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耀 河南省汝州市临汝镇临南小学 467541
【摘要】农村区域的教育问题,一直受到社会以及政府的高度关注,同时也是教育者进行探索和思考的方向。因此,本文针对农村小学校园欺凌之危害做出了进一步探究,对校园欺凌的危害性、农村小学校园欺凌事件预防策略给出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农村小学;校园欺凌;危害
中图分类号:G6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4-060-02
农村区域的教育问题,一直受到社会以及政府的高度关注,同时也是教育者进行探索和思考的方向。在农村地区,很多孩子由于监护不到位,学校的道德教育出现弱化的情况,使得有些学生出现了不规范的行为,甚至染上了一些不良青年的恶习,所以产生了校园欺凌事件。针对农村小学校园的欺凌现象,要从教育管理模式、校园环境等各方面对欺凌事件进行预防,以便共同构建良好、健康的校园环境。
1、校园欺凌的概念
校园欺凌,简单来说便是在校园当中发生的欺凌弱小行为。在我国很多农村的中小学当中,经常会出现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情况,特别是在三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当中,非常容易发生校园欺凌现象,高年级的学生对年级的学生进行进行言语谩骂,甚至更过分的行为等,使受到欺凌的学生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其中,校园欺凌的明显的特征,便是重复发生性、伤害性与力量不均衡性,直接与间接单人施实与多人施实等。
2、校园欺凌的危害性
2.1从被欺凌者角度进行分析
一般情况下,校园欺凌的行为会严重影响被欺凌者的身心健康,受到欺凌的学生轻则会产生忧郁、失眠的情况,学习成绩下降、精神不集中。严重的会带来肉体损伤甚至残疾;易造成性格懦弱、自卑,缺乏信心和勇气;造成心灵的阴影和伤害;厌学甚至辍学。由于其经常受到其他同学的欺凌,被欺凌的学生长时间处于紧张的状态,久而久之便会产生沮丧、惊恐、抑郁、甚至绝望的情绪。例如:在成年之后,其行为会有些异常,出现报复社会的举动,并且性格不好,易怒,比较悲观。有些学生由于受不了长时间被欺凌,会转变成欺凌者,甚至以自杀的形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学生在心理上以及身体上受到伤害之后,还会出现成绩下滑、厌恶上学的情况,其性格会产生很大的变化。
2.2从欺凌者的角度进行分析
对于施暴者而言:给他人带来伤害,要承担治疗甚至赔偿费用,要受到学校老师的严肃批评教育,甚至无法继续完成学业。他们的行为很难获得社会(主要是学校和家庭)的认可,那些常在中小学打架,特别是加入到暴力帮派的学生,很多最终都走上了犯罪道路。有些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加之网络环境对其产生的影响,所以喜欢通过欺凌其他学生来取得满足和快乐。欺凌者一般比较容易被激怒,喜欢学社会不良青年的恶习,没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在对他人造成伤害之后,会产生优越感,没有同情心。这样的学生,攻击性非常强,情绪不稳定。这样的学生如果不严加管教,进行引导,会荒废学业,甚至很会导致其他的犯罪行为的产生,成为反社会者,为社会带来危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从旁观者的角度进行分析
当有校园欺凌的情况发生时,经常会有人进行参与,并不是一个人决定欺凌情况的发生,旁观者也是对欺凌方式进行扩散的元素。当学生在充满着恶意和欺凌的环境中进行学习生活时,他们会有一种被欺凌的感觉,失去安全感,也会对其性格造成影响,所以欺凌事件的旁观者也会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表现。并可能出现压抑感,或者在社交场合感到严重的不安,以某种方式推动欺凌行为的发生,如煽风点火等。这些都会导致学生出现不认真学习,甚至逃学的情况。
3、农村小学校园欺凌事件预防策略
3.1构建心理咨询辅导室,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在对农村校园欺凌事件进行调查的过程中,需要从三个角度进行调查,学生和家长、学校以及社会。首先,需要对农村区域的学生和家长进行调查。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家长对于法治并没有太高的认识,所以没有对学生进行过多的心理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学生最直接的教育方式便是打骂。此外,由于农村有很多留守儿童,这样的特殊群体,其心理安全感会非常差,加之父母很少陪伴在身边,有些儿童便产生了人格缺陷。这也是导致校园欺凌事件产生的原因;其次,在对学校进行调查中发现,有些学校对于心理教育课程并没有开设,所以学生心理教育有所缺失,这会间接导致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和数量上升,针对这样的情况,教育主管部门要作出明确的指示,明确农村小学生心理状况,并构建合理的德育教育管理机构,将人员管理工作进行强化,特别是强化心理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构成一个系统全面、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3.2构建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培养正确的道德品质
对于校园欺凌事件的管理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加之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叛逆期和青春期,在此阶段会产生叛逆的心理,有很多成长问题,如果不及时对其进行纠正和引导,会使学生产生更多的问题,甚至犯罪。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如果处于不良环境中,会对其学习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使学生的安全感下降,班级纪律差,甚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说成长环境对其行为举止、言语、思想观念等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学校要为学生的成长构建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并制定相应的防止校园欺凌行为的措施。同时,强化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培育学生正确的道德品质。构建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需要学校强化校园的管理,使学生的学习及生活更加有秩序,各项活动有序有效的开展。此外,教师在日常授课中还要积极融入德育教育,无论是语文学科、数学学科还是思想品德学科,都要重视德育教育的融入,同时还要多听取学生的想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以便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防止学生发生心理扭曲和心理问题。为了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当中的各项校园活动。如:在重阳节,可以带领学生去看望孤寡老人;儿童节可以带领学生去留守儿童家里帮其做一些家务,在植树节,可以带领学生去栽植树木。但是在对学生心理教育进行开展时,还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将情绪管理与挫折教育进行结合,以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良好的把控。这样当学生出现负面情绪时,能够找到正确的发泄点,调整自己的心态,健康快乐的成长。
4、结束语
总之,农村小学校园的欺凌事件,一直是社会以及教育界关注的重点。为了避免校园欺凌事件的产生,学校一定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引导,构建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构建心理健康咨询室、法制咨询室等等,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同时,还要针对家长进行多元化的心理教育工作和法制教育,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产生正确积极的思想观念。
参考文献
[1]常进锋,刘烁梅,虎军.甘肃省某县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欺凌行为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18,39(09):1405-1407.
[2]张元龙.提高农村小学法制课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J].甘肃教育,2018(17):79.
[3]吴要武,侯海波.校园欺凌的影响与对策——来自农村寄宿制小学的证据[J].劳动经济研究,2017,5(06):36-55.
论文作者:刘光耀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4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学生论文; 校园论文; 农村论文; 心理论文; 小学论文; 事件论文; 学校论文; 《中国教师》2019年4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