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巨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市 401120
摘要:建筑物的质量与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更是关系到居民的生命安全,如果建筑物质量较差,不仅会影响工程施工企业的信誉和形象,还会对城市发展造成巨大影响。在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是保障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因此施工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措施,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防水防渗;施工技术
1建筑施工中的防水防渗概述
建筑工程在使用中,渗漏是主要的故障表现,导致渗漏问题发生的原因很多,材料质量、设计不合理、施工技术不规范等,都有可能导致渗漏问题的发生。工程项目施工前,需对地基、地质等进行勘察,通过勘察获取一定的参数与数据。然后设计师应亲临现场,根据实际勘察结果来确定建筑设计方案,结合工程的实际特点,把握重要的设计要点,进而提高设计质量,保证设计的严谨性,降低渗漏问题的发生概率。从材料方面,若施工方为从中获取利益,常出现以次充好、偷梁换柱等行为,导致材料质量不过关,选材不科学,一些劣质性的防水材料,其防水效果不佳,无法达到防渗漏的目的,进而引发建筑工程的渗漏问题。在施工技术操作方面,若施工技术参数不规范,技术不达标等,导致在一些材料施工时不够规范,接口或交接处的密封性不强等,会对施工质量构成威胁,进而产生严重的渗漏现象
2建筑施工中常见的渗漏部位
2.1外墙部位
现代建筑施工中,建筑外墙部位渗漏问题严重。外墙施工渗透表现为:外墙部位存在缝隙、穿孔等,一旦雨雪天气降临,就会通过缝隙、穿孔等瑕疵渗透到建筑内部。建筑外墙部位渗漏问题产生多是由于施工不规范引起的,例如,施工过程中,有施工人员不按照规定采用合适规格的砌块进行砌筑,就会形成砌块与砌块之间留出较大的空隙问题,施工人员不注重空隙的产生,在之后的施工中也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修,就会使空隙存留在外墙部位,成为外墙部位渗漏的先决条件。此外,建筑工程施工比较复杂,在修建外墙时,需要运用多种施工工具,在外墙表面进行施工和安装其他需要的构件,因此会在外墙部位留下一些孔洞,这成为外墙渗漏问题产生的又一个引子。
2.2屋顶部位
建筑工程屋顶施工质量受到材料、工具、施工工艺等关键因素的影响,如果有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造成屋顶渗漏问题的产生。屋顶部位渗漏表现为:屋顶膨胀、开裂、屋顶潮湿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引起屋顶渗漏问题的原因有几点,其一,施工工艺问题,施工人员在建设屋顶时,没有将防水防渗透施工技术实施好,从而为屋顶渗透埋下隐患;其二,建筑材料问题,在采购防水防渗透施工建筑材料时,所选材料并不合格,本身防水防渗透效果较差;其三,施工后的检查工作存在遗漏,屋顶位置接缝处较多,如果不能将接缝位置处理好,会引发渗漏,施工人员在处理接缝问题时不能全部找出接缝处,容易造成后期屋顶渗漏问题的发生。
2.3地下室部位
现阶段,有许多建筑工程都注重开发地下室,节约空间,提高工程经济效益。但是在开发地下室过程中发现,地下室渗漏问题常常存在,地下室渗漏表现为:地下管道破裂、建筑管道开裂、混凝土与管道间存在缝隙。引起地下室渗漏问题的原因更多是因为施工不规范和施工工艺与实际情况不匹配造成的。建筑工程防水防渗透施工技术必须不断向前发展,推出与现代建筑工程地下室施工相配套的防水防渗透施工工艺。
3施工中防水防渗技术分析
3.1外墙防水防渗技术
通过对外墙渗漏问题的分析,总结了其影响因素,主要在于外墙表面和洞口缝隙。所以在实际外墙施工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外墙砌筑按标准规范进行,若存在问题,后期应当进行修复,保证外墙表面平整;注重外墙连接位置的施工工艺,避免出现较大的、不合理的间隙,杜绝出现间隙渗漏现象;对预留洞口进行标准规范且有效全面的修复,避免处理不当或堵封不全,从而根除洞口的渗漏隐患。总之,外墙施工应用防水防渗技术时,必须按照标准规范进行施工,保持严谨的施工态度,注重关键位置的渗漏防范,从而保证施工工艺,从根本上解决外墙渗漏问题。
