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规制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食品安全论文,规制论文,因素论文,效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食品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政府监管部门应采取多种规制措施对食品供应链中的生产、流通、销售等活动进行监督管理,以保障食品安全。食品安全规制作为一种社会性规制,随着中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其有效性问题成为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 针对食品安全规制效果问题,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规制的有效性和效率的高低上。在食品安全规制有效性方面,研究认为,食品安全规制可以降低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即规制有效。例如,Antle(1996)研究认为,政府对食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尤其是食品生产环节进行监管,可以有效提高食品安全水平;Hooker(1999)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在食品行业进行规制除了可以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外,还可以增加食品出口量。Song and Chen(2010)对中国食品安全规制与食品贸易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食品安全规制虽然对中国短期食品出口产生了不利影响,但对长期出口却可以产生积极的作用。其他学者也支持“规制有效论”的观点(例如Henson and Caswell,1999;Miewald and Ostry,2013)。在规制效率的高低方面,有研究认为,食品安全政府规制可能使得规制成本大于规制收益,规制结果偏离规制目标,导致规制低效率。例如,Antle(2000)基于美国肉类产业的普查数据对食品安全规制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规制成本有可能超过美国农业部评估得出的收益,食品安全规制并未达到预期的效率。MacDonald and Crutchfield(1996)研究得出结论: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政府规制机构仅仅关注其中的食品企业工作场所卫生及技术等相关问题,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食品安全规制带来的成本大于收益,产生规制低效率的问题。目前国内学者关于食品安全规制效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规制失灵的原因、规制制度变迁、规制成本等方面(例如李丽、王传斌,2009;安丰东,2007;时洪洋、廖卫东,2009),对规制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的研究较为匮乏。 基于以上研究,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鉴于食品安全规制是一个包括食品生产企业与政府规制机构等利益主体在内的相互博弈的过程,本文首先构建静态博弈模型,分析食品安全监督频次、食品安全处罚户次数、食品工业产量、劳动力素质等因素对规制效果的影响,然后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对理论分析得出的结果进行实证检验,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二、食品安全规制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论释析 食品安全规制是包括消费者、食品生产企业、规制机构等在内的多个利益主体相互博弈的过程(Henson and Northern,2000)。为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不同的利益主体对食品安全规制有不同的要求与评判。政府规制机构对食品安全进行规制的目标是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实现社会公共安全①;同时,政府规制机构在实施规制措施之前会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只有当规制行为所带来的收益大于规制成本时,才会采取规制措施。食品生产企业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在做出生产决策时,会将政府规制所带来的外部成本考虑在内,只有当生产合格食品所带来的效益大于生产不合格食品所带来的效益时,企业才会选择生产合格食品。本文以博弈论为分析工具,构建食品生产企业与政府规制机构的静态博弈支付矩阵,引入食品价格、食品工业产量、劳动力素质等变量,对影响食品安全规制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 为便于分析,假定只有一个食品安全政府规制机构与一家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单阶段静态博弈。规制机构在此博弈中的选择是: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规制和不进行规制;食品生产企业的选择是:生产合格食品和生产不合格食品。 假设1:政府规制机构进行规制的概率为p,则不进行规制的概率为1-p;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规制时成本为,不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规制时成本为,这其中包括规制机构政绩减少、政府失责导致声望损失等方面。 假设2:企业生产食品产量为Q,成本为f(Q);当食品生产企业提供合格食品时,其价格为,当企业提供不合格食品时,其价格为,且>。企业生产合格食品的概率为q,则生产不合格食品的概率为1-q。 