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榭山房集》佚文辑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山房论文,佚文辑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光绪十九年(1893)钱塘汪氏振绮堂补刻本《樊榭山房集》①,是最为全备的厉鹗诗文集版本,已经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标校出版。然而厉鹗一介布衣,家境贫寒,其殁后不久,部分文稿也不幸遗失了,故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谓其“生前文字,散佚不少”②。今人在研究中不断的发现厉鹗佚文,并撰文刊布③④。今于诸家之外,复辑得厉鹗《樊榭山房集》集外文若干,诠次并略作考证如下。 一、《中晚唐人七言绝句》序 唐人诗无体不佳,唯绝句感人为最。盖异于古体之聱牙而俪偶不拘,人工至矣,天趣转生,本事抒情,旗亭椒壁之所窃记者皆是也。宋孝宗尝语洪容斋云:宫中无事,日编唐人绝句至六百首。容斋对以可得五千首。归而搜括小说中神仙、妇女、鬼怪之作,以充其数,仅得十之三,因以进御,世所传《万首唐人绝句》者,固不无丛杂矣。明杨用修有《唐绝搜奇》之选,专意情艳,所登甚隘,未为善本。祓江先生暇录唐人绝句自娱,祧盛唐而祖中晚。予得其手抄本读之,与诸家所采特异,大历以后之诗取清微而遗卑弱,会昌以后之诗特取隽快而斥纤秾。目遇境随,情紬语出,不仅言格调而格调转新,不徒喜声华而声华自淡,沨沨乎若我欲言之而古人已言之也,若古人言之而即我言之也。回视景云、开元诸公古律,高秀雄拔,千古所宗。而绝句如土鼓苇篇,尚有浮闷之音。以云善感人,而兴、观、群、怨之旨皆备,断非中晚莫属,亦非兹选莫属。亟劝祓江开雕,以公海内。世不少恬吟密咏、善于领取之人,则瓣香所在,选者之功不与作者等乎?雍正元年十月二十日,钱塘厉鹗拜书于东城之无尽意斋。 此文载国家图书馆藏汪埙《中晚唐人七言绝句》卷首,清雍正间韩江陈法祖刻本。汪埙(?-1750),字祓江,为翰林院检讨、福建布政使汪楫之孙,以字显于世。原籍安徽休宁,祖辈寄籍扬州。汪埙生平事迹不可详考,据厉鹗《朝议大夫候选主事马公暨元配洪恭人墓志铭》所载,汪埙为郡庠生时娶马曰琯、曰璐之妹,与“扬州二马”有亲,又据徐用锡(1657-1737)为汪楫《观海集》所作之序云:“祓江与予交最久,虽细事必有始终。好古嗜学,东南之名流多与之游。”④可知汪埙雅好交游。他是厉鹗最早结识的扬州友人之一。厉鹗《(宋诗纪事)序》云:“予自乙巳后,薄游邗沟,尝与汪君祓江,欲效计有功搜括而甄录之。”后汪埙中途“以事罢去,遂中辍”⑤。但两人合计辑纂《宋诗纪事》仅比《中晚唐人七言绝句》的编定晚一年,很难说此巨著的编纂初衷没有受到汪埙的启发。乾隆十五年(1750)汪埙卒,厉鹗有《哭汪祓江》诗,其中“自失芜城友,于君计已三……寂寥那可见,挥泪满江潭”之句⑥,充满同道凋零之悲。 历来论厉鹗诗者,多将厉鹗视为宋诗派的中坚。晚清王培礼谓:“谈宋派者,仅查初白、厉太鸿孤鸣其间。初白俭啬而芜缓,太鸿猥细而虚骄。其于苏之超迈空灵,黄之钩深致远,概乎其未始有闻。”⑦实则厉鹗一贯秉持着“唐宋兼宗”的开明诗学观。厉鹗没有系统的诗学著作,他的诗学思想散见于其文集序跋和诗文作品的只言片语中。