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量的贡献与局限性_心理测量论文

心理测量的贡献与局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贡献论文,心理测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关键词:心理测量 贡献 局限

心理学因其介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其理论与研究方法受到的非议较之其他学科为甚。而心理学科体系中的心理测量所遭受的非议更多。如众所周知的美国在1930至1940年间对测验运动的批判[(1)],前苏联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对心理测验的非议,以及心理测量在我国几起几落的遭遇。直至今日,仍存在着对心理测量的争议,一些人认为心理测量作用大,可测性强,可广泛应用于社会实践,持此种态度的人往往把测验奉若神明,深信测验分数是绝对可靠的。也有一些人认为心理测量作用不大,危害不小,应予禁止和取缔。两种意见各执一端。笔者认为,这种争论表明了心理测量的复杂多样性,不宜简单下结论。笔者不揣冒味,借此拙文探讨心理测量与心理科学的关系,分析心理测量的贡献与局限,以求对心理测量的长处与短处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一、心理测量与心理科学

心理测量是以心理统计学为基础,以心理测验为具体方法手段,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差异的科学。在心理科学的学科体系中,它是心理学基本理论结构中两大分支理论之一——差异心理理论的主要代表学科之一。

自古以来,东西方学者就对个别差异有过大量的论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一书中就提出,他的最高理想就是让每个禀赋不同的人各担任一种最适当的工作。他写道:“没有两个人生长得完全一样,每个人都以自己的自然素质而区别于另一个人,因此某种工作对这个人适宜,对另一个人则是另一种工作适应。”[(2)]为此,他曾根据人的个体差异而设计了专门的一套测验,为自己的“理想国”挑选合格的士兵。当然,用现在的尺度衡量,这个测验是相当粗糙的。

第一次对个体差异作出系统测量的人是一位天文学家。1816年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Bessel)发现,在观察星辰通过望远镜的铜线时,观察者的时间有一定的差异,他设法测量不同观察者,提出了“人差方程”。他指出,任何两个观察人员之间不但有这种人差方程(观察人员估计的误差),而且在这方程上的变异因时而不同。这是首次对个别差异作的数量研究。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对个别差异的认识与研究,可以追溯到孔子提出的“性相近,习相远”的命题。孔子考察了他的学生在智力、能力、性格、志向以及学习态度、学习专长等方面的差异。孟子对个别差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虽然差异心理思想源远流长,但对人的心理差异进行科学研究,还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事。差异心理学在欧洲产生,随后在美国得到长足的发展。

要研究个别差异必须要有测量个别差异的工具。所以个别差异的研究直接引起测量运动的兴起。在心理学史上,许多杰出的研究个别差异的心理学家,同时也就是在心理测量方面颇有建树的学者专家。如对心理测量作尝试性探索的三位先驱者。冯特在世界第一所心理实验室中研究人的心理的共同规律和一般趋势时,发现人们对于同一刺激常常会产生不同的反应。这个现象引起了他对个别差异的重视与研究,从而引起了心理测量运动。高尔顿首先研究了智力的差异,并想着手编制一种测量人类智力的量表。他首先提出了“心理测量”和“测验”两个术语,并于1884年创设了“人类学测量实验室”。卡特尔于1890年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提出了编制测验的某些重要观念,还编制了第一套关于握力、动作速度、触觉两点阈等十项测验。

西方关于个别差异的研究与测量,主要是沿着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两条途径发展的。在智力测验方面,法国的比纳和西蒙经过潜心研究,于1905年发表《诊断异常儿童智力的新方法》一文,首次提出了包括30个测验项目的量表, 这就是比纳——西蒙智力量表。从此以后,智力测验的理论和技术逐步得到发展,编制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智力量表。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推孟于1916年发表的《斯坦福——比纳量表》,以及韦克斯勒编制的学龄前儿童、儿童、成人智力量表。在人格测验方面,第一个编制者是武德沃斯(Woodworth)。他在1917年编制了个人资料记录,来测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士兵对军队的适应情形。它是对士兵的情绪稳定是否异常的测验。在此之后不断编制出一些很有价值的人格量表。其中最有影响的在自陈量表方面有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卡特尔16PF,艾森克人格问卷等;在投射技术方面有罗夏墨渍测验、默里(Murray)和摩根(Morgan)于1935年编制的主题统觉测验(TAT)等。

在西方心理测量学发展的影响下,本世纪二十年代我国也开始了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心理测量,至四十年代止,已取得相当可观的成绩。主要表现在,在一些院校开设了心理测量课程,并以心理测验测量学生;国外一些著名的心理测验被引进并加以修订,如陆志韦先生于1924年和1936年先后两次对比内智内测验进行修订;多种智能测验问世,如廖世承的团体智力测验,陈鹤琴的图形智力测验等;心理测量的种类较丰富,如智力测验、性格测验、兴趣测验、特殊能力测验、成就测验等;国内出版了近20种心理与教育测量方面的著作;受当时内政部、人事部等政府部门的委托,把心理测量应用于人事决策与管理,提高了心理测量的声誉。

