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与台湾经贸合作:问题、对策与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贸合作论文,大连论文,台湾论文,对策论文,前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潮流,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关系正在逐年加强,而中国在其中起着某种牵动性的引擎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在“一国两制”的框架内,大连和台湾两地近年来经贸合作引人注目,客观上形成了中国对外开放与发展的“南北呼应”的态势,这将会对21世纪的祖国统一大业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本文拟对大连与台湾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和双方合作前景加以论谈。
一、大连与台湾经贸合作现状考察:存在问题及成因
近年来,大连与台湾的经贸关系发展迅速,稳中有升。目前,台资在大连市已初具规模。截止1998 年9 月, 全市累计批准台商投资企业600余家,台商在大连投资项目达到726个,投资总额达15.4亿美元,协议台资近7.9亿美元,其投资规模在东北地区城市中名列第一。 由此可见,台资已成为大连市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而《大连市鼓励台湾同胞投资优惠办法》的出台和大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的成立,更为大连与台湾经贸联系的加强与升级拓展了新的合作空间。然而,就比较而言,目前台商在大连的投资无论是从数量、规模上看,还是从范围、质量方面论,都远未达到其应有的程度。主要表现在:1.经济合作项目的科技层次还不高,大都停留在食品加工、建材开发等劳动密集型档次上。例如,正在辟建的大连市瓦房店炮台台商投资区的6 个小区内落户的10多家台资企业,基本上都属于这一类型。2.台湾在大连的大型项目领域还少有涉足。目前,大连市单项投资额在500 万美元以上的台资大项目只有43项,仅占全市台商投资项目总数的6.1%。3.大连与台湾商品贸易额不高。长期以来,台湾商人对大陆贸易主要立足于东南沿海一带,其经贸额一般占海峡两岸经贸总额的90%左右。与厦门、福州等东南沿海城市相比,大连的日货、韩货、美货普遍,但台湾产品却不多见。而大连的产品销往台湾的也不多,主要市场瞄在日、韩、美和东北三省。大连与台湾两地的互惠贸易远远落在日、韩之后,与美、欧、港澳相比,也是有差距的。
上述情况表明,台商在大连的投资,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与台商在南方的投资不成比例,台商投资“南重北轻”的格局仍未见有明显改变。投资项目规模较小,运作水平偏低,发展后劲不足,是大连台资的一个主要问题。不解决这一问题,大连与台湾的经济合作难有新的突破,在大连的台资企业也难以适应东北亚市场的需要,抵挡不住日、韩、美乃至港澳在连企业与产品的竞争和冲击。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四:
一是地缘因素。大连与台湾相隔14个纬度,相距遥远。在当前台湾与大陆尚未实现“三通”(通邮、通商、通航)的情况下,台湾与大陆的经贸合作业务,主要靠港、澳等地转手进行,然后再取道北上大连,更是颇费周折。这无论是从时间、效益、成本方面看,还是从两地的沟通、了解程度上看,都使台商对大连投资踟蹰不前,热情不高。而在同等条件下,台商自然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东南沿海和东南亚市场上,以至形成目前这种“南重北轻”的局面。只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亚太经贸合作集团化的背景下,为了进军东北亚内陆市场的需要,台湾商人才被迫跟进,且谨小慎微,幅度不大。而对大连而言,日本、韩国既是经济技术强国,又是近邻,在历史上大连又与日、韩早有渊源关系,彼此了解。与此同时,大连的发展对日、韩具有连动效应,且向大连输出某些产业和技术也是日、韩两国产业升级换代的需要。立足大连,日、韩可以进一步打入东北亚、中国内陆、东南亚等市场,提高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因此对大连的投资与贸易热情很高,期望值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大连招商引资的“东重南轻”现状也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二是技术因素。作为一个新型的工业化地区,台湾经济实力与科技力量虽然较强,但从全球经济发展档次上为其定位,充其量只是世界二三流水平,不仅与美、日等国无法同日而语,就是与韩国相比,其某些领域也缺乏竞争力。限于自身的不足,台商在日、美、韩等几家争雄的大连,在投资项目选择上有诸多苦衷,不愿在资金上冒大的风险,只是在这些国家竞争的空隙中小打小闹,搞一些“短、平、快”的项目,或是在一些大型项目上,搞少量的合资。由于规模小,投资有限,台商目前在大连未形成一种与日、美、韩四分天下的局面。相反,某些台湾企业在大连投资回报率不高,给其他台商进军大连带来了不应有的忧虑和担心。