假设3:当企业生产不合格食品时,政府规制机构对其处罚金额为g,且处罚金额随政府规制成本的增加而增加。为方便后文实证分析,在此用食品安全监督频次m与食品安全处罚户次数n衡量政府规制成本,即g=g(m,n),且。也可以说,当食品安全监督频次与食品安全处罚户次数增加时,规制强度的加大使得规制成本增加,此时对生产不合格食品的处罚金额也在增加。 假设4:劳动力素质是培训成本的正函数,增加培训成本,劳动力素质将得到提高,从而有利于企业生产合格产品。反而言之,为了提高劳动力在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方面的素质,需要增加培训成本,因此,用a表示劳动力素质,t(a)表示企业为了提高劳动力素质而投入的成本,且t′(a)>o,即企业投入的培训成本随着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而提高。 表1列出了政府规制机构与食品生产企业的博弈矩阵。 下面分析求解上述博弈矩阵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此处以分别表示食品安全政府规制机构和食品生产企业的期望效用函数: 因此,该博弈模型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为: 可得,在成本与一定的条件下,随着食品安全政府规制机构监督频次与食品安全处罚户次数的增加,企业选择生产合格食品的概率也在增加,从而提高了食品抽检合格率,最终对食品安全规制效果产生积极作用。 (2)政府规制机构选择规制的概率与食品价格和、食品产量Q、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成本t(a)、处罚金额g(m,n)有关。由可得,当食品工业产量增加时,政府选择规制的概率降低。进一步分析可知,当食品工业产量增加时,规制机构的规制强度降低,使得企业选择生产不合格食品的概率增大,最终可能使得食品安全规制效果下降。由可得,当食品行业的劳动力素质得到提高时,由于存在佩尔兹曼效应②,政府规制机构选择规制的概率增大。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规制效果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并不是由政府规制机构的意志所决定,而是规制机构、食品生产企业的利益最大化行为及其扰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将这些因素综合考虑,才能把握中国食品安全规制体系的运行机理,从而准确评估食品安全规制效果。 三、食品安全规制效果评价的实证分析 在上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采用VAR技术实证分析中国食品安全规制效果与政府规制行为(以食品安全监督频次、食品安全处罚户次数表示)、食品行业劳动力素质、食品工业产量的动态关系。实证分析思路如下:①通过ADF单位根检验验证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为构建VAR模型奠定基础;②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确定各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③构建VAR模型,并检验其稳定性;④进行脉冲响应分析,研究变量受到的冲击对系统的影响;⑤进行方差分解,分析食品抽检合格率的预测方差被各变量所解释的情况。 (一)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 在食品安全规制效果指标选取上,食品安全政府规制能够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实现社会公共安全、保护弱势群体等目标,但很多规制收益难以准确量化,因此,大多数国内外学者选择食品中毒率、食品抽检合格率等作为规制效果指标。例如,Ravenswaay and Hoehn(1996)将食品合格率作为食品安全政策实施效果指标;Jensen and Unnevehr(1999)在衡量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对美国猪肉加工行业收益的影响时,采用的收益评价指标包括猪肉抽检合格率;Jacxsens et al.(2010)在评价美国食品安全规制的绩效时,将食品合格率水平与食源性疾病发生率作为反映政府食品监管系统效果的指标;刘鹏(2010)在对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变迁与绩效评估的实证研究中,选取年度食物中毒事故数量、食物中毒人数、食物中毒死亡人数以及食品抽检合格率状况作为衡量中国食品安全政府规制绩效的4个指标。基于以上分析及数据可得性,本文选择食品抽检合格率作为食品安全规制效果指标。 在食品安全规制效果影响因素指标选取上,本文选取规制行为因素(食品安全监督频次、食品安全处罚户次数)、食品行业劳动力素质、食品工业产量共4个变量作为影响因素指标。 在规制行为指标选取上,规制行为因素决定了食品安全规制的治理质量,进而对规制效果产生影响。Unnevehr(1999)在分析实施HACCP的成本收益时,将监管机构对生产企业的处罚次数作为规制行为指标,以反映规制成本;王珍、袁梅(2010)在构建地方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将食品监管人员数量、监管户数等作为投入指标,将食品违法案件的处理力度等作为监管过程中规制行为指标;王能、任运河(2011)将食品安全监督频次、食品抽检率、不安全食品行政处罚率作为监管有效性评价的投入指标。基于以上成果,本文用食品安全监督频次、食品安全处罚户次数两个指标衡量规制行为,以此检验政府规制行为因素对食品安全规制效果的影响。其中,监督频次用监督户数与应监督户数的比值来表示;食品安全处罚户次数是规制机构对食品生产加工业、食品批发零售业、饮食行业等不同行业的企业处罚次数的总和,并经过标准化处理。 在食品行业劳动力素质指标选取上,由于食品行业劳动力素质不可观测,且没有统计数据可以直接揭示劳动力素质水平,所以,本文采用中国分行业食品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作为衡量食品行业劳动力素质的指标③,用以解释其对食品安全政府规制效果的影响。 除食品安全政府规制行为、食品行业劳动力素质外,其他扰动因素也会影响食品安全规制效果。基于此,本文在VAR模型中加入食品工业总产值变量,用来代表食品工业产量④,以控制扰动因素的影响。通过前面的理论分析可知,食品工业产量的增加会降低食品安全规制的概率,进而降低规制效果。