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_图书馆论文

浅析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_图书馆论文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管理信息系统论文,图书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Librar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LMIS)就是将传统图书馆业务的手工操作转变成由计算机管理,即对图书馆的图书、期刊、音像资料等各种载体文献,实现采访、编目、典藏、流通、检索以及相关业务工作的计算机化、信息化管理。LMIS提高了图书馆工作效率,方便读者利用图书馆。然而,近年来数字图书馆、Web2.0等新理论和新技术的日新月异发展,给图书馆服务理念和服务手段带来了深刻的变化,LMIS不可避免地遇到了新的需求和新的问题,为了适应新形势和新技术,LMIS也在进行探求和改变。

1 我国LMIS的现状

1.1 LMIS建设情况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大规模的技术升级,大约十年左右进行一次。20世纪70年代的主机/终端形式,80年代的客户机/服务器形式,90年代的浏览器/服务器形式。

我国图书馆自动化起步较晚。进入20世纪90年代,一些技术力量强的图书馆,将开发的系统进行商业化操作,出售给其他图书馆使用,陆续形成了国产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十多个品牌,例如GLIS、ILAS、博菲特、汇文、文津、DATATRANS、FLCS、GDLIS、SULCMIS(深大)和图腾系统。其中GLIS的主要用户是公共图书馆,ILAS、DATATRAN、博菲特系统在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应用较多,汇文系统拥有更多的是高校图书馆用户,MELINET和MILINS主要以本系统图书馆用户为主。总的来看,这些系统多是图书馆传统工作模式的计算机化,以管理为主;技术起点高,扬弃的东西比较多,系统大多基于Internet/Intranet,采用C/S、B/S或C/S/S分层模式架构;数据状态含糊,日志详尽,管理员自主设定多,强调细节,基本都能实现对书刊的采访、编目、流通、预约、续借、馆际互借、OPAC等功能;部分可以实现对一些电子资源的采集、整理、加工、存储、发布、检索。目前,这些系统在功能方面的主要问题是较少能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知识管理能力、决策支持能力还相对比较弱,甚至空白。

1.2 当前LMIS的不足

(1)系统不易维护。LMIS大多采用C/S结构,C/S模式是一种两层结构的分布式模式,它将系统分布于相互独立的实体客户机和数据库服务器中,开发的应用程序安装在客户机端。胖客户端的问题是既不易使用,又使得培训工作量大,当改动客户端应用程序,就要修改各客户机的程序,客户端程序需重新安装,维护工作量大。另外,由于软件开发队伍大多依托高校,借着高校的影响力进行行业垄断、区域保护,缺乏一般公司经营和服务的理念,系统补丁和升级不够及时或者很少改进,对系统的售后服务不够重视,维护不及时、不主动,对用户的意见和建议不重视,即使升级也只解决系统的普遍性问题或自身缺陷,而不针对用户的应用环境的个性需求和功能进行个性化设计。

(2)系统难移植和集成。为了商业利益,系统大多采取技术保护,用户很难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嵌入新程序,而这样的应用会随着新需求的不断出现而产生。另一方面现代图书馆一般拥有多个、不同厂商、不同平台的管理软件,系统接口和数据的共享成为必须,而目前彼此独立的系统增加了图书馆重复建设负担和读者获取资源和服务的精力开销。

(3)系统缺乏双向交流互动。一方面由于开发商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缺少沟通平台,加之系统业务模块多、操作复杂和用户技术、经验不足,影响了系统工作效率和效果;另一方面系统投入使用后,通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由个别现象升级为普遍问题往往需要较长时间,因而系统开发者很难做出快速的维护响应和系统更新,这也阻碍了系统的使用。

(4)OPAC局限于图书馆馆藏书刊的目录检索,不能揭示资源内容。OPAC一般只单向地为用户提供书目信息和借阅信息,支持的Z39.50跨库检索十分有限,同时缺乏聚类检索、自然语言检索、检索结果排序等功能。OPAC不具备用户参与书目信息共同建设的条件,用户在书目信息中无法添加自己的见解,无法对书目数据中的信息进行补充。数字化资源和非数字化资源共同构成了现代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系统对非数字化资源注重形式描述而不注重内容描述,MARC著录规则复杂而且不能著录多媒体化数字资源,例如各种图片、音像、视频、电影胶片、物件实体等,因此OPAC不能提供内容检索。

(5)系统的辅助决策功能还不够完善。LMIS经年使用累积了大量的日志和数据,而现在的系统提供的查询统计仅限于状态事实描述,数据过于分散,数据量大,难以整合。图书馆的管理决策最需要的正是这些大量数据中蕴藏的二次信息,若要进一步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和使用率,将之直接用于决策管理,必须使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向更高阶段发展。而目前的LMIS很少或者未涉及决策管理。

(6)MARC著录明显阻碍了图书馆的发展。MARC格式字段多,重复严重,且真正对读者有意义的字段(主要指与内容描述有关的字段)很少,因此,真正能作索引的字段并不多。难以应用于电子资源编目,无法进行无损失的元数据映射,数据难以普及,只有专用的符合MARC格式的应用前端才能对MARC数据加以利用,也只有符合MARC规范的OPAC和Z39.50搜索引擎才能获取正确的MARC数据,这也是目前大量的书目资源无法通过通用的搜索引擎向Internet用户提供链接的主要原因。MARC对数字资源组织、管理显然不再有用,因为一旦图书馆庞大的书目数据库不能融入互联网中去,图书馆就有极大的可能被信息社会边缘化。

