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建筑结构中模板施工技术的应用论文_贾皓程

混凝土建筑结构中模板施工技术的应用论文_贾皓程

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 河南郑州 451162

摘要: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建设工程领域正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近年来,模板施工技术在混凝土建筑结构中的运用也开始变得广泛,以此建筑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本篇文章首先阐述了混凝土建筑结构中模板施工技术的作用,然后提出了模板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建设工程;模板技术;建筑结构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日俱增,人们对建筑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也间接推动了建设工程领域的发展。在这个前提条件下,积极地发展和探究模板施工技术在混凝土建筑结构中的应用意义重大。近年来,由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疏忽,模板施工体系出现失稳、坍塌而导致建筑物整体情况受损,引起人力、物力的损失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研究模板施工技术的应用,尤其是保证模板施工体系的稳定性对于建设工程整体安全性的提升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发展模板施工技术在混凝土建筑结构中的重要意义

由于模板工程是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占用时间最长、成本最高的分项工程之一,因此保证了模板工程的顺利进行,施工的进度必定会有所提升,这也间接保证了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但就目前建设工程领域的整体情况而言,工程建设和材料的选择具有繁杂性,很多时候材料的选择是由当前工程的实际情况而决定的。例如,在建设工程中,单位建筑面积比较大时,需要的周转材料就比较多,模板支撑的主要材料得以确定。另外,模板工程的配料方案必须综合成本、进度、质量等多方面因素去考虑,一定要在安全可靠、保证施工进度的前提下,合理进行材料的选购,降低建设成本。在建设工程中,模板工程使用最普遍的原材料:松木方料,起到了连接排挡的作用;钢管,规格直径48X3.5,作用是构建整体的框架;扣件,连接和固定支模的钢管;九合板,要求厚度为18毫米,作用是搭建梁和墙的模板;对拉螺栓,作用是固定墙柱两侧的模板。

二、混凝土建筑结构中模板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

1.模板支模的配置

1.1框架柱模板

柱箍一般使用φ48X3.5的双钢管,抱箍使用φ12的对拉螺栓,当框架柱的截面超过800mm时,需要增设对拉螺栓来起到固定的作用,就横向来说,不能超过400mm,纵向则不能超过500mm。

1.2现浇楼板模板

现浇楼板一般使用厚度为18毫米的九合板进行支模,排挡一般使用松木方料(60X80),注意其距离不能超过450mm,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九合板在进行支模时是不能自由切割的。除此之外,要求纵横向立杆之间的距离为1200mm,水平杆之间的距离为1500mm,搭设的高度控制在3.2到5.4米,用L/500作为参照,板的长度大于4m的一定要起拱。

1.3梁模板

通常梁最外侧的立杆之间的距离1200mm,两水平杆之间的距离1500mm,假如梁高超过700mm,需要在梁的底部加上一排立杆,立杆之间的距离同样为1200mm,同时要求梁底部的方木之间的距离不能高于300mm。当梁的高度超过900mm,侧面就需要用对拉螺栓(直径12mm),且保证每400mm设立一道。当梁的高度超过1400mm,就需要在梁的底部铺设扫地杆,并且要设置剪刀撑,间隔为2.4米。最后,配置侧模时,要按梁的净跨进行计算,还要保证细部尺寸的完整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剪力墙支模

一般而言,剪力墙是采用强度较高的九合板配置而成的,接着用直径为12mm的对拉螺栓连接,采用纵横布置的方式其间距均为450mm。用80X60的松木方料连接排挡形成一个整体,竖向档距按照对拉螺栓之间的距离为标准。

2.模板支模的方法

2.1框架柱支模

首先,需要以图纸上的尺寸为标准进行技术性的检测,确认没有误差后,需要在底板的面层上进行找平处理,然后需要在框架柱的四角电焊达到固定柱脚的目的。在支模开始之前,应该仔细检查拉结筋、预埋件等是否存在遗漏等问题,柱角的墨线是否准确,只有检查确认后才可以进行支模。立模时,很难确定模板接缝处是否有缝隙,如果密封不严密,会发生漏浆的情况,所以可以在模板接缝处涂玻璃油灰。为了保证模板支撑整体的安全性,柱模应错开重叠,柱的底模必须要接近角钢的位置,从而提高模板柱的稳定性。另外,柱角部分还需要开设垃圾口用来处理建筑垃圾,处理完毕后要及时进行填充。柱身的模板完成后,要增设围楞、抱箍,围楞和抱箍也要满足一定的设置要求。

2.2框架梁、现浇楼板支模

在框架梁的底部、现浇楼板搭设钢管作为承重构件,设置的承重架必须满足以下条件:第一,在钢管立杆下面必须设置木制垫块,要求木制垫块的尺寸为150X150X18mm;第二,要注意搭设立杆的先后顺序,要求先搭设梁部,后搭设楼板的立杆;第三,设置立杆时,立杆之间的距离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都要求1200mm,注意第一根横向的水平杆要比地面高1.8米,上部的布置需要满足不超过1.5米一根;第四,承重支架的下方必须设置扫地杆和剪刀撑。当整个承重架完工以后,才可以增设梁搁栅、底模,接着需要检验轴线和标高,当确认没有误差时,先设立一侧的梁模,待到钢筋绑扎完毕再固定另一侧梁模,最后先设平板搁栅,后设底模板。框架梁的上部连接必须牢固,梁的底部和上部开口应拉长线,所有梁在支撑模具前必须清理干净,以去除涂膜剂。

2.3剪力墙支模

剪力墙在立模之前,需要先检验待处理钢筋、预埋管道等隐蔽性构件,模板一般采用80X60mm的方木,方木通常使用4000mm和2000mm这两种规格,必须注意接缝的互相交错。对于剪力墙外侧的模板,每一排需要设置两根直径为48毫米的钢管。

3.基础的设计

在模板技术的施工中,一定不要忽略基础的处理,如果基础是采用换填垫层的方法处理的,一定要分层进行夯实,要保证地面的承载力大于160kpa。对于高大的模板支撑体系而言,可以使用厚度为300mm的C20强度的混凝土,并且需要在立杆的底部铺设垫板,放在混凝土基础上防止钢管打滑影响整体的稳定性。

结束语

在未来的建设工程中,一旦模板支撑体系出现失稳、坍塌的现象,不可避免会造成大量人力、物力的损失。因此提高模板支撑体系的稳定性对当前建设工程领域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加强模板施工技术在混凝土建筑结构中的应用毫无疑问是最佳的途径,未来仍需要我们去不断地探索。

参考文献:

[1]吴泉华,李波波.浅析混凝土建筑结构模板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7(33):30-31.

[2]林帝雄.建筑主体施工中混凝土模板技术的应用浅析[J].四川水泥,2016(12):182.

[3]韩健.模板施工技术在混凝土建筑结构中的探讨[J].门窗,2015(09):70-71.

[4]林宗荣.建筑工程中模板施工技术浅析[J].江西建材,2015(10):98+102.

论文作者:贾皓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

标签:;  ;  ;  ;  ;  ;  ;  ;  

混凝土建筑结构中模板施工技术的应用论文_贾皓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