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 血液科 411100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在白细胞去除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从医院内部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50例行白细胞去除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入组患者分为心理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的SAS和SDS评分。结果:心理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的SAS和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心理组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白细胞去除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过程中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增加其对治疗的依从性,适宜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
关键词:心理护理;白细胞去除术;高白细胞白血病
高白细胞性白血病是一种严重的血液科急危疾病,会引发脑梗死、颅内出血、肿瘤细胞溶解症以及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等威胁生命安全的并发症,导致患者早期死亡。白细胞去除术能够通过白细胞过滤器,对患者体内的白细胞含量进行调控,达到控制与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目的[1]。本次研究从医院内部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50例行白细胞去除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的SAS和SDS评分,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在白细胞去除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从医院内部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50例行白细胞去除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将入组患者分为心理组与对照组。心理组患者25例,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范围为20岁~66岁,平均年龄(44.98±3.68)岁。对照组患者25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为19岁~67岁,平均年龄(45.23±3.64)岁。两组患者皆被临床诊断为高白细胞白血病,并实施白细胞去除术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症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对两组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白细胞去除术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通过健康教育、饮食护理等方面出发,对患者进行护理。
心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首先,在护理中应综合考量患者的个体差异,根据患者的性格、病情、文化水平等多方因素,评估和预测患者可能给出现的心理变化。其次,在个体了解分析的基础上,从疾病、治疗手段认知到陪护、疏导等方面,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同时,保证护理工作的专业性,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与依赖,尽量缓解病人的痛苦,并对其进行鼓励和安慰,保证其具有平稳、向上的心态。
1.3 观察指标
对本次研究的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从护理行为、语言、效果等方面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价,使用计算机软件对调查结果实施数据处理,将护理满意度分成:①非常满意;②一般满意;③不满意;④非常不满意,四个等级,总满意度=(①+②)/(①+②+③+④)*100%;
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研究中的测量和统计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x2)进行数据检测校验,本次研究中的计量资料采用()表示,使用(t)对其进行数据校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发现,心理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和SDS评分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和SDS评分发现,护理前两组的SAS和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心理组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2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高白细胞白血病是指部分急性白血病或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发生急变,外周血白细胞数量显著上升的症状,属于血液科危急重症[2]。在高白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中,对白细胞数量进行调控是治疗的重要途径,白细胞去除术能够通过过滤调控患者血液中白细胞数量的方式,对高白细胞白血病进行治疗[3]。在实施白细胞去除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过程中,强化护理手段,提升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是保证白细胞去除术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4]。
白血病患者在身体上和精神上均承受着较大的压力,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实施白细胞去除术对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要求较高,在这一过程中护理人员容易因对器械与技术的高度重视而忽略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治疗效果的发挥与患者的身心状况产生不良影响[5]。在实施白细胞去除术的过程中,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及时密切地关注和调控患者的心理状态,能够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能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白血病的治疗。同时,还能够强化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提升其对治疗的依从性。
研究结果表明:心理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的SAS和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心理组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在白细胞去除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过程中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增加其对治疗的依从性,适宜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
参考文献:
[1]吴洪燕,李利平,王丽.人文关怀护理在高白细胞白血病单采治疗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2):173-174.
[2]刘佳.高白细胞白血病去除术的护理配合[J].中外健康文摘,2016,08(32):265-266.
[3]范红运,章美华.护理干预对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9):124-126.
[4]胡冰,刘明兴.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对急性白血病患者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8):1641-1644.
[5]吴卫英.白血病化疗术后患者院内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12(30):116-118.
论文作者:刘玉霞,陈蔚,刘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白细胞论文; 患者论文; 白血病论文; 心理论文; 两组论文; 满意度论文; 评分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