他在《〈无悔斋诗集〉序》中对周京诗歌中的“唐音”表示了钦佩之情:“其豪也根于理,其健也阅乎境,岑、杜、储、王之遗响,若去人不远。”⑧评挚友赵昱诗亦谓“格高思精,韵沉语炼,昭宣备五色,锵洋叶六义,胚胎于韦、柳、韩、杜、苏、黄诸大家,而能自出新意,不主常故”⑨。此序则明确反映出厉鹗对于“清微隽快”的中晚唐绝句的喜好与推崇。尽管仅论及七绝一体,却能够窥见他对整个中晚唐诗的态度,这也是厉鹗对唐诗的具体审美要求。 二、《畅余集》序 昔仲长统论《乐志》,潘安仁赋《闲居》,其辞若恬愉冲淡,使人有摒弃埃壒之意。乃迹二子之所终,皆以簪绂负累为世所窃笑,彼岂徒托之辞哉?其中无所自得,始虽暂寄高闲,久之而遂动于名位,所必然也。浒江先生早入词馆,遭逢盛世,与二子所遇不同,而《乐志》《闲居》之作,在二子当日所自期而不果者,先生且兼得之。以悠游林水而歌咏太平,此《畅余集》之诗所为作也。盖先生自丙申归田后,筑篠园于扬州之西郊,其地爽垲闲旷,竹木交荫,凭虚望远,可以瀹性灵而外形役。扁舟双屐,往来其间,为事也简矣,为志也约矣。志约故气舒,事简故神惬,宜其发于声者,广而不溺,敛而不枯。无佞也,故秀远而不繁缛;无忧也,故幽深而不结轖。世之读是集者,充然足以见其中之所存,岂不使二子远丑于千载也哉?“畅余”,园中轩名,取《南史》刘灵预语,因以氏其集云。丙午初夏十日,钱塘厉鹗。 此文载程梦星《今有堂诗集》卷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第42册收录。程梦星(1679-1755),字午桥,号洴江,又号香溪,官至编修。康熙五十五年(1716)告归扬州,购置“篠园”。《扬州画舫录》载:“篠园本小园,在廿四桥旁,康熙间土人种芍药处也……康熙丙申,翰林程梦星告归,购为家园。于园外临湖浚芹田十数亩,尽植荷花,架水榭其上。”⑩ 厉鹗此序作于雍正四年(1726),但此时程梦星与扬州诗人往来并不多。其《〈今有堂诗后集〉自序》云:“余向刻《今有堂集》凡四卷,皆五十以前所作诗也。自雍正乙巳遭家多故,又同社诸子皆散处四方,遂老懒不常为诗,间有酬应,辄随手屏弃,故十年之诗多不存。乾隆丙辰返新安故里,道中遣兴,复稍稍为之……钱塘厉樊榭、陈竹町客马懈谷之玲珑山馆,天门唐南轩、仁和杭谨浦、甬上全谢山、吴兴姚薏田尝往还邗上,十年来广陵倡和称极盛。余以弇鄙厕名其间,故诗较昔年为多。”(11)《今有堂集》所收诗四卷,唯《畅余集》作于扬州,或因厉鹗在扬州诗坛声名颇著,故程梦星初归扬州时,便请厉鹗为是集作序,而集中反映午桥与其他扬州诗人交往的诗作却寥寥无几。 至乾隆初年,扬州盐商马曰琯、马曰璐兄弟举“韩江诗社”,程梦星方加入唱和。《今有堂诗后集》中预诗社集会的作品甚夥,程梦星以前辈身份著称于扬州诗坛,“篠园”也成为韩江诗社集会之地,《扬州画舫录》谓午桥“每园花报放,辄携诗牌酒榼,偕同社游赏,以是推为一时风雅之宗”(12)。樊榭有诗谓“醉宜摇棹去,诗向倚栏成。地主饶幽兴,流连待月生”(13),即是对篠园集会景况的生动诠释。 三、《静春堂诗集》跋(14) 静春诗似黄陈学杜,往往以苍硬、盘郁出之,当是去宋未遥,不染元人纤靡之习耳。《八月一目雨后》七古一篇,意气摆脱,才情奔放,具体大苏矣。抄本多讹字,改定觉眼界爽朗,谁云“误书思之,更是一适”邪?丁未七月二十七日,半村学人厉鹗记。 此跋载袁易《静春堂诗集》卷末,文渊阁《四库全书》收录。《四库全书总目》记此书为“两淮马裕家藏本”(15)。马裕为马曰璐之子,知此书尝为马氏“小玲珑山馆”所藏。《樊榭山房集》中有雍正二年所作《菩萨蛮·马佩兮梅花卷子寓骑省之戚征予赋此》词一首,可知厉鹗与扬州二马的交往至少不晚于本年,但此时他们之间往来并不频繁。