2 LMIS发展趋势

2.1 基于Ajax的B/S架构,系统易操作、维护、集成

富因特网程序是今后软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基于Ajax的管理系统能够明显减轻MIS服务器数据处理负担、减轻数据传输对带宽的压力,缩短用户等待时间、改善用户体验,很多曾经放弃B/S的软件如今又回到B/S架构,Ajax使B/S模式MIS在将来取代C/S模式MIS成为可能。B/S模式的LMIS客户端无需安装和维护,系统的开发和维护都在服务器端,用户使用和操作就像使用浏览器那样方便,不需要大量的专业培训,系统具有很好的亲和力和易操作性。

另外,现代LMIS必须是基于用户的开放平台,系统便于进行功能扩展,随时根据网络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知识服务。系统通过开放数据内容和开放应用编程接口(APl)两个方面来实现数字图书馆各种平台以及相关数据的互联互通,系统开放数据内容,采取了共同创作的形式,任何人都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文本、图像、视频等资源的生产、加工。系统通过开放应用编程接口(API),采取开放、参与的模式,开放源代码、开放公用编程接口(API)来融合数字图书馆平台下联系紧密的其他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系统,从而更好地体现了系统的易集成管理,实现数据共享、服务增值和系统的稳定发展。

2.2 基于元数据,系统支持对超媒体资源的内容管理

MARC技术过时且明显阻碍着LMIS的发展,而目前其他应用系统已支持全文索引、面向对象技术甚至XML技术。基于内容的服务将是图书馆下一步发展的核心内容,现代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应支持CSS、XHTML语义标注以及各种微格式,从以书目数据为主揭示载体的物理信息到对资源的文摘、索引乃至全文进行揭示。系统除了实现图书馆的联机采访(纸本书刊、电子书刊、音视频资料),联机编目(基于元数据格式,建立内容数据库,以便满足读者全文检索和全媒体内容检索的需求发展),区域流通管理,在线参考咨询以及其他类型的网上电子信息存取服务外,系统还应提供管理所有类型(包括图像、视频、音频等)的多媒体馆藏的完全集成的解决方案,实现对超媒体资源的“可存取”与“可获得”并重。系统要为用户提供高效主动的、开放互动的、特色鲜明的个性化服务,要提供基于内容的全文、全媒体、跨库检索。

2.3 基于馆员和读者,建立自主、互动的双向用户交流体验机制

当下具有Web2.0特征的Blog、Wiki、RSS、TAG、IM、SNS等技术发展已趋成熟,基于Web2.0理念和技术建设LMIS成为必须。现代的图书馆流通管理、系统管理、参考咨询服务等都离不开IM通信工具,系统集成MSN、QQ、Skype等实现包括文字、语音、视频等即时通信功能。系统资源建设、知识管理、系统维护等也离不开Blog、Wiki、RSS、TAG、SNS等技术的应用,用Web2.0技术构建读者交流社区、资源推荐评价系统、在线技术支持等高度流转的信息流工作机制,共享用户间的知识与思想,促进用户间知识与经验的交流,凝聚集体智慧,推动图书馆事务工作、目标任务的实施与监控,同时也能推动读者共同建设图书馆,提高读者参与图书馆事务的乐趣和主动性。

2.4 构筑OPAC“信息门户”,支持移动设备接入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越来越注重OPAC的发展,采用多种插件以及Ajax技术,为认证用户实现个性化服务,包括定制服务、自我服务、推送服务、提醒服务、标签、扩展检索、上下文敏感链接、拼写校验、借阅清单查询等;增强用户体验和互操作功能(实时咨询、用户社区);支持跨库检索,实现一次性用户认证,读者一次检索,就可以将馆藏各类文献查找完毕,输出全部检索结果,读者感受到的是统一的馆藏体系资源服务。

OPAC还应能满足用户参与其中的需求,使用户在内容上真正参与图书馆的事业,比如做标签(Tag)、共享、评论(Review)、增加、阅读、保存、删除、标注、内容提取、推荐、评定等工作。

另外,以Mobil Devices和iPhone为代表的移动设备越来越备受关注,代表了移动设备发展趋势,因此,思考如何将图书馆内容和服务纳入到移动设备中应是现在该考虑的问题。

2.5 支持信息挖掘和管理决策

LMIS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能辅助管理,指导决策。系统应能对书刊信息、电子资源信息、读者流通信息等进行深度挖掘、数据特征分析,从而提取知识,建立预测模型、评价系统,通过揭示其中隐藏的系统规律,以指导资源采购决策。另外,系统应从人的角度而非图书馆业务的角度对系统各项业务进行设计,系统能按照馆员角色分配事务、操作实施、监督和超级管理,从而满足决策者参与和控制,管理者实施业务分派、调控、运作状况监控、定期报表提交等,以规范图书馆的管理。

2.6 系统软件永远beta版

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建设是一个连续性、规范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不断更新和维护。当下软件盈利的核心来自数据,竞争实力不再依靠软件技术的垄断实现,而是通过数据实现。例如google,yahoo,ebay,taobao等,用户使用软件越久就越依赖它,而积累的更多、更有价值的海量数据又能再次吸引更多的用户来使用该软件系统,实现用户和软件的良性互动,开发商就会更积极的升级甚至开放源代码,软件出现了永远的beta版。beta版标志着软件将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完善、不断地创造,现代软件开发的趋势是一个永远趋近完美的产品。

3 总结与展望

现代LMIS有别于传统系统,应该具有很好的开放性和交互性,注重用户参与,体现个性化、定制化、社会化,支持信息挖掘和管理决策以及增强的OPAC功能。LMIS的发展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数字图书馆的理论和技术,LMIS的改进、完善和创造是值得关注的课题。

收稿日期:2009-06-07

标签:;  ;  ;  ;  

浅析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