3.2地下室施工中防水防渗技术
在建筑地下室的防水施工中,结构自防水技术,主要是利用结构自身的特点,提高结构自身的防渗性能,实现建筑地下室的防水要求。在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中主要采取以下方式实现结构自防水功能。首先,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需确保搅拌均匀,保证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根据工程施工要求,一般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 120mm左右,且混凝土出厂与入模坍落度差值控制在 30mm 以内。其次,在混凝土浇筑、振捣施工中,需要充分、均匀振捣,避免过振、漏振现象,确保混凝土密实度要求,且混凝土自由下落的高度控制在 2m 以内。同时,在顶板浇筑混凝土时,可分段浇筑,施工缝设置止水带。此外,在建筑地下室防水防渗施工技术中,需要选择适宜的混凝土种类,优先选择水化热较低的水泥材料,以降低混凝土结构水化热反应产生的温度裂缝,提高混凝土结构的防水性能,并可以根据防水要求,在混凝土混合料中添加满足施工要求的外加剂,以有效地降低混凝土水化硬化过程中产生的温度裂缝。同时,为了避免地下室墙体结构出现沉降裂缝而导致结构防水性能下降,需要在地下室墙体下部设置圈梁或过梁,从而在保障墙体结构的刚度的同时,并保障结构的防水性能。
3.3屋面施工中防水防渗技术
建筑屋面防渗漏性能主要取决于防水设计是否合理,因此需要提高屋面防水设计。研究表明,屋面出现积水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屋面坡度设计不合理,规范对不同屋面材料规定了最小排水坡度,例如刚性防水屋面排水坡度为 2% ~ 3%,瓦屋面中的烧结瓦排水坡度需不小于30%,需要在屋面排水设计中满足规范要求。在屋面防水施工前,需要对基层进行处理,满足规范要基层防水施工的基本要求,例如,基层需平整、无裂缝、起壳等质量缺陷。且基层无尘土、无积水;在基层上铺设防水卷材前,需要对基层进行清理,确保基层的平整、干净,提高防水卷材与基层表面之间的粘贴效果。同时,需要对基层表面的干燥程度进行检测,若基层表面较潮湿,则无法实现确保卷材的粘贴效果,降低屋面结构的防水性能。其次,在防水层与砂浆层之间,选择自粘粘接的施工技术。在防水卷材接缝部位,搭接宽度控制在 10cm,并采取满粘的方式。此外,在基层上粘贴防水卷材,防水卷材需要按照一定的搭接压缝,减少卷材接缝部位出现渗水现象。且粘接防水卷材时,需要根据材质和施工环境选择合适的粘贴方式,提高防水卷材的防水效果。此外,在防水新技术的发展中,一种防排结合、以排为主、植被保护、综合利用的新型防水技术逐渐应用到屋面防水施工中,主要适用于屋面种植植被,种植防水屋面具有诸多优点:保温隔热功能、增加绿化面积,改善生态环境、保护防水材料,并可有效地提高屋面防水材料的使用年限,确保屋面的防水性能。
结束语
防水防渗施工是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条件。施工企业应当针对建筑工程施工中容易出现渗漏的地方进行分析,并采取对应的施工技术措施,以减少渗漏情况的出现,从而提高整体的工程施工质量,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并提高施工企业的市场形象和信誉。
参考文献
[1]刘有华.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4:260.
[2]姜华荣.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5,Z2:86.
[3]陈建军.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探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5,08:102.
作者简介:乔中华(1987.11),男,重庆奉节,本科学士,工程师,建筑工程,500236198711031375。
论文作者:乔中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2
标签:外墙论文; 屋面论文; 地下室论文; 防渗论文; 卷材论文; 混凝土论文; 部位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