国创新竞争力的差异呈缩小趋势③创新潜力竞争力大幅下降导致了各国创新竞争力的差异呈缩小趋势,而加强创新投入竞争力与创新环境竞争力是今后提高创新竞争力的重要方式(从世界创新竞争力二级指标来看)。创新投入竞争力和创新环境竞争力对国家创新竞争力增强的贡献率最高。从各国得分的差异来看,2011年的情况与2015年类似,2015年创新投入竞争力的标准差最高达到14.4,创新环境竞争力的标准差也较大,为11.5。《国家创新蓝皮书:中国创新发展报告(2016)》指出“中国与世界领先创新型国家的差距仍然明显,而创新资源使用效率仍然是短板”,创新效率表征着投入与产出的实现程度,是对创新资源有效利用的表现,其具体含义是指在一定环境和资源配置下单位创新投入获得的产出,或者单位创新产出所需要的投入。创新效率作为衡量创新的一项直接指标,提高创新效率也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必要手段。
目的是出现方程,未知数的表示可以任意。预设是学生能用文字加数字等方式表示出式子。未知部分也可以用任意符号占位。比如:
5 创新的自身优势与经济意义,使国家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升成为可能
就创新自身来说,其在现实中对经济的重要作用显而易见。创新经济学已经有了近40年的研究,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4个方面。在财富创造方面,创新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作用于财富创造,实现财富的波动性增长。在竞争问题方面,彼得·斯旺认为创新推动竞争力的提升,并从马克思对创新在竞争性斗争中的理解得出了创新保证竞争力的作用。赵玉林认为创新成果本是稀缺资源,但随着技术扩散和被模仿,创新形成的垄断都是暂时的,要想取得竞争主动权必须抬高竞争门槛,加快创新以获得竞争力。在可持续问题方面,创新的另一个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是创新通过促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使技术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市场优势,又通过培育和发掘技术优势,形成技术经济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带来了经济结构变革,加快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具体表现在创新引起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促进了工业部门结构的变化、消费结构的变化和国际贸易结构的变革。在创新起源方面,创新的起源决定了创新离不开需求拉动与科技推动。创新在产业或产品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并不能被任何一方长期主导,却会在每个不同发展阶段恰当引入需要,这说明了创新在其来源中就对需求拉动和科技推动有客观需求。
6 创新激发进一步的创新,使国家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得以实现
国家核心竞争力是实现国家在竞争中谋求自身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创新不断地促进创新,使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得以实现。这主要体现在创新的反馈过程中:第一,创新为下一步的创新工作提供了基础;第二,创新能够激发出更多的创新活动;第三,创新的过程可以提高本身的研发水平,为进一步的创新提供保障。
创新激发创新使国家核心竞争力得以持续提升,主要是从影响力和潜力两个方面来体现的。第一,影响力方面。创新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遵循创新激发进一步创新的规律性特点,创新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实力,更重要的是拓展了辐射范围,对其他经济活动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力植入国家竞争力的影响范围中,最终形成核心竞争力。反过来,国家核心竞争力也将这种影响力反射到创新激励创新的形式中。第二,潜力方面。发展潜力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另一个标志,拥有国家核心竞争力就是持有长期性的发展优势,这种发展优势倾向于未来发展,区别于现有的竞争实力。创新激发创新对国家核心竞争力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不断地形成发展潜力,在创新激发进一步创新中继续形成创新、保持创新、带动创新,为持续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可能。由此,重视创新,更加注重创新所激发的进一步创新,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潜在实力,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动力效应。
7 结语
确定创新是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最关键因素,有利于更加全面地理解创新和国家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充分掌握创新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动力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将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作为重要战略部署,再一次将创新推向重要位置。这既是国家在自身发展优势与国际发展大势基础上,对当前和长远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也是在我国主要矛盾转变的基础上,对进入新时代所做的必然选择。创新是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最关键因素,为引导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指向,为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新视角。以创新促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有助于提高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
参考文献:
[1]黄茂兴.提升国家创新竞争力: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战略选择[N].人民日报,2011-12-12(7).
[2]秦云波,柳洲.国家创新竞争力研究述评[J].科技创业月刊,2013(9):1-4,13.
[3]吴金希.“创新”概念内涵的再思考及其启示[J].学习与探索,2015(4):123-127.
[4]佚名.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目标与策略选择[EB/OL].(2012-04-14)[2019-01-02].http://www.e-gov.org.cn/arti⁃cle-63602.html.
[5]佚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J].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01(3):182-204.
[6]佚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16-03-18(1).
[7]李喜先等.国家创新战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8]厉以宁,武常岐.创新发展与经济转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9]李寿生.企业创新发展方法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10]陈志平.以创新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N].长沙晚报,2018-03-15(14).
On Innovation is the Most Critical Factor to Promote the National Core Competitiveness
Wang Jiangbo,Dai Gangshu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Chengdu Sichuan 610000)
Abstract: Both innovation and national core competitiveness take development a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The im⁃provement of national core competitiveness by innovation runs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oriented national construction.Innovation is the most critical factor for the improvement of a country's core competitiveness,which lies in the following points.The new stag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new challenges it faces determine the urgency of national core competitiveness for innova⁃tion.The strategic position of innovation in China's strategic system determines the goal and content of the country's core competitiveness.Innovation is the source of enhancing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gaining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injecting competitive vitality and driving force into national core competitiveness.The advantag⁃es and economic significance of innovation make it feasible to enhance the national core competitiveness in all as⁃pects.Innovation stimulates further innovation and promotes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national core competi⁃tiveness.
Key words: innovation;national core competitiveness;promotion;most critical factor
中图分类号: G3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037(2019)2-6-6
DOI: 10.19345/j.cxkj.1671-0037.2019.02.002
收稿日期: 2019-01-06
基金项目: 201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观教育链研究”(14AKS020)。
作者简介: 王江波(1989—),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戴钢书(1954—),男,博士,教授,博导,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