食品工业总产值变量的加入可以验证这个结论是否成立。 本文中所有指标原始数据的样本区间为1997-2012年。食品抽检合格率来源于《中国卫生统计年鉴》⑤以及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产品质量抽查公告》⑥;中国分行业食品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食品工业总产值数据来源于《中国食品工业年鉴》⑦;2001-2012年食品安全监督频次来源于《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2-2013年,历年),1997年、1998年、1999年3年数据来源于《中国食品卫生监督检测统计报告》⑧;食品安全处罚户次数来源于《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和《产品质量抽查公告》。表2列出了本文经济计量分析所使用的变量及其说明。 (二)单位根检验 为了避免所建模型出现伪回归,同时,脉冲响应分析及方差分解也是建立在误差向量满足白噪声序列向量这一假设的基础之上,因此,首先需要对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较为普遍的ADF检验方法对食品抽检合格率(Ln QR)、食品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LnLP)、监督频次(LnMF)、处罚户次数(LnNP)、食品工业总产值(LnQ)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 由表3和表4可见,时间序列食品抽检合格率(LnQR)、食品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LnLP)、监督频次(LnMF)、处罚户次数(LnNP)、食品工业总产值(LnQ)序列均为非平稳序列;而变量ΔLnQR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变量ΔLnLP、ΔLnMF、ΔLnNP、ΔLnQ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因此可判断序列,ΔLnQR、ΔLnLP、ΔLnMF、ΔLnNP、ΔLnQ均为平稳序列。 (三)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VAR模型中应纳入具有相关关系的变量作为因变量,而变量ΔLnQR、ΔLnLP、ΔLnMF、ΔLnNP、ΔLnQ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要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来确定(见表5)。由于滞后期的选择对检验结果有明显影响,本文根据AIC和SC最小信息准则,最终确定滞后期为2。 由表5中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ΔLnNP、ΔLnLP是ΔLnQR的Granger原因,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ΔLnQ是ΔLnQR的Granger原因,反之不成立;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ΔLnMF是ΔLnQR的Granger原因,反之不成立。也就是说,食品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食品工业总产值、食品安全监督频次、食品安全处罚户次数的变化会引起食品抽检合格率的变化。 (四)VAR模型及其结果 根据各变量的平稳性检验结果,建立如下VAR模型: 一个有意义的VAR模型必须是稳定的,因此,需要对所建立模型的稳定性进行检验,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发现,被估计的VAR模型特征方程所有根的模的倒数都小于1,即全部根的模的倒数均位于单位圆内,因此,模型是稳定的,这为后面的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奠定了基础。 图1 AR根检验 (五)脉冲响应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描述的是在随机误差项上施加一个标准差大小新息的冲击(来自系统内部或外部)对内生变量的当期值和未来值所产生的影响(动态影响)。 图2 ΔLnQ冲击引起ΔLnQR的脉冲响应函数 图3 ΔLnNP冲击引起ΔLnQR的脉冲响应函数 (1)在ΔLnQ冲击引起ΔLnQR的脉冲响应函数(图2)中,食品抽检合格率对食品工业总产值的长期响应为负。对于食品工业产量的一个标准差的正冲击,食品抽检合格率在第1期达到最大负反应,从第2期开始反应仍然为负,且有逐渐减弱的趋势,从第7期开始趋于稳定。也就是说,食品工业总产值的增加会降低食品抽检合格率。 图4 ΔLnMF冲击引起ΔLnQR的脉冲响应函数 图5 ΔLnLP冲击引起ΔLnQR的脉冲响应函数 注:横轴代表追溯期,这里为10。实线表示标准差新息的脉冲响应,虚线表示正负两倍标准差的置信带。 (2)在ΔLnNP冲击引起ΔLnQR的脉冲响应函数(图3)中,食品抽检合格率对食品安全处罚户次数冲击的长期响应为正。对于食品安全处罚户次数的一个标准差的正冲击,食品抽检合格率在第1期就达到最大负反应,说明食品安全处罚户次数的增加对食品抽检合格率有削弱作用。此后,除第3期外,这种反应为正,并在第2期达到最大,且有逐渐减弱的趋势。从第5期开始,食品安全处罚户次数对食品抽检合格率的影响基本趋于稳定,说明从长期看,食品安全处罚户次数的增加可以提高食品抽检合格率。 (3)在ΔLnMF冲击引起ΔLnQR的脉冲响应函数(图4)中,食品安全监督频次对食品抽检合格率的长期响应为正。对于食品安全监督频次的一个标准差的正冲击,食品抽检合格率在第2期达到正向冲击的最大正反应,在第3期达到负向冲击的最大负反应。从第6期开始,这种反应变为正向,并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弱,趋于稳定。这说明,食品安全监督频次的增加在长期总的影响是可以提高食品抽检合格率。 (4)在ΔLnLP冲击引起ΔLnQR的脉冲响应函数(图5)中,食品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对食品抽检合格率的短期影响为负,长期影响为正。