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新时期”高校实施“四自”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文_卢学文

论述“新时期”高校实施“四自”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文_卢学文

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院

【摘要】大学生是未来祖国建设的中坚力量?,我们要打好中坚战,加强高校学生队伍的素质建设是当下及未来高校发展的目标。目前,高校工作将“四自”教育作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关键点,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精神融入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全过程,秉承 “立德树人”、“自强独立”的育人理念。弘扬“四自”精神,找到奋斗的目标和动力,积极团结,将梦想付诸行动,争做新时代的合格大学生,促进自身发展,迎接时代挑战。

关键词:新时代 四自教育 必要性 可行性

在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快速推进的新形势下,各高校将时代精神融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以下简称“四自”)教育之中,这一教育精神内涵体系具有相应的时代精神时代性意义。在高等教育发展的进程中,逐步形成了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为核心的“四自”教育新格局。本文就高校实施“四自”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这一问题,提出了高校学生要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新型教育模式,并对这一当前新型的教育模式探究和论证分析。

“四自”教育进一步倡导高校学生培养自强的精神文化,提高文化素质,强化创新意识,树立世界眼光,积极参与社会竞争,敢于应对各种挑战,塑造新时代奋发图强、开拓创新的新形象。高校发展要引导、鼓励和支持学生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新型教育模式,“四自”管理为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充分发挥大学生“四自”教育的作用,为我们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是是符合现代教育规律、适应学生成长的必然要求。

4、高校四自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高校践行“四自”教育的不平衡性。

在新时代的倡导下,高校大学生实行“四自”教育已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应将“四自”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出发点。在目前,我国某些高校在提倡学生“四自”教育方面能够身体力行,也取得较好成效。但也不乏有些高校对学生“四自”教育过于片面化,甚至不存在“四自”教育的观念,认为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形成了只有成绩好才是硬道理,而忽略了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高校学生“四自”教育发展的多元性 。

首先,“四自”教育虽然得到各高校的认可,认为“四自”教育有其必要性和现实的可行性,应该大力提倡,但往往口号喊得多,行动落实的少,形成脱离实际问题的现象,从而出现“四自”教育的一个缺陷就是言过其辞。其次,“四自”教育具有相应的严肃性,还缺乏具体地具有强制性的举措来监督贯彻落实高校学生“四自”教育管理工作,理论上说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但是自主它有时候需要一个具体的规范和制度的约束,所以它又是建立在制度的基础之上的产物。最后,高校学生“四自”教育(如学生会,各种社团,以及各种体现学生“四自”的活动)往往存在于学生学习、生活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对学生自主开展的活动不由地存在干预和限制,也有些高校只是单纯把学生“四自” 理解为独立自主地开展一些素质教育活动,缺乏对“四自”内涵深入地研究和理解,因而在实际推行学生“四自”过程中多停留在表面, 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凡此种种都是与提倡学生“四自”精神、高校贯彻落实“四自”教育相违背的 .

(三)对“四自”教育理念的误区

现今,部分学校把实行“四自”与学校教育对立起来作为“四自”主体的学生存在把实行“四自”与学校教育对立起来的现象,普遍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是成年人,学校管理教育没有干涉自己的权利,自己有对自身行为负责的能力,他们把“ 四自”片面化地认为既然学校发展学生进行以“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为核心的“四自”教育,学校就不应该来管学生,甚至把“四自”演变成为无政府主义,自由散漫主义, 纪律观念被抛在脑后。

(四)、学生自身缺乏动手和实践创新能力

从1980年代以后开始,国家生产力逐步上升,综合国力得到繁荣发展,从根本上带动国民经济的提升,每个家庭出生的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受到家庭的过渡宠爱,在家中是“掌上明珠”, 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现象,生活方面自理能力较差,思想上也存在依赖意识,从而抑制了他们动手能力的创新性思维的发展。虽然进入大学, 给了他们培养锻炼独立生活 、处理事务能力的机会,但一旦遇到具体问题或困难挫折时,则是举手无措,而这一现象终将会成为这个新时代的牺牲品。

二、高校学生开展“四自”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什么是“四自”教育?开展“四自”教育有哪些必要性?笔者认为“四自”教育即为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为思想导向,并以它为核心的形成的价值体系。四自教育延伸到学生的生活行为习惯,学习、自身涵养的塑造形成等,并且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而能快速得到他人认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开展学生“四自”教育开拓了学习和实践的时间与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为学生成为具有良好思想性人格的各级各类人才打基础。同时“四自”教育又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要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实现自我发展,自我管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无论是当代社会还是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变化都迫切需求具有思想性、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为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高校青年学生是国家的中坚力量,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这关键时期,我们更需要在广大高校青年学生中弘扬“四自”精神,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是前提