据方盛良《(樊榭山房集)集外词跋五则》一文所辑厉鹗佚文,知厉鹗雍正七年在小玲珑山馆校录《草堂诗馀》(16)。而《〈静春堂诗集〉跋》作于雍正五年,可将厉鹗在小玲珑山馆校书的具体时间提早两年。 袁易(1262-1306),字通甫,元代文学家。元人诗歌整体学唐,并多有纤靡之气。厉鹗则指出袁易诗学杜甫,苍硬盘郁,七言古诗则有苏轼风味。厉鹗曾点评过老杜之诗,集中亦有不少诗作流露出学步苏诗的痕迹。尽管由于生活经历的局限与个人性情影响,他本人诗作格局较为狭窄,多吟咏山水之作。但其学诗亦注重转益多师而自出机杼,于杜甫、苏轼等前代大家之作谙熟于胸,故论诗时常能连类引譬,此跋即为一例。 四、《东城杂记》序 杭城东曰东园,地饶水竹蓏,翛然清远,先君子因家焉。小子生于是,居已三十馀年,凡五迁,未尝离斯地也。每欲考里中旧闻遗事,而志乘所述,寥寥无几。邻翁野叟拙朴,无可与语者。因从故籍参稽,每有所得,辄掌录之。又于友朋质问,复得一二,虽见闻狭隘,或遇嘉客见临,聊举为茗碗间谈资尔。或曰:古杭事綦繁,何不推广成书,而区区方隅?为笑应之日:姑有待。雍正六年春三月十有二日,樊榭山民厉鹗书于野人舟。 此文载厉鹗《东城杂记》卷首。《东城杂记》一名《东城掌录》,《四库全书总目》云:“杭城东地日曰东园者,宋故园也,其名见于《宋史》。鹗家于此,为考里中旧闻遗事,舆记所不及者八十五条,厘为上下二卷。”(17) 《东城杂记》初以抄本形式流传,汪璐《藏书题识》载朱文藻语:“此文藻手钞……振绮堂主人得其初稿有年,乾隆丁亥又得其手书续稿,因合前后录为二卷。”(18)《拜经楼藏书题跋记》著录该书:“国朝厉鹗著,有杭世骏及厉自序,先君子(吴骞)手校,记简端云:《东城杂记》二卷,从知不足斋借钞,渌饮言此尚非足本,惟郁陛宣茂才‘东啸轩’藏本最佳,当更求勘之,甲辰秋七月。”(19)嘉庆二十五年(1820)汪氏振绮堂刊刻此书,汪远孙识云: 《东城杂记》二卷,钱塘厉征君樊榭撰。征君与先本生曾大父鱼亭公友善,每一书成,辄就商可否,是以著述手稿多藏余家。是书为未定之本,其中涂乙添注较外间传钞者颇有增益……略加诠次,付之剞劂……嘉庆庚辰夏,五里后学汪远孙识。 此书今尚有道光三十年(1850)伍崇曜《粤雅堂丛书初编》本及光绪七年丁丙《武林掌故丛编》本。厉鹗此序交代了该书的成书细节。 五、《蜕岩词》《贞居词》跋 近得张外史《贞居词》一卷,又校定《蜕岩词》讹字。消遣馀春,殊不冷落。鹗。 外史词翰高绝,即作乐章,气韵亦自不凡。予爱书之,不计字画之工拙也。乾隆丁巳醉司命之夕,入春八日,风雨萧然,录毕记此。樊榭生厉鹗。 两文应同作于乾隆二年。一载张翥《蜕岩词》卷末,一载张雨《贞居词》卷末,辑自民国上海古书流通处景印《知不足斋丛书》本(20)。厉鹗《蜕岩词》跋有二篇,其一光绪十一年振绮堂《樊榭山房集》初刻本据《两般秋雨盒随笔》录入《樊榭山房集·集外文》(21)。其中“足继白石、梅溪、草窗、玉田诸公之后”,《集外文》作“足继白石、梅溪、草窗、玉田之后”。落款“樊榭生厉鹗书”,《集外文》“书”后衍“后”字(22)。 元人张翥(1287-1368),字仲举,号蜕庵。以翰林学士致仕,封潞国公。以诗文知名,作词宗姜夔、吴文英。张雨(1283-1350),字伯雨,号句曲外史,钱塘人。工诗文,擅书画,晚年隐居杭州。厉鹗诗中不乏对张雨其人的追慕,如《北郭纪游四首·散花滩》中有“当年张外史,此地有行窝”之句(23),可知厉鹗对张雨词作的赞誉,很大程度上也源自于对其人生经历与处世方式的认同。 