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看到这样一段话:老师以4G的速度讲,学霸以wifi的速度听;学神以3G的速度记;有的学生以2G的速度瞅;有的学生听着听着掉线了;还有个别孩子压根就没开数据连接;还有几个孩子一直飞行模式;还有的孩子一开始上课就自动关机了……虽然听着好笑,但却是我们教学中时常会出现的一种现象,尤其是数学课上。这种状况的出现究其根源在哪里呢?我想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是我们的课堂不够吸引人。
那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怎样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吸引人,提高学习效率呢?
一、课堂联系生活,注重实际应用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数学教学要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例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考虑到生活中已很少用到分币,教学时可以先创设问题情境:“1元钱可以买什么?”让学生认识“元”,知道1元=10角,再认识“角”,最后认识“分”。练习时可适当删去教材中分币的习题,选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价格(如一支自动笔1元,一块橡皮5角等),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上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兑换人民币游戏、模拟商场购物等开放性活动,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钱币,了解进率关系,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注重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如何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呢?新课程在编写数学教本时,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如图片、游戏、卡通、表格、文字等),直观形象、图文并茂,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运用这些素材,生动有趣地呈现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比如,讲到《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可运用设疑引出未知的方法作为这一课的开端。首先摆出几组相同图形,让学生求它们的和,然后又摆出更多组相同的图形,让学生去求这么多组图形数量的总和,待学生很费劲地算出结果后,就提问“遇到求多个相同加数的和的计算是不是很累”,那么,有没有更简捷的办法轻松地求出呢?这就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和迫切的求知欲,于是,同学们都瞪圆了眼睛渴望我能告诉他们好办法,接下来我就很肯定地对学生说,有办法!学生就更想知道是什么好办法,于是,自然而然就进入了本课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通过反复举例、讲解,使学生最终明白了乘法的重要性和乘法的基本知识,其效果当然很明显。还可以形象导入,形象导入分语言形象导入和实物形象导入。语言形象导入一定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趣味性等特点,要注意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对新知识的追求上来。实物形象导入,要注意充分利用教学模型、挂图等直观形象,让学生对“新知识有新奇感,自然而然,非被动强迫性地进入探求新知识的境地。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要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就要通过教学方法的最优化来实现。数学方法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解决教学、教育和发展任务而开展的有秩序的相互联系的活动方法,由于活动是多方面的,所以教学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心理特征、学校的具体条件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法则展开思维,坚持训练学生独立地依靠已有知识去理解新知识,突出教学内容中的核心的基本概念,以简驭繁。
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采用动态方式:在屏幕上显示一个小圆点,从这一圆点作一条线段,同时闪烁着这个圆点及这条线段,并使线段旋转一周,形成圆形,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圆是怎样形成的。接着,再加入一条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分别闪烁出圆点和这两条线段,使学生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这样的动态显示,使看似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化静为动。这种演示教学法使抽象的问题简单化,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圆的概念。教学中,教师有效地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不仅需要我们有渊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授课的方法和技巧。一节课,既需要我们因材施教,也需要我们循序渐进,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变换角色。我们是授课者,也是倾听者,更是随时把自己变成和学生同等位置的求知者,甚至有时不妨偶尔“傻”一些、无知一些。学生不仅求知,也需要不断展示自我、张扬自己。只要我们用心去思考,用智慧去对待每一节课,我想,学生会和我们在同一个“频道”上。
论文作者:李雯雯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2月总第29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7
标签:学生论文; 形象论文; 数学论文; 线段论文; 乘法论文; 直观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2月总第29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