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沙鱼人工养殖技术要点_巴沙鱼论文

巴沙鱼人工养殖技术要点_巴沙鱼论文

巴沙鱼人工繁育技术要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沙鱼论文,要点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巴沙鱼,英文名Basa,分类上隶属鲶形目,鱼芒鲶科。巴沙鱼是越南湄公河流域特有的优质经济鱼类,是越南水产品中出口量最大的品种。巴沙鱼具有肉质白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无肌间小刺等优点,同时具有生长快、个体大、产量高、食性广、耐低氧、易饲养等特点。原广东省淡水名优鱼类种苗繁育中心于2008年引进80尾巴沙鱼后备亲鱼,2010年6月进行繁殖试验,催产8尾亲鱼,共孵化出65万尾水花,培育成3cm以上规格苗种25.8万尾:目前巴沙鱼繁育技术已成熟,每年可生产500万尾3cm以上规格的苗种,广东和海南已有养殖。

      巴沙鱼适宜生长水温为20°C~32℃,最适水温为24℃~30℃,当水温降至16℃时,停止进食,水温在10°℃以下,则会冻伤乃至死亡。巴沙鱼亲本培育应做好越冬保温工作,10月下旬至翌年4月初水温保持在20℃以上,饲料投喂按鱼体重1%~1.5%,4月初至5月中旬强化培育,饲料投喂按鱼体重2%~2.5%:饲料可用蛋白含量28%~32%的罗非鱼或塘鲺鱼膨化料代替。保持水质清新,溶氧4~5毫克/筪,每7~10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15%左右。

      人工催产、授精

      巴沙鱼雄鱼一般4龄即可成熟,雌鱼需5龄以上才能成熟:粘性卵,卵粒小,怀卵量大,一尾4~5公斤的雌鱼可产卵15~20万粒:性腺成熟的雌亲鱼腹部膨大丰满,松软而有弹性,生殖孔微红,雄鱼生殖窦突出0.5~1.0厘米,色泽红润,轻压腹部有精液流出。5月底6月初当水温达到25℃以上时可挑选体质健壮的成熟亲鱼进行催产,雌雄比例2:1。催产药物DOM、HCG、LRH-A2混合使用,剂量为每公斤雌鱼用HCG800~1000IU+LRH-A28~12ug+DOM6~10米克,二针注射,第一针注射总量的1/3,针距10小时,第二针注射余量:雄鱼剂量减半,与雌鱼第二针同时注射:催产后亲鱼雌雄分池暂养,充气,同时保持一定的流水刺激。产卵率可达到95%以上。

      水温28G时效应时间10~12小时,采用干法人工授精,先挤出卵子盛在小面盆里,再把精子挤到小面盆,用鹅毛轻轻搅拌10秒,加少量生理盐水再搅拌10秒,然后把受精卵均匀洒到孵化池里孵化。人工授精整个过程要避免阳光直射。受精卵直径约1.0米米,受精率90%以上。

      孵化池的水温与亲鱼池的水温保持基本一致,避免温差过大:采用微孔增氧管池底部充气增氧,在水面形成轻微的水波即可:在水温28℃时,受精卵经过20小时可孵化出膜,孵化率80%~90%:刚出膜的幼苗匍匐在池底,体表无色素,一天后变成浅灰色,集中在池底四周边角处。

      孵化出膜两天后巴沙鱼幼苗体色变成灰色,卵黄囊变小,开始平游,此时为混合营养阶段,幼苗开口摄食,应及时投喂丰年虫无节幼体、轮虫、小型枝角类等饵料生物:出膜后第三天至第七天幼苗相互蚕食现象严重,此阶段是育苗成功与否的关键时期,一定要保持较高的饵料生物密度:规模化生产中一般采用“肥水下塘”的传统方法进行培育,育苗成活率可达到60%~70%。

      1.幼苗放养前的准备

      (1)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以5亩左右为宜,池底平坦,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底泥10~20厘米,可保水1.5米以上;电、路配套畅通,配备1.5kw的叶轮式增氧机1台。

      (2)清整及消毒

      鱼苗下塘前7~10天清除池边杂草,进行彻底的清塘消毒,杀灭池水中的寄生虫、病原菌及其它敌害生物。清塘消毒的方法有干法清塘和带水清塘两种,采用干法(池水深<10厘米)清塘时,每亩用生石灰100千克或漂白粉10千克:采用带水(池塘中保持水深30厘米左右)清塘时,生石灰的用量为150千克或漂白粉15千克,将生石灰或漂白粉化浆后立刻全池泼洒。清塘消毒3~5天后即可进水,进水口用80目密网片制作的网袋包裹过滤掉水体中的野杂鱼及蛙卵和其他敌害生物。