三是政策因素。近年来,海峡两岸关系因李登辉等少数人加紧分裂祖国的活动而变得较为紧张。台湾当局人为地制造一些障碍,限制台资向大陆的流量,控制台商对大陆的投资规模;而在技术转让和输出方面,也有严格的管理措施,禁止高新技术向大陆的输出。由此影响了台商投资大陆的信心和决心,造成了台商对大陆投资的一定程度的消减。因此,在台商1992年掀起进军大连的“小高潮”后,大连与台湾经贸合作关系从1993年以来一直默默无闻,亦是情理之中的事。
四是宣传不到位。自1992年10月大连市政府确立要用20年时间把大连基本建成“北方香港”的宏伟目标之后,大连对外宣传和招商引资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但是,从这几年的对外宣传情况来看,内容多停留在表层上,多是在大连山美、水美、人美上作文章,而没有把重点放在大连的区位优势和城市优势上。必须正视,大连经济发展需要引进大量外资,大量外资的进来,更多的是为了赚钱,而不是享受。当然市容市貌不是不重要,问题是强调大连市面环境的同时更应该凸显大连的发展优势和潜力优势。目前,大连对日、韩、美的研究较多,宣传较多,商界、政界和学术界互访也较频繁,彼此之间不断加深了解,增进了共识,推动了经贸合作的发展。但是,大连人对台湾研究较少,对台的宣传也不多,大连与台湾近年来商界、政界和学术界虽已加强联系,彼此了解比以前深了一层,但还应加大力度,重点应放在对两地的经贸合作的论证与推动上,唯其如此,才能使台湾商界、学术界真正认识大连,研究大连,进而投资大连。
二、提升大连与台湾经济合作水平与档次:对策与举措
第一,大连要树立大开放观念。对大连的认识,必须跳出大连看大连。古人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大连应当认同此理。必须强调,大连的开放不仅是面向日、韩的开放,而且也应是面向美、欧的开放,更需要面向包括台湾在内的东南地区的开放。大连再造“北方香港”需要美、日、韩的资金与先进技术,也需要台湾的资金和先进技术产业。为此,要突破“地域主义”的束缚,树立起“经济主义”的新观念。在对外经贸合作方面,大连要背依东北三省和关内腹地,东联日、韩等国,南接港、台地区,建立大连多渠道、高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在引进台资和对台贸易上,要做到政策到位,人员到位,宣传到位,排解台商的疑虑,稳定台商的心情,使台商在大连敢于投资,善于投资,乐于投资。
第二,大连要研究台湾和台商。研究台湾,不仅要研究台湾地区的政治形势,更主要的是要研究台湾的经济状况、台湾的产业政策、企业经管状况、科技实力、资本实力、市场走势、投资意向等等,还要研究台商的投资心理、生活习惯、办事习惯,做到对台湾的经济、企业、实业界人士、科技发展水平和资本运作心中有数,以利于对台的经贸合作和宣传工作的顺利展开。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盲目性,增强科学性,制定出更切实际的行动计划和日程安排,实现大连与台湾两地经贸合作的战略升级目标。
第三,大连要加强政策导向。针对大连市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要把台资的引进放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农业扶植、高新技术产业设置、第三产业开发等领域,并对台商在这些领域的投资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如优惠地价、优先审批、减免所得税、跟踪管理和配套服务等。另外,根据台商的实际情况,可由大连市台办牵头,培训一批既能说英语、又能讲粤语的接待人员,使台商在大连具有亲切感、安全感和归属感。这样做也有利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大连在这方面必须有所贡献。
