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素质课改背景下,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思想,在高中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的改革引导作用。生物作为高中阶段重点学科,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需要考虑到核心素养教学改革发展目标,就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生物学综合素养。鉴于此,本文主要围绕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内涵,以及具体培养路径展开有效分析。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核心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6-218-01
前言: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工作定位和方法有效转变,教师开始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因此,在具体落实教学工作时,教师需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对生物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和优化,打造全新的生物课堂,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物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科素养。
一、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内涵分析
在高中生物教学领域,核心素养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思想,所包含的内涵十分丰富。具体体现在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能力、社会责任四个层面[1]。也就是说,教师在组织生物教学活动时,需要从思维、能力、素质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格,进一步规范学生的生物学习习惯。在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工作当中,教师积极贯彻和落实核心素养教学导向,不仅能够改善生物课堂环境,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物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正确认识生物与生活之间的关联,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当中,教师需要积极贯彻核心素养教学思想,打造全新的生物课堂环境。
二、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路径探究
(一)构建课堂情景,培养生命观念
在高中生物教学领域,教师需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生命观念[2]。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生物课程内容,构建直观、生动的情境。为学生直观性的进行思维感知,提供便利条件,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生物课堂学习的有效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生命文化内涵的认知与了解。比如说,教师在组织“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思维基础,合理构建课堂情境。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向学生直观展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以及与“物质跨膜运输”有关的动画视频。让学生在视觉的刺激下,对课程内容加深理解,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物学认识。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入生物故事,以及生物家的故事,通过引入真实的研究案例,为学生呈现直观的学习情境,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生命观念,全面提升学生的生命学科素养。比如说,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合理地的向学生呈现“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相关的科研故事,从而加深学生生命感知,增强学习体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组织小组讨论,培养科学思维
高中生物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需要重视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与创新[3]。在课堂上,教师需要转变课堂形态,构建开放型课堂环境。转变学生学习态度,鼓励学生自主的参与到课程学习当中。更新课堂活动形式,组织合作性的探究和讨论活动。从而实现学生生物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强化与提升,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规范学生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合理落实小组讨论教学法,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生物学习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说,教师在组织“减数分裂”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内部,通过制作模型,以及采用对比分析方式,就“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之间存在的区别和联系”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课堂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健全学生的生物知识体系。
(三)组织探究实验,强化探究能力
在高中生物教学领域,实验所占据的地位十分显著,是高中生生物学习的重点模块。因此,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素质建设需求,对实验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根据学生主体需求,科学、合理的设置探究式实验。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实验探究,促使学生更加全面、准确的观察实验现象,并根据自身所掌握的生物知识,就实验原理,以及具体的生物学性质和规律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让学生拥有完善性的实验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实验自主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探究能力。比如说,教师在组织“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理利用斐林试剂等实验材料进行自主探究,保证学生的生物实验自主学习更加科学、有效。
(四)联系生活实际,提高社会责任
在高中生物教学领域,教师需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成长领域,能够形成良好的生命观念,端正学生的情感认知,以便学生在今后的生物学习过程中,树立绿色、生态的生物理念,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积极参与到生物学科探索和实践当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公民素养。比如说,教师在组织“细胞的癌变”教学时,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实践课题。引导学生就细胞癌变发生的原因,以及当前的医学技术手段进行的资料搜集和整理,并根据自身的理解,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方法,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结论:综上,生物作为高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生命认知和科学素养建设。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教师需要以核心素养为大偶像,合理构建课堂情境,组织小组讨论,组织探究实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能力、社会责任,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田庆宽.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9(05):60-61.
[2]廖辉.例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当代教研论丛,2018(11):77.
[3]熊柳.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31):170.
论文作者:王玉坤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6月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8
标签:素养论文; 生物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核心论文; 高中生物论文; 组织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6月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