以“四自”教育为宗旨,坚持“四自”教育理念,强化“四自”教育思想认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真正的人,“四自”教育以这一核心为目标,用更多地时间、更多地精力和更多地措施来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相关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使之深入学生的内心,从思想上改变学生的“四自”教育观念,强化学生对“四自”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增强学生“四自”能力,使广大学生自觉改造主观世界,自觉加强“四自”教育修养与锻炼,自觉守住“四自”教育的防线。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不仅要通过课堂和书本学习知识,更要通过‘四自’实践来思考自身问题,提升自我能力,做一个自觉发展的“新人”。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应具备的素质应当是全面的,所以说,大学生“四自”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深入学习是关键

学习是一个人进步、一个国家、民族进步的必要环节。我们只有静心致远、孜孜以求,不断吸取“营养”,更深层次的发掘“四自”教育的思想和内涵,结合自身实际学以致用,学以增智,我们才能站在思想的高峰“一览众山小”;只有不断学习、善于学习,才能思想有灵气,说话有底气,行动有朝气,工作有锐气;只有自觉学习、长期学习,才能眼界宽、思想宽、胸襟宽。而做到有信念、有本事、有担当、有正气,也唯有学习、善于学习。因此,应自觉把学习“四自”教育精神作为一种追求、工作方式和生活态度。

(三)、贯彻落实是要求

贯彻落实“四自”教育既是履行高校大学生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又是符合现今“新时期”下塑造新型人才的社会需要,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形成学校文化浸润“四自”教育、学校德育体悟“四自”教育、课堂教学渗透“四自”教育、学校课程深化“四自”教育、课外实践拓升“四自”教育、多元评价激励“四自”教育等六位一体新格局,在当前大学生群中,普遍缺乏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意识。

三、高校学生开展“四自”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一)“四自”教育是开启21新纪元、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培养高校大学生具有“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精神,这是当前高校具有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能力人才的目标,是高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职责。一个合格的高素质高标准人才,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还应具有坚实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素质等。即要有“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精神。要打造高素质新型人才,必须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贯彻落实“四自”教育方针,必须探索新的、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径。从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入手,结合新时代思想理论,继续坚持培养具有名族意识,国家意识,自我意识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这是高校大学生具有良好素质和步入社会的基本要求 。?

(二)“四自”教育是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充满纷纭变幻和希望的时代。新时代为高校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对我们新时代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1世纪新时代的主要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会议上强调“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同样这是我们每一位中国儿女共同的历史重任,我们只有不断从小事做起,树立坚实的知识能力、实践能力和思想素质,强化“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内涵,这也是21世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经济强国伟大战略目标的需要。

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呼唤有创新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在高等院校中,针对当前大学生群体开展“四自”精神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这种教育将帮助我们大学生克服自身弱点,引导她们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信心,提高成就期望,为参与社会服务奠定思想基础。当具有“四自”精神大学生进入社会后,必将用她们的行动去服务社会,树立榜样,带动全社会、全民族的共同进步。

(三)“四自”教育是帮助高校学生提升自我 战胜自我的需要。

坚持理论创新,工作创新,充分挖掘高校青年学生潜力,重视个体与集体的相互作用,真正发挥团队精神。开展“四自”教育特色管理活动,激励学生,振奋精神,树立远大理想,营造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氛围,为成为社会有用之才而奠定基础。

“四自”教育紧紧围绕广大青年学生形成以发展求创新,以创新带动发展;以自我服务带动服务他人;以自我管理形成相互管理;以个体进步形成全体发展的特色内涵。通过开展“四自”教育特色管理模式充分调动广大青年学生的积极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实现在“四自”教育管理模式的促使下让每一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体验成功,实现发展。

参考文献:

方 刚《加强高校学生四自教育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何仲坚 刘庆雪《高校学生“三自”现状分析及对策》

严水泉《增强“四自”能力之我见》

何金花 刘 静《加强女大学生“四自”精神教育》

论文作者:卢学文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9

标签:;  ;  ;  ;  ;  ;  ;  ;  

论述“新时期”高校实施“四自”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文_卢学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