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及有效对策论文_李章平

浅议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及有效对策论文_李章平

摘要: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知识的掌握与解题数学是密不可分的。学习完新的知识,必须通过解题去加深理解和检测掌握的程度。可是,高中生在解答数学问题时所遇到一些困难,有些困难并非因为这些问题的解答思路难以琢磨或者学生自身知识体系的缺失,而是因为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干扰,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研究影响高中生解数学过程中的心理因素,对于制定有利于他们解题的积极的、稳定的、健全的心理品质,克服消极的、不良心理的影响的干预策略提供重要的依据。

关键词:数学学习;学习心理;定势;学习动机;意志

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中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也是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依赖心理

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一是期望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二是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事实上,我们大多数数学教师也乐于此道,课前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上课不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课后也不布置学生复习教材;习惯于一块黑板、一道例题和演算几道练习题。长此以往,学生的钻研精神被压抑,创造潜能遭扼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丧失。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不可能产生“学习的高峰体验”——高涨的激励情绪,也不可能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二、急躁心理

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盲目下笔,导致解题出错。

一是未弄清题意,未认真读题、审题,没弄清哪些是已知条件,哪些是未知条件,哪些是直接条件,哪些是间接条件,需要回答什么问题等;二是未进行条件选择,没有“从贮存的记忆材料”中去提取题设问题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对比、筛选,就急于猜解题方案和盲目尝试解题;三是被题设假象蒙蔽,未能采用多层次的抽象、概括、判断和准确的逻辑推理;四是忽视对数学问题解题后的整体思考、回顾和反思,包括“该数学问题解题方案是否正确?是否最佳?是否可找出另外的方案?该方案有什么独到之处?能否推广和做到智能迁移等等”。

三、定势心理

定势心理即人们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思维定势。在较长时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在教师习惯性教学程序影响下,学生形成一个比较稳固的习惯性思考和解答数学问题程序化、意向化、规律化的个性思维策略的连续系统——解决数学问题所遵循的某种思维格式和惯性。不可否认,这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格式和思维惯性是数学知识的积累和解题经验、技能的汇聚,它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思考数学问题,比较顺利地求得一般同类数学问题的最终答案;另一方面这种定势思维的单一深化和习惯性增长又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使学生的思维向固定模式方面发展,解题适应能力提高缓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偏重结论

偏重数学结论而忽视数学过程,这是数学教学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从学生方面来讲,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也仅是对答案,比分数,很少见同学间有对数学问题过程的深层次讨论和对解题方法的创造性研究,至于思维变式、问题变式更难见有涉及。从教师方面来讲,也存在自觉不自觉地忽视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忽视结论的形成过程,忽视解题方法的探索,对学生的评价也一般只看“结论”评分,很少顾及“数学过程”。从家长方面来讲,更是注重结论和分数,从不过问“过程”。教师、家长的这些做法无疑助长了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偏重结论心理。发展下去的结果是,学生对定义、公式、定理、法则的来龙去脉不清楚,知识理解不透彻,不能从本质上认识数学问题,无法形成正确的概念,难以深刻领会结论,致使其智慧得不到启迪,思维的方法和习惯得不到训练和养成,观察、分析、综合等能力得不到提高。

此外,还有自卑心理、自谅心理、迷惘心理、厌学心理、封闭心理等等。这些心理障碍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制约、阻碍着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数学教学效益降低,教学质量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一定要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心理障碍,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心理障碍呢?

1.教师与学生的情感对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影响;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感的动力功能分为增力功能和减力功能.增力功能是指积极乐观的情感,减力功能是指消极悲观的情感.积极情感推动人的智力发展,特别是理智感,能使人不断地探索新的知识,保持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努力克服困难.消极情感则阻碍智力发展.

2.帮助学生避免考试怯场;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的强度与应试能力之间呈现“U”字形的关系.动机过弱,把考试看得无所谓,当然不能激发积极的考试行为,但动机过强,把考试看得过分重要,要求自己必损得多少分,反而会影响考试情绪的正常发挥。所以,在考试前一定要确立正确的恰当的应试动机。首先: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不要过分看重考试对个人前途的影响,不能片面认为考取大学是唯一的出路,应把高考看成是检验自己知识的学业水平,接受祖国挑选的正常程序,既要认识到高考是一种竞争,也不能过分强调竞争,更不能把考试视为下赌注。其次:指导孩子事先明确自己答卷的程序和要求,按部就班去做。

3.发挥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限制消极作用。教师要有意让学生接触到一些易于形成思维定势的例子,让学生暴露不足,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原先的一些解题理念不一定正确,甚至存在一些隐患。让他们从失败的例子中分析形成思维定势的原因,吸取一些教训,积累一些解题经验,最终促成他们思维习惯的改变,训练他们更为科学的思维方式。比如针对学生正面入手的思维定势,采取正难则反的教学策略;针对学生先人为主的思维定势,采取反客为主的教学策略;针对学生解选择题“小题大做”思维定势,选择一些例子,采取特殊法:小题小做,秒杀小题的教学策略等。

总之,高中数学教学要立足课本,面向全体学生,重点问题重点讲,常考问题反复练,合理选用单元复习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自信心。从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实际出发,由平时分层指导尖子学生完成,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感悟,突出创新思维训练,提高尖子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同时,兼顾学法指导,重点是消化解决曾经错的题目,争取不犯重复性错误。高中数学学习是学生人生的一次磨炼,也是教师教学成果的基础体现,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当目标,长计划,短安排,学生会增强自己战胜困难的信心,数学学习自然会获得优异的成绩——是辛苦的回报,教师与学生的“双赢”。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第一中学 342400)

论文作者:李章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10月下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5

标签:;  ;  ;  ;  ;  ;  ;  ;  

浅议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及有效对策论文_李章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