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万源市太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川 万源 636350)
【摘要】 目的:探讨马来酸依那普利联合倍他乐克的降压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从2010年10月到2014年10月期间我慢病科管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随机选择400例为研究对象,然后随机分为两组(200人/组)。对照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和马来酸依那普利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联合倍他乐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很理想,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关键词】马来酸依那普利联合倍他乐克;降压;安全性;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8-0024-02
Maleic acid enalaprilat joint times he le g antihypertensive effect and safety of the discussion
Ma Xiaoling. Taipi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Wanyuan City, Sichuan Province, Wanyuan 63635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Explore the maleic acid enalaprilat joint times he le g antihypertensive efficacy, and safety. Methods From October 2010 to October 2014 I slow diseases management during the period of randomly selected 4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eh)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en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200 person/group).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enalaprilat maleic acid and maleic acid enalaprilat joint times he g treatment. Compar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s Maleic acid enalaprilat joint times his joy,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 effect is very ideal,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safe and reliable, less adverse reaction, is worth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spread.
【Key words】Maleic acid enalaprilat joint times he le g; Buck; Security; Treatment effect
原发性高血压是世界上发病率最高、并且并发症最多的一种心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与冠心病、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一样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据统计,我国高血压患者将近1.6亿,但治疗率仅有28.2%,控制率甚至达不到8.1%,因此我国防治高血压的任务非常艰巨[1]。临床上用于治疗该病的药物有很多种,但疗效各不相同。马来酸依那普利联合倍他乐克可以算是一种理想的联合降压药物[2]。现选择2010年10月到2014年10月期间我慢病科管理的4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β1-受体阻断药物倍他乐克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马来酸依那普利进行治疗,取得了比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研究选择2010年10月到2014年10月期间我慢病科管理的4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然后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0人。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10例,女性患者90例;患者最低年龄35岁,最高年龄80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20例,女性患者80例,患者最低年龄33岁,最高年龄79岁。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共400例患者均符合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血压定义与分类标准,并排除主动脉狭窄、肾脏功能不全、肥厚型心肌病、继发性高血压、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过敏等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史、临床表现以及病情等方面都具有可比性,且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该组的200例患者仅采用马来酸依那普利进行治疗,具体要求为:5mg马来酸依那普利逐渐加到10mg,2次/d,连续服用8周为一个疗程。
观察组患者:该组的200例患者采用马来酸依那普利联合倍他乐克进行治疗,具体要求为:马来酸依那普利10mg/次,2次/d,倍他乐克25mg/次,2次/d,连续服用8周为一个疗程。
根据对照组和观察组的400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每周调整一次药物的用量,尽量使患者的血压达到要求。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期间每天测量一次两组共400例患者的血压、心率,并观察不良反应。
1.4 评价标准
(1)显效:患者的舒张压≥10mmHg并且降低到正常水平;(2)有效:患者的舒张压<10mmHg并降低到正常水平或是下降10~19mmHg或是下降≥30mmHg;(3)无效:患者的血压下降水平没有达到显效和有效的标准。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实验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并采用t检验处理,计数资料我们选择x2检验,计量资料用的是t检验,如果P<O.05则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中显效160例,有效38例,无效2例,总的治疗有效率为99%(198/200)。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30例,有效50例,无效20例,总的治疗有效率为90%(180/200)。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具体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n)%]
分组(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200)160(80%)38(19%) 2( 1%)198(99%)
对照组(200)130(65%)50(25%)20(10%)180(90%)
2.2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心率减慢、潮红、头疼、下肢水肿等)均比较轻微,其中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2/200),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0/200),两组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倍他乐克是一种β受体阻滞剂,可以选择性的和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通常用来预防和治疗确诊或可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缺血、快速性心律失常和胸痛等。但是该药物易导致不良反应的产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可以达到10%。马来酸依那普利是一种高效的抗高血压药物,属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口服后可水解为依那普利拉,使得全身血管舒张,达到降压的目的。有研究发现,若联合使用两种药物则可以达到控制血压、保护靶器官并且能够在代谢方面发挥协同反应。结合本次研究所得结果,笔者发现:与单独使用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相比,马来酸依那普利联合倍他乐克的治疗效果更佳理想。
综上所述,马来酸依那普利联合倍他乐克可以很好地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且具有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范洪亮,张树峰,张连和等.泽泻汤加味方治疗高血压80例降压效果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74-76.
[2]张凤.马来酸依那普利联合倍他乐克的降压疗效及其安全性探讨[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3,(12):29-29.
论文作者:马晓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4
标签:依那普利论文; 马来论文; 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原发性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1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