四十年代后,由于国内战事频繁,心理测量处于停滞状态。全国解放以后,由于盲目学习苏联和“左”的路线影响,心理测量一直成为禁区。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心理测量才在科学的春天中得到复苏。1980年初,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首次开设心理测量课。1984年末,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全国心理学年会上,成立了心理测验专业委员会,加强了对测验工作的指导。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我国心理测量的研究工作得到较快的发展,取得了不少可喜成果。如林传鼎、张厚粲等参考国外材料编制了少年儿童学习能力测验,湖南医学院的龚耀先修订了韦克斯勒的三套智力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量表》,吴天敏修订了《斯坦福比量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修订了《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此外还有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的修订,我国心理测量工作者们还编制了《企业领导行为评估量表》、《中国少年儿童非智力个性因素测验》和《临床记忆量表》等。

我国台湾地区不仅拥有当前美国所有典型的心理测验中文版,而且集中了世界上许多先进国家编制的心理测验精华。台湾心理学家还创编出一些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心理与教育测验,如国民中小学适用语文成就测验、中国价值观量表、中央警官学校性向测验、少年犯罪量表等近百种。

纵观心理测量百年来的发展,呈现出如下特征或趋势:

1.从早期集中在生理解剖特性方面慢慢转向对心智活动的测量。如比奈早期度量头骨大小到提出30个测量题目的智力量表;

2.由测量简单的感知觉能力发展到测量复杂的高级认知能力。如早期卡特尔测量幼儿抓握、感知方向等到后来对记忆、思维、创造力的测量;

3.由笼统的单一量数评定个体间差异向以多个量数兼顾个别差异与个别类差异的转化。如早年比西量表给出的结果是分数:甲智龄为4岁,乙智龄为6岁,以此单一量数来评定甲和乙的区别;现今的智力测量、人格测量、态度测量所给的结果是一系列的数值,它们从心理学的若干方面,对个体的心理给予总体的描述。如韦氏智力量表分为言语和操作两个部分,言语量表中又分为常识、类同、算术、词汇、理解、数字广度六个分测验;操作量表中有图画补缺、图片排列、积木图案、物体拼组、译码、迷津六个分测验。测量结果除计算全量表的智商外,还可分别计算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韦氏量表采用离差智商作为智力估计的相对聪明度,兼顾了个体与个体间的差异,以及与样本常模的差异。

4.心理测量与实验心理学和心理学的定量研究从交织到分科,再到趋合,这表明心理测量与别的心理学科联系日益密切,在更大的定量范围内进行心理测量的研究。

从心理测量发展的趋势可看到,其发展主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影响,如智力测量的发展,先是受斯皮尔曼智力双因素理论的影响,继而是瑟斯顿的智力多因素理论、吉尔福特的三维智力结构理论,再到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智力理论,无不给予智力测量的发展以巨大影响,推动了智力测量研究的深入发展。另一影响则是来自数学特别是统计学的发展,它们使心理测量的理论、技术、测验的编制方法日益精湛。如早期的测量采用等级相关、列联相关就算是高水平了。随着因素分析理论的出现,导致心理测量有了新的方法与手段。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更是为心理测量数据处理、测验实验等带来极大便利,使心理测量的研究及应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心理测量的贡献

追溯心理测量产生发展的历史,探讨心理测量在心理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心理测量的产生与发展,为心理科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首先是为心理科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心理测量为人类研究心理的个体差异提供了具体方法和手段,成为构筑差异心理理论的重要基石。人的心理活动既有其共同性的一面,也有其特殊性的一面。研究个别差异可以揭示人的心理的特殊规律,而共同性即寓于特殊性之中,无特殊性既无共同性,所以揭示了个别差异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规律,同时也对探索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大有裨益。

心理测量对心理科学理论的贡献还体现在,对个别差异的研究成果日益丰富,越加科学,有力地推动了各应用心理学科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如自桑代克把个别差异问题纳入教育心理学体系以来,几乎所有的教育心理学著作都列有这方面的内容。心理测量、差异心理学对个别差异的研究成果越丰富,越科学,那么,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也就会越丰富、越科学。儿童发展心理的研究、医学心理、管理心理等应用心理的研究莫不如此。心理测量是心理研究必不可少的基本方法和工具。

其次是为心理科学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作出了巨大贡献。心理测量通过对人类能力、人格、态度等心理现象的测量,在不断深化人们对这些心理现象本质认识的同时,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类心理与教育测验在鉴别智愚、选拔人才、指导就业、临床诊断和预测、评价学生学业成绩以及实验设计诸方面,发挥了工具之效能,对推进教育、医疗、管理等社会生活起了积极的作用。