第四,大连要拟定和出台类似自由港的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应当看到,大连与台湾经贸过程中,确实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所以在地缘关系上,大连竞争不过厦门、深圳;在基础设施上,大连竞争不过上海、广州;在劳务和市场上,大连竞争不过烟台、青岛。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吸引台资北上,只有充分挖掘大连的口岸优势,实施某些类似自由港的政策,增强对台商的吸引力。自由港即自由城市,它包括港口及其所在的城区,其全部区域均可划为非关税地区,外商可以自由居留和从事有关业务,所有居民和旅客都能享受关税优惠待遇。对于自由港的管理,国际上常实行四大自由政策,即贸易自由政策、经营自由政策、汇兑自由政策和进出自由政策。实施自由港的城市最起码应具备三大条件,即经济区位优越、港口建设发达和市场发育完善。就大连而言,前一个条件具备,而后两个条件还很不成熟。所以,要把大连市建成自由港式的地区还有相当的难度,既有自身的不足,又有国家政策的问题。然而,作为国家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和保税区建设已初具规模。因此,在目前,可考虑利用开发区特别是保税区的政策优势,扩大保税区的建设规模,把一些台商技术密集型、附加值高、竞争能力强的产业放到保税区去开发、运作,形成台湾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增强其综合实力。这样做,既有利于提高保税区内外资企业的竞争力,实现技术产品的更新换代,又有利于其对大连传统产业的示范与辐射,促进整个大连地区产业的转换与升级。另外,对于保税区外的台资企业,也应采取一些更优惠的措施和办法,鼓励台资企业进一步积极投资大连,建设大连,发展大连。对于大连来说,只有采取这样的举措,才能使台商在参与旧市区的改造和新市区的建设上,在嫁接和改造大连市某些传统国有企业上迈出更大的步伐。
三、实现大连与台湾的经济联动取向:优势剪接与格局重塑
近年来,随着台湾经济适应能力的不断增强,人均国民收入与外汇储备迅猛上升,但由于空间的限制,岛内投资回旋余地越来越小;再加上大多数企业面临着寸土寸金、价格昂贵、新台币升值、劳动力匮乏、工资飞涨的局势,致使台资在岛内很难获得超额利润。在这种情况下,台湾为了进一步促进繁荣,更有效地参与国际经济竞争,提高自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其雄厚的剩余资本纷纷向外转移,寻求新的投资场所。而大连就是台资投放的一个理想之地。
作为我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大连将发展成为北方重要的港口、工业、贸易、旅游、航运、金融和信息的中心,具有与东北亚区域合作在资源、人力、技术等方面发挥优势和影响的能力。十几年来,大连以超前的思维、优惠的政策,不断扩大开放规模,努力拓展开放领域,逐步建立了以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金石滩国家旅游渡假区和大窑湾港区为前沿,以金州区和沿铁路、沈大高速公路、黄渤海岸线和黄海大道的各经济开发小区为纽带,以老市区为基础的全市城乡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已初步形成以电子、机械、纺织、轻工、化工、医药、建材、服装等8个工业门类和出口产品系列, 经济以年均递增75%的速度发展。目前区内外商投资企业已达1167家,内引外联商贸企业达到8000余家,实际到位外资26.5亿美元,成为我国吸引外资的重要基地和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我国东北地区唯一的综合性自由贸易区——大连保税区,自1995年11月封关以来,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家外资企业进区从事国际贸易、加工、仓储等业务。高水准的国际性的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已具雏形。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正成为大连市乃至整个东北经济区新技术催生和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大连对外开放先导区的发展对辽宁和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越来越大,大经贸格局已在逐步形成。作为中国的第二大港口,大连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依辽阔的东北平原,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东北亚内陆地区通往西太平洋和世界的门户;大连工业企业众多,科技力量较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交通便利,土地便宜,劳动力素质较高,厂房价格低廉,资源存量丰富等等。这一切,都为台湾投资大连提供了十分优越的物质条件和依托环境。