六、《武林旧事》跋 修门出处,见宋《招魂》辞中李善注:郢,城门也。郢盖楚都,宋人遂借为都,门之称。若吾杭地名,则无此也。绣谷先生偶误,不可以不辨。乾隆壬戌九月五日,厉鹗记。追思吾友下世已十年,不禁泫然。 此文辑自汪璐《藏书题识》卷一。《藏书题识》引吴焯跋语曰:“《武林旧事》十卷,元周密公谨撰,此虞山毛氏旧本,余得插诸架……《旧事》十二卷,杭刻其六,全者在吴人袁飞卿家,海盐姚士麟续刻五卷。其第一棊待诏诸篇此本无之,当为录补,尚阙一卷耳。康熙戊戌春王十有九日,秀谷亭主”。又曰“是岁闰中秋,又得毛氏汲古阁旧本,方见潜夫原序,并卷尾元明人二跋,亟为录补”(24)。 吴焯(1676-1733),字尺凫,号绣谷,别号蝉花居士,著《药园诗稿》、《陆渚飞鸿集》等,并善填词。吴焯年辈长于厉鹗,在杭郡文坛早有声名。《两浙輶轩录》谓其“幼耽吟讽声律,偶属辄惊长老”(25)。厉鹗也推赏吴焯《玲珑帘词》“寓托既深,揽撷亦富,纡徐幽邃,戃怳绵丽使人有清真再生之想”(26)。 吴焯喜藏书,其“瓶花斋”聚书万馀种,厉鹗常往来斋中,借阅庋藏。吴焯殁后,厉鹗与其子吴城敦复继续保持着密切往来,使这段友谊延续至两代人。厉鹗友人赵昱尝谓“绣谷藏书颇矜惜,不轻借人,独许予钞,予所藏多绣谷亭本。予偶得善册,先生见之亦必取以勘定”(27)。据《藏书题识》所载朱文藻语曰:“此书二本,一是小山堂钞本十卷,一是嘉靖庚申陈柯重刻本。”(28)知吴焯殁后此抄本《武林旧事》归赵氏“小山堂”所有,厉鹗寓目此书应在此时。黄裳先生《来燕榭书跋》记此“钱塘吴尺凫先生瓶花斋手批校本”《武林旧事》版本情况与藏递过程较详,可参看(29)。 七、《兰藻堂集》序 春秋旧地,犹传檇李城边;吴会新吟,近数梧桐乡里。则有五陵鼎族,四姓才人,策名上第,少于陆士龙入洛之年,出宰南天;早似荀中郎作镇之日,风生判牍,讼不曾留。响答诗筒,才应无碍。画帘写罢,居然夸五字之城;秋卷装成,岂仅博一升之饭。涤笔在冰瓯雪碗,寄情非错彩镂金。念贾岛佛,我方为李洞之服膺;唤太白仙,世不乏贺公之赏鉴。乾隆丙寅秋日,钱唐同学弟厉鹗。 此文载舒瞻《兰藻堂集》卷首,《清代诗文集汇编》第316册据清乾隆十八年刻本影印。舒瞻(?-1747),字云亭,满洲镶黄旗人,乾隆己未进士,官浙江平湖知县。 嘉兴府平湖县自康熙末期即文风鼎盛,有“洛如诗会”,与会者多达四十人。乾隆初年,平湖当地文人张云锦等人又举“东湖吟社”。厉鹗与张云锦早在雍正九年共入《西湖志》志局修志而相识,晚年又与“东湖吟社”成员往来密切。乾隆十一年秋,舒瞻自平湖来访,厉鹗同友人施安、吴城诸人陪同游览西湖,并有诗作《中元夜同舒云亭明府竹田瓯亭诸君泛湖》,此序当作于是時。 八、《因树亭诗抄》跋 外鲜声利之扰,居有池林之观,自师万物,游畋文史,萧闲简远,流形于诗。 此文辑自《国朝杭郡诗续集》,写作时间不详。吴奂,字耕民,号艺门。厉鹗《秋林琴雅》载《琐窗寒》(为吴耕民赋因树亭。)词一首,知此人亦为樊榭吟侣,“因树亭”应为其居处之地。 九、词跋三则 吴吴山仪一,髫年游太学,名满都下,尤工于词。王新城晚年有《寄怀西泠三子》诗曰:“稗村乐府紫山诗,更有吴山绝妙词。此是西泠三子者,老夫无日不相思。”其为前辈推重如此。 张渔川词删削靡曼,归于骚雅,其研词炼意以乐笑翁为法。读《响山》一编,觉白云未远也。 闵玉井填词在中年以后,与松泉、葑田竞爽邗上。松泉清俊,葑田绵虚,玉井殆欲兼二子之长。 三则跋语均载冯金伯《词苑萃编》,《续修四库全书》第1733册据清嘉庆 刻本影印。吴仪一(1647-?),字瑹符,又字舒凫、吴山,钱塘监生,著有《吴山草堂集》,《国朝杭郡诗续辑》谓其生甫“五月能语。