      (3)水质培育

      清塘3~5天后开始加水50~60厘米:每亩施尿素2~3千克加50~100千克发酵后的禽畜粪肥或泼洒发酵后的花生麸100~150千克:亦可用青蒿等“大草”300~500千克/亩在池角堆沤,保证鱼苗下塘后有充足适口的开口饵料。施肥后3天轮虫生长达到高峰并出现少量小型枝角类繁殖时(用烧杯装池水对光观察发现有大量的灰白色浮游动物,少量虫体微红)放养鱼苗。放苗前如果饵料生物不足,可在池塘四周泼洒豆浆或鳗鱼饲料(加水),每亩1~2千克(干重),肥水效果明显;若水质过肥可适量加注新水,防止水质老化。保持水质清新,水色浅绿色至浅褐色、透明度25~30厘米。

      2.幼苗放养

      巴沙鱼繁育季节一般在5月底至7月初,气温高、天气多变,放苗时间应安排在上午8:00至10:00,同时应避免在放苗后3天内有暴雨或台风天气。幼苗下塘前应先“试水”以确保消毒药物毒性消失。放苗前1小时先开增氧机使池水充分交换减少水体表层与底层的温差,增加溶氧:放苗时注意调节好鱼苗袋(或其他容器)与池水间的温差,分两次至三次往鱼苗袋内加少量池水,稍后缓慢在水体上层放开鱼苗:放苗位置选择在距离池塘边1~2米处的水面,远离进排水口。放苗密度20~30万尾/亩。

      3.驯食投饵

      巴沙鱼苗培育10天左右长至1.5厘米时开始驯食粉状人工饲料,每天投喂3次,分别在8:00、16:00和22:00。每天按500克/10万尾投喂粉状饲料(可用黄颡鱼0号料),投喂量根据每天摄食情况适当增减:投喂方法从开始时在池塘四周泼洒到逐渐集中,当鱼苗规格达2.0厘米以上时,设置3~5个浮性饵料框,开始驯食投喂膨化颗粒饲料。

      4.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早晚巡塘,观察鱼苗活动情况及水色的变化,根据水质肥瘦情况及时加注新水或追施肥料培养天然饵料生物。防止敌害生物的侵食,发现蝌蚪应及时将其捞出。投喂饲料坚持“四定”原则,及时调整投喂量。加强水质管理,鱼苗培育前期水深60厘米左右,水质容易变差,应逐渐加注新水,每次注水15~20厘米,使水位上升到1.2~1.5米:中后期每两星期换水一次,每次换水25~30厘米,并使用生石灰全塘泼洒,调节池水pH值7.5~8.0。晴天下午3:00左右开动增氧机1~2小时。

      5.鱼病防治

      鱼苗培育阶段常见的病害主要为车轮虫病和指环虫病,池塘培育可用“车轮净”、“指环清”(渔药店有售)0.2~0.3ppm进行防治;水泥池培育可先将池水降低至30厘米,用福尔马林60~80ppm全池泼洒,15分钟后冲水,1小时后换水一半再加满。

      6.分池养殖

      巴沙鱼水花经过25~30天的精心培育,长成4~5厘米规格的夏花苗种,此时应进行1~2次拉网锻炼,“吊水”后即可出售或分疏养殖大规格鱼种或成鱼。

      一般分成两个阶段进行养殖:

      1.大规格苗种培育

      放养4~5厘米规格苗种,放养密度3~5万尾/亩,饲料投喂量5%,至10月底规格达到50~100克:10月底至翌年3月底搭建塑料大棚越冬,放养密度2~3万尾/亩,饲料投喂量1.5%~2%,越冬期间保持水温20℃以上。

      2.成鱼养殖

      4月初放养100~150克的大规格越冬苗种,亩放养4000~5000尾,养殖5个月可达到1.3~1.5千克/尾的商品规格。巴沙鱼饲料可使用罗非鱼或塘鲺鱼饲料(蛋白含量28%~32%)代替,投喂量3%~5%,饲料系数1.3左右。

      巴沙鱼易养殖、病害少、产量高,亩产超过5000千克,养殖成本每公斤8元左右,成鱼价格每公斤11~12元,养殖效益明显。近年来广东、海南已有部分养殖户养殖巴沙鱼并取得成功,随着养殖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巴沙鱼有望成为一个新兴养殖品种受到广大养殖户的欢迎。

      联系电话:010-84395183

标签:;  ;  ;  ;  ;  

巴沙鱼人工养殖技术要点_巴沙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