对于食品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的一个标准差的正冲击,食品抽检合格率在第1期达到最大负反应,但从第2期开始,这种反应变为正向,并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弱,从第7期开始趋于稳定。这说明,食品行业劳动力素质提高可以改进食品安全规制效果。 (六)方差分解 方差分解提供了另一种描述系统动态变化的方法,该方法将系统的预测方差分解成系统中各变量冲击所做的贡献,用来评价各内生变量对系统的影响。本文基于所建立的VAR模型对食品抽检合格率的预测误差进行方差分解,以此分析食品抽检合格率被各变量(LP、NP、MF、Q)所解释的情况。 由表6可知,食品抽检合格率除了受来自自身冲击的影响外,食品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变动的贡献率在第2期达到11.7%,即中国食品抽检合格率变动的11.7%可以由食品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变动来解释,之后其贡献率逐期增加,在第6期后趋于稳定;食品安全监督频次变动对食品抽检合格率变动的贡献率逐期增加,且在第1期后有较快的增长,并在第5期达到最大值,之后趋于稳定,维持在4.1%,即食品抽检合格率预测方差的4.1%可以由规制机构监督频次的变动来解释;食品安全处罚户次数变动对食品抽检合格率变动的影响最大,在第2期就达到49.6%,之后逐期减少,但从第5期开始趋于稳定,基本上保持在46%的水平;食品工业产量变动对食品抽检合格率变动的贡献率从第2期开始具有长期稳定的收敛趋势,且其贡献率与食品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变动的贡献率基本相当。 四、主要结论 第一,本文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发现,长期来看,食品抽检合格率与食品工业产量、食品行业劳动力素质与反映政府规制行为的指标(食品安全监督频次、食品安全处罚户次数)之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食品工业产量会对食品安全规制效果产生负效应。这与本文理论分析结果是一致的。因此,随着近些年中国食品工业快速发展,食品工业产量逐年增加,为了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规制效果,政府应该加大对食品安全规制机构的财政投入,提高规制资源的使用效率,使得政府的规制投入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第二,本文通过方差分解分析发现,食品安全处罚户次数对食品抽检合格率预测误差的方差的贡献率远远大于食品安全监督频次、食品工业总产值、食品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的贡献率,基本保持在46.4%的水平。较之其他因素,食品安全处罚户次数对食品抽检合格率的影响更大。作为反映政府食品安全规制行为的另一个指标,监督频次的变动对食品抽检合格率变动的贡献率较低,基本保持在4.1%的水平。这说明,政府规制机构不同的规制行为对食品安全规制效果的影响是不同的,即食品安全处罚户次数的增加对规制效果的促进作用要远远强于监督频次的增加。因此,规制机构在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不仅需要增加监督频次,更需要加大处罚力度,以增大食品生产企业生产不合格食品的机会成本,从而提高食品安全规制效果。 第三,从脉冲响应所反映的系统对内生变量的动态影响来看,食品安全监督频次、食品安全处罚户次数、食品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都会将自身所受外部条件的冲击传递给食品抽检合格率。这说明,食品安全规制机构通过提高监督频次与处罚力度,可以提高食品安全规制效果;企业加大对员工技能培训的投入、提高食品行业劳动力素质,也可以在长期内提高食品安全规制效果。 ①关于政府的食品安全规制的目标,Roberts et al.(1996)研究认为,对于生产者而言,食品安全规制的目标是促进生产效率提高而产生额外收益,主要是产品加工设计过程的改进、进入新市场的可能性和保留老顾客等带来的额外收益:Beulens et al.(2005)认为,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食品安全规制能够实现社会公共安全、节约由食源性疾病产生的医疗费用和保护弱势群体;Vetter and Karantininis(2002)认为,食品安全规制的目标包括食品安全水平提高带来的社会看护费用、医疗费用的减少以及劳动者因患食源性疾病而不能工作所产生的损失的避免等。 ②佩尔兹曼效应是指工人的逆向行为对安全规制作用的发挥产生负面影响,最终使规制效果大打折扣。参见肖兴志、郭启光(2012)。 ③劳动力素质会对规制效果产生影响。例如,肖兴志、刘东雯(2010)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矿工素质对煤矿安全规制效果会产生影响,矿工素质下降是导致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难以好转的重要原因之一。 ④在已有关于食品安全规制的实证研究中,很少把食品工业产量作为解释变量考虑在内;但在其他领域,例如在煤矿安全规制绩效研究中,多数研究者会把煤矿产量作为解释变量(例如肖兴志、齐鹰飞,2008)。这些研究的思路对本文有所启发。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编):《中国卫生统计年鉴》(1998-2013年,历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产品质量抽查公告》(1997-2012年,历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网站(http://www.aqsiq.gov.cn)。 ⑦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编):《中国食品工业年鉴》(1998-2013年,历年),中国出版年鉴社。 ⑧张肃、李泰然、王京萍:《中国食品卫生监督检测统计报告》,《中国食品卫生杂志》(1998-2000年,历年)。食品安全监管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_食品安全论文
食品安全监管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_食品安全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