……生平于书靡不读。……所撰有《梦园别录》四百馀种,今已散佚”(30)。据此跋知吴仪一工于词作,词名曾为王士禛所赞。 张四科(1711-?),字喆士,号渔川,陕西临潼人,寓居江都,为扬州“韩江诗社”重要成员,与厉鹗过从甚密。乾隆八年,厉鹗五十一岁时在扬州纳妾刘氏,曾作《十一月十三日广陵纪事戏答诸同人作二首》,其一有句云:“名士肯分闲馆贮(自注:谓嶰谷、半查),词流许借聘钱来(自注:恬斋、西畴、南圻、渔川)。”(31)知此事虽由马氏主之,陆钟辉、张四科等友人亦出资助成其美事。 除《响山词》四卷之外,张四科另著有《宝闲堂集》六卷。《清代诗文集汇编》第331册据乾隆二十四年刻本影印其诗词集,未见此跋。厉鹗跋语中“乐笑翁”为南宋张炎别号。厉鹗论词推尊姜夔、张炎,主清空骚雅。渔川作词亦属此一路,故厉鹗有此誉。由此跋也可看出,乾隆初年厉鹗主持扬州文坛坛坫,与之过从甚密的文士,在创作倾向上也多受到他的影响。 闵华,字廉风,号玉井,江都人,著有《澄秋阁诗集》。厉鹗与闵华相识甚早,情谊深厚,集中赠答之作甚夥。闵华善诗,杭世骏谓其“以诗名江淮者二十年”(32),其词集今不传。《全清词·雍乾卷》据《春华阁词》、《昭代词选》、《国朝词雅》辑录其词作10首。由厉鹗此跋知闵华在扬州亦有词名。松泉为江昱号,昱字宾谷(1706-1775),广陵人,有《松泉集诗》、《梅鹤词》等。吴廷采,字葑田,徽州人,二人均工词作。 以上共辑录厉鹗佚文十二篇,综其要者而言,这些文章具有三方面的价值。第一,体现出厉鹗宏通的诗学观。第二,反映出厉鹗的读书趣向及学养积累,以及他本人著书立说的过程。第三,由大部分序跋文,可以更好的了解厉鹗的交游情况,并由此窥见清代中期两浙、扬州地区的文坛生态。 注释: ①钱塘汪氏振绮堂刻本《樊榭山房集》分为初刻本与补刻本两种。补刻本卷首录有高学治光绪十九年(1893)所题像赞,故此本当刻毕于此年。比起光绪十一年(1885)初刻本,补刻本又加入《集外诗》29首、《集外文》21篇、《挽辞》等内容。 ②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中华书局,1963年,第138页。 ③于中航、孙忠梁:《记厉鹗、周京与汪沆书》,《文物》,2013年第4期;闵丰:《厉鹗集外佚文辑释》,《文献》,2015年第2期。按闵丰文中提及夏承焘、朱则杰、田晓春、方盛良、谢海林诸人的辑佚文章,此不赘述。 ④徐用锡:《〈观海集〉序》,《观海集》,雍正十一年(1733)刻本。 ⑤厉鹗:《宋诗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页。 ⑥厉鹗:《樊榭山房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1618页。 ⑦王礼培:《小招隐馆谈艺录初编》卷三,《中国诗话珍本丛书》,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第818页。 ⑧厉鹗:《〈无悔斋诗集〉序》,《樊榭山房集》,第750页。 ⑨厉鹗:《赵谷林〈爱日堂诗集〉序》,《樊榭山房集》,第731页。 ⑩李斗:《扬州画舫录》,广陵古籍刻印社,1984年,第325-327页。 (11)程梦星:《〈今有堂诗后集〉自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第42册,齐鲁书社,2001年,第69页。 (12)李斗:《扬州画舫录》:第327页。 (13)厉鹗:《程洴江编修招集筱园水亭分韵》,《樊榭山房集》,第1303页。 (14)闵丰《厉鹗集外佚文辑释》亦提及此跋,因该书较易得故未列入文中。本文复将该跋胪列于此,以省读者翻检之劳。 (15)《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97年,第2226页。 (16)见方盛良《〈樊榭山房集〉集外词跋五则》一文中所辑厉鹗佚文,《文献》,2007年第2期。 (17)《钦定四库全书总目》,第973页。 (18)汪璐辑:《藏书题识》,《丛书集成续编》,第71册,上海书店,1994年,第181页。 (19)吴寿旸:《拜经楼藏书题跋记》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125页。 (20)中华书局影印本《四部备要》第81册收录《蜕岩词》二卷,为上海中华书局据厉樊榭校本校刊。厉鹗跋后另附高野侯识语一篇:“夏正乙卯秋八月,从‘来鹭草堂’借得厉樊榭征君手校本。出鲍本对斠一过,互有得失,附录眉间,以俟博雅者审定焉。西湖野侯高兴牧记于歇浦寓庐。”按鲍廷博《知不足斋丛书》本《蜕岩词》即厉鹗校本,不知高野侯所云“厉樊榭徵君手校本”何谓?野侯(1878-1952)字时显,号可庵、欣木,一作兴牧,浙江余杭人,清末举人,画家、鉴赏家。 (21)按,诸馆藏目录一般均将振绮堂《樊榭山房集》初刻本刊刻年代著录为光绪十年,但根据汪曾唯《集外曲》跋语“光绪十一年乙酉冬,钱塘汪曾唯”的落款可知,初刻本应于光绪十年始刻,十一年方刻毕。见《樊榭山房集》,第950页。 (22)厉鹗:《〈蜕岩词〉跋》,《樊榭山房集》,第1723页。 (23)厉鹗:《北郭纪游四首·散花滩》,《樊榭山房集》,第67页。 (24)汪璐辑:《藏书题识》,《丛书集成续编》,第180页。 (25)阮元:《两浙輶轩录》,《续修四库全书》,第168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531页。 (26)厉鹗:《吴尺凫〈玲珑帘词〉序》,《樊榭山房集》,第754页。 (27)赵昱:《吴大敦复游京师,重得先公所藏宋刻丁卯集,题诗索和赋正》,《爱日堂吟稿》卷十一,《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6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529页。 (28)汪璐辑:《藏书题识》,《丛书集成续编》,第180页。 (29)黄裳:《来燕榭书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82-85页。 (30)吴振棫编:《国朝杭郡诗续辑》卷二,同治十三年(1874)同里丁氏重刊本。 (31)厉鹗:《樊榭山房集》,第1229页。 (32)杭世骏:《闵莲峰〈双清阁诗〉序》,《道古堂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42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291页。标签:樊榭山房集论文; 清代诗文集汇编论文; 续修四库全书论文; 扬州画舫录论文; 乾隆论文; 雍正论文; 武林旧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