与社会生活紧密相关,为社会生活服务是心理测量这门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许多心理测验就是应当时社会之急需而面世的。如法国心理学家比奈1905年受巴黎教育当局的委托,编制一套测验用来鉴别有智力缺陷的学生,让他们进入不教授标准课程的学校,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此举使比奈成为智力测验的开山鼻祖,从此智力测验成为测量智力的一种工具。

再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加入协约国出兵欧战,要在短时间组织成功一个大军队,而军队中完善的组织要人当其事,事事得人,要做到这一层,必须以个人的能力以选择新兵,分配工作。当时美国军队就请了许多心理学者主持其事。考查个人能力的方法莫善于智力测量,但是要在短时期内测量一百多万士兵,个人测验当然不适用,因此引用团体测量的方法。当时奥蒂斯(Otis·A·S·)与推孟已有团体智力测验的编造,军队心理学家就以此为根据编造一个团体智力测验,也即陆军智力测验(Alpmy Alpha Test)。这次应用成功以后,团体测验的价值乃为大家所公认,不复如先前对团体测验的怀疑了[(3)]。

时至今日,随着心理测量学的发展,各类心理与教育测验不仅在心理与教育领域中显示出它的理论和应用的价值,而且在诸如小儿科、精神病科、社会学、法学和企业管理等其它应用领域,愈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获得广泛的应用。

心理学不仅是一门学术性的科学,而且是一门重要的职业科学,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三、心理测量的局限

正如世上万物一样,心理测量并非尽善尽美、白玉无瑕。由于种种原因,有其自身的局限与不足。

首先,心理测量具有极强的间接测量的性质。在物理测量中,用尺子、称、温度计这类的尺度可以直接地测量。但是智力、学力、性格等是通过间接地并相对地测量它们的外显行为来加以测量的。因而心理测量的精确远远劣于物理测量。评价心理的标准(尺度)要确立起物理测量那样绝对、普遍的尺度,至少目前说来是不可能的。

其次,心理测量的对象即心理测量内容所依据的理论尚不完善。如什么是智力、什么是人格……心理学家众说纷纭,至今未有统一的定论,理论上的不完善必然导致心理测量方法和技术上的局限性。未有统一的定论,因而量表的公平性、准确性就难以有统一的标准,其具体操作也就不好把握,量表的效度(是否测到所要测的东西)也不好把握。测量的三个要素即测量对象、测量工具、测量结果均受其累。

第三,由于上述两个原因,作为心理测量的工具——心理测验的编制是比较复杂困难的。一个良好的心理测验必须经过标准化处理。标准化是指测验的编制、实施、记分以及测验分数解释的程序一致性。因此不仅测验的编制要专业人员来进行,而且实施者也必须是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来承当。只有训练有素的心理测验工作者才能胜任测验的选择、实施、记分以及对测验分数作出解释。测验的常模是某一标准化样组在一定时空中实现的平均成绩。地区不同,常模也就不同,城市儿童与农村儿童的文化背景不同,常模当然有异;经过相当年限以后,社会经济文化有了发展,常模也要变动。因此,即使是一个原来良好的测验也不能不分时间、地区到处乱用。

第四,心理测量仅仅是研究差别心理的手段方法之一。而不是人们判断比较个体间差异的唯一手段和方法,因此其作用是有限的,不是万能的,须要与其它研究方法交叉验证。测量、测验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尽量客观的数量化资料——量度,主要着眼于提供客观的资料本身,而评价则把重点放在资料和涵义的解释上。评价不借助于测量和测验,就难于成立。但评价的资料不仅是测量和测验所提供的数量资料,而且借助于观察法、谈话法、轶事记录、录音等获取的非数量化资料,这些资料也是极其重要的。

此外,心理测量的发展还受到诸如政治观念、文化背景、经济条件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如三十年代的苏联和五十至七十年代我国受政治观点影响将心理测量斥为伪科学,持禁止和取缔的态度。

充分认识心理测量的局限与不足将会有助于我们理解对心理测量的不同意见的争议,从中吸取其合理的意见,弃去不科学的偏见。对待心理测量全面否定或全面肯定都是片面的。

正确的态度应当是:心理测量是研究个别差异的必要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它必须与其它研究方法结合起来使用;通过心理测验对个别差异加以量化是必要的,但不能迷信量化,而应当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引进西方的有关量表是必要的,但不能照抄照搬,而应当科学地加以修订,以使其适合我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当前的现实情况;我国心理测量工作者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制订有中国特色的测量量表,但不能乱编,更不能滥用;任何测验手段和测量工具都有不完善的地方,只能作为决策的辅助工具,不能单纯依靠它来确定一个人的发展与“命运”。总之,只有用科学的态度认知和应用心理测量,才能使它发挥出正当的效能,也才能促进心理测量科学的健康发展。

标签:;  ;  ;  ;  ;  ;  ;  

心理测量的贡献与局限性_心理测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