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中学生获得知识、逐渐成长的地方,在中学生的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当学生具有强烈归属感、愿意把自己与学校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有更加强烈的学习动机,更少地参与到违反学校纪律的不良行为中,有利于促进中学生积极健康成长。
一、中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内容
中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内容主要包括身份归属感、情感归属感和精神归属感三种形式。
1.身份归属感。学生在进入学校学习时就已经获得了一种学生的身份,通过对自己学生身份的确认,与教师和同学的相互了解和互相尊重,中学生逐渐明白“我到底是谁”和“我的权利与义务”。身份归属感中包含学生对身份的适应程度和身份的认可度,学生适应程度越好、身份被认可的程度越高,身份归属感就越高。
2.情感归属感。情感归属感是指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感到安全和愉悦,对学校产生了一种情感上的寄托和依恋,认可和接受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与教学方式,自觉爱护校园公物,对学校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学生尊重他人、对他人付出感情,也会获得相应的尊重以及从别人那里获得感情,学生在学校里付出又被还以感情,就产生了情感的对等交换与依恋,并且逐渐形成情感归属感。
3.精神归属感。每个学校都有各自的特色和独特的校园文化,这便是学校精神的组成部分。学校的精神可以激励学生,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积极向上的学校精神可以使学生在学校里生活得充实且有意义,学校的校歌、校训甚至于校服都有一定的寓意,学生在唱校歌、学校训、穿校服的时候,心里都会产生强烈的责任感,与学校的精神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获得了精神上的归属。
二、中学生学校归属感的重要性
学校归属感不仅能满足中学生的心理需要,而且能有效地帮助中学生认识和了解自我,让学生在身份、情感和精神上都得到满足,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和实践的热情,帮助学生在学校健康成长,使学生心中的幸福感、成就感转化为责任感在今后的成长中发挥作用。
1.丰富中学生校园生活。学校归属感是衡量中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学生有强烈的学校归属感表明学生的校园生活愉悦而且有意义。培养中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有助于帮助中学生在学校里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增强中学生安全感;能促进中学生多与同学、老师进行情感交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丰富中学生的校园生活,推动中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帮助中学生找到真实的自我。学校归属感能帮助中学生树立自信,找到真实的自我。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对自我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抱有诸多疑问,想表现自己,得到他人认可,去实现自己的价值。中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来源于同学、老师对自身的反馈,拥有学校归属感能完善中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使“我是什么样的人”这个概念更加深刻和丰富。同时学校归属感也能促使中学生主动接受教师、同学、朋友和家人的评价,改正缺点、发扬优点,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自己。
3.激发中学生迎难而上的勇气。学生对学校产生归属感并非仅仅因为自己的学校环境好、硬件设施条件高。研究表明,只是要学校善于引导,大多数学生都是愿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乐于为学校的发展而付出努力的。中学生在学校付出的越多、与学校感情越深,学生对归属感的体验就越深刻。当中学生把自己融入学校,感到自己作为学校的一员被认可和接受,其责任心和成就感会增加,遇到生活、学习上的困难时,学校、教师和同学们也会帮助、鼓励他,使之无惧困难、迎难而上、奋勇前进。
三、中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培养策略
1.开展各种文体活动,调动中学生积极性。校园文体活动能够消除课堂上紧张严肃的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真切地体会到自己是活动参与者或组织者,增强学生在集体中的主人翁意识,提升他们的责任心,从而使中学生学校归属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建立。选择活动类型时,应注意培养学生对学校的感情,考虑学生能否获得成就感,要使学生在活动中把动脑和动手结合起来,得到放松和学习,增进彼此的感情;同时也要考虑到活动能否促进师生关系更进一层,老师能否在活动中更多地了解学生,看到每个学生的优势和特长。
2.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中学生树立行为标杆。学校人际关系包括两个方面,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其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建立难度较大。部分中学生因为成绩、纪律等问题与教师关系紧张,导致学校归属感降低,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善,最终会升级成逃课、厌学、违反纪律等不良行为。对于中学生来说,教师的言行是模仿的对象,教师平时也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学生树立行为与道德上的标杆,使学生更加信任和依赖老师,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推动学生形成对学校的积极情感,进而逐渐产生学校归属感。
3.转变思政教育模式,加强思政建设。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提出具体问题,激发学生想象力,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要充分认识到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学校改革和发展;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成长。归属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学校归属感的培养需要学校与教师的自觉努力,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与同学、与教师、与学校建立起紧密的联系,自然流露出对学校的归属感,真正融入到学校与集体之中,促成中学生健康成长。
论文作者:姚宏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月总第28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归属感论文; 学校论文; 中学生论文; 学生论文; 身份论文; 教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月总第28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