目前,随着大连建设“北方香港”举措的实施,大连对海外资金与技术项目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主要表现在,大连不仅需要改造旧的技术装备和引进先进设备,改造传统产业,优化技术装备,调整产品结构,还表现在需要改造旧城区、老企业,加快建设和大力发展新城区和第三产业等。而台湾在弥补大连上述不足与需求方面可以大有作为,因为台湾有雄厚的投资实力、相对较高的技术力量和较为丰富的管理经验,这些都将在大连寻得一块较为理想的用武之地,且其投资必然会带来理想的回报率。而这一理想的利润回报的依据,乃是大连与台湾两地实现优势剪接与格局重塑的必然结果。
与大陆相比,台湾不能不说是地域狭小,资源相对贫乏,岛内市场有限。台湾一向有“浅碟子经济”之称,其工业产品一向以出口为主,对外销的依存度非常之高,因而“天生就有不安定、多波动的性格”,受国际经济气候的影响和制约很大。因此,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金融、贸易方面的较大波动,都会引起台湾岛内经济生活的不安定。而具有广大腹地的大连却是得天独厚,不仅资源丰富,城市功能较为齐全,自身调节消化能力和抗御国际经济波动影响的能力较强,而且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市场潜力巨大:向北可以进军黑吉辽乃至蒙古和东西伯利亚,向东可以就近打入朝鲜、韩国和日本,向西可以进入山东、江苏、河北等省区,向南可以直插太平洋,鸟瞰世界市场。如果台湾以此为据点,进行产品的开发和销售,其市场之广、渠道之多、潜力之大、后劲之足是无与伦比的。这既可以解决岛内剩余资本、技术的出路问题,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增强台湾自身对国际经济波动的应变能力。实现大连与台湾经济的联动发展与格局攀升。
还应看到,在科技发展方面,台湾基础研究十分缓慢,难以跟上应用科技和产业技术的发展;科技人才短缺,外流严重。此外,台湾高科技产业、新兴主导产业的发展严重依赖于外国关键技术、重要零部件的供给,使台湾经济发展的整体风险大为增加。例如,在全球电子资讯产业的国际分工格局中,美国主导全球电子资讯产品的主要行销渠道,日本提供关键技术及零部件,台湾生产周边性产品,这使台湾电子资讯产业沦为国际公司的“生产部”,为国际公司“打工”。在推进产业化升级过程中,如何逐步摆脱对外部技术的过分依赖已成为台湾产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在这方面,大连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水平较高,聚集着一大批具有各类专长的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具有多学科、多专业联合攻关和吸收消化国内外先进技术的能力。以大连化物所、大连理工大学等为龙头的大连科研院所,长期以来在基础研究领域和应用开发方面均取得了卓越成就,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国际上也颇具影响力。因此,台湾如能与大连展开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促使有关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生产企业协调行动,推进两地形成科研、设计、中试和批量生产产业链,不仅有利于两岸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与壮大,而且更有利于台湾企业开拓新的国际市场,扭转被动的竞争局面。
当然,要看到,台湾与大连经济合作是一个艰难复杂渐进的过程,需要大连与台湾各界人士的真诚合作,共同努力。应当指出,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并存与发展,一方面是经济壁垒正在拆除,另一方面是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日益突出,在东亚经济危机还在深化的今天,这种局面正在固化。另外,随着东南亚、日、韩货币的大幅贬值,国际市场竞争已呈现出白热化。面对这种严峻的国际经济局势,大连与台湾作为同宗同族,是具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具有亲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具有相同的经济利益和发展愿望的一个国家内的两个地区,没有任何理由不加强经贸合作,肩并肩地赶上时代的前进步伐。可以说,大连与台湾携起手来,取长补短,剪接彼此优势,重塑合作格局,实现两地经济的共生与联动,既是共同发展的要求,也是现实的必然抉择。
收稿日期:1998—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